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萌媽媽董小華
-
2 # 春榮2091
嶽飛為民族大義而死,重於泰山!他的行為觸碰了秦檜賣國底線,利用趙構的心結攛掇他將其殺害,客觀地說秦檜是整個事件的作俑者,沒有他的攛掇趙構下不了這個決心,所以秦檜是真正的兇手,嶽飛是死在他的手中。站在秦檜的立場上嶽飛確實是作死,因為你擋了他賣國之道,站在民族大義上他是壯志未酬,否則南宋的歷史將會被改寫,可能也沒有成吉思汗的事了。
-
3 # 泗上詩隱
死在十二道金牌!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皇帝既已下了命令,就要無條件服從!
若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除非你徹徹底底打勝戰!
若沒有全勝把握,不如回兵商量個萬全之策!
以觀其變,視情應對。較為妥當!
-
4 # 天高雲淡188814436
趙匡胤黃橋兵變做了宋朝皇帝,而說白了就是岳飛沒這個本事,而當時岳飛手握重兵,足可在立江山,也沒有三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謀,足以證明岳飛是宋朝歷史第一愚將!
-
5 # 玉尊z
這問題也挺複雜,岳飛主張抗金的,打敗金收復失地,接回被金擄走徽宗和欽宗皇帝。這樣觸犯了南宋小朝庭趙構以及秦檜利益底線。這是趙構一大忌,如果接回北宋皇帝就不可能存在南宋小潮庭。這就使趙構想一切辦法除掉岳飛最主要原因,秦檜是靠趙構才蹬上權力頂峰,,,,,,本身他和岳飛死對對頭,他代表主張投降金換取一時穩定。在殺岳飛起到推波助瀾作用。主張打到金上京完成國家統一岳飛受世人尊重和支援。而秦檜不恥投降行為永還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
6 # 愛拼咱共贏
岳飛抵抗侵略者的確是民族英雄!但他死於功高蓋主,不聽話了!讓他死是皇帝意思,十二道金牌命你回家你不回來,抗命不尊,若迎接靖康二帝回來那麼誰是皇帝了?其實我認識秦檜是揹著被黑的罪名!他怎麼賣國求榮了,怎麼害死岳飛的?他與岳飛沒有私人恩怨沒理由害死他!秦檜訂岳飛“莫須有”的罪名也是為自己洗冤,也就是說秦檜也沒找罪名害死岳飛(比如抗旨不尊),但岳飛在皇帝眼就是眼中釘,肉中刺!岳家軍名聲太大了!怕自己江山不保!或岳飛接回靖康二帝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害死岳飛是皇帝!
-
7 # 1老知青1
單說岳飛之死。岳飛抗金有功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岳飛頭腦簡單不懂政治,一味的愚忠。要打到黃龍府迎接微欽二帝還朝,試想一下,趙構能同意嗎?微欽二帝還朝趙構還能當皇帝嗎?所以岳飛必須死,還莫需有。這樣趙構才能保住皇位。所以說岳飛是作死的官觀點應該是對的。
-
8 # 高慶春呢稱雲中龍3O4M
這個問題為什麼反覆提起?為此,我寫過幾次文章,加以論述。在這囉嗦幾句。宋朝的皇位是靠兵變得耒的。趙家對武將一致疑神疑鬼的,整個宋朝,有遼國,西夏,金國。整年戰火不斷,卻只能守不能攻。老是被動挨打。皇帝心懷鬼胎,老是怕武將擁兵自重,再耒次陳橋兵變。不重用武將,文官倒是吃的開。岳飛被害,高宗是主謀,秦檜是幫兇。高宗皇位來的不正,要不是大上皇,皇兄被金兵帶走,那倫的他耒做。岳飛提出的,直搗黃龍,迎請二聖還朝。引起了高宗的不滿,眼看岳飛一路凱歌,節節勝利。高宋急的狗急跳牆,秦檜是金國派回來的臥底的奸細。兩人密謀後,用十三道金牌招回岳飛。抗金大業就毀在高宗和秦檜手上。高宗急於向金人求和,金人答應並提出殺岳飛來做交換。高宗和秦檜商議後,將岳飛殺害。高宗去掉了尾大不掉,武將擁兵自重的心腹大患,秦檜替金人除掉了仇人,i立下大功。君臣二人各有所得,可憐抗金名將岳飛死於奸人之手,讓人可憐。
