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延年有餘

    北斗是由天體七大行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距地球約100光年左右。古人以舀酒的鬥來形容七星排列。以斗柄出現於夜晚天空不同的方位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為春;指南為夏;指西為秋;指北為冬。

    道教為北斗七元星君: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掌管十二生肖所屬人的禍福吉凶,增減壽算,懲惡獎善。

  • 2 # 使用者楊緒成

    北斗的第一顆星叫天樞,第二顆叫天璇,第三顆叫天璣,第四顆叫天權。這四顆星連成一個方形的鬥,統稱為魁。第五顆叫玉衡,第六顆叫開陽,第七顆叫搖光,第三顆果連成一條象柄的線,統稱為杓。在開陽,搖光的旁邊還有兩顆小星,左邊的叫輔,右邊的叫弼,因其星等較小光弱(北斗星為二等星,輔弼星不足四等),一般並不為人們所注意。這樣,北斗七星如上輔弼二星,共是九顆星。

    堪輿家根據北斗七星和輔弼二星,演變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個堪輿星,並以它們的次序和形態來配五行和八宅格式中的去兇方位名稱。

    西夏王陵是根據北斗九星設計的。

    安徽六安漢墓群也是根據北斗九星設計的,只是沒有搖光(墓)和弼(墓)。

  • 3 # 李志勇LZY

    我不知北斗七星咋來的;

    基研確信基本元素形成;

    北斗四大星象二十八宿;

    連合南極仙翁司儀陽系。

  • 4 # happy快樂時光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古代中國人民把這七星聯絡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

    瑤光

    瑤光是一顆誕生大約1000萬年的恆星(太陽年齡已有46億年),它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均大於太陽,分別是6.1倍、3.4倍和594倍、2.7倍。瑤光距離地球大約104光年,目前正以11公里/秒的速度在靠近我們。

    開陽

    開陽也比太陽更大更亮,它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2.2倍、2.4倍、33.3倍和1.6倍。它的年齡約為3.7億年,距離地球83光年。

    如果觀測條件和視力足夠好,還能看到開陽旁邊有一顆較暗的星,它被稱為“輔”,這顆恆星是開陽的伴星。開陽其實是一個六合星系系統,包括互相繞行的兩個雙星系統——開陽Aa和Ab、開陽Ba和Bb,以及輔A和輔B。這六顆恆星在引力的束縛下,繞著共同質心在不斷運動。

    玉衡

    玉衡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2.9倍、4.1倍、102倍和1.6倍,它的年齡約為3億年,距離地球82光年。玉衡是北斗七星中看起來最亮的一顆,視星等為1.7等。就像瑤光一樣,玉衡也在靠近我們,視向速度約為9.3公里/秒。

    天權

    天權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1.6倍、1.4倍、14倍和1.7倍,它的年齡約為3億年,距離地球81光年。在北斗七星中,天權是看起來最暗的那一顆,視星等為3.3等。天權是一個三合星系統,主星天權A還有兩顆較小的伴星。

    天璣

    天璣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2.9倍、3.0倍、65.2倍和1.6倍,它的年齡約為3億年,距離地球83光年。天璣是一個雙星系統,主星天璣A的周圍存在一顆較小的伴星——天璣B,它的質量只有太陽的79%,這是一顆橙矮星。

    天璇

    天璇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2.7倍、3.0倍、63.0倍和1.6倍,它的年齡約為5億年,距離地球80光年。天璇處在大熊座移動星群中,它正以12公里/秒的速度朝向我們運動。

    天樞

    天樞古時又稱貪狼,它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4.5倍、22.8倍、316倍和80%。天樞的年齡約為2.3億年,距離地球123光年。

    雖然天樞的年齡遠低於太陽,但它已經是一顆垂暮的恆星——紅巨星。天樞的核心氫燃料已經耗盡,現在正在進行氦核聚變,這會導致天樞的體積劇烈膨脹,光度增加,表面溫度降低。

    如果沿著天璇和天樞的延長線向著北斗七星的勺口方向延伸,很快就能找到一顆比較亮的恆星,那就是目前離北天極最近的恆星——北極星

  • 5 # 長江孤鴻

    古時候有一個人老是晚上睡不著覺,就天天仰望星空,看星星,有一天他發現北邊天上有七顆很亮的星星,他用手比劃著,突然發現七顆星星連起來特別像一個勺子,呈鬥狀排列在北方向的天空中,因為由七顆星星組成,所以起名北斗七星。

  • 6 # 黑胡視界

    這七顆亮星名稱是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前四顆星叫“斗魁”,又名“璇璣”;後三顆星叫“斗杓”“斗柄”。這七顆星就是大熊座α、β、γ、δ、ε、ζ、η,除天權δ是三等星外,其餘六顆都是二等星。聯接天璇β和天樞α兩星的線延長約5倍處,可尋找到北極星。故β星和α星又名“指極星”。

