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塵醉無憂
-
2 # 源姨
對死亡的恐懼是人之常情。大多數人在人生的某個時候都會害怕死亡。而且,多數人都會有痛失摯愛的經歷。
根據恐懼管理理論,僅僅是想到死亡或想到摯愛將要死去,便足以讓人害怕得不要不要。想到別人將要死去,往往我們就會聯想到自己不久後也會死去。
要知道,你不是唯一經歷這種恐懼的人。其他人可能會同情你的處境,因為他們很可能也經歷過類似的問題。如果你願意,不妨向那些經歷過喪失之痛的人傾訴你的感受,這會讓你覺得自己得到了支援,你的感受得到了接納。
接納你的恐懼和各種感受。對自己說:“無論是害怕還是悲傷,都沒關係。這些都是對當前處境的正常反應。”
怎麼做才能消除這種恐懼?
1 做深呼吸
如果你一想到死亡就感到驚恐或極度焦慮,那麼深呼吸練習可以幫助你緩解生理反應(呼吸沉重、心跳加速等),使你平靜下來。
找個舒服的地方,以舒服的姿勢坐著或躺下。緩慢地深呼吸,用鼻子吸氣,然後用嘴巴吐氣。專注於呼吸的節奏。注意胃部或橫膈膜的起伏,吸氣時膨脹,呼氣時收縮。
2 提高自尊和獨立性
在你應對各種與死亡有關的難題時,強烈的自尊心可以起到保護你的作用。然而,一些人際關係問題,例如衝突以及過度依賴他人等問題,則可能導致人們在摯愛離世後更容易長期沉溺在悲痛中。
你應當變得更獨立,併為獨立生活做好規劃。你要相信處境會慢慢變好,要相信自有能力應對處境。
3 為人生賦予意義和使命
相信世界是有意義的,這種信念可以幫助人們應對死亡的現實,還有助於緩解對死亡的恐懼。擁有人生使命意味著為特定的理由而生活(例如為了家人或事業而奮鬥,為了幫助世界、回饋社會而努力等等),而不僅僅是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有一項或多項人生使命,那麼你可以專注於完成這些使命,即使摯愛逝世,你也可以振作起來,繼續在生活的道路上走下去。為人生賦予使命會讓你堅信,即使摯愛無法再陪伴你,你的人生也依然是有意義的。
要記住,你是一名有價值的社會成員。你要專注於自己對世界所作的貢獻。你有沒有幫助他人?你對陌生人是否友善?你有沒有捐錢給慈善組織或參加過志願活動?認可自己的美好品質以及對世界的貢獻,這可以幫助你認識到,自己的人生有一項使命,即使死亡,你也可以繼續履行那項使命。你甚至可以在未來投身於某些特定的活動或專案,以此緬懷你的摯愛。
賦予死亡以意義。比方說,你可以告訴自己,死亡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或者死亡只是通向另一個空間或另一個現實世界的大門,比如相信有來生。等等。
4 和家人談談
如果一家人在面對死亡時一直相守相助,他們就更容易處理死亡而產生的各種難過的情緒。
要是你想和家人或朋友談談,那就不妨請他們聽聽你的心聲吧。也許你並不是唯一一個需要安慰的人。
讓家人陪伴在你身旁,你們可以談談與摯愛共同的回憶以及一起做過的事,讓大家凝聚在一起。
5 向你信任的人吐露你的心聲
與家庭成員交流可以幫助你減輕對死亡的恐懼,而向家庭成員以外的人傾訴同樣有助於緩解這種恐懼。和別人談談你的感受和想法有助於減輕恐懼和焦慮。
-
3 # 誰把莽原獨狼給註冊了
我是這麼想的,如果老死,身體各器官機能衰竭,沒什麼痛苦,一覺就睡過去了;如果病死,死之前肯定難受得要死,死是解脫;如果意外死亡,一瞬間的事,沒什麼可怕的;如果意外一下子沒死,最多也就幾分鐘難受勁兒。
重要的是死之前如果有時間回憶的話,比較麻煩。勢必要想起活著時候的各種人和事,有高興的,有遺憾的。高興的不必說,遺憾會很鬧心,所以活在當下,少留遺憾。
-
4 # 斷舍離
當面對生命無常時,我們在恐懼什麼?01
前段時間,朋友家裡有長輩去世。老人才年過六十,身體極好,突然發病倒地,送到醫院已迴天乏力。
事發太突然,朋友難以接受,很長一段時間,情緒極度悲痛,走不出來。安慰他時,說不了幾句話,他就眼淚就掉下來,唏噓生命無常。
一時間,除了勸他想開點,不知道說什麼好。畢竟,每個人的心理感受和承受能力都不盡相同,旁人也無法完全感同身受,只好靜靜地聽他說,希望說出來,他能稍微好受一點。
