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相關部門的相關人物

    篆刻講究刀法精準、刀法是手部握柄,須指、腕、肘、肩以至全身用力。要使這些部位的力量集中起來,執刀姿勢正確與否至關重要。與此同時,篆刻作品的好壞,也與篆刻刀有關,選擇大品牌、質量優良的篆刻刀,例如永字牌篆刻刀,能省事不少。最好再找個好師傅教更好了,另外如果自學的注意安全,刻刀鋒利別劃傷手。

  • 2 # 涅槃談文化

    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的完美結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可稱得上“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刻章的時候手要用力,力道和深淺也很難控制,只有熟而生巧才行。篆刻用刀如用筆,加之石材有一定硬度和澀度。所以在行刀時,手必須穩、手腕必須有力。

    以磨章來說,磨章看起來簡單,實則大有講究。力道用得太小,章面不容易磨平滑,力道過大或是磨章的方向不對會導致章面傾斜,磨出的章就不那麼完美了,我刻印多使用衝刀法和切刀法相結合,這對刀功的要求很高。練習的過程非常枯燥,劃傷手是常事。”

    篆刻也是需要技巧和利器的,缺一不可。推不動,說明你的刻刀不適宜或者你的手法不對。

  • 3 # 沈一書法

    篆刻是講究用適宜的力度,用適宜的刀法。究竟是多大的力度都是從實踐中來的。至於推不動刀。是您的力度和刀法不對。

  • 4 # 野狐習禪

    野狐試答

    (野狐治印 常樂)

    推不動刀的問題

    衝刀時有個角度問題,一般是30度左右,角度太大會不好發力;刀角入石有個深淺問題,太淺線條會很浮,表現力不夠,太深也不行,很難推動刀前行,勉強刻出的線條也會不流暢;刀和印石都有一個硬度問題,石材太硬,刀也會推不動,印石質量不好,有沙丁也會推不動。出現推不動的問題要視具體情況來解決。

    (野狐治印 美意延年)

    篆刻需要多大的力道

    篆刻用刀發力要含蓄,要能收得住,用內力、巧力。需要多大力氣?這和石材的大小、硬度,刀的硬度、大小,以及線條的具體情況有關,不能一概而論。用刀發力的問題,需要反覆練習實踐,自己摸索體會。

    (野狐治印 視道如花)

    怎樣練刀法

    刀法有切刀、衝刀之分,具體情況各種篆刻書籍和文章中都有介紹,此處不再介紹了。我覺得吳頤人強調的“迴文”練習很有作用。他的《篆刻跟我學》一書很詳盡的介紹了這個練習方法,書中有學員練習印的點評,很適合初學和有一定基礎的篆刻愛好者學習。

    (野狐治印 安禪製毒龍)

  • 5 # 鶴影清風

    用不多大力道,沒看很多小姑娘都刻,力要勻,要收,尤其是最後,不收遇到沙丁容易跑刀,只有多刻,然後自然就明白了!

  • 6 # 若憶閣

    我也在學篆刻,所以我很清楚你這個問題。

    篆刻有衝刀和切刀兩種方法,你說的推不動刀,應該就是用的衝刀法了。衝刀也分單刀和雙刀法。

    影響篆刻所需要的力道,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是石頭材質的原因。有些石頭太硬,或者是裡面有顆粒的雜質,導致石頭不易受刀。對於初學者來說,用青田石練習比較好,青田石石質較軟,所需要的力度也不是太大。

    第二個是刀的原因。有些刀用久了就會鈍,所以需要不時地磨刀,使之鋒利,這樣子刻起來不是很費力。

    第三個原因是你自己握刀的方式有問題。拿刀像拿筆一樣,刀的中間部分要抵在手的虎口位置,然後刀尖和石頭呈45°的角度。在刻的時候,刀尖向下鈍一下,然後再向前推,就比較容易了。