    中國古代已十分重視北斗七星,《甘石星經》:“北斗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皇帝坐著北斗七星視察四方,定四時,分寒暑。把北斗星斗柄方向的變化作為判斷季節的標誌之一。

    文獻記載

    《星經》雲:“北斗七星,主天子壽命,也主宰相爵祿之位。”

    《史記·天官書》“鬥為帝車。”

    《虞書》曰:“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樞機,陰陽之元本也。故運乎天中,而臨制四方,以建四時,而均五行也。魁四星為旋璣,杓三星為玉衡。又曰,鬥為人君之象,號令之主也。又為帝車,取乎運動之義也。又魁第一星曰天樞,二曰璇,三曰璣,四曰權,五曰玉衡,六曰開陽,七曰搖光,一至四為魁,五至七為杓。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玉衡為音,開陽為律,搖光為星。石氏雲:“第一曰正星,主陽德,天子之象也。二曰法星,主陰刑,女主之位也。三曰令星,主中禍。四曰伐星,主天理,伐無道。五曰殺星,主中央,助四旁,殺有罪。六曰危星,主天倉五穀。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又云:“一主天,二主地,三主火,四主水,五主土,六主木,七主金。”又曰:“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樑,四主吳,五主燕,六主趙,七主齊。”

  • 7 # 雲淡風輕3393092982

    中國過去的桿秤上不是有北斗七星麼,七星名稱咱不說了,網搜吧。但民間有“七斤八輛”“七上八下”之說,我也正在想,這是為什麼!

  • 8 # 文藻巧翁

    北斗——夜空北方排列成鬥形的七顆亮星。即天樞、天璇(或寫作“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古人用假想的線把它們連結起來,象酒鬥之形,故稱北斗。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星組成方形,象鬥,叫斗魁,也叫璇璣。玉衡、開陽、搖光三星組成斗柄,叫斗杓,也叫玉衡。北斗七星屬於四方大熊座,可以用來辨別方向,確定季節。劃一條線連結天璇和天樞,在向上延長五倍處,可以找到北極星,而北極星是北方的標誌,所以這兩顆星又叫“指極星”。北斗星在不同季節和夜晚的不同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看起來是圍繞著北極星轉動,古人用初昏時候斗柄指的方向來確定季節:斗柄指東是春天,指南是夏天、指西是秋天,指北是冬天。也利用斗柄指確定一年十二月份。春秋時期,又把地平圈分成十二個方位,分別用十二支來表示:正北為子、東北為醜、寅,正東為卯,東南為辰、已,正南為午,西南為未、申,正西為酉,西北為戌、亥。農曆十一月黃昏時,斗柄指向北方子,十二月指向東北醜,正月指向東北寅,這樣順序地指下去,到了下一個十一月又指向北方子,迴圈不已。這就是古代曆法中說的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正月建寅等十二個月建。

    璇璣玉衡語出《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漢代起對此有兩說,一主星象說,謂即北斗七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一主儀器說。孔安國謂璇璣玉衡為“正天之器,可運轉”。馬融則徑謂“璣衡者,即今之渾儀也。”

    鄭文光氏以為,凡旋轉之物皆可稱為“璇璣”。北極星繞北天極旋轉稱“北極璇璣”;北斗七星(玉衡)繞天極旋轉,稱“璇璣玉衡”。進而創制璇轉的天文儀器,亦稱“璇璣王衡”。這又是折衷會通之說。

  • 9 # 洗雲忘言

    北斗七星是什麼?恐怕是凡中國人都知道,就是中國北方天空那7顆閃亮的大勺子。那他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就不得不讓我們追朔中國古代的星事。

    上古的先民在一天辛苦勞作後,夜晚觀星,會形象的把很多星星聯絡起來,形成歌謠,很多遺留在今天的《詩經》裡。比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皖彼牽牛,不以服箱”。

    到了西周的時候,中國人對全天恆星進行系統的劃分,並根據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再依據形象的原則,將天上的事務與地上的事務對應起來。

    這項劃分的權力屬於專業的星佔家,有三個流派,戰國時魏國的石申,楚國的甘德,和假託商代的巫咸。到了西晉由太史令陳卓將三家彙總,形成包括283個星官,1464顆恆星的體系,這個數量是外國星系的3倍。

    星官包括永珍,帝王將相、宦者僕從、田地溝渠、輦道天津、箕斗杵舀、龜鱉魚狼,一網打盡。星佔家透過觀測天上的星相,來預知人間的禍福,尤其為帝王所用。

    到了漢代,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將星官分類為五宮,到了隋唐,丹元子的《步天歌》將全天星官分類為三垣二十八宿,此後一直沿用到今天1000多年。

