回覆列表
  • 1 # 和風細雨ai寶貝

    其實沒什麼可糾結的,主要是和老公商量好對策,什麼問題都可以好好地解決。

    孃家和婆家距離的遠近

    如果離得近,這個可能不算什麼難題,但是距離遠了,來回需要的時間、人力和財力就是一個大問題。孩子還小就會更加辛苦,當然,再苦再累都抵不過回到自己家過年的那種團圓之情。

    我是遠嫁,沒生孩子之前就聽到過很多聲音,說以後有了孩子回趟孃家就難了,那個時候的我在心裡是不承認這個說法的,覺得想回了就坐車回去,哪裡來的那麼多問題。

    等到我有了寶寶以後,才真切體會到回一趟孃家真是不太容易,要是暈車的話更是難上加難。小孩坐車安靜睡覺還好,有點不舒服哭鬧起來,自己煩躁不說,還會影響到別人。

    如果自己開車回孃家,雖可以免去上下車和轉車的麻煩,但還是免不了舟車勞頓的事實。

    所以,為減免這個事實所產生的諸多不便,可以選擇每隔一年再回孃家過年,比如,今年在老公家過年,到明年就回孃家過年。雖說這個時間間隔有點長,但卻是理智又公平做法,相信家人也都能夠理解。

    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選擇在平常的時候回孃家小住一段

    過年回家是冬天,孩子和大人的衣物都裝滿行李箱,光拿這些生活必須品就比較費力,更別說還要帶一兩個小寶寶了。

    記得有一年暑假,我自己帶兩孩子回孃家,夏天衣服體積小方便攜帶。買的一大堆零食在車站候車,就被兩孩子吃得所剩無幾。

    大寶和我有些暈車,他們也都沒坐過火車,故意選擇了坐的火車,兩個小傢伙都蠻開心,在火車上又可以來回走動,他們自然不覺得無聊。

    要到家時才打電話告訴老媽,她有點擔心我一個人帶兩孩子不安全,但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孩子們開學準備回來的時候,她才嚴肅認真地說,下次不允許我一個人帶孩子回來,安全第一。

    返程時,娃他爸過來接的我們,不得不承認,多一個人幫忙看孩子,我的神經的確不用繃得那麼緊了。

    很多人會說,嫁近了就沒那麼多麻煩了

    這個是事實,但也是不絕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聯絡,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其中酸甜苦辣冷暖自知。

    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知足常樂。不要因為當初的選擇後悔,珍惜當下已經擁有的一切,好好品味和家人相處的每段時光。

    如果喜歡斤斤計較還無病呻吟,總是認為別人虧欠了你,像這樣的人,無論生活在哪裡都會感到快樂。

    生活雖苦,快樂心態依然在

    祝願大家都能擁有好心態生活。

  • 2 # WangjinZhi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過年(三十……初一)是全家團聚在婆家過年的。年初二是回孃家的。還是遵守這個傳統的規律比較好。

  • 3 # 寶媽劉大莉

    為什麼不能接雙方父母一起來了,我覺得這樣挺好

    我覺得人心都是肉長的,沒有平白無故的怨恨或者感恩,對別人好別人自然對你好。

  • 4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過年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高高興興,歡歡樂樂,過一個很有意義的春節,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美麗的期盼。

    但是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尤其是女孩子,如果去婆婆家過年,自己的父母就被孤在了一邊,沒有家人沒有孩子,只有與孤燈陰影作伴。這使你的心裡十分的糾結。那麼去婆婆家還是去孃家過年好呢?我來跟你說兩句吧。

    按中國的傳統風俗講,女兒出嫁以後,是不能在孃家過年的。如果女兒在孃家過年,會給孃家人帶來不祥。所以你如果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姑娘,還是不要去你孃家過年,給自己的心裡留下陰影。

    另外,你還要徵求你的公公婆婆和你愛人的意見。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如果你不回婆家過年,就證明你們的家是一個破碎的家庭,公公婆婆肯定是不會高興的。這對你們的家庭和睦是非常的不利的,所以如果你想回孃家過年,你就應該先徵求你公公婆婆的意見,如果他們不同意,你還是不要回孃家過年為好。

    最後你還是要問問你父母的意見。如果他們的思想也是很傳統。估計也是不願意讓你回孃家過年的,因為你回孃家帶來的不吉利,最後是會妨礙到他們的。

    我認為最好的辦法還是按照傳統的做法,大年初一的時候在公公婆婆家過年,到了初二的時候去孃家過年,這才是最好的選擇呀。

  • 5 # 使用者8267161652

    多事一舉,想去哪過年就去哪,向這些問題想多了易老,實在哪裡都不想去,就到我們家這兒來過年,我們這兒人很好客!

