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生最服王陽明
-
2 # 通天海看天下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苟延殘喘了60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從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各個方面,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謂字字良言,句句妙語。儘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並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儲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諸如:修身、齊家、為學、治軍、政事、處世、用人、交友、理財、養生等各個領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的反應。本書分為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及用人篇。透過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我們可以得知其對事物的獨到見解,及其面臨家事、人事、軍事、國事等大小問題時所採取的處理方法。在很多的書信中都有記載,曾國藩更是總結了自己的得意與失落,用自己的經驗教育諸兄弟,特別是曾國藩對於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為現代父母教導子女、樹立良好家教的絕佳典範。
讀《曾國藩的家書》,不難聯想到現在的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問題也不容我們迴避和粉飾。如鄧小平晚年提出的教育問題。“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我們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現在的社會、家庭也為孩子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孩子們不堪學習重負也成為普遍社會現象。但教育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信仰缺失、極度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等,教育問題不榮樂觀。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樑,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
《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是一味地讓孩子學技能,導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要去敬愛自己的父母。這樣又怎麼去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麼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這些都值得我們的深思。
-
3 # 隔夜的粥
《曾國藩家書》前後收錄了千餘封書信,包括了讀書、為學、為官、治軍、治家、修身等諸多內容,是曾國藩一生在困境中越挫越勇,不斷修煉成就個人理想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後人研讀和學習的寶貴史料。
讀罷《曾國藩家書》,令我對這位備受爭議的晚清第一名臣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學術造詣、識人之術和道德修養令人歎服,給諸兄弟、兒子的家書中情真意切,用心良多。其中在“讀書、為學”篇章中,其對讀書的見解令我印象深刻,從中學習並總結出五點方法:
1.讀書不二,貴在“專”和“耐”
所謂“專”也就是讀書當以恆定為上,泛讀百篇不如精讀一篇,一本書沒有讀完時,不可隨意更換他書,以至於今日讀史,明日讀經,沒有放向。同時,讀此書時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比如讀韓愈的詩集,便專注於此,切勿見異思遷。
所謂“耐”個人理解為好讀書,更求甚解。讀書人須認真推敲作者在書中所表達的內涵,正如曾國藩在家書中提到的“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
“耐”字訣使我想起了自己喜讀的《圍城》。初讀時,僅僅認為方鴻漸是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趙辛楣則是個自以為是的紈絝子弟,至於作者借方鴻漸之口說的那些精言妙語只覺好笑而已;再讀時,發現方鴻漸之悲劇有時代的侷限,也有其自身的原因,一個不知心中所想、所要,只為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活著的小角色;到第四次再讀時,恍然悟到方鴻漸的戀愛、職業、人生圍城實則為生活中每個人必過之關,而無論無論城內還是城外之人,最可怕的不是婚姻之城、事業之城,而是自我之城,若不突破自我,將永遠生活在困局和迷茫中。
有人說“兒時讀的詩,長大後才懂”我想讀經典著作也是如此,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同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沉澱對同一書籍的理解也將不一。
2.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
再給到諸弟的書信裡,曾國藩提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學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人有了志氣,才會不甘平庸,有了見識才會明白學海無涯,同樣有了恆心才會專心致志,不會半途而廢。
