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跟蹤成長

    因為不管當年學習水平如何,那些都是過去。總是糾結在過去沒什麼實際意義,過好當前的生活,讓餘生大放光彩,才是對家人和社會的最好回報。

  • 2 # 無端弦

    我不是二十年前的中師生,我是三十年前的中師生。那時中師生的學習水平相當於高中,但學習能力很強。因為這些學生能在那時考上中專,基本上都是各學校的尖子生。那時,考個中專也很難。那時的中師相當於現在的重點高中的學生。中師生的學習的範圍和現在高中生有所不同。語數外是專業課,音體美也是專業課。可以說是掌握了不少東西,所以,很多同學出來後什麼都可以教一些。我所知道的中師生在後來要麼自己進修考進了更高層次的大學,要麼參加了函授學習拿上了文憑,基本上都拿上了大學的文憑。現在有些中師生已經改行了,從事著其它的工作,有些在教育界的領導崗位,導引著各類學校向前發展,但絕大多數的中師生依然奮鬥在教學的第一線,為國家培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我就是那個依然奮鬥在第一線的中師生,現在教高中,教學成績在年級中一直處在前列,每學期都被評為優秀教師。

  • 3 # 令狐老老師

    題主問錯了吧?問二十年前沒有意義,2000年代,中師正在退出歷史,那時候大部分中師開始停辦。考中師的人當然很少。如果你問的真是這個,我告訴你,那時候我教初中,我的學生考中師的,相當於今天的二本一本水平。

    但是如果題主把時間在推前十年十五年,即35年前,就是我們這一代人考學校的時候。那時候的中師生,是初中生中頂尖的。今天的很多考上一本的學生,那時候還不一定能考上中師。

    我發現現在的很多大學生,工作不如當年的師範生。我也發現當年的師範生,今天儘管四十多五十多歲了,在學校裡,多數還是骨幹,還是頂樑柱。儘管年輕一代教師,都是大學文憑了,還是有些不如當年的師範生的。什麼道理呢?顯然,當年的師範生,素質還是頂呱呱的!

    好懷念我們這一代的中師生!中國現在各行各業中的建設大軍,多半是當年的中師生培養出來的。他們多數從事小學工作,還有一部分從事初中工作。今天他們的學生遍天下!

  • 4 # 教育諮詢師閆熠

    中師在我的心目中,當年考上中師的同學相當於考上了985大學。我說說當時的一些情況,大家感受一下。

    在80年代、90年代,擁有穩定的工作,是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最大的期望,而教師這個行業尤其被看著,這個是一個受人尊重的“鐵飯碗”!所以,很多農村的家庭,一般都會讓孩子選擇讀師範院校的。

    因為家庭經濟不怎麼好,也希望孩子能夠儘快工作,減輕家裡的壓力,所以父母都鼓勵自己的孩子,在初中畢業就考中師,而不是選擇讀高中,考師範大學,因為讀中師可以提前3、4年走向工作崗位,然後還可以再繼續進修本科。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初中成績優異的孩子最終都選擇了中師,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基本都是班裡的前3名才可能考進中師。

    我記得當年我哥哥在班裡排名前5。98年中考的時候,他們班裡前3名都去了中師,他第5名,進了全市最好的高中,後來高考考進了一個一本院校。所以,考入中師的同學,真的都是初中班裡的尖子生,如果放在南京,這些學生應該全部去南師附中的。

    但是,從我哥哥那一屆之後,大家的觀念慢慢轉變了,尖子生選擇讀高中,考大學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也就意味著選擇讀中師的同學沒有那麼優秀了。

    所以如果你現在看到37、38歲左右,或者這個年齡往上的老師,假如他曾經也是中師畢業的,請尊重他們。也許他們的畢業院校沒有那麼耀眼,但是他們是當年的龍,非常優秀!只是機遇和時代不同,造成了他們曾經的選擇!