掛了電話,我的情緒也受了影響,不免有點雜想。
想想我的朋友們,大都年近三十,隨著長輩們日漸衰老,在以後的生活中,說不好什麼時候就要面對這樣的無常,承受痛苦和悲傷。
雖說這是客觀事實,沒法改變,但想到這,心裡還是很沉重,不禁思索無常到底是什麼。
02佛家認為,世間一切事物生滅變化,遷流不住,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是為「無常」。
無常本身,僅是描述事物變化,不帶感情色彩。只是在日常中,我們習慣以此來感慨世事難料、造化弄人,人為地給它貼上悲情和無奈的標籤。
一切事物都在按照它的自身發展邏輯,永不停息地變化著,這種變化自有它的規律。在我看來,這是哲學中對於無常更客觀、更理性的闡釋。
之所以我們會嘆著氣,皺著眉,流著淚,感慨諸般無常,只因為這些事物的演變結果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天災人禍,生老病死,在它們面前,我們時常會感到渺小無助,難以接受又難以改變。
其實,在理智上,我們非常清楚它們的來龍去脈,能夠意識到,也能理解,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改變的自然規律。然而,在情感上,無法說服自己。我們必須藉助虛幻的,模糊的,更加溫和與說不清的理由來慰藉我們並不永遠堅強和理性的心靈。
金榜題名,考試透過,求職成功,升職加薪……在這樣的好事喜事面前,我們從來不會用無常解釋。人人都會覺得,這是自己辛勤努力的結果。因為這是人們喜歡看到的,希望看到的,既然得到了想要的結果,隨便怎麼解釋都好,都已經不重要了。而且不管解釋成什麼,都不關無常的事。
因此,被我們用無常來定義的,基本上都是不敢面對,不想看到,不願發生的,我們認為不好的事。
03儘管我們知道,事物的發展規律是可以認知的,但由於單薄的個體在繁複雜糅的規律洪流面前總是不能平心靜氣,總是顯出天然的侷促,總是充滿了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慌。
於是,我們總是會下意識舉起無常這個盾牌,用它儘可能地化解、遮蔽這些不堪體味的情緒,把它們儘量擋在身體之外,以減輕對柔弱情感的折磨。
生命總是會走向衰敗,消亡。這個規律人人都懂。但如果是你的親人,生命走到盡頭,無論這一天有多麼遙遠,你都很難冷靜地告訴自己,這是自然規律,然後心平氣和地接受。你總是會難過悲傷,情緒起伏,思緒紛亂,嘆世事無常。
然而事實上,無常也罷,有常也好,只是標籤而已。即使再沉浸其中,細細分辨其中的感情色彩,事物總是一直在向前發展。沒有小時分秒的時間定義,月亮依舊有圓缺,四季依舊會更替。
來了,就好好相處陪伴。走了,就是走了。當我們在時,記得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堅定地走下去,不管走得快或者慢,走下去。
有一天,也許你會欣喜發現,在這樣的無常裡,有著更多的有常。
-
5 # 朝陽群眾逐夢桃花島
把過世的親人當成睡覺了,不過是這次睡的會比較長而已,就是了。人體是由百分之八九十的水分和一些鈣鐵等等微量元素組合在一起的。死了就會被細菌分解,氧化,塵歸塵土歸土,何懼之有。
-
6 # 本人只求真實
謝謝邀請,都是迷信作怪,落葉歸根,人死如泥,迴歸大自然。人人都得死,包括自己,首先把死者當成活著的人,或者把自己想成遲早都和他們一樣,也會在同一個世界生活,也就不會害怕了。第六感不自覺地害怕,有些膽小的根本不敢一個人獨居,聽到風吹草動,貓鼠鳥鳴都當有鬼,怕得不得了,只不過是自己嚇自己罷了。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如果真有鬼相纏,怕是怕不悼的,何況世上子虛烏有的東西沒什麼值得怕的。
-
7 # 南山哥333
害怕死去的人,是一種心理現象。主要是受迷信的影響。當一個小孩從小就不給他講鬼故事,.人死了靈魂可以變成另一種事物,人死了就是死了,他就不知道害怕什麼。要消除害怕心理,主要從思想意識中開始,多看無神論方面的書.藉,當知道並明瞭並不存在的東西,你又害怕什麼?