-
9 # 江山歸一統
岳飛民族英雄的歷史地位不容否定,岳飛是當時投降主義路線的犧牲品,害死岳飛的主謀是宋高宗趙構,秦檜是執行者。
-
10 # 欣情3833
集權專制的社會就如同絞肉機,每個社會個體都將成為這個絞肉機的犧牲品,只是先後而已,至於說以什麼名義死亡,那得看絞肉機的需要。
-
11 # 冷眼旁觀者愚
功高震主者危,權大欺主者死。宋最忌武將弄權,很不幸,岳飛三者皆佔,悲劇爾,命運耶。迎二聖還朝沒有智商,干預立儲沒有情商,堅持北伐不懂上意。但這都不是主因,因為這三件事,沒有朝庭也就是皇帝的支援,你是永遠也辦不成的,《岳家軍》這三個字才是要命的原因,朝庭的軍隊變成了你老人家的私人武裝,難到你還不該死嗎?
-
12 # 天空上的小眼
世人皆知岳飛是被秦檜所害,但是卻不知此事背後竟另有隱情。當時的岳飛率領岳家軍北伐金國勢如破竹,手裡又握有重兵無數,什麼人能殺得了他?只有一個人就是當時的皇帝宋高宗趙構!可岳家軍北伐形勢大好,對剛建立的南宋有利,為什麼宋高宗要殺他呢?那就先要了解當時的歷史環境。
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靖康之變導致了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漢人的內心,南宋大將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靖康之變後,金兵俘虜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欽宗,滅亡北宋。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南宋。
在史料中記載,岳飛本是深受宋高宗器重的一個人,他也沒有辜負這份器重,君臣二人的關係一向很好。但是到了公元1137年,因宋高宗反悔將劉光世的淮西行營左護軍交給岳飛,岳飛一怒之下居然作出了最不應該做出的反應,他不經同意,就撂挑子不幹了,這可氣壞了宋高宗,這完全是藐視皇權的行為,在當時屬於大不敬之罪,從此君臣之間產生了間隙。
最最重要的,岳飛觸碰了帝王的紅線!一則他上書要:“迎回二帝”,二則上書“:請立太子”。這兩個要求不管哪一個都是宋高宗所忌諱的,宋高宗趙構並不想迎回自己的父親和哥哥,因為他父親和哥哥是大宋的正統繼承人,如果他們回來那誰做皇帝?他是南宋的開國皇帝,無論如何都要保住自己的帝位。同時立儲這件事朝中大臣輕易都不能觸碰,但是岳飛卻莫名其妙地要去觸碰這個高壓線,而且是在撂挑子不幹之後不久,這讓宋高宗對他的動機產生了重大懷疑。
後來淮西發生兵變,岳飛在行動中停滯不前,宋高宗接連下達命令他都不聽,最後淮西之戰中宋軍大敗,而整個淮西之戰,岳飛部隊連金兵的影子都沒看到。
這接二連三的矛盾終於讓宋高宗爆發了,在秦檜的建議下,岳飛被捉拿下獄,不久就被殺害了。岳飛是當之無愧的忠義之士,但是他不懂剋制,不懂朝堂險惡,同時功勞太大,讓宋高宗有了無法駕馭的感覺,於是只好將他除之而後快。這是歷史的悲劇,也是岳飛的悲劇。
-
13 # 幸運zhw
沒想到這麼多人給秦檜洗白啊?現在的人都怎麼啦?非要標新立異,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嗎?岳飛的死故然皇帝是主要責任人,但秦檜推波助瀾,也是難辭其咎。
-
14 # 情感分析9N2v
首先我問下題問題的人是否腦袋進水了?問這樣的問題,其一,你假如沒學過歷史,不應該知道這個問題,既然知道秦檜和岳飛,幹麻不尊重歷史?實在弄不清楚買幾本歷史自己讀一讀省的讓別人反感。
-
15 # 倚天利劍佑中華
岳飛是秦檜以莫須有罪名害死的,歷史早有點論,不容宵小為秦檜翻案!精忠報國乃中華民族屹立世界的民族之魂永世傳承,更不容用質疑來對岳飛的精忠報國進行詆譭抹黑!