  • 5 # 冰雨冰

    我就是20多年前的中師生,家裡條件特別不好,在鄉下,所以呢就選擇了到中師去讀書,這樣可以給家裡減輕一些負擔。當時是班級第一的同學,每次考試我都是名列前茅。鄉下我們家姐妹比較多。還有兩個弟弟未成年,所以呢我就不能繼續讀高中。媽媽讓我選擇中師,儘管我生活當中也有很多遺憾,沒有真正的走進大學的校園。去體會一下大學生的那種情感,但是後來我經過不斷的努力,我已經取得了大學本科文憑。我感覺當時二十多年前的中師生,如果用現在的標準來說,最差也應該是211,好一點的應該是985。

  • 6 # 灼見2020

    一.中師,中等師範,屬於中等專業學校,簡稱“中專”,2000年左右陸續停止招生。

    二.25年前甚至更遠,大學、中專並駕齊驅,而且中專的專業比較多,因不經過高中教育、初中畢業就能參加考試,畢業就分配工作,少了3年時間,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急需人才。

    三、在當時,考上大學、考上中專,都分配工作,但是考大學很難,考中專也很不易。很多初中畢業生為了考中專,復讀了好多年,有人戲稱“初中研究生”。還有很多高中畢業生沒考上大學,又回去讀初三,再考中專。由此可見,這一部分人,知識非常紮實、功底異常深厚,不亞於現在的“一本”。

    四、當時,中專畢業後,分配工作,崗位也很好,當時都是鐵飯碗、“吃國樑”,對農村人來說,跳出了農門,很香!例如:供銷社、糧所、銀行、交通等,在當時都是很香的單位。這些人才在各行各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這一批中專畢業生,直到現在,還有大批戰鬥在第一線,尤其是中等師範畢業生(中師生)大都在50歲左右,為教育立下了汗馬功勞,實在可敬!當時,他們的工資是每月幾十元!

    六、社會在不斷髮展、不斷革新。當時,很多進入糧食系統、供銷系統,收入高地位高,比師範畢業生光鮮很多,殊不知N年後,失業了,現在早已沒有了“供銷社、糧所”。

    七、另外,二十幾年前,高考也有“中專”,學制二年,比初中中專少一年,有人稱呼“高中中專”,以區別於“初中中專”。不過,招生數量很少,沒有師範專業。高考的師範專業都在專科或本科層次。

  • 7 # V遠方

    我以自己的經歷感受來回答下此問題吧!其實二十年前的學生學習水平與今天沒有什麼可比性!不過我還是樂於分享下自己的學習成長經歷!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因為時代和教育資源條件所限,我們小學五年級小升初考試要先預選考試,大約篩除30%人數然後再參加考試,再選拔考試一半左右進入初中就讀。中考更亦是如此。一般中考學校前幾名同學都鼓勵報考中師中專,屬於第一批次。那時被稱作"鐵飯碗"包分配就業。錄取後立即"農轉非",跳出農門。對於農家子弟非常有吸引力。然後就是省示範高中錄取,一般分數線低於中師20來分。記得當年中考我是以全校第二成績錄取師範,我們學校共錄取8人,在當地中考創歷史輝煌!最後我們有一個分數比我少6分同學因家裡無法承受七千多的"鉅額"委培費,最後找人轉到當地一群普通高中就讀。結果在三年後我們中師畢業時,那位同學以全縣理科狀元錄取上海交通大學,讓我們一時感嘆羨慕不已!後來我們師範隔壁班唯一的保送安徽師大的同學,四年後考研中科大,後來留美了!初中升入高中的同學也有幾位考研北大浙大等名校。要知道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能考入那些名校真心不容易。對於我自己,中師畢業早早就當起了小學中學老師,自己邊工作邊自學考試,順利拿到了大專文憑。可心裡始終做著自己的大學夢,後來透過成考脫產進修考入了安徽大學外語學院英語專業。在大學裡,如飢似渴,一邊學習專業課,一邊考研,竟然在華師大國際關係學院考研中,總分排第三名(共533名考生)。後來因現實使然,命運造化再次回到了家鄉中學教書。可曾經的激情歲月,夢想時光仍不時激盪心間,成為自己生活眼前的苟且時可以回味的詩,可以眺望的遠方!更是自己現在一屆又一屆工作的激情和動力所在,助那些拼搏追尋的孩子圓夢遠方!雖然二十多年前的中師學習水平與現在無法比較。畢竟時代背景,教育資源,學習物件等都完全不一樣,但是這些學習成長的經歷讓我深深懂得並努力貫通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高效學習一定是建立在自主、反思、總結的基礎之上,正所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 8 # lily

    現在的學霸級!本人78年14歲初中畢業,高考制度恢復後考入師範的第一批免費中師生,17歲開始從教生涯,從小學到初中到現在的高中高階教師,期間考進教師進修學院完成了大專學歷,幾年後又考入師範大學完成了本科的學業,一輩子的從教生涯為了學歷可謂是千辛萬苦!

