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柴火煮飯
-
2 # 套路磚家
第一,宜吃薺菜。“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薺菜率先向人們報告春的資訊。薺菜,又名香薺、雞心菜、護生草等。中醫認為,薺菜性涼,味甘淡,氣清香,無毒。它既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又有良好的治病功效。醫學研究表明,在鮮品薺菜中,富含多種蛋白質、胡蘿蔔素和其他維生素。此外,還含有鈣、磷、鐵及大量粗纖維等成分。薺菜對高血壓、尿血、鼻出血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第二,宜吃馬蘭頭。馬蘭頭,又名路邊菊、雞兒腸、紅梗菜等。馬蘭頭有白梗、紅梗之分,以紅梗為佳。中醫認為,馬蘭頭性平,味甘,微寒,具有養肝血,清肝火,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也有較好的補血和明目作用。適合肝炎、高血壓、眼底出血、青光眼、目赤脹痛等症患者服用。尤其對青光眼、目赤脹痛效果更好。 在春季裡,馬蘭頭的服食方法是很多的。如可以用來製作涼拌菜,亦可以用做餡包餃子,曬乾後,還可以同肉一起燒成美味可口的菜餚。如果用於明目,可與豬肝炒食。若目赤脹痛,可以用菊花腦各半,製成涼拌菜。 第三,宜吃菊花腦。菊花腦,又名菊花郎、菊鏵頭,即野菊花的嫩苗。中醫認為,菊花腦性平,味甘微苦,用水煮沸後,則味不苦。具有清肝明目和良好的解毒作用。適合高血壓、大便秘結、目赤腫痛等症患者食用,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在春季裡,菊花腦涼拌、熱炒、煮湯皆可。 第四,宜吃蒲公英。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乳漿草、古古丁等。中醫認為,蒲公英性味苦微甘,無毒。具有清熱解毒,強筋壯骨的功效。適合肝炎轉氨酶升高、膽囊炎、赤眼、乳病(急性乳腺炎)等疾病患者食用,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第五,宜吃茵陳蒿。 茵陳蒿為一年生菊科植物。中醫認為,茵陳蒿性味苦、平,微寒,無毒。用茵陳蒿做菜,主要是採集嫩苗,老的只能作藥用。民間有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茵陳蒿當柴燒”之說。在我國民間,至今仍有以米粉作茵陳糕、餅的習慣。 茵陳蒿主要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β-蒎烯、葉酸等。茵陳蒿有擴張膽管和促進膽汁排洩的作用,並有促進肝細胞再生的功能。 第六,宜吃魚腥草。 中醫認為,魚腥草味辛,性寒涼,具有利尿、解毒、消炎、排毒、祛痰的作用。適用於治療肺膿瘍、癰疾等化膿性炎症。 在春季裡,魚腥草的食用方法很多。如魚腥草炒肉,為貴州特色菜餚,別有一番風味。 第七,宜吃枸杞頭。枸杞頭為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莖葉,又名地仙苗、天精草和枸杞菜等。中醫認為,枸杞頭性涼,味甘微苦。具有補肝腎,益精氣,清熱除渴,明目的功效。適用於治療高血壓、糖尿病、性功能衰退、視力減退等疾病。
-
3 # 田園天然居
白蒿,能蒸著吃,也能煎著吃。
苦菜,蘸醬,麻汁蒜泥,或者做苦菜小豆腐湯。
孤渣菜,也叫麵條菜,拌上面,蒸著吃。
野菊花芽,炸著吃,或者是煎著吃。
花椒芽,炸著吃,拌著吃,煎著吃都行。
薺菜,炒雞蛋,煎著吃。
五香,烙餅的時候,當調味品,搗蒜泥的時候,放上五香,味道獨特。
馬齒莧,我們當地叫馬紮菜,蒜泥麻汁拌,也可以用蒜片爆炒,出鍋的時候放蒜末。