回覆列表
《駁司馬小絹》
一、司馬小絹說:
岳飛的要求沒有答到宋高宗的採納,岳飛一氣之下,招呼都不打,把部隊扔在那。自己跑到山上去看風景了!
這邊的宋高宗被岳飛這突如其來的扔攤子搞的措手不及,只好一次又一次的派人去說好話,但是岳飛就是不給宋高宗的面子,忍無可忍的宋高宗只好下令給岳飛的部下,如果不把岳飛請回來,就把他們全部處死。這個時候岳飛才被部下請了回來。
董小華:
紹興六年(1136年)農曆三月二十六日,正當岳飛要進屯襄陽領兵北進時,他70歲的母親姚太夫人不幸病逝於武昌軍中。岳飛是位孝子,母親的死使他十分悲痛,他立即奏報朝廷,自動解除軍職,攜帶妻兒護送靈柩返回廬山,準備在母親墓前守孝三年。
中國封建社會,秉持孔孟之道,宋代更是以孝立國,大臣丁憂守被視做孝天經地義。朝廷根據需要,不許在職官員丁憂守制,稱奪情,或有的守制未滿,而應朝廷之召出來應職者,稱起復。
丁憂的社會基礎是“孝”,為什麼孝,因為小孩初生,三年不離母親,時刻都要父母護料,因此父母亡故後,兒子也應還報三年。
按當時的制度,岳飛理應回家守孝三年再回軍隊。因此說,岳飛上廬山為母守孝並不是逆天而行,而是中規中矩完全符合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朝廷把不許官員丁憂稱為奪情,可見其中對下屬的愧疚之意。因此說,岳飛上廬山為母守孝,沒有任何與理不符之處,嶽黑求全責備,是在用小題大做來無限放大這件事情,完全是為了黑嶽的需要!
另外,趙構給岳飛賜發三道《起復詔》的史實可能知者甚少。幸好2009年1月份,宋高宗敕岳飛的《起復詔》以830萬元高價拍賣,此文物始見天日,讓我們又多了一份研究岳飛的史料。
第一道詔書是當時宋高宗遣使慰問,在常規奠禮外,加賜銀千兩,絹千匹,同時“即日降制起復”。四月十二日,岳飛接到命他起復的密札,立即上了《乞終制札子》,希望皇帝“矜憐餘生,許終服制”。不久,朝廷來使抵達廬山,岳飛準備以孝服謝恩,使者堅決不同意。岳飛接到密札與第一道《起復詔》後,再上《乞終制第二札子》。
第二道詔書行文一開頭就說“倚注之深,良用震怛”,結尾強調“故茲親筆,諒悉至懷”。“已降制命,趣卿起復。”在這道詔書中,宋高宗要岳飛“國耳忘家,移孝為忠”,“體幾事之重,略常禮之煩”,希望他起復後“趁吏士銳氣,念家國世仇,建立殊勳,以遂揚名顯親之美”。
岳飛在《乞終制第三札子》說:“今月初一,準御前金字牌遞到尚書省札子,奉聖旨,不允。”“今月初一”即五月初一,岳飛這道札子應是對第二道《起復詔》與尚書省札子的回覆。四月二十七日發出第二道《起復詔》,五月初一岳飛接到詔書,從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到廬山四天傳遞了四天的行程。岳飛在札子裡說:“老母淪亡,憂苦號泣,兩目遂昏”,就是說,岳飛因為悲傷過度,眼疾發作,他的大小眼將軍的綽號就是這樣來的。
在下了第二道起復詔後,岳飛遂下山起復。
後來在紹興十年,岳飛前線作戰時眼疾復發。岳飛要求守制,才有高宗第三道《起復詔》。