-
8 # 阿彌陀佛手
首先,人固有一死,誰都無法避免。恐懼就不會死嗎?照樣要死,恐懼也要死,不恐懼也要死,反正都是死,那何必恐懼?其次,深入一點,認識死亡的真相,恐懼往往來於不識真相,所以會莫名其妙的恐懼。但是看透生死不容易哦。其實生死這事,就好像夢中之事,根本沒有,你現在是迷惑顛倒,在夢中作著夢,好像夢中之事很真實,其實你一醒來,覺悟了,全都是一場空。只要你聽聞佛法,認真修行,這件事遲早會把它弄得一清二楚。再次,作有意義的事情充實人生,隨緣幫助別人,對治自己的毛病習氣,死而無憾。最後,還可以實戰演練。怎麼演練,現在有人臨終要念佛送往生的活動,就報名參加這樣的助念活動,經過實戰訓練,佛法的光明亦能驅散對死亡恐懼的心理陰影。
-
9 # 永遠全椒人
人在正常情況下難以體會死亡的恐懼,只有在遇到戰爭、突發性災害或事故、犯罪、嚴重疾病等情況時才會聯想到“死亡"二字。在面臨死亡危險時,不同的人肯定表現不同,有的沉著,有的尿褲等等,但是我們在終有一天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理性面對,知道害怕、恐懼、抱怨是沒有用的,冷靜地思考能否自救,如果沒有,或者努力了無用,只能坦然面對死亡,畢竟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最後歸宿,只不過或早或遲而已。
-
10 # 心理諮詢師王霞
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人沒有對死亡的恐懼。
生、死、對死亡的恐懼都是一種客觀存在。死亡的必然性、不確定性、不可控性讓人類有了巨大的焦慮和恐懼,可以說,巨大的焦慮和恐懼推動了人類在方方面面的進化和進步。如語言、宗教、科技、文化等等。
1、臣服。接受幾乎每個人都必死無疑,且,大部分人,不知何時因為什麼怎麼死去。(到底有沒有長生不老之人,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2、接受現實,幾乎每個人都對死亡恐懼。(自然不包括意識還沒成熟的嬰兒及一些意識受損的病人,受損本身也許就是恐懼的變形,所以,不帶太較真的,言語道斷,一說就錯,你懂的)
接受以上兩條,就算我們有了基本共識。
3、知己知彼,才有戰的必要和勝的可能。
瞭解對死亡的恐懼存在的形式,明晃晃的怕死有之,更難搞的現實是,對死亡恐懼的喬裝打扮和變形之態不易察覺和識別,你都不認識他,你又怎麼能戰勝他呢?!我可以簡單的舉幾個例子,比如一些身心疾病(具體問度娘)、抑鬱症、強迫症、對成功的渴望、對成功的拒絕、對愛的渴望、……不說了,都是變異,為什麼,宇宙間有生和熵兩種力量,弗洛伊德提出生本能和死本能,客體關係的愛與恨,說明,對死亡的恐懼(顯性和隱形)佔據人類精神生活的半壁江山,不是每個人都認識他而已。每個人、每個家族、每個民族、每門宗教、每脈文化各有其共同點和不同點。
所以,怎麼戰勝對死亡的恐懼的問題,就變成了,先認識自己身上的恐懼是以何種形式存在的。
這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種恐懼往往裹挾、附著在我們的自動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中,對,潛伏,著的。
這需要對自己有個深入而全然的瞭解。(不展開)
4、戰勝對死亡的恐懼。需要合作。
不同恐懼的型別,不同的合作範圍。
敵人太強大,團結就是力量。
社會支援力量對個體來講重要的不行不行的。
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誇張的講,都在詮釋這個主題。《諾曼底登陸》、《戰狼》、美國災難系電影,文藝類《海邊的曼徹斯特》,哪怕是搞笑的《羞羞的鐵拳》。都是我近期看的而已。
5、戰勝對死亡的恐懼。愛,或責任感,足夠了。
母親,為什麼偉大,因為她為了孩子不僅無懼而且迸發了強大的潛能力量;
革命志士,為什麼不怕死,胸懷國家和民族;
兩彈元勳,為什麼,愛這個國家和人民,連自己都忘了,何來恐懼。
哈利波特如何戰神伏地魔的,也是很好的論據。伏地魔,代表的就是人類的恐懼力量,你越害怕他,他的力量越大,只有,超越,方可戰勝。愛與責任感,就是對人性的超越。也是對自己真正的愛。
事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不戰自勝。
6、如果有人說,我沒合作的資源,也沒有那麼高的情懷,或者我就不認同4、5,怎麼辦?