蓬毛蟻,也叫豬毛菜,各地叫法不同,主要有烙油餅的時候用,還能汆水以後,淘洗乾淨拌著吃。
野蒜炒雞蛋。
榆錢蒸著吃,拌上白麵。
這個我們當地叫人性菜,拌,炒,蒸,都能吃。
掃帚菜,主要是以蒸著吃為主。
春末夏初,野菜更多。
-
4 # 五次方物語
寫過一篇《野菜食用指南》,貼在這裡:
作者按:今年來不及吃了,等明年春吧。
春天來了,“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在花沒開之前,可以先找點兒吃的……
吃嘛好?嘛好吃?當然首推薺菜。薺菜,正名“薺”,學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k.,十字花科薺屬。“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不能等到開花,開花就老了。
薺菜富含葉醇,具特殊的天然綠葉清香,實為早春之至味。詩曰“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更說明它自先秦以來即為我國人民所偏愛。上圖是薺菜的正統形象,基生葉呈蓮座狀,葉子為大頭羽裂。但葉子形狀會有變化,比如下圖中,兩棵薺菜比鄰而居,後面那一棵就不太裂。
坦率地說,除了薺菜,“餘子皆碌碌,誰堪共持杯”。在諸多野菜中,薺菜也算是最安全的,基本沒毛病。其所在的十字花科本是蔬菜大戶,菜市場一多半都是它們家,野生種也是可食居多。比如下面這種類似薺菜的——
此係北美獨行菜(或同屬),學名Lepidium virginicum L.,十字花科獨行菜屬。因基生葉也有“羽狀分裂或大頭羽裂”之性狀(裂片形態不同),與薺菜類似,估計會有人把它當成薺菜採食。其實採錯了也不打緊,這玩意兒雖然味道辛辣,但還是可以吃的。
長大的北美獨行菜,就變成上圖中這樣,和小時候真是判若兩菜。順便一提,有一種灰常著名的洋“藥材”和它是同屬至親。
這堆黑不溜秋的癟三兒就是紅極一時的保健品“瑪卡”,中科院劉冰命名為“印加蘿蔔”,學名Lepidium meyeniiWalp,也是獨行菜屬。其功效不必介紹,圖中寫的清楚,我只補充一點:在原產地,它的主要用途是餵羊駝……
還有菊科的野菜,也有早春三月就冒頭的,比如苦菜。苦菜一詞涵蓋數種,比如前文提到的“荼”即今之苦苣菜,有時也被稱為“苦菜”。但我認為,最正宗的苦菜應屬中華小苦蕒,學名Ixeridium chinense (Thunb.) Tzvel.,菊科小苦蕒屬。
本種的葉子變化多端,有的全緣,有的淺裂,有的齜牙咧嘴,具尖銳不規則側裂片。一般來說,葉子沒那麼綠,會有一些偏藍色的感覺。最經典的吃法就是連根拔起,洗淨蘸醬生啖之----所謂“自討苦吃”,大致如此。
開白花的中華小苦蕒,攝於我家鄉的汽車站。為啥要強調地點呢?與思鄉無關。只是因為我老家的苦菜基本以白色花為主,不知咋回事到了青島就全都變黃了……
這是蒲公英,學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屬。它的葉子“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有時倒向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裂片比較規則,絕不會像中華小苦蕒那樣花樣百出,一對比即知風格完全不同。
常見的蒲公英,其實還有一種叫做白緣蒲公英,學名Taraxacum platypecidum Diels。外觀大體上與普通的蒲公英相近,區別在於花序背後的苞片,“外層總苞片寬卵形,中央有暗綠色寬頻,邊緣為寬白色膜質”,故名。
上圖右側,是一堆蒲公英,某同學當成苦菜帶回家的。雖然不是苦菜吧,但苦味也是不遑多讓,甚至有所過之。據說開水汆燙,反覆漂洗,可以降低苦味兒。但吃這一口費這麼大勁是何苦呢,前人們得餓成啥樣才能發現這些東西是可以吃的?蘿蔔纓子也比這個強!