第三道《起復詔》手卷由引首、起復詔和跋文三部分組成。其中起復詔長55釐米、寬30釐米,硃砂手繪五爪雲龍紋棉料紙本,為岳氏後裔將其視作世代守護之物。全文如下:“卿□終天年,連請守制者,經也。然國事多艱之秋,正人臣幹蠱之日,反經行權,以墨縗視事,古人亦嘗行之,不獨卿始,何必過奏之耶?□□練兵襄陽,以窺中原,乃卿素志。諸將正在矢師效力,卿不可一日離軍。當以恢復為□,盡孝於忠,更為所難。卿其勉之。紹興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皇)帝書賜岳飛。”落款署“紹興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內字今已不可辯)
在接到第三道起復詔後,岳飛中止守墓,下了廬山,重返鄂州。為了寄託自己的孝心與哀思,他木刻了母親像,行“定省之禮如生時”。
有一個嶽黑佞粉編造說:趙構兩個逼眼一瞪道:“岳飛,今你以下犯上朕尚且記著,太祖道,犯吾法者,唯有劍耳,如有下次,你我就沒有做君臣的緣分了!”說完把手中親手寫的“武”字一撕兩半!!岳飛依舊怒視趙構道“謝皇上”。
然而真實的史料如何呢?
史料記載,岳飛起復後被高宗召見,高宗對岳飛說了這一番話:“上謂飛曰:『卿前日奏陳輕率,朕實不怒卿,若怒卿則必有行遣。太祖所謂「犯吾法者,惟有劍耳」,所以復令卿典軍,任卿以恢復之事者,可以知朕無怒卿之意也。』飛得上語,意乃安。《宋史·卷十六上》
嶽黑僅拿一句“犯吾法者,唯有劍耳”來說事,實乃斷章取義!
最初岳飛拒絕了朝廷的特召命令,仍要求為母守喪。這在當時也是一件極受讚譽的事,因為這表明他沒有戀職戀權的野心。岳飛拒絕特召命令完全是出於至誠,因為他太懷念母親了。儘管如此,岳飛還是以國事重於家事為大,最終響應了朝廷的召喚。
岳飛在奉旨起復後,用他最後的五年時間,完成了他人生最燦爛的篇章。
所以說岳飛的理念不是小市儈能夠妄加猜測的。 所謂功高震主之說是十分荒謬的,岳飛下獄前己多次辭官,宋廷僅保留兩鎮節度使、充萬壽觀司的虛職,對高宗沒有任何威脅,因此岳飛因鬧情緒而引起高宗的殺心是荒謬的說法,張俊曾經兩次抗旨不遵,按嶽黑的說法張俊應該被高宗殺掉兩次了,然而呢?
二、司馬小絹說:
哪兩件事情讓宋高宗徹底動了殺心呢?
第一件事情就是宋高宗在一次逃跑中驚嚇過度,失去了生育能力,自己唯一的兒子在八歲的時候死了!
宋高宗準備過繼宗族之子趙睿(後來的宋孝宗)為義子,岳飛對趙睿的印象不錯,就再三的上書要求宋高宗!早點立趙睿為儲君,岳飛雖然是一片忠心,但這件事情觸犯了權力的禁區,宋高宗對此非常厭惡。
第二件事情是金國準備議和,宋高宗叫岳飛回來商討一下是議和是打,打有幾成把握打勝,岳飛根本就不買宋高宗的賬,就是不回去,最終下了十二道金牌再把岳飛招回。 這時宋高宗又想到了紹興七年的一件事情,南宋大將酈瓊擁兵自重,不聽調動,朝廷派兵部尚書親自去調動,結果兵部尚書被殺,酈瓊帶領手下兵馬投降了齊政權!
宋高宗趙構終於痛下了殺心,因為這些擁兵數十萬而且又不聽話的將軍,才是對自己寶座最大的威脅!
董小華:
非常遺憾!透過多年和嶽黑佞粉的交鋒,我發現嶽黑佞粉的一個共性就是在對歷史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胡說八道!或者是惡意的掩蓋歷史真相,對他論點不利的史料他絕對不會說,這種選擇性失明的做法非君子所為,因為他在欺世!