好,請走宗教這條路。只需要,絕對的信任就好。
無論基督教也好,佛教也罷,千萬不要專研透了,盲目信任就好,因為一旦領悟了,立即轉到4、5的路上來了。
條條大路通羅馬。
月亮在地球來看,目前只有一個。
而指月的手,數不勝數。
-
11 # 亦復如是嘛
唔,講到死亡巳經是人生的終極問題,那些如何發展名利的研討已如煙飄逝,釋家,道家正在折釋生命內涵,延續生命的質感,就如宇宙無言地演譯生命存在的軌跡。六祖說過,眼耳鼻舌身是五道門由意根把守,五門之外神馬浮雲如鏡照鏡。心猿意馬隨波逐浪,免不了在波浪裡頭。心不動則意不動,形神透光無形無相黑白無常借來通天透地鏡都找不著呵,要到哪裡自巳做主。呵呵。
-
12 # 上帝永遠愛我們
死是眾人的結局,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什麼都無知覺,不工作、也不再犯的罪了,沒有什麼恐懼,人在世上生帶不來,死也帶不去,但人生前所作所為,生活,言語,犯罪作惡,都要隨著他,因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有信耶穌認過去的罪,離開過去犯的錯,聽神的話而去遵行,得著耶穌基督賜給新生命才能躲避,因耶穌基督有赦免的權柄,祂為你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親身擔當你的罪,因信祂就成義,等候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接真基督徒進入天國,不信耶穌的被為罪,因他不信上帝獨生子……。
-
13 # 珍惜157138453
你就得去了解生死,面對生死,再無畏生死,中國有道家和佛家,都說了很多,但是真正解釋的透徹圓滿的以及方法的還是佛家。
-
14 # 冰若止生
迷人高不圖,信走望高枯,敬落不參首,應受不迷柔。
善靜中自由,岸永填蒼穹;許候等有,傭傭無由。
-
15 # Lan出入平安
這是一個比較普通的問題,同時也是伴隨人一生的問題,沒有人能擺脫死亡,你需要去評定一下這個死亡的恐懼,對你造成的困擾有多大,老是心理怕著死亡和恐懼感,會造成你的日常生活,情感,工作,人際交往中的影響,事實上,對死亡的恐懼比任何其他力量更使你停止努力,當一個人一直處在死亡恐懼的陰影下時,很容易會感到所有的行動都是徒勞無益的,而且所有的努力也要沒有意義,刻服恐懼感。讓我告訴你克服恐懼死亡的方法,我曾經注意過生命,死人以及世間的性質,我發現最後只有二種可能的結論,無論死亡是一種長眠,或是生活在另一種高境界的經驗,我知道都不必對它感到害怕,因為這是不可逃避的結果。只要瞭解這一點,便可驅除對死亡的恐懼,也不必去討論它,也不必要去想它,只有知道了有一天將會去面對它,而且也無法為它做任何事,就可以解除對死亡恐懼感,既然是無法避免,就乾脆接受此一事,別整天擔心死亡恐懼無法去控制的事情。有這種想法卻忽略了一項基本事實,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有價值的,整個世界是以你為中心在執行,你的行動會造成遠超過於你目前狀況的正面效果,即使生命即將終止,但你所愛的人,以及那些你不認識的人生命卻未結束,你對於人類的普通幸福應有義務性的認識,別去怕死亡和恐懼,勇敢去面對現實。人要常常保持很好的情趣,真的遠離一切妄想,對於世間所有一切法不要看得太重,應該要放下,人生在世,實講,你每天吃飽,可以穿得暖,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夠了足矣。