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
9
回覆列表
  • 1 # 美葉

    偶爾看到一篇文章,引起我們的共鳴,好似在描述自己,但沒多久便忘得一乾二淨,究其原因,是因為那些文字始終是筆者自己的認知,並不是我們內心提煉出的知識。

    我們應該學會追問認為正確事物的原因,有時候很多對不一定是理所當然的對,錯也不是百分百的錯。

    我們都贊同對宇宙和生命要有敬畏之心,為什麼呢?

    因為即使我們對宇宙和生命瞭解的再多,但對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我們一無所知,已有的宇宙爆炸論和物種起源論,或許也只是構建的一個完整知識體系以消除我們對不確定事物的憂慮。

    至此,你認同對宇宙和生命要要有敬畏之心,但你認同我對他們原因的解釋嗎?

    再者,我們知道不能強迫孩子做太多功課,但是我們讓他們學習美術、舞蹈、書法等,還找到讓人信服的藉口,比如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其他的孩子都這樣,不學就落後等。

    難道是年代久遠,讓我們忘記了受過的這種痛苦嗎?我們重複著曾經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而又把這樣的模式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卻從來不想何以為此?這是對我們給予的生命的敬畏嗎?或許你不以為然。

    經常有小孩子說“我好累”,父母一邊心疼,一邊反駁:你沒上班,天天坐著上個課,就跟玩似的,有什麼累的?對於此,我既可憐這父母,也可憐這孩子。曾經我就是這孩子,今後,我也不想成為這樣的父母。

    這兩個例子並不能足以說明,只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或者認知),才能使我們變得真正的智慧,但足以說明如果我們不拷問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物,就會很容易有合適的理由改變當初的想法。

    如果你認為我說的對或錯,隨後便開始思考它,這就是我所有文章的目的。對於智慧,它是一個抽象的無法對具體行為有指導作用的名詞,因此我們可以把智慧看作知行合一。知就是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行就是要符合知而切切實實的實踐。

  • 2 # 不失童真

    這個觀點很好,知識本就是實踐得來的,人們學的知識多數都是別人總結出來的,而要讓知識成為自己的,必須去運用,透過對知識理論的應用,你才能真正算是去實踐了,而在實踐的過程中,這種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我大學學醫,因為選修中西醫結合,所以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各學了一整套的內外婦兒,學的是很全,但走上臨床工作中真正去用的很少,所以大學期間雖然考試都過了,但真正掌握的很少。臨床工作中專科分化更細,基礎知識是有鋪墊,但臨床去用的知識是動手實踐加上理論結合後得出來的,所以給學生帶教我都是毫無保留,我從不擔心他們全部學走或比我強,因為他們沒有十年以上的實踐積累。

  • 3 # 流芒流

    智慧不單是有知識,而且要能善用知識,融會貫通,按需創新創造,活學還要活用。不是書櫥,不是書呆子。所以讀書要有方式方法,重點特色特殊特別處要記住,以備不時之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稚一輩子的人是怎麼樣的?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