話歸正題,先說第一件事!
岳飛上言建儲,歷史上確有其事,紹興十二年底以前的國史《高宗日曆》是由秦檜主持修纂,大多出自秦熺之手。如果高宗的確因此對岳飛有所深忌的話,這件事情是不可能不在《高宗日曆》中得以體現的。而現在卻在岳飛的案卷中都沒有被記錄下來。因此,雖然岳飛身為手握重兵的武臣,上言建儲顯得有些不盡合常理,但高宗本人其實認為岳飛此舉確是出於對皇室的忠誠,他並未把這件事當成什麼嚴重的禁忌,而對岳飛產生猜忌。
另外, 立儲一直是大事而不是什麼了不得的禁忌。北宋時期還有兩位參與立儲的武將李璋和燕達,不但沒什麼事兒還榮寵而終。所以“武將參與立儲甚至大臣參與立儲就是找死”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的。 從趙構兒子剛死不久開始,下到品級很低的言官,上到宰相趙鼎等一批名臣,就一直在勸趙構立儲, 岳飛提這個事兒已經是非常靠後的了。而最早勸趙構立太子的那個品級並不高的官員,後來是被趙構獎勵了,趙構在這件事情上還沒有糊塗到分不清誰是為他好的份兒上。 以趙構的自私自利、心狠手辣和敏感多疑,他根本不會在岳飛兩次提出相關建議後,還繼續把岳飛看好、並且自己也對岳飛有了很好的印象的趙瑗作為皇儲培養,並且有意引薦岳飛和趙瑗見上一面,大有把趙瑗託付給岳飛之勢。因此透過現象看本質,以上事實足以說明岳飛因干預立儲而被殺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岳飛在向高宗建議立太子之前,剛剛得到金國欲立欽宗之子為偽齊之主的訊息,金人妄圖以此撼動高宗的正統地位。如果沒有敵後諜報,向趙構提議立太子的人再多,岳飛也未必會在紹興八年提這茬。岳飛在紹興十年向趙構又提過一次正皇儲之位的建議。當時是岳飛進行第四次北伐、準備收復中原的前夕,用意非常明確,還是為了確保一旦收復故地,趙構的統治合法性不會遭遇任何爭議。趙構自己對這點也很清楚,所以對岳飛的這次建議“深表嘉嘆”,根本沒有什麼不快的反應,明眼人都能看出岳飛的赤膽忠心,因此以此來貶損岳飛該死的絕對是損陰喪德之輩!
再說第二件事,司馬小絹所謂的岳飛十二塊金牌招不回純粹是子虛烏有的事,她如果對我的話不服氣的話,儘管拿史料來印證她的論點,關鍵是她有嗎?
《宋史》記載:“十年,金人攻拱、亳,劉錡告急,命飛馳援,飛遣張憲、姚政赴之。帝賜札曰:“設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遙度。”飛乃遣王貴、牛皋、董先、楊再興、孟邦傑、李寶等,分佈經略西京、汝、鄭、潁昌、陳、曹、光、蔡諸郡;又命梁興渡河,糾合忠義社,取河東、北州縣。又遣兵東援劉錡,西援郭浩,自以其軍長驅以闞中原。”
對於岳飛北伐,高宗持開放的態度,所以才有了“朕不遙度”。所以說岳黑以此來說岳飛北伐是不聽高宗命令的濫言是站不住腳的!