在這世間上有幾個人不怕死,要怎樣才能夠把這種不正常的心態消除,只有一個方法,對於生死這種事事情的真相你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能化解了,極端怕死的心理,死人恐懼症是對死亡本身自己終有一死的恐懼,不過,這種恐懼症和死亡有關的種種未知恐怖相關,從另一個種層面來看,就是人類無法解釋之事感到害怕,對於徘徊在死亡邊緣人們更是如此,首先需要了解死亡恐懼,然後慢慢克服它。死亡就是一個生命的結束,人出生時就註定要有一天死亡,其實,我們都不必對它感到害怕,有句老話說,死並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活了,對於死亡和恐懼必須瞭解清楚,對生命好好珍惜,珍惜好每一天,人生真的是苦短而相當短暫,做好生命中應該做的事情,才對得起自己的生命,不是怕死恐懼就能解決問題的。
-
16 # 你的好心情會感染到我
人如何擺脫死亡的恐懼,哈哈這可是個大問題,要不怎麼有什麼中教,他們的中心思想,就是給死亡一個寄託,不過還真有些成效,這也不錯,最起碼也給一些人的內心有一定的安慰,作為一個心理學的研究者,如果不能給死亡一個說法,我想是說不過去的,有人說肉體和靈魂是兩個不同物體,一個有型一個無型,無型依附於有型,而有型又左右與無型,無型在有型的作用下,體現了酸甜苦辣,這只是一些人的說法,而真正的生命是什麼?是兩個細泡的結合,開始是無痛無癢無知覺的,知覺的發生是逐漸的,很多的發生都是積累的,痛苦是什麼,是肉體的反應,是精神思維的體驗,和展現,那麼死亡是什麼,是痛苦,是留戀,是被遺忘,是永遠不被記得,是灰飛煙滅,永夜,總之是不祥之事,所以才覺得可怕,可是你們想過沒有,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苟延殘喘嗎,是沒有希望嗎?難道活著就是希望嗎,這種希望的重要性,就是生不如死嗎?如果你意識到,那麼生命的意義才真正的體驗出來了,這時的你可能開始挑戰死亡了,好你明白了,你的生命是敢面對死亡的了,該珍惜的是什麼,不該留戀的是什麼,送走那苟延殘喘,珍惜健康的生命吧,靈魂將永存,那是無痛的。
-
17 # 練心鏡
死亡不可怕,只有活著和死了一樣最可怕。如果一個人在面對死亡時,可以安詳的面對,自己給自己說,每個人都擺脫不了了這個天意。只要心裡沒什麼放不下其實真沒有那麼可怕
-
18 # 葉落霜飛
前天剛剛提問了一個問題:有沒有一瞬間忽然覺得很怕死?在我提出這個問題之前,我曾兩次從睡夢中驚醒,在夢中我感覺我的意識很微弱,我怕自己就這樣消喪掉,想想人生才那麼幾十年,不夠活。如果自己哪天不在了,將會什麼都留不下來,可能意識思想,什麼都將消散,想想都是件很恐怖的事……
可是忽然又覺得可能自己多想了,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一樣,一直一直迴圈,哪有不死不滅,只有餘生很短。
我們都將安然的接受,所謂大道至簡,人世中除了生死一切皆是小事。我們就當是花開花落,秋風落葉,就沒什麼好怕的。
死亡是最終的歸宿,我們都要看開,生活中努力的去活的光彩,活的開心,有句話說開心就好。
人生嘛,就是這樣,吃好喝好睡好,做好手中事,把想做的,能做的都去做一遍,前提是以人為本!
把生活過的充實,把自己修煉到極致包括為人處世、思想境界、意識層次,自身本能等等。我們就什麼都不怕
死亡過後是新生,一切都是美好的!