還有這個,茵陳蒿或豬毛蒿,俗稱“白蒿”,菊科蒿屬。到底是什麼蒿,我趕腳不必深究。菊科本就是大坑,蒿屬更是坑中之戰鬥坑,幼苗時期很難區別。
這些到底是艾還是野艾蒿,我也說不清
不止茵陳蒿和豬毛蒿,野艾蒿、艾蒿以及黃花蒿(屠呦呦教授的幸運草!)的幼苗都可以吃,此時氣味較淡,人尚可忍受。而蒿屬植物的成株具強烈刺激性香味(也有人非說是臭味),連牲口都避而遠之。
還有石竹科的“麵條菜”,嫩莖葉可食用。其正名為麥瓶草,學名Silene conoidea L.,石竹科麥瓶草屬。《植物名實圖考》中稱之為“淨瓶”,而有些地方則親切地呼為“米瓦罐”,這些名字顯然都是有原因的。
它最鮮明的特點就是“花萼圓錐形,長20-30毫米,直徑3-4.5毫米,綠色,基部臍形,果期膨大”,注意,這個“淨瓶”可不是果實,而是“宿萼”,果實被包裹在其中。
這就是所謂“果期膨大”了,淨瓶直接換瓦罐,好比魔鬼身材的俄羅斯美女最終成了虎背熊腰的俄羅斯大媽。
除了上面這些,能吃的還有很多,但除薺菜外,吃法無非是麵粉蒸、焯水涼拌等,“技止此耳”,也沒多大勁。野菜未經人工選育,安全性低,本磚家不建議多吃。偶爾嚐嚐鮮,能顯示出吃膩了山珍海味的高冷範兒即可,別太當回事兒。
-
5 # 平淡才精彩65
本人也喜歡野菜,不光是以前在老家種莊稼還是現在在外打工,對山坡上有些野菜獨情有獨鍾,哪怕是在外面上班,只要一放假了,就去郊外的田間地頭尋找野菜,不過出門在外,對有些野菜不能亂釆,因為有些野菜並不是像老家的野菜那麼隨便採,那是因為在工業區汙染大,毒性大不能吃,例如野外的菌子儘管跟家鄉的相同,但千萬不能隨便採來吃,因為我身邊個別親戚朋友出門在外就是去採了野菌吃,連生命都丟了,那些跟他一起吃飯的人儘管沒有死,但也失去了智力,得了嚴重的後遺症,所以喜歡是野菜的人,特別要對野菜瞭解,要分什麼地方什麼環境下的野菜才能吃,有些地方生長一模一樣的野菜和野菌之類的食物千萬別採回家做著吃,不然會中毒的。
-
6 # lijie18
春天常見的野菜有以下幾種:
1
馬齒莧。
田間地頭有很多馬齒莧,是非常好的野菜之一。馬齒莧很難曬乾,就是放在太陽底下很多天都曬不死,生命力極其頑強。馬齒莧的吃法可以用開水焯熟後,調上自己愛吃的調料拌著吃。味道略帶酸味,比較開胃2蒲公英
蒲公英大家都比較熟悉,開著小黃花,待種子成熟就變成白色的小球,風輕輕一吹種子就漫天飛舞,很有詩意。蒲公英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作用十分強大吃法也多樣,可以用開水燙後涼拌吃,也可以直接拌佐料生吃,還可做湯、炒吃。
3灰灰菜。
灰灰菜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只要你細心觀察,到處都有它的蹤跡。此菜長大了就是雜草,但幼嫩的灰灰菜可以食用,經常摘取其嫩莖葉用來下麵條十分方便。此外灰灰菜常涼拌著吃,開水焯後,加入自己喜歡吃的拌料,味道不錯哦
4野蒜
野蒜遍佈不經意的草叢中,所以很容易錯過它。洗淨後炒臘肉或者回鍋肉,是一到難得的美味,也是童年的記憶。
5野油菜
野油菜比較常見,山坡上很容易找見,洗淨直接清炒熗炒都行,或者焯水後,擠幹水分,切碎炒來又是一番美味!