  • 9 # 護航三農

    中師,即中等師範學校。二十年前的中師生智力高,但學習中師教材,所學的東西現已被淘汰。目前師範最低檔是大學專科,教材比以前中師難度大。且以前中師生不學電腦和英語,無法與現在大學生比。

  • 10 # 詩意的語文老師

    我1992年師範畢業,整整28年了,我來聊聊二十年前的中師生的考取難度和文化水平。

    1989年全縣參加中考的學生有多少,我也無從知道準確數字,我想全縣也有上萬人吧,那時是錄取中專,師範之後才錄取省級示範的,我們那一屆師範生共有兩班,每班48人,加上中專生,不能說百裡挑一,就升學的難度而言,我認為也相當於現在的本科生了。

    讀師範時,我們不但系統學習了高中的語數,理化生,政史地,還開設了音體美,學習教育教學的基本知識。我們那幾年沒有開外語,前幾年開了外語班,據說外語班畢業的學生後來都是高中教師的中流砥柱,也有不少繼續深造,考上研究生,比如中國駐印度加爾各答總領事馬佔武就是我們師範英語班畢業,後來考取華東師範大學的。

    當然,沒有上過英語班的,同樣可以有所成就,博士生導師石中英就是我們師範畢業後考取師範大學再進修的。可見,師範生確實是當時百裡挑一的精英!

    師範畢業對口是教小學的,但是我們畢業後,有一半現在都在初中,還有在高中任教。為什麼初中三年師範學習就能教初中和高中呢?因為我們還在不停地學習,有極強的學習能力。有的參加自學考試,有的選擇到教育學院進修。像我,師範畢業後,參加了安師大的中文系的自學考試,從專科,到本科,又把英語重新撿起來,過了本科段英語,雖歷經上十年,但最終取得了安師大的學位證書。我說的不是證書問題,關鍵是繼續學習,讓我們在教學中更遊刃有餘。

    二十年前的中師生,基礎紮實,能力強,能吃苦,在當時是我們基礎教育中中流砥柱,即使在後來的教學中也不遜色於現在大學生。

  • 11 # 1藍天1

    我是六十年代到本世紀初的初中教師,但今天回答這一問題,絕對準不可能,而且絕對回答說"現在"哪個層次也不科學。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考中師的大多初中畢業生,相對說來,那時初中學生也是"錄取"的,不是普及,學生質量高些。中師學校也不多,國家包分配,每年錄取數不多,初中生考上小中專(含中師),不亞於今天高中畢業生考上985、211。中心初中有百分之幾以上,農村初中有百分之一二也不錯了。二十年前考上中師,這時離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不遠,同時高中、高等院校發展很快,整個學生數的大大減少,大量農村初中小學開始撤併,民辦教師大多轉正外,還辭退一部分,加上中師畢業生國家包分配政策也在這前後改革,大專畢業生也不吃香,考中師好象不少人不願考了。成績好的大多升高中考高校,雖說有人還抱"老腦筋"考中專,但總體質量在當時學生中也非一流。至於和現在比,我認為總體上相當於縣級重點中學高中畢業生吧,大多人可以考上各類高校。具體不好比,比如教育學心理學高中不學,師範非英語專業學多少英語。還有課程內容隨社會發展改變,今天的那時可能沒有。具體到個人,更不好比較,那時中師生超今天大專多的是,但也有連現高中生也不如的。學歷重要,但學歷高不是同水平能力一定成正比,也不是學歷越早的人水平能力就一定比後拿同學歷的人高。

  • 12 # 獨寒老師

    96年以前初中畢業能考上中師中專的,如果上高中985、211以上的名校妥妥的,肯定還有不少清華北大的,國家棟梁去讀了中師中專,當年中師中專招生制度害得國家少出了許多大家。

    從79年恢復高考到96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這一段時間內,中師生的成績絕對是頂尖的,當時初中畢業時最優秀的學生才能考入中師,畢業後只只到中小學任教,而成績次一點的學生只能進入高中學習,然而他們成了最大受益者,能考入大學深造,畢業後能進入好的行業工作,甚至主政政府機關。