    北斗七星屬於三垣中的“紫微垣”。垣這裡可以理解為城牆。紫微垣就是天帝居住的宮殿,太微垣是天帝辦公的地方,而天市垣對應分野為22箇中國大地上的諸侯國。

    北斗七星先民先是形象的比作舀酒的勺子,此時就把他比作天帝乘坐的車輦。

    由於中華文明發祥於北緯35度的黃河流域,觀測起來,以北天極為中心,以35度為半徑的圓形區域是一個終年不沒入地平的常顯區域,星相家稱此為拱極星區。其他的恆星都是東昇西落,但北天極中心一個無形的點“譬如北辰,眾星拱之”。

    這個中心點就是北極星,現在的勾陳一。但由於歲差原理,北極的中心點一直是在動的,26000年一個輪迴,商周的北極星是天一,漢代為太一,元代為勾陳一,從公元2100年起,北極中心點會開始向一顆叫“耀魄寶”的星星靠攏。

    北斗七星為什麼重要呢?他是北天極中除了北極星之外最顯著的星象,終年常顯。古人發現,北斗七星猶如天上的指標,每旋轉15度,正好是1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每天逆時針偏移1度,一年後又回到原處。所以北斗七星也成為古人曆法的重要工具。

    北斗還可以對中國的星系起到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所謂的北斗栓系二十八宿:柄攜龍角,衡殷南鬥,魁枕叄首。將北斗與天上重要的三宿聯絡在一起,鞏固了北斗居於天中央的地位。

    在這裡要注意北斗七星與鬥宿的區別。北斗七星屬於三垣,不是星宿。鬥宿屬於二十八宿北方玄武象中的一宿,有六顆,象一個盛酒的斗子。由於鬥宿在箕宿的北面,所以鬥宿也可以叫北斗,但相對北斗七星而言,鬥宿在南面,古人有“北斗注生,南鬥注死”的說法。

    星佔家將北斗七星的職能定為區分陰陽,建立四季,調節五行,決定節氣,規劃太陽的行度。載著天帝,統御四方。道家還把北斗七星畫入符籙,以求達到避鬼驅邪的作用。

    北斗一:天樞、貪狼、正星;北斗二:天璇、巨門、法星;北斗三:天璣、祿存、令星;北斗四:天權、文曲、伐星;北斗五:玉衡、廉貞、殺星;北斗六:開陽、武曲、危星;北斗七:搖光、破軍、部星。北斗一倒北斗四,稱斗魁,又名璇璣;北斗五到北斗七叫斗柄,又名玉衡、天罡。

    在北斗六開陽附近有一顆輔星,另外還有北斗九星之說,除了北斗七星,還有兩顆隱星,叫左輔右弼。竺可楨認為當前斗柄延長線的玄戈和招搖兩星就是之前的左輔右弼。

    在中國文化中,北斗中最暗的星天權被認為是文曲星,而北斗一到北斗四都被認為是魁星,主管科舉成績和金榜題名。在北斗的斗魁旁,有一組闇弱的半月形六顆星,被稱為“文昌”,代表賞罰官員、加官進爵,所謂的“斗魁戴匡”。文昌的第六星為司祿,就是今天“福祿壽”三星中祿星的原型。

    北斗七星對應到西方的星系,就是全天第三大星座大熊座的臀部和被誇大的尾部。大熊座還包括天理、文昌、三臺、內階、三師、天牢、太陽守、太尊等星官。

    道教有位女神叫鬥姆元君,共有九子,老大紫微大帝,老二勾陳大帝,其餘七個兄弟就是北斗七星,鬥姆元君四面四首,其中有一面是豬臉。

    佛教中有位護法女神叫摩利之天,三頭八臂,也有一個獠牙吐舌的豬頭。她的車輿七頭豬拉著,這七頭豬正代表著北斗七星。元雜劇《西遊記》中的豬八戒的前身就是摩利支天手下的御車將軍。道教裡的天蓬元帥是紫微大帝駕前四大護法之首,三頭六臂,身長五十丈。

    紅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都存在著豬崇拜與北斗崇拜的現象。《春秋說題辭》:“鬥星,時散精為彘(音質,豬),四月生,應天理”

    《山海經*海內經》有“司彘之國”的記載,即觀測彘星定季節的國家。其實北斗七星看起來也很像一隻長鼻子的豬。

    唐代密宗高僧、天文學家一行,是當時的星佔高手,很受皇帝器重。有一次他兒時的恩人王姥姥的兒子犯法入獄,王姥姥來求他幫忙,他不能徇私情,很為難。

    後來,他命人在渾天寺騰出一間屋子,搬進一口大甕,吩咐僕人拿著布袋守著。

    到了傍晚,一群小豬突然出現,僕人把他們全部捕獲,一共七頭,一行大喜,將小豬們放入甕中,用硃筆寫了一些梵文。

    第二天一早皇帝召見,史官說北斗七星不見了怎麼辦?一行說,這很少見,為了您的利益,建議大赦天下。皇帝聽了依計行事。第二天傍晚,太史奏見到北斗第一星,連續七天,北斗七星全部重現於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會撩和有才華哪個更吸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