-
7 # 點滴回憶
春天有很多的野菜,我們的童年記憶力也有很多關於野菜的美食,這裡我們整理幾個常見的野菜
1.野蒜
野蒜其實就是一種野生跟大蒜差不多的植物,只不過是野蒜的外型相對比較細,蒜頭也比較小,小時候野蒜基本上沒有人會吃,隨著現在生活的變好,野菜越來越多的被大眾所喜愛,野蒜也長了餐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2.馬齒莧
童年是我們在田間地頭經常會看見的馬齒莧,是一道非常美味的野菜,馬齒莧的吃法也相對比較簡單,用白開水進行燙熟,拌著自己喜歡的調料吃,清新的氣息充滿整個春天。
3.車前草
車前草在春天經常出現在田間的小路上,我們在農忙的時候經常看見他,以前小時候媽媽經常摘一些車前草取其莖部進行烹飪。
4.薺菜在田邊地頭,經常能看到星星點點的薺菜花。它的食療作用是涼血止血、補虛健脾、清熱利水。春天摘些薺菜的嫩莖葉或越冬芽,焯過水後可涼拌、蘸醬、做湯、炒食,薺菜水餃、薺菜餛飩是春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另外還可以做成鮮美的薺菜粥。
5.椿菜
又名香椿芽:營養豐富。據資料顯示:每100克椿菜中含蛋白質9.8克,鈣、磷、維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均名列前茅。還含脂肪、粗纖維、鐵、胡蘿蔔素、尼克酸以及香椿素,有特殊的芳香氣味,食之鮮美可口,耐人品嚐。香椿的吃法很多,可涼拌、可炒、可煎,還能醃著吃。椿菜還可入藥,古醫書記載,椿菜性寒,具有澀腸止血、健胃理氣、殺蟲固精等功效。
6.蕨菜
蕨菜又叫拳頭菜、貓爪、龍頭菜,生長在山區的草坡、林間空地和林緣地帶,當它嫩葉還處於捲曲未展時,採摘下來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澀味,便可食用,是無任何汙染的綠色野菜。蕨菜炒肉絲讓我印象深刻,有一點嚼勁,且有滑膩膩的鮮味,有吃筍乾和扁尖的感覺,然而更具一些野性。
7.榆樹錢
榆錢是榆樹的果實,當春暖花開之際,榆樹枝頭會生長出一簇簇狀如銅錢的嫩綠果實,人們把它叫榆錢。
榆錢也是餐桌上的一道好食品。北方農民吃榆錢能吃出許多花樣來。
榆錢湯:把榆錢洗淨,去除雜質,放入水中煮沸。屆時攪進雞蛋白,灑進少許香油和味精。盛入碗中,白綠相間,十分悅目,聞之清香,食之滑潤可口。榆錢糕:把洗淨的榆錢跟麵粉、食糖或食鹽配在一起,做成蛋糕狀,放入籠屜中蒸15分鐘。香糯宜人。
榆錢羹:把榆錢與玉米麵或小麥面和食鹽放在一起加水攪成糊狀。鍋裡水燒開後,將其徐徐倒入鍋中,邊倒邊用筷子在鍋裡按一個方向攪動,等水再次煮沸即可停火食之。榆錢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磷、鈣、鐵和維生素A等成分。
-
8 # 喵喵植物控
川芎----獨特香氣的栽培野菜
野菜,如無人驚憂,總是在山野裡自生自滅,不過,有一種四川特有的植物川芎,卻是被四川人自古栽培。川芎是傘形科蒿本屬的的藥用植物,也有人寫做川穹,雖說它是栽培種,但人們還是習慣於把它當做一種早春的野菜來品嚐。早春三月,天氣轉暖,川芎苗開始猛地向上竄生,這時,人們就把川芎新生長的嫩嫩的葉尖摘下來做菜吃。
許多傘形科的植物都有著獨特的香氣,比如我們常見的芹菜和芫荽。而川芎同樣帶著獨有的香氣,甚至還有一點點藥味。這種感覺,有點像嫩芹菜葉混合著小茴香的味道。川芎嫩葉用開水氽透,加蔥蒜,一點生抽,醋和糖,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拌,淋上點麻油,會讓你會牢牢地記住它的味道。
春風十里不如吃你
春天又來了。成都平原和周邊山野之間,許多熟悉或不熟悉的野菜又紛紛冒出了頭,點綴著春色大地,和煦的春風拂過,總是能勾起我對山野美味的嚮往。