記得一次外訓班上,一位夥伴談到來年計劃時表示“新年將讀五十本書,併發到朋友圈裡希望大家監督”,對此方法,個人並不認同,認為讀書為個人之事靠他人監督為之並非良策,且自己之事本人若不負責,他人難以關注。故計劃了讀書數量,不如細分到管理類、文史類、興趣類、其它,每月每週所讀之書,將目標量化,才有完成的可能性。
正如曾國藩說的自己每日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餘偶談一則,每日三件事從未間斷且終身行之,以此日積月累學問大成。他所留的日記、家書正是日常積累的結果。
3.讀書應虛心涵泳 切己體察
給兒子紀澤的信中,他認為兒子對“四書”理解淺顯的根由在於不能“虛心涵泳和切己體察”,告知他若要讀懂讀透,“虛心”“涵泳”之法必不可少。
虛心涵泳,即面對新事物、新知識或與個人見解不同的觀點時,避免以先入為主的觀念輕下段論,而是抱著和而不同虛心學習的態度理解對方為何如此說,反覆體會其表達的真意,善於傾聽,不必固執己見。對此點,個人感受頗深,自己在選書時常常以書中作者表達觀點是否與己一致為出發點來選,對那些不同見解的書籍往往棄之一處,如今想來確實錯過許多好書,也錯過了接受新觀點的機會。
切己體察是講讀書時記得聯絡自身經歷,去認真推敲、體會觀察,以便透徹理解中心思想,只有和實際生活相聯絡,才算將書讀到深處。
4.讀書,不必則時,不必擇地
人常說:“學習一定要有好的環境,要心靜、要安靜”就像學生一定要在學校、圖書館讀書,在鬧市讀必會心不在焉。而從曾國藩的家書我看到他讀書的時間、地點從未刻意要求,哪怕行軍當中也會看書數十頁,不是有空看半頁,無閒暇時間便作罷。
5.讀書要眼到、心到、手到
《曾文正公全集》中一篇《識人要式》,曾國藩了影響後世的“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他認為應有衝勁兒幹勁兒,更應注重實幹,並非毫無生氣,空話連篇。其實識人如此,他在閱讀時也是如此,讀書強調勤記筆記,多加思考,認真體會書中意。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人說錢鍾書先生過目不忘,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實則是其常寫筆記的結果,有時做筆記的時間遠遠超過讀一本書的時間,他所留日記、筆記、札記以及讀書心得數量驚人。曾國藩喜讀書,善做筆記,更強調作文,要求讀寫缺一不可,讀書既過目又過心,同時過手,求專求通,才會學有所成。
以上為個人閱讀《曾國藩家書》後學到的五點讀書之法。有人說:“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兩套,其中之一便是《曾國藩家書》”其內容廣泛,潛入深處,值得研讀學習。
-
4 # 文子心語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認識一位大企業的工會幹事,他兼管工廠圖書室。每到年未,都會清理數十本被無數人借閱過、缺角少頁的舊圖書。
我便用每日節省下的積少成多的早餐費,去買這些被淘汰的書。這些書雖然破舊,但內容卻如當初,算是我的精神早餐了。
這其中便有《傅雷家書》和《曾國藩家書》。
手頭的這本《曾國藩家書》是嶽麓出版社出版的。是曾國藩去世後,李鴻章、李鴻藻兄弟二人編輯而成,收錄曾國藩家書435封,算是比較全面的一本書。
這本書也算是一本枕邊書吧,讀過多次,感悟也不盡相同,這可能是隨著自己的經歷和成長的變化而變化吧。
作為一個普通的讀書者,更多的是關注《曾國藩家書》那些在平淡中蘊含著真知良言;以及那些關於修身齊家、為學處世、用人交友的感悟。
雖然是家書,卻也是曾國藩一生治政、治家、治學的思想精華。
△、關於治學,曾國藩力求有志向、有見識、有恆心。
曾國藩說,"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這點讓我很佩服。
想想自己,也常以“讀過一些書”而自我感覺良好。但細品起來,卻是未通一本、未精一門。博覽無不精通,其實等於未讀。
如果按照曾國藩的讀書標準:有志、有識、有恆。那更是差之千里了。
現代人,讀書不一定為“志”,有可能只是一種消遣,打發時間,或只是一種裝點門面。
記得有次到一家高檔餐館用餐,見包間之間有一條長長的書牆,厚厚的都是線裝、精裝本,
心中好喜歡。
等過去抽出一本看,才發現此書。竟是做的惟妙惟肖的裝飾品:一副空殼,沒有一個文字。
在崇尚快餐文化的時代,即便是讀書人,也很難真正做到讀書有“識”,更談不上持之以“恆”。
△、關於忠誠,曾國藩力求:表裡如一、至誠至真。曾國藩說:“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其實,每個正常人心裡都明白,坦誠、真誠、忠誠不僅是一個人應有的重要品行,更是為人做事、贏得認可的重要前提。
只有坦誠待人,真誠做事,忠誠事業,我們才能在歷史長河裡做出踏石留印的事功、開拓波瀾壯闊的明天。
然而,在物慾橫流的今天,真正能達到做人處事至誠不偽,並非是一件簡單的、輕而易舉的事情。
△、關於胸懷,曾國藩力求心態平和、不悲不喜。
曾國藩說:“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反觀眼前,雖然每人看待“功勞”、“苦勞”見仁見智,但多數人都是委屈多於奉獻,對於心態平和、隨遇而安,能夠做到的又有幾人。
看來,我們的境界和胸懷,還需要千錘百煉!
△、關於做人,曾國藩力求謙虛謹慎、謹言慎行。曾國說藩:“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的確如此。
在生活上,往往是貪圖“安逸自在”而不願經受“艱難困苦”;
在處事上,往往喜歡"大自我小天下”,而很難真正做到謙虛謹慎、虛懷若谷。
這些浮躁不堪的觀念和習慣,想來怎能不讓人汗顏?
《曾國藩家書》的內容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了。……
品讀《曾國藩家書》,就像與一位歷盡滄桑、充滿智慧的老者閒聊嘮嗑。
讓你在不經意中提高和修練自己,捫心自問。
家書的字裡行間書寫著作者對世事變遷的獨到見解、對人生浮沉的深邃思考、對學養修為的孜孜不倦。
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
-
5 # 初心穩立
曾為剃頭為號的他,也有他盡忠報國,端正職守,剛正不阿的一面。
雖然他在做官、為將和做事的督導上極為冷血、無慈、麻木。但是,這並不妨礙他,要給後輩留下好的家庭文化。
回覆列表
實心做人,精明做事,就是任何性質生存環境生存第一王道,也是讓自己掌握現實和命運最寶貴認知水平提升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