要是還恐懼,那麼看看平頭哥——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
19 # 心理專家劉愛民
一位朋友的父親曾說起自己在那個年代經歷的幾次假槍斃經歷。頭一次很害怕,被人蒙了眼睛、五花大綁地拉出去、聽到拉槍栓的聲音、槍響……但是以後的幾次就無所謂了。
人對於死亡的恐懼,有一種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經歷過,那些經歷了的人大都沒再回來告訴我們些許經驗,我們對死亡的過程缺乏知識和體驗,陌生就會帶來恐懼感。對死亡恐懼的另一個原因,是對自己的人生有很多遺憾,有很多理想目標還沒有實現。缺乏成就感、價值感、擁有感,人會有湮滅的恐懼。恐懼死亡的再一個原因,是因為目睹了他人死亡的慘景,比如車禍後的死者躺在地上一動不動,臉部蓋著白布,身邊是一灘血漬;躺在病床上的垂危病人,奄奄一息、形銷骨立,面目全非;靈堂之中,死者被白花緊簇,身負白綢,孑然一身,陰陽兩界等,都會喚起人對痛苦和孤獨的恐懼。還有的人,早年曾經跟死亡擦肩而過,比如掉入湖水被救起,被車撞了卻大難不死。當時的內心恐懼沒有得到理解整合,被排斥在意識之外,當提到死亡的時候,這部分潛意識內容很可能被喚起,重新體驗當年的恐懼。
瞭解了我們恐懼死亡的原因,我們就知道該做些什麼來減少對死亡的恐懼了。這裡提供一些參考:
珍惜當下。讓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個時刻都過得身心健康愉悅、充實有價值,比如規律的生活,不為過分的目標而加班熬夜、飲食敷衍,堅持鍛鍊,多跟家人朋友面對面交流溝通,多戶外活動;空虛無聊的時間行動起來做些像收拾書桌、做美味佳餚這樣立竿見影的事情等等。
少留遺憾。抽出時間陪老人聊聊天、一起買菜做飯、帶他們出遊看電影等等;暗戀的女孩或者男孩找個機會表白;工作上想競聘某個職位就認認真真全力以赴一搏,或者寫幾個工作方案給領導呈遞上去;想去某個地方旅行了就立馬安排起來,什麼時間怎麼去住哪裡,定好到時間就排除萬難行動。
感受臨終。參加一些臨終關懷義工活動,為臨終老人帶去真誠的關愛和幫助,也感受臨終的過程和感覺。參加了這樣的活動,會對生命有新的思考,對死亡也會有新的感受。
專業幫助。如果以上的自我調節方法不奏效或者實施困難,或者是因為過往經歷導致的對死亡的恐懼,建議及時聯絡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輔導解決。
-
20 # 懷疑探索者
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的社會閱歷,心態,經驗,都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做到的事,不代表別人都可以做到,包括面對死亡的坦然的態度。有一位朋友就問我,如何面對死亡?他是一位無神論者,他面對死亡,感覺恐懼和憤怒。
他說:
“我只知,一旦死亡,便逐漸遺忘,永生永世,無數歲月再也不會有我的存在。我的消亡,譬如宇宙的一粒塵埃,極其卑微。我不甘,卻也悲傷,憤怒,又無能。”
有智慧的人才會思考諸如死亡、永恆、卑微的話題,這也是哲學的開端。其實,哲學並沒有那麼神秘,它的起源,也不過就是人類開始對自己不滿,對做不到永生不滿而已。
印第安人有一個神話傳說,說一個人死後,靈魂會在地界生活,只要人世間的人記得他這個人,他的靈魂就不會消散。
當日,這只是一個神話。古往今來,可以幹出驚天動地偉業,可以學術傳世的人,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都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與英雄亞歷山大同時代的其他英雄,誰還記得他們呢?被記住的永遠是少數人。儒家有“三不朽”之說,可是能做到這些的,也不過就是曾國藩等區區數人而已。
個體的存在,確實是卑微,很容易就被後人遺忘掉。但是,如果把自己融入一個“事業的整體”,那你就是有價值的。後世的人,可能記不清你是誰,但會記住一個“事業的群體”。
比如,我們不知道“墨家”組織所有的弟子名單,但是我們會記住有這樣一個群體存在過歷史的長空,他們提倡“兼愛”,為反戰而戰。
比如,我們不知道“畢達哥拉斯學派”到底有哪些人,但是我們會記住他們推動了人類的文明向前發展。
比如,我們不知道網路上有多少人和土摩托、吳法天、生物學魯老師他們一起戰鬥,但是後人會記住他們在這個時空創造了英雄事蹟。
每一個個體的人,本來都是卑微的,而把自己融入一個“事業的整體”,你就是偉大的。
一滴水自然卑微,當這滴水融入海洋,你就是海洋的一部分,海洋的榮耀就是你的榮耀。
只要這個“事業的整體”創造了大功績,它就不會被歷史遺忘,你作為她的一部分,自然也會被銘記。
回覆列表
人類,對於未知的領域,都會充滿好奇與恐懼。
死亡,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未知的領域。但是死亡是我們人生的終點。這是無可避免的,這世界不會有永生或長生不老。
只是大家面對死亡的時間不同,有早有晚,但無人可以倖免。
既然是必然要發生的事,又有什麼可要害怕的?一切順其自然就好,在有限的生命裡,儘量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因為離開的太匆忙,很多事都沒有來得及去做,每多夢想都沒來得及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