鹿耳韭----像小鹿耳朵般的招喚
春天,鹿耳韭兩枚油綠綠的像小鹿耳朵般的卵圓肥厚的葉片從厚厚的苔蘚層裡冒了出來,在西南山地的高山之野的春色中,它有滿滿的一目柔光,透過林下的Sunny,那滿山坡的肥美的小鹿耳朵就像是在招喚著我,來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時光。
鹿耳韭是蔥屬的植物,是我們餐桌上的蔥、蒜、韭菜在山野中的近親。鹿耳韭在中國植物誌中名叫卵葉韭,這種野韭菜和我們常見的長條葉韭菜長得完全不同,它們總是成片生長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下和陰溼的山坡。蔥屬植物作為一種很普遍的調味品或蔬菜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係緊密,很早以前就被人類熟悉和食用。只是鹿兒韭和我們常見到的栽培的蔥、蒜、韭菜不同,它的兩片卵狀的小鹿耳朵寬大肥美嫩綠,採摘下它,手上會有一股濃濃的韭菜香氣,而它的味道遠比韭菜更加的鮮美醇厚。
春天,正是鹿兒韭最鮮嫩的時節,對於鹿兒韭這樣的美味,不需要任何多餘的烹飪方式,洗淨下鍋加蛋清炒,總是讓舌尖上唇齒留香,這種山野春天的味道會讓你懷念很久。
-
9 # 走近自然
薺菜是春天美味的野菜。薺菜是荒地和農田裡普遍存在的野草,童年記憶裡每到春天,放學後就會到麥田裡挖薺菜。
薺菜是十字花科的一種草本植物,葉基生,呈蓮座狀,葉片呈大頭羽狀深裂。根較粗且長,挖野菜時連跟挖出,根也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很美味。薺菜開花白色,短角果呈倒心狀三角形。
薺菜的吃法有多種,經典的吃法有:薺菜水餃,薺菜火燒,薺菜炒雞蛋等。現在由於除草劑的大量使用,農田裡的薺菜已經很少了,還好有專門種植薺菜的。
-
10 # 阿雪微生活
這種菜叫做苦菜!每年最早生長出來的,也是農村最常見的一種野菜。葉子折斷會有乳白色的液體流出,很苦,我想苦菜的名字應該和這個有關。但是這種菜最怕開水,用開水煮熟後就苦味就消失了,涼調很好吃。
-
11 # 土家羅妹
有人說:人是鐵飯是鋼,越吃野菜越健康,春天到了,正是吃野菜的季節,還不趕緊拿上菜籃子,去山上摘野菜。
清明菜
清明菜是春日裡面常見的一種野菜,三月的Sunny裡,重慶的山坡上到處都是清明菜的影子,清明菜在初春的時候就已經冒出苗頭了,葉子飽滿,表面上有一些白色小棉毛,所以在江蘇等地人們都叫它“棉絮頭”、“寒食菜”。而在江西地區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楊柳”。
對於清明菜的做法多種多樣,江浙一帶,清明節前後這段時間,人們把清明菜的菜尖摘下來,先把清明菜煮熟,然後再揉入米粉中,做成糕點,香香的,糯糯的,香甜可口。
而在四川,重慶地區,通常會在清明節的時候採摘清明菜的菜尖,用來做清明糰子。清明糰子做法有點像湯圓,通常用臘肉和芽菜為餡,像是鹹的湯圓,又想是做包子,他結合了湯圓和包子的做法,是很多農村人懷戀的味道。
需要的材料有:糯米粉,肥瘦相間的臘肉切丁,芽菜,清明菜,姜,蒜,糖,雞精,蔥花。
清明菜需要先煮熟,煮爛,要很爛的那種,可以用手把它揉成菜泥一樣最好,煮好後的清明菜均勻和在糯米粉中,看情況加水,像揉湯圓一樣把清明菜揉到湯圓粉裡面,揉成一坨。
和好了湯圓粉需要炒餡兒,把肥一些的臘肉爆出一點油,然後放入姜,蒜,瘦臘肉,芽菜,一起炒,加入一些糖,雞精,炒入味,最後放入蔥花,餡兒就炒好了。
餡兒也炒好了,湯圓面也做好了,接著就是把餡兒包到湯圓面裡面去,就像包湯圓一樣兒,全部包好了,就上鍋蒸,像蒸包子那樣兒蒸,所以我說這個清明糰子即像湯圓,又像包子,蒸熟了,就可以吃了,香香的,非常不錯。