    而96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後,中師中專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其間中師中專錄取分數線大大降低,還出現了電大生、委培生等。

    80年代全國大中專招生人數只有區區二十多萬,能考上中師的是初中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畢業後大多數被分配到中、小學任教,而且教學質量很好,而且大部分人都走上了領導崗位,成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校長和局領導,但前途不是很好。

    但這一批中師生為中國培養了大量人才和精英,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些都是不被人知曉的。他們培養的各類精英人才創造了最尖端的產業,稀土提取、化工、新能源、航空、航天、國防、導彈、核工業、生物醫藥、高鐵、5G、量子通訊、量子計算機、網際網路等各領域,我們的高精尖科技比美國毫不遜色。

    反觀現在的師範院校的學生,由於教師職業雞肋,造成他們的成績大多隻是三本的分數,基礎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工業和科技的發展水平,所以是時候提高教師的待遇了,讓優秀人才願意進入教育領域,願意當老師。

  • 13 # 中醫藥拔罐

    關於二、三十年前的中師生

    在二、三十年前,中國的教師缺少很多。國家又急需一大批人才來培養後一代人才。於是,招收了高、初中的優秀人才參與師範學習。

    按現今的高校招生比例來算,都是211或985的學校畢業生。都是頂尖級人才。

    這些師範生,畢業後,參與從小學、初中、高中的教育教學。為中國現今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生力軍。

    中國現今的發展,離不開民師和中師們的克苦奮鬥!

    中國人民,必須牢記:中國有今日的發展,離不開我們的民師和中師的老師們的付出與貢獻!

    現今,這些人都老了。請善待他她們!

  • 14 # 教育百態談

    二十年前,也就是九八年左右。那麼二十年前考上中師,也就是中專師範的學生,到底是一個什麼水平呢?

    看到好多回答說相當於現在的三本水平,老陳認為這屬於完全不瞭解當年的教育情況!

    現在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所有學生都能讀到初中畢業。而在初中畢業生中,大約有一半左右的學生能考入高中。而本科升學率大約在百分之五十左右。這就意味著考上本科的考生大概在所有學生中排前百分之二十五。

    而二十年前,小學升初中都還需要考,很多學生連初中都考不上。

    在初中生裡,成績排名靠前的學生才能考中專。那時候的中專,畢業就能分配工作,成為吃國庫糧的公家人,吸引力是很大的。很多現在身居高位的領 導,就是中專學歷。而考不上中專的學生,有些卻能考上高中,然後繼續考大學。所以考上中師的學生絕對是最優秀的一批。至少也相當於現在考上211的學生。至於有人說當年的中師生相當於今天的研究生,我認為比今天的研究生強的多。當年一個縣幾千初中畢業生,也就百十個人能考上中專,這個比例,比今天考研難度大的多。

  • 15 # 流逝的一瞥

    二十年前我是中師的落榜生吧!雖然沒報考中師,但是我選擇的中專。那時候班級前兩三名才能上中師,班級前十能上中專。

    老師曾經給我們講,百分之五左右上中專,剩下百分之二十左右上高中,剩下百分之五十技校,再剩下的失學走向社會。那時候我們學生自己分排,第一排中專,二到三排高中,……

    去年夏天參加過一個書法培訓,認識了很多中師畢業的同行。講幾個故事說說他們的現在吧!

    另一個老師是我們書法班的副班主任,現在是某縣教育局書法教研員。他講自己最初畢業在村小,帶著孩子練書法,小有名氣仍然得不到學校和家長的理解。後來憑本事考了教研員,可仍然懷念自己心無旁騖練習寫字的日子。

    你無法想像,曾經班級裡的學霸,今後的日子會如此!