    以上三個原因,是我對推不動刀的理解。只要有容易受刀的石頭,再保證刻刀的鋒利,再加上正確的方法,就很容易刻了。

  • 7 # 涇紙

    廢話不多,首先說下什麼是篆刻,就是在較硬的物體上雕刻文字,結合書法的特色、理念等,刻成印章。

    印章分為白文(陰文)、朱文(陽文)兩種,陰陽就是相反的意思,通俗來說白文是刻去字型部分,印出外框,朱文是留下字型部分的雕法。

    篆刻多用的是篆體,篆體又分好多門派類別。感興趣的話推薦中國書店出版社的《御製盛京賦》這套書,共三十二卷,各個連名字都美得很!我手上有碧落和懸針兩卷(小貴暫時沒錢收全套……

    一般來說我用小篆、繆篆、大篆比較多,小篆圓中有方中正柔和,繆篆平正端方,大篆更有古意,其他還有鳥蟲篆等(太過複雜,一般懶得刻……)

    個人覺得白文更配繆篆,粗狂的筆畫配上間縫的一點紅底非常好看,如果走仿古仿飛白的路子更是妙不可言。朱文則適合配小篆,筆畫婀娜多姿,柔美卻不失根骨,可硬氣可圓潤,變化多端,細而不斷的筆畫加上恰到好處的得當佈局更能顯得硃砂美麗。

    現代也有人用宋體、楷體入篆文,不過來我家定製的小夥伴一般在篆體和現代字型間糾結後都敗在了篆體的美貌之下。現代字型辨識度高,但是就失了金石的那一份韻味,所以說個人覺得篆刻還是篆體好。

    然後來講講工具。

    這篇主要是寫給想入門的初學者的,所以講講最簡單基礎的工具需求。

    刻刀、印床、印章、印泥、水磨砂紙若干目。其他可以自行新增的就是小毛巾、宣紙、毛筆、油性筆、鉛筆、小牙刷(廢棄的就可)、印譜、口罩……

    刻刀推薦永字牌中號、吳昌碩的牌子等,碳鋼白鋼鎢金鋼,材質是什麼對初學者來說倒是影響不太大,各個篆刻店家裡也有店主自制的刻刀出售,往往各有妙處。我用的是永字牌中號平口,一直想找時間買套新刀具來著。

    扯遠了,印床,這個我覺得是新手必須的,特別是對於初學的妹子們來說,減少傷到手的可能性。普通規格的就可以,反正有調整用的木條基本大小的石頭都可以固定住。後期可以用手握著刻,力氣不大的和新手還是謹慎為好。

    印章,新手就用青田吧,砂丁少的那種,便宜、醜、刻壞了不心疼。其他像蕭山紅、寮國石、壽山石(土豪級新手請看我)、墨綠凍都可以,大部分凍石和雅安綠、菜花凍不推薦。

    凍石不太推薦,刻過得大概能懂,一般店裡配的新手套裝都會是配凍石,因為便宜、好刻、無砂丁,硬度上來說非常適合新手。然而一個是最近冬天,天太冷好多凍石都凍脆了裂了容易碎,二是凍石綿軟好下刀,刀感卻不夠爽脆,篆刻要的就是那種有一定硬度一刀下去噼裡啪啦崩開來一堆碎末的爽感【……墨綠凍比崑崙凍硬一些,尚可。

    所以個人覺得凍石不利於以後對刀感的掌握和頓悟,還是推薦青田,普通品種醜是醜了點,可是下刀爽,價格也美麗。另外那種論箱賣的便宜壽山也可以,畢竟是好石種。

    (刻過一整箱崑崙再刻壽山你就知道什麼是幸福感!什麼是爽!)

