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探推書

    與網路成癮過招,家長要把握幾個原則。

    第一,宜疏不宜堵。

    孩子愛上網,有的家長把電腦砸了、把網線拔了,導致家庭衝突會更嚴重。家長不要停留和糾纏在網路使用這個層面,而是要繞到背後,找到孩子上網深層次的心理原因。

    第二,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這一點需要家長花時間、花精力“培養”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有的孩子一開始並不會成癮,但父母不信任他,孩子一碰電腦家長就死死看著,使得孩子越來越不相信父母,越來越投入網路。對此,家長可以把電腦放在書房、客廳,而不是孩子的房間,使家人有共同參與和互動的機會,而不是孩子在房間裡玩,媽媽隔一會就推門檢查。

    第三,用替代方案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家長需要觀察和溝通,瞭解孩子是哪方面沒有得到滿足,比如父母的愛不夠、學習挫敗感、缺玩伴等,找到原因後,給予補償。對於學習成績差,只有在網路遊戲中才能得到成就感的孩子,家長在學習方面可以提出最低要求,比如及格就好,讓他能夠達到,然後給予鼓勵、達到這一要求以後,再逐步提高標準。對於缺乏其他玩耍方式的孩子,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出去和同伴一起玩耍,或者父母多和孩子呆在一起,邀請其他家庭的孩子到家中做客等。對於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長對著幹的孩子,家長要優先改善親子關係,然後解決上網問題。

    第四,在具體的操作方式上,家長可以試著和孩子雙方協商。

    2個月內逐步減少上網時間,比如,原來每天上網8小時以上,第一週減少到6小時,第二週減少到4小時,第三週3小時,第四周2小時等。根據孩子的表現,給予獎勵和懲罰。懲罰不是打罵,而是將孩子最喜歡的食物、活動適當剝奪,比如不能吃冰激凌、不能看電視等。

    最後,家長有必要糾正幾個誤區。

    第一,沉迷網路的孩子並不一定是毫無前途的壞孩子。我們要警惕極端的例子,但也不要被嚇壞。青少年可塑性極強,在不同的層面都有矯正的可能,只要父母不放棄,孩子就有希望。

    第二,網癮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不能只看結果,忽略了孩子成長中積累的過程。

    第三,網癮並不單純是孩子的問題,是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問題,家長也要同時調整自己。

    第四,網癮不是思想道德問題,家長用說教是沒有辦法解決的。這不是表面的“貪玩、沒上進心”,而有著深層次的心理需求。

    第五,網癮背後潛在的心理問題,往往比單純的成癮行為嚴重得多。因此,治療網癮家長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能期待立竿見影。

  • 2 # 家庭教育泰瑞老師

    第一.我們家長自己需要反思一下,孩子是一出生就知道有手機的嗎?孩子在認識手機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又做了些什麼!其實孩子就是個影印件,父母才是原件,很多爸爸媽媽最初都是為了讓孩子安靜給孩子看手機,就過現在孩子只喜歡手機,不喜歡爸爸媽媽了,家長又開始指著孩子!

    第二.當孩子在寫作業時,我們爸爸媽媽在幹什麼?我們是否給孩子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呢?

    第三.您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是否複合當下孩子的身心發展呢?很多家長都是一味地指著,抱怨,批評,甚至打罵!這樣孩子怎麼會喜歡你,怎麼有心情寫作業呢。我們再看看遊戲的世界裡,總是不斷的讚美,鼓勵,表揚!所以孩子自然喜歡玩遊戲了!

    所以我們爸爸媽媽應該更多的從我們自身去找原因!我是一切的根源,當我們愛上學習的時候,孩子自然也會變得更加優秀!

  • 3 # Tangsir1169566331

    此事現象普遍。動員大家一起呼籲文化媒體監管機構加大對平臺,或遊戲開發商的監管。對遊戲限時,分級,不能為了自身利益而忽視青少年身心發展!必須承擔基本的社會道義和責任感!另外:逐步引導孩子參與團體體育運動,從虛擬引導到現實!

