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傳統文化跟蹤人
-
2 # 守住職場底線
詩歌語言的美集中反映在精煉美和音樂美上。在詩歌的語言上,中國古人是最嘔心瀝血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就很能說明我們古人在詩歌寫作上所付出的無比艱辛,為了講求語出驚人,達到詩歌用詞造句的精煉程度,甚至不惜三年凝鍊出二句詩的決心,雖有誇張成份,但不得不承認古代詩人對詩歌創作的嚴慬程度。另外,詩歌語言的省略成分多,要靠體會詩意才能知道。出於押韻或格律的需要,字詞倒置現象也常見。詩歌語言在具體用詞上很活,惟其活才能傳神。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綠水蕩漾清猿啼",其中⺀清猿啼"與⺀猿清啼"相比,前者更傳神,彷彿猿猴本身就是一種悽清哀婉的形象似的。詩歌語言中,一般採用比喻,擬人,象徵,誇張,聯想,想象等手法,藉助這些手法體會詩人創造的意境。
日常語言是人們在勞動和生活中相互用來交流的語言,一般不注重修飾和提煉,比較隨意,但有的人或有的地方使用方言對話中,也有比較精彩的方言俗語,也有用歇後語,也比較豐富,但比起詩歌語言來那就相差很大了。
-
3 # 劉海888
詩語言跟日常語言是分不開的,首先,好的詩詞字詞來源於日常生活,日常語言。只不過你是更多地把日常語言精煉並充分應用抽象思維,換一種形式表達出來。只不過這種抽象語言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洞察出來,而是需要長期敏銳的觀察,以及長期用文筆來表綴而形成的一種筆鋒。君不見,偉人毛澤東詩詞很豪放,很大氣,也很接地氣。這就是說毛澤東詩詞來源於人民,來源於殘酷的戰爭環境,因此一般人,那怕是沒有文化的人,一般都能聽得懂,這就是平民化語言。所以主席詩詞現在乃至全球都有一大批愛好和追隨者。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它說明一個問題,凡是脫離人民群眾,脫離日常語言,那麼這種所謂的詩不是好詩,也不能流傳廣。也許也只有他自己看得懂,孤芳自賞吧!
-
4 # 掌中詩壇
藝術語言可以看做是日常口語的濃縮,旗幟化,抽象提煉。
早期的詩語言,以《詩經》為例,就是日常口語的口號形式整理。
口號整理有助於濃縮資訊,概括昇華語言系統。
比如“美女和英雄是良配”,這是一句陳述句,把它變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相當於口號化,概括化了。
這樣的概括,是語言功能的靈活發展和拓展,對以語言傳承為基礎的文化發展有資訊壓縮作用,是既有現實意義,又有審美意義的。
-
5 # 非當代詩人
~這個問題,要搞清楚什麼是語言,語言就廣義而言,是採用一套具有共同處理規則來進行表達的溝通指令,指令會以視覺、聲音或者觸覺方式來傳遞。嚴格來說,語言是指人類溝通所使用的指令-自然語言。人的肢體行為是人們使用語言的主要形式,口述聲音、手勢及表情就是人的肢體行為體現。口語是人類使用行為進行語言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符號的應用主要表現為文字,文字是現代人類語言最大的應用類。
一般說來,詩歌語言常見的有以下一些特點:
(1)、清新。表現為語言新穎,不落俗套。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也稱質樸。表現為使用白描,不加修飾,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如畫一般的山村之夜在作者的筆下如此寧靜,如此祥和,而如此生動地展現出來。
(3)、絢麗。主要指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情思。如李商隱的《板橋曉別》:“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本來是一次生活中常見的離別,經過詩人那特有的奇幻絢麗的語言,便將現實與幻想融為體,創造出色彩繽紛的童話般的幻境。
(4)、含蓄。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如杜牧的《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詩人託事於物,以登樂遊原起興,說到望昭陵便戛然而止,不再多說一字,但他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
(5)、簡潔。指乾淨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十個字便將幽居的特點托出。
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僅十個字即寫出了環境的清冷,鉤勒出空曠寥廓、幽寂冷漠的背景。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十個字突出垂釣老人孤獨傲岸,抗風斗雪的傲然之氣和不屈精神,把詩人雖在逆境之中,雖覺孤獨寂寞,但決不同流合汙的氣節展露無遺。
這些作品均是簡潔的典型。
聯絡:詩歌語言是書面語,日常語言是口語。
詩歌語言是經過加工的比較規範的書面語言,詩歌語言來自於日常語言,日常語言是詩歌語言的源泉,詩歌語言是日常語言的昇華。
詩歌語言也包含口頭的和口語化的日常語言,日常當中所講的也時常出現書面形式的詩歌語言。
區別:日常言語由於發生在具體交往中,受到現實人際關係和具體語境的影響,較富於感情色彩和個人風格,但總的來說還是服從於說明的需要。詩歌言語突破了語法結構和邏輯要求,強調個人感情色彩和風格,比日常言語更富於藝術性、技巧性、個體風格,同時也更含蓄、多義、模糊、有限的言語中往往包含著無限的意蘊。
詩歌言語是一種創造性語言的原因:突破了語法結構和邏輯要求,強調個人感情色彩和風格。一般不作為說明的手段,而是作為描寫、表現、象徵的符號體系。與普通的言語有一定程度的背離,採用隱喻、暗喻、轉喻、暗示、象徵等形式來反映外部世界,表達主體的情思。以上簡單回答了詩語言和日常語言關係。
回覆列表
與日常生活用語相比,詩詞用語是否有以下特點:
1,多用誇張詞語。
2,蘊意深。
3,凝練。
4,比喻借喻較多。
5,方言,俗語較少。
6,注重詞語音色。
總之,多使用文學色彩濃厚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