    印泥,要是就是想玩玩的墨水印臺都可以,不然就買點普通的書畫印泥,我買的姜思序堂錦盒裝,十幾年了也不記得是哪個等級了,印泥有好多顏色可以選,紅色是主流,此外還有藍黃綠墨等。然後書畫紙上用的更厚重粘稠,篆章印紙用的會輕薄和幹一些,因為二者的紙質不同,按需選擇就可以。

    然後是砂紙。砂紙呢就是你石頭買來難免有磨不平的地方,這樣刻了印出來印面就不好看,坑坑窪窪斜一道豎一道的,這時候就要自己用砂紙磨平,畫8字磨或者轉圈磨都可以,注意用力均勻,四邊平衡,話說曾經在北京琉璃坊有位老大爺拿著一枚壽山磨成了個球面……

    水磨砂紙的好處就是不會起灰,對身體沒什麼害處,金剛石磨盤也可以。目數的話300(比較粗,好磨)到2000(適合細細打磨),分開目數等級買幾張用就可以了。

    宣紙、毛筆、油性筆、鉛筆,放一起說。都是印稿工具,傳統的水印法我向來懶得搞,師門傳統就是直接反著寫,簡單粗暴……先找張紙把稿子正面畫好,鉛筆打稿,水筆毛筆或者油性筆描黑,把紙反過來,照著還是用鉛筆打稿、油性筆畫到章面上,OK了。這裡不能用水性筆,不然刻著刻著就擦沒了……

    還有什麼……恩小牙刷(廢棄的就可)、印譜、口罩。

    小牙刷可以用來刷去刻制過程中的粉末和灰,用嘴吹對肺不好,小毛巾用來墊在印床下面免得一地灰被各位母上大人們暴揍,同理可以換成報紙雜誌廢紙等,印譜用來記錄自己刻的章子,宣紙也可以,口罩用來刻的時候防吸入太多灰塵,是的我就是一個愛惜身體的好孩子。

    說完工具,推薦兩本書。一本《篆刻小字典》,吉林文史出版社,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裡面取的字不是現代人改良後的篆體字型檔,而是各個篆刻前輩的印章中擷取的字,比較喜歡這點,非常的生動、有靈氣,而且字還是挺全的。上次去書店看,新出的又有篆刻正反字典之類,方便新手直接檢視反字寫法。第二本《怎樣學篆刻》,西泠印社出品的,其實我小時候用的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怎樣刻印章》,1980年……估計這書也是絕版了,西泠的這本也挺好的,反正都是教一些基礎內容,看目錄差不多的都行。

    再說刀法。刀對於篆刻來說又可以稱為“鐵筆”,各家各派刀法特點都不一樣,我走的浙派,這個這個……對刀法沒有深入研究太多,就簡單介紹一下。

    比如單刀法、雙刀法、切刀、衝刀等,單刀就是一刀一筆畫,雙刀就是兩刀一筆畫,刻完一邊後轉下章面再刻另外一邊。

    握法有三指法、握拳法等,三指法的姿勢類似握筆的姿勢,比較適合初學者,用食指和拇指握住刀杆,中指抵在刀杆下固定,中指同時或者是無名指小指部分抵在石章的側面借力穩住手,左手就扶著印床或者石章。刻章可以自己控制刻的角度,順著手的姿勢刻直線可以,也可以由上往下刻,更可以輕輕立起一角用刀尖雕琢小細節筆畫。這個真的好難用語言說呀,大家可以搜下影片或者書本圖片之類看看。

    簡單說說篆刻過程,首先畫章面,然後把印面或畫或拓到章面上,拿起刀開始刻,刻完蘸印泥蓋印,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再次修改,最後正式蓋印,結束。

    最後是當年師傅教我們的時候,入手先是刻“迴文”,說是迴文呢估計也就是師傅自創的一個詞,其實就是拿便宜的青田石,也不用管什麼章面側面底面,就拿著瞎刻,刻白文回字,

    就是這樣的東西(見圖),迴文,也不用刻朱文,單純是為了練習手的穩定和找到握刀的感覺。大約刻了兩個月之後開始刻簡單的文字,比如一二、小鳥、山、水、石頭之類筆畫簡單的文字,初學者是很容易傷到手的,特別是力氣小的妹子,小時候我手上經常都是刀口,因為控制不住力道,一刀劃出去就誤傷扶著石頭的左手了。所以篆刻其實不是要多大力,而是力道要能收能放,收放自如才不會傷到自己。