  • 4 # 垚叔

    家庭是最好的學校,家長是最好的老師。不管孩子在外面沾染了什麼樣的壞習慣,家長都需要以身作則,正確地加以引導和示範。首先是做好正反兩方面教育。不能簡單粗暴地加以制止,而是要列舉生動的事例,有引導,有警示,以理服人,讓孩子能夠接受,知道沉迷於遊戲的危害;二是積極培養孩子的高雅情趣。每個孩子都會有正向的特長和愛好,在勸導孩子放下游戲的同時,要正確填充他的業餘時間,該投入得投入,給陪同得陪同,讓孩子逐漸養成習慣;三是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家長要勇於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堅持拿起報紙或書籍,或者繼續學習、工作,讓家庭充滿書香氣和正能量,用家長的良好習慣影響孩子,讓孩子知道應該幹什麼,應該怎麼辦。

  • 5 # 水雲天2018

    我覺得可以採用時間限制的方法。每天規定完成作業後,可以玩1個小時,每天只能玩1小時。這樣嚴格規定,不允許打破規定,和孩子交流溝通,籤一份協議。

  • 6 # 光陰莫虛度

    個人覺得慢慢引導,一開始減少玩的時間,佈置適當的學業任務讓其完成,轉移到其它相關的事物上。週末適當陪孩子外出。讓其慢慢知道網遊只會耽誤大量的時間,且一段時間不玩也沒有什麼多大的影響,可能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耐心一定可以改變,反之強硬措施只會造成孩子更多的叛逆及反抗。培養孩子自律才是長久之計,對於以後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自律不僅對孩子。我們成人也是如此。

  • 7 # 麥蘇蘇

    如果家長在家時間充足的話,可以多陪陪孩子學習。和他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表,第一步陪他完成每天的任務表,等他養成習慣之後,做好監督就行了。

    關於遊戲可以每天留出三十分鐘,讓孩子自由支配,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並且質量不錯,以此為獎勵,可延長自由支配時間,並且這個自由支配時間家長不能有任何干預。

    如果孩子就是不愛學習,坐旁邊陪學一天都沒用的娃,果斷放棄讓他學習,可以從培養一些好的習慣入手,比如收拾房間,整理學習資料,打掃衛生。要有明確的要求,並且有時間限制,完成任務後還要有點評,讓孩子感到多少有一點成就感。

    再不行,就教做飯,一日三餐,洗碗刷鍋,這也是習慣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

    不要一味的追求課本學業的學習,每天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習。

  • 8 # 帆布帳篷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沒有人隨隨便便成功,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只有不懈努力奮鬥才能成功,打遊戲會毀了青春。

  • 9 # 工地濤哥

    這個最好不要讓孩子玩遊戲,不然會影響學習的,手機不要讓孩子玩,就不會玩遊戲了,我建議最好不要讓孩子玩手機,我老婆也經常玩遊戲我們家小孩現在也想玩遊戲,煩死了。

  • 10 # 音樂翻唱

    怎樣才能解決孩子沉迷遊戲這個問題

    在家長和老師看來,沉迷遊戲,就會影響孩子學習,還會導致孩子們的視力下降和智力下降。家長和老師們對遊戲已經恨之入骨,視為毒害孩子們的精神鴉片。

    要解決一個問題,如果原因找不到,那麼解決方法肯定也是錯的。就好比治病一樣,如果病因都診斷錯了,開的藥肯定也不對症。藥對症了治病,不對症的藥則傷人。同理,在解決孩子沉迷遊戲這個問題上,也存在藥不對症,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的問題。

    首先,要斷開一切智力低幼區的連線。先把孩子從智力低幼活動中解救出來。就要提高孩子的智力,讓它追求更高階的智力活動和更高階的生活目的,等他智力提高了,心志也提高了,玩遊戲這種低幼的智力活動,再也無法吸引他,自然而然的也就不再沉迷於遊戲。

    社會家庭和學校要三方協作,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智力發育環境,和良好的誘導和引導。很多家長,自己沉迷遊戲,卻不讓孩子玩,這是上樑不正下樑歪,說服不了孩子的。

    很多磚家認為,孩子的事,要孩子自己作主,他做什麼開心,就應該由著他放任他去做。很多大人都活不明白,小孩子更不可能知道,什麼事情是好的,什麼事情是壞的。讓不具備辨別是非好壞的孩子,去由著自己的性子瞎胡來,這樣的孩子一定會發育成廢物。

    孩子們的心智發育程度決定,他們不分是非,不分好壞,家長有責任在孩子的心智,成熟到足以分辨是非好壞之前,幫他們明辨是非,教育他們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好的事情,要激勵和鞏固下來。不好的事情,要規避和消除掉。

    孟母的做法,告訴我們,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引導,是非常關鍵的。每當他滑向智力低幼區,容易被低階的目的和廉價的滿足感所俘獲時,一定要把他們拉出來。並用恰當的引導和誘導,把孩子推向智力高階區,追求更高的生活目的和更高的滿足感。這樣以來,孩子的智力,才會不斷的提高,有了更高的智力,才有條件和能力,樹立更高階的生活目的,也就是樹立更遠大的志向。這樣才能成才,才能有出息。

  • 11 # 中影

    辦法很多,但是我們要先了解現在的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網路時代,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網路時代,人們的生活認知購物等等都離不開網路,網路連線著全世界。

