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644419080
-
2 # 吃素的趙公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弄明白兩個概念,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定義,一般來說,是按照在學校時所學的專業來區分的,也有按照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性質來區分。按照樓主的問題屬性,應該是屬於前者。
無論怎麼樣來區分,我說一下我理解的二者差異性。
文科生的幾個關鍵詞:
敢愛敢恨 自由率性 前衛新潮 活潑好動 夜生活豐富 感性不羈
理科生的幾個關鍵詞:
埋頭苦讀 眼鏡好厚 理性思維 智商爆表 容易臉紅 不善言辭 宅男宅女
文科生比較偏向於精神生活層次,而理科生更偏向於物質生活
-
3 # 眾趣平面設計
很多人認為理科生思維方式和文科生思維方式不一樣,事實的確如此。我覺得主要有兩點。第一點區別是,文科生偏向結構主義而理科生偏向解構主義。比如玩數碼相機,我們新聞學院的人關注的是什麼機器出來的效果好和怎麼拍攝出來的效果好,我們關注朦朧而整體性的東西。電子學院的就很喜歡分析機器的內部構造,比如這個CCD‘元件,以它的構成,會達到什麼什麼效果,有什麼什麼的限制。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但我們都能拍出好照片。我記得我們學校當時最強大的一個攝影高手是學圖書館裡的,也是文科。
第二點區別可能是基於第一點區別衍生的,也可能不是。這就是理科生更重視眼見為實。如果沒有實驗證明和公式推導,他們就很可能選擇不相信。文科生不是。如果把理科生稱為科學解釋得通即可信,那麼文科生則是哲學解釋得通即可信。所以文科生會有啞巴吃蜜的體驗。舉個例子,我一個理科朋友問我說,他怎麼都覺得中醫理論不科學,但是他親身體驗到用中醫理論的確可以醫治病人。我反問他,難道對於這個世界的解釋,只有一條路可走嗎?我想這就是文理差別的另一個表現。
很多人覺得學文科學不到東西。你看理科生,上完一節課,會修電燈泡了,上完一年課,能修洗衣機了,大學畢業,說不定能去造原子彈了。感覺很實在。文科生不是。因為文科生不是學東西,而是體會東西。所以理科生背公式定理很重要,文科生背“理論”“定義”就很扯淡。比如我們大學要背“新聞”的定義,還考試,但實際上這個定義本身就有爭議,而實際的新聞工作也不需要知道“新聞”這個詞的定義,所以背這個定義,不如體會這個定義。你遇到一件事,報匯出來有效果,這就是新聞了,難道還要去想這件事是否符合定義嗎?所以說,文科不是要背多少東西,而是要體會多少東西。文科要的不是百科全書,而是思路的開拓
所以大學裡學文,特別是很純淨的文科的東西,我覺得做筆記不如課下抄別人的甚至影印別人的筆記。因為聽課比抄寫教條更有益。那些一二三四五條條框框的東西,實際中用不到,真正用到的是你對這種思路或方法的理解和再創造。至於筆記,那是應對腦殘考試的。把筆記當真理,往往高分低能。所以我自己上課,就是用最舒服的姿勢坐著聽老師講,贊同自己所贊同的,懷疑自己所懷疑的,僅此而已。筆記嘛,自然有人會記的
-
4 # 思行享徐俊峰
文科生是更多跟社會跟人打交道的,處理事情起來相對靈活些;而理科生更多是跟非人(機械、計算機、電子通訊、建築、材料等)打交道,更需要的是嚴謹和邏輯性,相對會死板些。我認為根本的差異的在這裡,尤其跟在某個行業工作的時間的長短有關係。
但不排除,理科生因為個人興趣和愛好最後選擇了從事文科型別的工作。而文科生選擇了程式設計或其它理工型別的工作。一旦涉足某個型別的工作自然會打上那種型別的烙印。
回到原始問題,文科生外在表現是更加善談,也就是處理人際關係更強些;而理科生邏輯思維能力強些,思維的傾向和角度會不一樣。但這不是絕對的,因為每個人業務可以選擇不同的愛好或者有不同的兼職,這會抵消在工作上的影響。
總之,瞭解這個差異對於處理人際關係會有一定的幫助,但是,更為關鍵的是不能僅憑文理科就去給別人貼標籤,這對準確瞭解一個人是不利的,你怎麼知道他/她不是屬於另類的那一個呢?