    一開始刻的時候可以先練白文,一個是要刻掉的部分相對少,不容易累,然後白文畫印稿的時候筆畫相對朱文印稿風格會簡單一些,更好刻。反正我初學時很愛白文,幾年後開始喜歡朱文,無他,炫技,以細為美,靜心來刻一枚好石頭確實可以得出不錯的作品,心裡也總是高興,這幾年下來又開始喜歡白文。

    小篆朱文細膩華麗、柔美動人,繆篆白文剛正粗狂、平直端方,然而現在的我深知要刻好白文遠不是小時候想的那麼容易了,或許就是更上了一層境界吧~所謂大道至簡,藏巧於拙,印石反映的就是一個人的本心啊^_^

    恩……突然想說句章面,字是有靈性的。每個字的意義都不同,怎麼挖掘出字本身的能量和含義,結合陰陽文,我覺得這就是設計章面的樂趣了,特別是遇到能引起共鳴的章意,往往能就字意找到合適的篆體和刀法,畫起來刻起來也會更得心應手,這就是為什麼閒章這麼受歡迎的原因。

    章面技巧還有留白、仿古等。中國山水墨畫中的留白韻味同樣也可以用在章面上,以及仿古時候可以故意破損章面,用刀杆敲擊刻成的章,破損的感覺也會更添金石的味道。

    想要章面畫的好看一定要多看大師們的作品,我愛白石老人的作品,不拘一格,可狂放可內斂,自成一世界,心裡是無比的理直氣壯,刻出來也是氣壯山河的安心自如。

    篆刻就是修身修心修道,悟得什麼最後也會對應到人生的經歷和參悟裡去,這是我的感悟~

  • 8 # 拙石金陵

    應該是下刀時用力過猛,刻刀入石會越來越深,這樣刀就無法前行,也就是你說的推不動。我也是初學咋練,也有過這種情況,力道得自己慢慢摸索,因為它不是一個標準化的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9 # 李欣磬

    篆刻是巧勁兒,不是豬拱槽。

    首先,要認識石料,

    會審石、讀石,

    其次,針對不同的石料、字法,

    各家刀法不同,

    需要明白人指教。

    最基本的動作是耕地般的刻,

    不是鑿和劃拉,

    更不是推拉。

    嚴格來說,

    不是悟性奇高的情況下,

    看看別人的文字或影片,

    就能會篆刻的機率很低。

  • 10 # Love一花一世界

    根據不同的材質、不同的字型來定義篆刻的力道才好,切莫心浮氣躁,以免功虧一簣。

    漢鑿印用刀爽利,結字大開大合,時出新意;

    元朱文線條凝練,結字古雅平和,韻味醇厚;

    三代古璽,分朱布白看似隨意自由,實則筆意盡現。

    此外,亦有借鑑魏碑風格、漢印滿白甚至甲骨文入印,不一而足。

  • 11 # 文智廣博

    大家說了那麼多,重複的我不囉嗦了。石頭很關鍵,不光是硬會導致推不動到,黏澀的石頭同樣推不動,比如現在常見的寮國石中一些很便宜的種類——石頭光色看著不錯,石質不太細密,阻滯感很強,推刀的過程中石屑不會跳開,而是向前擠壓,越擠越緊,自然會推不動刀了。另外一個,手上的力道很重要,初學者力道不足,遇到青田壽山裡面硬度高的石頭,比如壽山鱟箕普料、房隴巖普料,也會很難推刀。解決方法可以換切刀、頓刀等刀法,用其他的方式去表現,不一定非要衝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想去做好一件事,卻不知道從何做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