    對於孩子光玩遊戲不學習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方面去看。

    我們都知道遊戲有很多。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們玩的這個遊戲它是哪一種遊戲?有學習的遊戲也有純娛樂的遊戲,比如說有些腦筋急轉彎、有打牌的、有打麻將的、有玩英語遊戲的等等,對於孩子們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比如腦筋急轉彎、拼圖、數學遊戲等等,這些有利於智力發展的遊戲我們不必太緊張和限制他們,反而要提倡,但是也要有個度,雖然是益智類的遊戲但是也不能任由他們想去玩就去玩,比如說在什麼時間可以玩,玩多久等等,要有個限制。

    其次,我們說說如果孩子們在玩一些純粹娛樂而對學習沒有幫助的遊戲怎麼辦呢?

    (1)先明白自己的位置和責任。自己是孩子的家長,孩子的起食飲居和學習都是你的責任,照顧好孩子,讓他往好的方面去發展。

    (2)為人師表。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為孩子做個好榜樣,然後去引導和教育孩子。

    (3)要做好嚴和慈。作為家長要有嚴肅的一面,也要有慈祥的一面。對於做出一些不好的表現要嚴厲的批評,但要曉之以理為什麼這麼做是不好的?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強,要有耐心婉轉的慢慢去引導,對於一些好的表現就要關心和鼓勵。

    透過上面幾點的分析,我想大家也應該知道怎麼辦了。當然我們可以拔網線砸電腦大聲的罵,也可輕聲細語的去問:遊戲玩的怎麼樣啊?是贏還是輸啊?這個遊戲好不好玩呀?

    孩子通常都是貪玩的,家長要有方式方法去引導,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對於拔網線砸電腦對孩子大聲的打罵,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只能是適得其反,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非常有害的。孩子都是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對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強,作為一個家長要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 ,有耐心去解釋和引導,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好和壞。

  • 12 # 兩條龍的媽

    一場疫情,全民成廚子了,醫護成戰士了,機關幹部成門衛了,老師都成主播了,家長都成班主任了, 只有孩子們,依然是神獸。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在家愛上玩手機無法自撥。

    家長與孩子在手機與寫作業之間鬥智鬥勇。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英國的華鹹大學的傑勒德·凱都博士說過,孩子使用手機過長會引起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孩子的記憶力減退,頭痛睡眠不好的症狀。長時間會造成孩子焦慮脾氣暴躁,做作業,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1,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的主動性往往來自於他的興趣,主動學習對於人的積極性創造力是發自內心的。

    在學校學習時間有限,更多的是靠自己去發現問題,透過學習和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讓孩子養成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有了計劃,就有了目標,為完成每項計劃而努力,因為學習計劃是他自己定的,所以自己也很容易執行,堅持到底。

    透過完成計劃,讓孩子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對學習產生興趣。

    2,學會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合理支配學習和玩手機的時間

    孩子和家長一起制定學習計劃,並且嚴格執行。用學習計劃完成的程度來決定玩手機的時間。

    孩子每天執行完一項學習計劃。就能得到密碼。錯過時間就錯過了獲得密碼的機會。

    孩子為了玩手機,只能執行計劃。每完成一項學習計劃,媽媽就用紙條寫好表揚,以及下一下計劃。直到完成整個一天的學習計劃為止。

    這個方法讓孩子對時間有了觀念,即學會自我管理,又能減輕孩子對手機的依賴。

    一件事情上你需要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對它的興趣就會越來越低,玩手機的條件越來越高,對手機的興趣也就會越來越低。

    在達成這項約定過程中,要儘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面的命令。

    3,內心豐盈的孩子,需要父母高質量的陪伴。

    7——12歲年齡段的孩子進入心裡叛逆的第二個階段。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就要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的固執,脾氣暴躁。有時候,講起道理來。弄得爸媽都無語。

    不少父母忙於工作,沒時間陪伴孩子,但陪伴不在時間的長短,而這也跟孩子互動的質量。

    孩子並不需要父母24小時,貼身照顧,只要十分鐘就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孩子的玩耍與溝通。父母發自內心的陪伴,可以讓孩子在父母關注中找到力量。

    你想要一個高質量的孩子。就必須付出高質量的陪伴。

    多和孩子溝通,問問男孩子你喜歡什麼?問問孩子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為你做什麼?只有安全感被充分滿足的孩子,才不會用手機來刷自己的存在感。

    一個各方面被充分滿足,自由的孩子才會感覺到被關注和重視,有信心和力量。

    每個生命來到世上都有他給找的路,手機遊戲不過是人生旅途中短暫的誘惑。希望父母能透過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幫助孩子放下手機愛上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自我的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沙俄能能打敗蒙古,而明朝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