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基金218

    金融的意義在於資金的有效分配。經濟學裡面說,生產資源有很多,比如土地、勞動、技術,也包括資金。資金放到有意義的地方,生產就會更有效率,就會生產出更多好東西給人們用(GDP)。

    無論資金有效分配的經手人是誰,是銀行、證券,什麼的,都一樣,他們都把資金從富餘閒置的一方送到需要資金進行生產的一方。收到資金的一方可能正在研究一種新藥,可能正在建立一個新的app,也可能是一個普通的鋼鐵大廠,但它也在生產鋼鐵,提供就業機會,幫助社會運轉。他們收到資金,就能生產,幫助社會繼續向前發展,沒有這筆資金,他們人民就用不到新藥,用不到新的app,沒有建房子的鋼筋。這就是金融的貢獻。這就是每一個金融從業者對社會的貢獻。當然,他們做的這件事很有用,自己也從中賺了不少差價,所以金融界的人也很有錢。他們不僅造福了社會,還造福了自己和家人。

    如果不能正確識別風險,識別誰是需要資金的“正確”的人,他們也會給社會帶來危機,各種失業、失衡、蕭條,典型的例子是2008金融危機。所以金融從業者的“專業性”也很重要,誠信、經營手段、能力都很重要。總之,成為一個專業的金融從業者,是對社會有貢獻的。

  • 2 # 使用者3869768854

    當然有,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銀行的支援。住的房子95%以上是做的按揭貸款,馬路上開的汽車95%是做的按揭貸款,高速公路、高鐵、橋樑等出行基礎設施百分百都是銀行貸款才修建好的。

    一旦沒有銀行貸款,所有的這種大金額支出會變得寸步難行,社會停擺。

    所以說銀行或金融機構是這個社會的心臟,為國家社會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促進社會的穩步發展。

  • 3 # 利他哥談財富

    銀行的最大功能,並不是僅僅把居民的錢轉換成貸款提供給企業,它對實業、對國民經濟的最大作用是創造了存款貨幣,或者說信貸貨幣。

    源於央行的準備金制度,例如假設準備金率是10%,如果央行印了100元的現鈔,而且假定貸款需求巨大的情況下,也就是銀行只要有錢就能貸出去這種理想狀況,銀行會創造多少錢呢?

    居民A拿著100元現鈔,存入銀行,他的現場就變成了A的100元存款貨幣,接著銀行除了按10%,也就是10元現鈔上交給央行做準備金外,其餘90元貸給了B,B可以給錢繼續放在銀行,以存款的形式去參與消費或者投資,那麼90元就變成了B的存款貨幣,不斷這個過程。

    看見沒,透過一次存貸關係,100元現鈔就變成了190元存款貨幣,如果這個過程不斷進行,100元現鈔最終都將變成準備金全部上交給央行,而所有居民ABCDEFG...的存款貨幣由等比數列加起來會變成1000元。

    最理想的情況下,100元現鈔透過央行的準備金制度就這樣變成了1000元,為實體、為國民經濟提供了足量的廣義貨幣M2。當然這個貸款需求不可能無限,而且居民也不會全部都不要現金,貨幣乘數不可能真那麼大,但是幾倍是沒有問題的。

  • 4 # 郭慶貴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組織的發展,而經濟組織的發展和人成長一樣,離不開體內血液的迴圈,而銀行和金融業就是供血的組織。

  • 5 # 那順哥

    最早的時候,也就是原始人的時候,人們是物物交換的,而當時的基礎等價物就是牛,牛就是通用貨幣,但是後來因為這東西太大了,不好分割,分割了就死了,不宜流通和儲存,所以人們就開始用石頭和一些東西當成貨幣,類似於現在的錢,但是一直是小規模的,因為容易磨損,也不保密,知道後期出現了金屬,金銀之類的

    然後在經濟發展了一定的時間以後,貨幣穩定了,有些人手裡的錢多了,有些人缺錢,所以出現了閒置資金和資金缺口,於是就出現了民間借貸,再到後來這種個別行為變成了常態化行為,所以一些本身就有錢的人乾脆成了一個 “銀行”,主要的業務就是往外借錢收取利息,後來發現借的人太多了,自己的錢也不夠了,於是想到,要不然也讓人存錢,只要存錢的利息低於借錢的利息就行啊,於是銀行的基本功能形成了

    後來伴隨著銀行的發展,他又推出了信用卡業務、高風險理財業務,保險業務......

    所以你要問我,銀行或金融業對於社會發展有沒有實質貢獻,我想是有的,因為最大的貢獻就是盤活了資金,他們本身不創造價值,但他們的價值就是讓資金以最快的速度去到有機會的地方,但是不好的一面,p2p、貸款、VC、股票,也讓太多人不注重價值,而只是看資金,過分迷戀市場上數字的變化,所以這是金融業對社會不好點,包括次級貸等等

    但總體來講,他的價值是服務經濟發展的,服務實體產業的,只不過,有時候他跑的太快了,其他行業跟不上,金融就像一把倚天劍,人們喜歡他,追逐它,但他也會傷人,關鍵在於誰拿著這把劍,金融本沒有錯,錯的是人類本身的貪念......