  • 16 # 和橋砍柴

    回“走過路過自然飄過”:你列舉這資料,與掃盲一個樣。當年考中專中師,黃平縣就每年招生50人,而上學的學生也少,現在上學不收費了,大學也提高錄取率了,結果出來的大學生呢,屁都不是,考個小學教師《賣火柴的小女孩》作者選“童安格”,一些中文系本科畢業的寫個合同書錯字連篇,一個網路管理本科畢業生連建立一個報名網站不會……

  • 17 # 紫痕613

    :作為當時的中師生,我的認同真是有點不盡你的意,因為本人八十年代高考經歷者,說來我教齡29年,九0年畢業的師專生。

    1。 九十,八十年代以前,全國的初中小學都一樣,有很多的留級生,進入中師的大都是初三補習生,補習年限不好意思說。

    2。就當時情況而言,所學知識也不可能和當日的高中同日而語,更何況今天的985甚或211,學識這東西,你能在小學一年級即使是第一名,你也不能自詡相當於中學生的水平,這沒有可比性。.

    3,高考一直在擴招,這是國家經濟,文化,社會等不斷在發展的結果,我們都是時代的產物,獻身於社會洪流中,認知高的人就會知道知識改變命運,什麼時候都不應停步在原來的水平,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本人愚見,中師生沒法與專科生,本科生,211大學,還與985大學比較,情何以堪。

  • 18 # 楓橋漁歌

    還要早,應該是1988,89,90年,中師水平很歷害,記得那時一個鄉下初三班有近六十人,因為那時農村青年唯一出路就是讀書,考學,根本沒有打工一說,考不上就種地。農村孩子上學很苦的,早上五點多雞叫二遍就頭頂星星上學去,晚上八點放晚自習,又頂著星星迴家,就算這樣,升學率極低,能考上中師的差不多佔5%左右,已經不錯了,因為考上就意味成了吃"計劃"的人啦!特令人羨慕嫉妒恨,不過難,有人連留初三幾年都考不上。

    在農村考上中師的,農民戲稱考不上大磚(指專科),考個半頭磚指半塊磚(意指中專)也行,至於你說二十年前考中第就水平很一般了,因為大專本科招生人數逐漸放大,較容量啦!

  • 19 # 於大通

    這個問題夲身提的不科學,耍知道在二十年前,考個中專不是什麼困難之事,我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實事求是的講話,二十年前也就是一九八八年,我說的是天津,當時天津的大學不少。天大南開。一輕學院,紡院,財院,外院,商院,還有醫科,師範,河北工學院等比現在的大學不少。而二十年以前的中專就是現在的三本學院,如鐵路,治金,紡識,衛生,護校,等,天津在八八年的考生,不管是中專,還是大專,大學,,都是高考生,不存在初中生上中專的,要說初中上中專中技的初中生,那是改革以放前,不能不承認,那時學校大學生要的少因為大學規莫小,招生必然少,但那時的考生也少,我們可以估量一下那時的考生只有三四萬人,而到九八年己經達到了十萬,以這個比例,對八八年的考生做估計,招生比例差不多,由比證據我可以斷定,八八年的中專生,也就是九八年的大專生而以,所以我可以斷定八八年的中專生絕不是什麼博士,研究生,也不是大學生,他沒在數理化英語,遠遠的低於大學生,而且他們的學習也遠遠低於六十年代的中專生。…。

  • 20 # 小小草14678678

    看到這個問題,我真的感慨,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原來,我中師畢業竟然已步入第33個年頭了!

    據師範的老師講述,我們這個地方,是從1981年開始報考中師,我是1983年初中畢業,對於我們這些農民的孩子,對“中師”、“中專”這些詞語的含義沒有任何的感覺,班主任老師告訴我們,說中專很難考,中師稍微容易一點。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報考了中專,誰知道,老師悄悄給我改了志願。後來,成績超出了中專錄取線三十多分,超出中師錄取線近五十分,順利被中等師範學校錄取。

    進入中師後,第一天的開學典禮上,校長告訴我們,我們108人是從三萬二千多人中,先經過預選,再經過考試脫穎而出的,我們是時代的佼佼者。一剎那間,心地無比自豪!

    說到學習能力,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狀態,只知道,三年的中師學習生活結束後,分配到了鄉村小學任教,因為教學成績優異,被調往鄉中心小學,然後,憑自己的能力,以筆試和麵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一所非常好的名校任教至今。在單位裡,奮鬥在一線的優秀骨幹教師,幾乎是曾經的老中師生(後來函授達到專科或本科),他們不僅自己能力出眾,還帶領年輕老師進步,為年輕老師設計賽課教案,指導他們參加各種比賽等,為學校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想小新air15值不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