-
5 # 搞笑大本營
有一點我感覺比較明顯,宿舍有2個理科2個文科生,我就是文科生,我和我的另外一個舍友對國家的政治,經濟之類的很感興趣,平時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發生的一些國家大事也樂意去評論,但其他兩個理科生就對我們這些聊天內容不太感興趣,他們更樂意看一些科技類的文章,玩一玩遊戲,對於我兩個說的一些政治方面的東西就不感冒。但我的兩個理科舍友也愛看書,對於文學方面的東西瞭解的也多,我覺得不能從愛不愛看書來區別文科生和理科生。
-
6 # 分享收穫
文科生的浪漫主義情懷,擴充套件性思維濃厚,而理科生會更加邏輯一些,文科生語言功底好一些,理科生可能更加註重實操。但也不絕對,總之與其多年接受的教育情況有很大關係。
-
7 # 學霸導師周成建
我觀察到了這樣兩種現象:
其一,在西南政法大學的空教室,隨時都有人在認真上自習;而旁邊某三本院校的教室卻幾乎空蕩蕩的。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名牌大學、重點大學學生的素質往往較高,學習習慣也很好;相比之下,一般本科、專科就差一些。
其二,中學讀理科的同學往往做事嚴謹,但容易鑽牛角尖,一意孤行,頑固固執;
讀文科的同學往往考慮問題全面,感情豐富,但容易淺嘗輒止、流於形式,做事缺乏邏輯。
這就是教育,它是一個過程。其間,學生遺忘的是知識本身,剩下的是思維習慣、學習習慣和個人素質。那麼,高考能培養我們的綜合素質嗎?答案是肯定的。
-
8 # 佳人夜讀
第一點區別是文科生偏向結構主義而理科生偏向解構主義。比如玩數碼相機,新聞學院的人關注的是什麼機器出來的效果好和怎麼拍攝出來的效果好,關注朦朧而整體性的東西。電子學院的就很喜歡分析機器的內部構造,比如這個CCD元件,以它的構成,會達到什麼什麼效果,有什麼什麼的限制。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但都能拍出好照片。
第二點區別可能是基於第一點區別衍生的,也可能不是。這就是理科生更重視眼見為實。如果沒有實驗證明和公式推導,他們就很可能選擇不相信。文科生不是。如果把理科生稱為科學解釋得通即可信,那麼文科生則是哲學解釋得通即可信。所以文科生會有啞巴吃蜜的體驗。
-
9 # 心靈小語
本人在高中是理科生,現在是大學文科類專業的學生,寢室同學都是文科生。最近感覺和大家的思維真的是不一樣。
而且,理科生很多時候受“能量變化與路徑無關”,更多地關注結果。而文科生在研究了很多文史問題中的“起因、導火索,經過……”之後,更多地關注過程。
文科生看文科生:瀟灑浪漫。
理科生看理科生:聰明絕頂。
.
文科生看理科生:呆。
理科生看文科生:酸。
.
文科生口頭禪: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你會嗎? (源於孔乙己)
理科生口頭禪:一加一等於幾? (源於陳景潤)
.
文科生最頭痛的事:1530元存了3個月零7天,銀行利息2.14%,扣去20%的利息稅,最後
總共是多少?
理科生最頭痛的事:情人節的前一天,在燭光下苦思冥想,給女朋友的卡片上寫點什麼才好呢?
.
文科生最常做的事:咬著筆桿發呆。
理科生最常做的事:扶著眼鏡發愣。
.
文科生對文科生吹噓:最近我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做了進一步的研究。
理科生對理科生吹噓:《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我已爛熟於心。
文科生對理科生炫耀:《古代音韻學》學起來像唱歌一樣有趣。
理科生對文科生炫耀:學《微積分》其實像打遊戲一樣好玩。
文科生最不愛聽的誇獎:哇,你連莎士比亞都知道,好淵博呀!
理科生最不愛聽的誇獎:天,你連燈泡線路都會接,真能幹呀!
兩科女生的理想男友:文科男生的嘴(甜)+理科男生的腿(勤)。
兩科男生的理想女友:文科女生的外表(美)+理科女生的頭腦(慧)。
文科生最沮喪的事:碰見一個詩詞比自己記得多的理科生。
理科生最沮喪的事:碰見一個電腦比自己玩得好的文科生。
文科生最想不通 理科生的地方:每天從早忙到晚,大學時光豈不是白白浪費?
理科生最想不通文科生的地方:每天從早閒到晚,大學時光豈不是白白浪費?