  • 6 # 進擊的葡萄orz

    截至目前,看人類歷史,人們的互動是以錢幣為主的。而管理金錢必然要有一個機構,這個機構就叫銀行或金融業。這是它一定存在的根本原因。

    一、信用保障。

    1、為什麼大家用淘寶買東西,可以在收到貨品之前放心把錢付掉呢?因為有支付寶,支付寶是網購雙方的第三方保障。而類似理解,金融是借錢雙方的第三方保障。

    3、不要誤解說“第三方保障”,就誰都可以擔任第三方這個角色。很多時候是由國家來承擔這個“第三方”角色的。如果國內外對比就會發現,我們的銀行是以國有為主的,而有些國家的銀行則是以私人為主。隨著網際網路給世界帶來的扁平化,很多涉及到一個國家運營根本的行業都會被不斷收歸國有。包括未來歐洲和美國的國家運營,一定是朝著這個趨勢演化。這是世界扁平化帶來,這種轉變不以個別種族的價值觀為轉移。

    二、金融業的存在,有利於為錢找到貼近實際的價格。

    1、萬物均有價格,錢自然也得有價格,這個價格就是使用錢的成本,利息就是錢的一種成本。如果錢沒有成本,這世界一定亂了套。

    2、強大的金融業,是任何一個獨立國家都傾心擁有的。錢幣不但要有價格,而且一定要有比較穩定的價格。如果錢沒有穩定的價格,也會給社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國民政府時期的金圓券、俄羅斯的盧比、土耳其的里拉,都有被境外資本強力做空的經歷,這種大幅升值、貶值,給國家競爭力會帶來摧毀性的打擊。

    三、如果一個國家要健康有序的進步,金融必然要為實業服務。

    既然金融是定義錢的價格的,所有關於錢的資訊首先彙集於金融業,而資訊是財富的重要來源,造成金融行業天然的賺錢更快。賺錢快不是壞事,壞就壞在人們都忙於賺錢,而忘了它存在目的。我想這也是你提出這個問題的一個原因。

    1、美國世界霸主的崛起,來源於英國主體的金融化。二十世紀初,日不落帝國的人們發現金融賺錢,各行業的人不再把心思放在本行業上面,而是都做起了全球的金融生意,當時的主要一個變化,就是將英國國內生產的產品轉移到美洲生產。英國製造業的大量外遷,同時伴隨著一戰、二戰,尤其是二戰的戰爭產品的生產,催生了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2、美國金融化造成的社會兩極分化。美國走了英國一模一樣的老路,讀美國的歷史,很容易發現,美國的“隱形主宰者”,並不是一直由金融資本家族擔任。最早的華盛頓傑克遜們,再往後的鋼鐵大王、石油大王,都曾經長期擔任美國“隱形主宰者”,金融資本家族的上臺,是里根總統上臺以後的事情。而全球經濟發展來看,正是里根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開啟了製造業從美國本土移向全球的過程,才出現了四小龍、阿根廷等國家的快速經濟發展階段。美國金融化是08年金融危機的根源,也是到目前美國都沒有解決好的根源問題。

    3、日本失去三十年的核心因素,也是快速金融化。大家都聽說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用一個東京可以買下美國,甚至可以買下全世界。很多人都討論日本經濟陷入停滯的“廣場協議”,總結說原因是日元兌美元的升值。為什麼一個幣值的升值會讓經濟沒落呢?是因為這種升值前提下人們採取的行為。在此協議前後,世界資本全部湧入日本股市、大宗資產,這些行為快速太高了資產的水位,很多人紛紛賺了錢,接下來更多人進入,不同行業的人都去玩金融,因為它賺錢最快。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一個國家全民的金融化“魔咒”又一次發生,製造業無人問津,社會優質資源逃離製造業,湧入金融業。結果國家失去了實業的依託,而國外強大的資本一旦主動製造恐慌,金融泡沫就被戳破。

  • 7 # 研究S讀書

    當然有貢獻。如果沒有銀行,估計我們還活在原始社會。

    18世紀中葉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爆發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手工作坊的商品生產模式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需求;而另一個原因就是紙幣和現代銀行業的出現,沒有銀行提供的商業信用,沒有大規模的貨幣供應,怎麼去實現蒸汽機、內燃機這些工廠的建設和投產。

    銀行和金融業的存在使得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成為可能,也正是資本的力量才能讓我們國家的基礎設施發展得如此迅速。

    在我黨的執政下,沒有銀行提供的大量資本怎麼去搞基建,搞航空航天事業,搞高科技的研發?

    正是銀行業的存在加速了這一過程,並極大地推動了我們國家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

  • 8 # 陳爾東K線博弈

    想要了解銀行或金融業對社會的貢獻,首先要明白促進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出口和投資。這裡的投資就包括金融性投資:股票、期貨、基金、外匯等方面。它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其中一駕馬車,所以十分重要。

    其次要明白“錢”只有在流通中才能體現它的價值,沒有流動,沒有周轉的錢只是一個數字,幾張紙而已。

    最後是因為銀行或者說股市、期市、匯市等使每個人的資金得到應用、流通和週轉,使資金得到充分的再分配。在銀行貸款的企業能夠更好的發展,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服務於全民;在金融市場賺到利潤的朋友就會去“消費”,從而使資金得到充分流通,直接促進經濟增長。

  • 9 # 兵工力量

    金融行業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實體業、製造業的發展提供催化作用。我們知道,任何行業要想迅猛發展,離不開四個字——技術創新。但技術創新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是需要巨大資金投入的。一般來說,技術創新無外乎兩種模式,一種是自主研發,另一種是技術引進自主研發,往往代表的是高投入成本,低成功機率,往往風險極大,如果背後沒有強大資金支援,絕大多數企業是沒有動力去進行自主研發的。技術引進也是一樣,引進了新的技術,不可避免的也要帶來裝置的更新換代,也會帶來巨大的新增資金投入。也就是說,企業要想實現技術創新,就不可避免的要投入大量資金,而金融部門的作用就是幫助企業融資以及把技術創新所帶來的風險分擔到不同人手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周圍,文科生和理科生有哪些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