  • 6 # 我是小慧妹妹

    首先說下大概情況:

    我90,我老婆95(暗自欣喜,“小老婆”),我家石家莊,丈母孃家承德。

    我獨生子,老婆有個小七八歲的弟弟上高中。

    我老婆是大學畢業當年嫁我。

    以上是基本情況,從剛剛說的前提條件可以看出,我們很符合糾結過年回哪的條件,但是實際並沒有,為什麼呢?

    我們也總結了下,一般過年回家大概也就幾種情況。

    1.過年假期幾天兩頭跑

    說實話,19年過年我們這麼幹的,真是累。臘月二十九回石家莊(回家高峰期),初三回承德(開車8小時左右),初六回北京上班(回京高峰期),以上看來,本來捉襟見肘的幾天假期,在路上折騰將近3天的路程,最終結果搞的身心疲憊,還兩邊過年都過不踏實,並且我們和父母感覺就是大過年的,剛回家兩天就走了。所以,我們商量後,這種方式,如果沒特殊情況,儘量不選用此方案。

    2.一邊一年

    這個我們直接就pass了,因為這樣會感覺怪怪的,比較生硬,大家應該能體會這種感覺,意會意會。

    3.踏實一邊過(優選方案)

    這種方案為什麼優選呢?

    首先,它能讓假期相對較完整,不會搞的很疲憊。

    其次呢,能踏實陪一方父母,畢竟不能分身乏術,那就好好陪陪其中一方父母。

    以我們為例,今年2020年我們計劃回石家莊踏實過年,前提當然也要有些準備,就是我們年前抽時間先回承德呆幾天,年後不忙在抽時間回去看望父母,這樣年前年後兩頭湊,也有幾天的時間了,當然,這個沒有絕對的公平,相對的。

    再有,就是平時的“積累”,怎麼看這個“積累”呢?還是已我們為例,我個人感覺,我們結婚後,比結婚前回家的次數還要多,婚前節假日基本都是計劃出去玩,但婚後節假日基本都安排回家陪父母了,這樣呢,即使過年沒有回“其中一家”,也不會讓父母覺得很難受,畢竟平時回去的也多,相對不會太難受吧,總好過一年回不了幾次,過年也不回,比這種感受好的多,父母也能從中得到安慰,再者說,不管再哪裡,父母都是希望孩子開心。

    最後還有重要幾點:

    1.夫妻兩個首先要多溝通,達成一致,然後必須也要和父母勤溝通,很重要,因為很多問題其實不是出在夫妻兩人身上,而是出在了父母的“嘀咕”和“煽動”,使本來和諧的小兩口鬧了矛盾。

    2.夫妻二人,一定一定不要在自己父母面前總叨叨另一半或者另一半家人的缺點,否則很容易出現自己父母“干預”太多的問題,畢竟無論多大,父母都會為自己孩子著想。

    3.儘量平時說話,別總把“你家怎樣怎樣,我家怎樣怎樣”掛在嘴裡,太傷和氣。

  • 7 # 不逮老鼠的貓

    感謝邀請,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動,跨地市,跨省組合的家庭越來越多,傳統節日在哪過一直都有很多爭議,每年也都有因為夫妻雙方達不成一致意見鬧矛盾或者更嚴重後果的新聞。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答案,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文化都會有不同看法,比如傳統家庭要求兒子必須回家過節,兒媳也要一起。又比如男方家裡較遠,交通不方便,選擇到女方家過年。還有雙方父母接到自己家過年。還有到雙方父母家輪流過年,更有平時沒時間,利用春節放假旅遊過年等等。總之,希望雙方提前協商,達成一致,過一個幸福團圓和諧快樂的春節

  • 8 # 小喵罐頭

    我也不知道你們到底該怎麼辦呀,在我們這根本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因為我們老家還是遵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舊傳統,出嫁了就應該一切以夫家為主,就問你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雖然已經過上了兒女平等、養育一個女兒跟養兒子一樣付出同等教育、金錢投入的現代文明生活,可是在婚嫁上仍然保持著封建傳統,尤其是女孩子家裡還有兄弟的,出嫁以後像春節中秋清明祭祖等等之類的傳統大節,回孃家是不被歡迎的,甚至是不被允許的,因為老人覺得這樣會破壞這個姑娘夫家的風水氣運,而且會影響孃家氣運。至於孃家父母的養老送終問題,那更是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不需要出嫁的女兒承大頭,甚至都不用和兄弟去均攤,你自己願意多出點力多操點心多花點錢那是你個人的孝心,沒有人會去強求你辦這個事,除非你是獨生女父母無依無靠。什麼動輒幾十上百萬的彩禮,在我們這更是影都見不著,一般彩禮多的那都是兩家本身經濟條件就非常好的,男方根本不在乎彩禮那點錢。所以我有時候想想,像在我們這些地方養女兒那才是真的虧下血本來,怪不得人家都說雲南的小姑娘都被外省的騙走了,太欺負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搭乘地鐵去上班的孕婦過程中有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