雖然高宗在此過程中有反覆,曾經派張若虛帶詔命撤軍,但是岳飛託張若虛向高宗陳述恢復中原謀略,請命於高宗,是得到高宗認可的。有詔為證: “覽卿奏,克復穎昌,已離蔡州,向北措置。大帥身先士卒,忠義許國,深所嘉嘆。然須過為計慮,虜懷蠆毒,恐至高秋馬肥,不測豕突,當使許蔡遺民前期保聚。大軍進退之宜,輕重緩急,盡以委卿,朕不從中御也。初三日。(7月3日)”此詔中不僅對岳飛忠義之心進行了讚揚,而且還用“朕不從中御也”,來表明自己不反對北伐的立場。雖然高宗在秦檜的慫恿下蛇鼠兩端,但是至少在岳飛北伐開始和中間階段,高宗表明了不遙控指揮的立場,所以說,司馬小絹所謂的 :“宋高宗叫岳飛回來商討一下是議和是打,打有幾成把握打勝,岳飛根本就不買宋高宗的賬,就是不回去。”純粹是信口雌黃!後來高宗的御札裡:“ 遲速進退,朕專付之卿也。 ”再一次印證了高宗根本沒有讓岳飛回去的說法。
《宋史》記載“方指日渡河,而檜欲畫淮以北棄之,風臺臣請班師。”秦檜唆使他的親信殿中侍御史羅汝楫上奏說:“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岳飛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 (《會編》卷207《嶽侯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7紹興十年七月壬戌注。)此時的秦檜又開始發揮他的金國救火隊的作用,他曾經三次挽救金軍不致於敗亡!
此時便以高宗的蛇鼠兩端暴露無疑。因為高宗聽信了秦檜一黨的讒言!
十二道金牌調岳飛班師,(《嶽侯傳》中有十二道詔書的記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137卷載:“壬戌,是日,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自郾城班師,飛既得京西諸郡,會詔書不許深入。”《宋史》也明確記載:“(秦檜)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宋史》高宗.六記載:“飛以累奉詔班師……”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七記載:“忽一日詔書十二道,令班師赴闕奏事,令諸
路軍馬並回師,侯承宣詔。”《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記載:“忽一日詔書十三道,令班師赴闕奏事。”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137卷載:“壬戌,是日,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自郾城班師,飛既得京西諸郡,會詔書不許深入。”以上史料足以說明,岳飛不折不扣的執行了撤軍命令,嶽黑佞粉們所謂的十二道詔書招不回的說法沒有史料依據,是站不住腳的,是徹頭徹尾的栽贓陷害!
然而在7月7日給岳飛下了十二道撤軍金牌後,高宗才陸續接到岳飛的報捷奏章。高興之餘,他把撤軍令拋到了腦後,接連給岳飛發出了贊同繼續北伐的御札。
“覽卿七月五日及八日兩奏,聞虜並兵東京,及賊酋率眾侵犯,已獲勝捷。卿以忠義之氣,獨當強敵,志在殄滅賊眾,朕心深所傾屬。已遣楊沂中悉軍起發,自宿亳前去牽制,聞劉錡亦已進至項城。卿當審料事機,擇利進退,全軍為上,不妨圖賊,又不墮彼奸計也。遣此親札,諒深體悉。”
“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師,機會誠為可惜。卿忠義許國,言詞激切,朕心不忘。卿且少駐近便得地利處,報楊沂中劉錡共同相度,如有機會可乘,約期並進。如且休止,以觀敵釁,亦須聲援相及。楊沂中已於今月二十五日起發,卿可照知。遣此親札,諒宜體悉。”
從軍書傳送的時程看,按照臨安到前線需十日左右。所以說,金牌發出日期應在7月7日左右。而岳飛《乞止班師詔奏略》在7月18日發出,到高宗手裡的時間應該在7月28日。而岳飛在7月20日奉詔撤軍,就是說高宗反悔後重新支援北伐已經是馬後炮。岳飛是在權衡利害後痛下撤軍決心的,因為十二塊金牌非比尋常,抗旨不遵是要殺頭的,所以出於無奈,岳飛只好不折不扣的執行了撤軍的命令。而《乞止班師詔奏略》的奏章名稱是後人給加上的,從實際內容看,沒有一丁點乞求停止班師的內容,而是透過惋惜的口吻委婉的道出了撤軍令的不合時宜,可見岳飛的情商並不像嶽黑們所想像的那樣不知深淺。
綜合以上史料,一個清晰的輪廓勾勒出來,那就是,司馬小絹對岳飛的栽贓陷害是不成立的,她的結論是在不尊重史料的前提下意淫出來的,這種夢囈般的說辭,只能被看成欺世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