據說,這張圖,理科生都會崩潰,而文科生看不懂。
-
10 # 卯卯12
1.文科生的作業一般比較有期限,主要是以背書為主,所以文科生做事時更注重結果。理科生的作業比較難比較困難。
理科生則更注重過程,理科生認為只有過程好了,結果才能好。
2.文科就是比較詩情畫意一點,面對事物比較的煽情。理科生就是有時候比較死板,也就是比較忠厚老實的感覺,整體都是沉浸在數理化當中。
3.文科生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多變現的比較猶豫不決,思考問題不是很全面。理科生比較注重過程,對任何事情都會顯得比較慎重。
4.文科生主要是學習文科類的書本知識,比如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政治。理科生主要是學習理科類的書本知識,比如語文、數學、英語、化學、物理等。
-
11 # 獨狼132133821
第一點區別是文科生偏向結構主義而理科生偏向解構主義。比如玩數碼相機,新聞學院的人關注的是什麼機器出來的效果好和怎麼拍攝出來的效果好,關注朦朧而整體性的東西。電子學院的就很喜歡分析機器的內部構造,比如這個CCD元件,以它的構成,會達到什麼什麼效果,有什麼什麼的限制。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但都能拍出好照片。
第二點區別可能是基於第一點區別衍生的,也可能不是。這就是理科生更重視眼見為實。如果沒有實驗證明和公式推導,他們就很可能選擇不相信。文科生不是。如果把理科生稱為科學解釋得通即可信,那麼文科生則是哲學解釋得通即可信。所以文科生會有啞巴吃蜜的體驗。
-
12 # 牛頓張
1 關注細節的能力
2 邏輯思維能力
3 拆解一個複雜問題的能力
這些都是文科生不太具備的
1 情感豐富
2 文藝情調
基本理科生比較缺少
-
13 # 大膽說
作為文科生的我和擁有一堆 理科生的朋友,來說說看文理差距吧。
文科班的男生普遍一個現象,就是總體給人比較文弱,不止是在身理上的文弱還是性格上的文弱。一般的文科男生不會太有力量的身形感覺,而且性格也或許是跟周圍女生較多的原因,變得比較隨和親近而又溫柔,有點孃的,有些人會這麼說。
而理科生比較像狼,因為理科班缺少女生使得美女的比例更少,這是不可置疑的。不要因為個別理科班的美女拿出來說事,從比例上來說,還是文科的女生多而美麗。理科生一看見女生就進入幻想狀態,甚至什麼樣流氓的舉止動作都跑出來,有時覺得他們真像是野蠻人。不過有點值得肯定,理科生的邏輯思維相當好使,文科生的邏輯就跟一坨屎,亂七八糟。
文科更願意看些書籍電影,然後說些觀後感講感情之類,而理科生就愛玩遊戲,簡單直接粗暴,一言不合就要開炮。
-
14 # 夢斷心碎
我不認同你的觀點,理科生固然注重計算,注重刷題。但文科生何嘗不是這樣,而且更甚吧。理科生做數理化很累很累,一般都會看些小說或者歷史讀物緩解大腦,其實文理都有提高。但是文科呢?你們文科生做累作業會寫數學題換腦筋嗎?不會吧,你們對理科一概不知!不要用木訥籠統的概括理科生。 作為一個歷史地理80+的理科生覺得你說的沒道理
文科生和理科生一直是一對相愛相殺的歡喜冤家,比如很多理工科人士瞧不上學文科的,文科生覺得理科生無趣、不會玩;再比如“文科女生漂亮,理科女性聰明”這種說法。在你周圍,文科生和理科生有哪些明顯差異呢?大家都來聊聊。
回覆列表
我是文科生,我覺得思想上還是有區別的。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文科生偏向結構主義而理科生偏向解構主義。比如玩數碼相機,我們新聞學院的人關注的是什麼機器出來的效果好和怎麼拍攝出來的效果好,我們關注朦朧而整體性的東西。電子學院的就很喜歡分析機器的內部構造,比如這個CCD‘元件,以它的構成,會達到什麼什麼效果,有什麼什麼的限制。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但我們都能拍出好照片。我記得我們學校當時最強大的一個攝影高手是學圖書館裡的,也是文科。
第二點、理科生更重視眼見為實。如果沒有實驗證明和公式推導,他們就很可能選擇不相信。文科生不是。如果把理科生稱為科學解釋得通即可信,那麼文科生則是哲學解釋得通即可信。所以文科生會有啞巴吃蜜的體驗。舉個例子,我一個理科朋友問我說,他怎麼都覺得中醫理論不科學,但是他親身體驗到用中醫理論的確可以醫治病人。我反問他,難道對於這個世界的解釋,只有一條路可走嗎?我想這就是文理差別的另一個表現。
很多人覺得學文科學不到東西。你看理科生,上完一節課,會修電燈泡了,上完一年課,能修洗衣機了,大學畢業,說不定能去造原子彈了。感覺很實在。文科生不是。因為文科生不是學東西,而是體會東西。所以理科生背公式定理很重要,文科生背“理論”“定義”就很扯淡。比如我們大學要背“新聞”的定義,還考試,但實際上這個定義本身就有爭議,而實際的新聞工作也不需要知道“新聞”這個詞的定義,所以背這個定義,不如體會這個定義。你遇到一件事,報匯出來有效果,這就是新聞了,難道還要去想這件事是否符合定義嗎?所以說,文科不是要背多少東西,而是要體會多少東西。文科要的不是百科全書,而是思路的開拓
所以大學裡學文,特別是很純淨的文科的東西,我覺得做筆記不如課下抄別人的甚至影印別人的筆記。因為聽課比抄寫教條更有益。那些一二三四五條條框框的東西,實際中用不到,真正用到的是你對這種思路或方法的理解和再創造。至於筆記,那是應對腦殘考試的。把筆記當真理,往往高分低能。所以我自己上課,就是用最舒服的姿勢坐著聽老師講,贊同自己所贊同的,懷疑自己所懷疑的,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