-
12 # 獨立日4
春天到了,大地萬物開始甦醒了,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一種野菜,讓你回味無窮
苜蓿,在溝邊有許多,剛剛冒頭,嫩嫩的小腦袋,不管是涼拌換是做成菜餅,都是大家鍾愛的
苦菜,對於農村人很不陌生,從春天吃到秋天,因為苦菜也是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腸炎,痢疾,黃疸,淋證,咽喉腫痛,癰瘡腫毒,乳腺炎,痔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所以說每個人都喜歡吃,涼拌最好
換有灰灰菜,蒲公英,榆錢
-
13 # 不可缺少的美食
春天到了表示著萬物復甦的季節到了,伴隨著春天的到來也有一些春天專屬的野菜到來了,那麼我最愛吃的還是薺菜,尤其是薺菜豬肉餡的餃子,不知道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愛吃,今天就教大家一個簡單的薺菜豬肉餡餃子的做法。
這是在地裡採摘的薺菜,有些薺菜可能比較老了,還開了小白花,不過沒多大關係,拿剪刀去掉小花,剪掉黃葉,搓洗乾淨就可以開工了。
1:鍋中燒水,等水沸騰了以後把薺菜放進去,等到薺菜變軟以後就可以撈出了,把薺菜切碎,去掉多餘的水分。
2:五花肉剁碎,個人覺得五花肉拿來包餃子最合適,全是瘦肉的話吃起來味道並不好,切一個洋蔥,和肉餡一樣剁碎,然後切一些薑末。
3:把薺菜,洋蔥,薑末一起放入肉中,加入適量的鹽,生抽,五香粉,進行醃製,最好是放在冰箱冷藏幾個小時讓餡料更好的入味。
4:在冷藏前還要加入一個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香油,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再餡料裡面加一點辣椒油。
5:和麵,自己和出來的餃子皮會更有嚼勁一點。
-
14 # 自個兒ge
這個季節南方的野菜比較多。藠頭,薺菜,野芹菜,黎蒿,香椿,地皮菜。做法都很簡單,可以炒著吃,或者包餃子餛飩。棉菜花和艾葉之類的野菜做的青團也非常好吃。在北方,還沒到野菜生長的季節。
-
15 # _幸冨
六十年代的時候,野菜不知救過多少人的命,現在生活好了,人們把野菜當做一種改善伙食的小菜,我最愛吃的就是苦菜,它有下火的功能,對白血病有好處,曬乾以後,會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鉀,鈣,納……。還有小蒜,它有蔥和蒜的味道,伴在豆腐裡非常有味道,還可以吃麵時就著生吃,莧菜,薺菜,蕨菜都是非常好吃的野菜。
回覆列表
近代野菜趨漸成為人們餐桌上一道鮮美的養生之菜。野菜具有獨特鮮味以及與比普通蔬更高的營養價值。但人們平時所吃的野菜並不能達成當季野菜的味覺功效,真正出現野菜的季節是三月。這樣的野菜才屬純屬天然無公害零農殘的,所以來看下陽春三月都有哪些野菜。
1、蕨菜
吃起來不僅鮮嫩滑爽,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享有山菜之王的美譽。藥理實驗結果表明,蕨菜味甘性寒,入藥有解毒、清熱、潤腸、降氣、化痰等功效。
經常食用可治療高血壓、頭暈失眠、子宮出血、慢性關節炎等症,對流感也有防作用。蕨菜的食法很多,滷、爆、炒、燒、煨、燜都可(宜先用熱水氽一下)。以色澤翠綠、質地軟嫩、清香味濃而深受中外食客的青睞。
2、香椿
又叫紅椿或春芽,香椿芽的吃法很多,如椿芽炒肉、椿芽炒蛋、涼拌椿芽、油炸香椿、椿芽炸醬麵等均別有風味。香椿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唐本草〉稱香椿主洗疥瘡、風疹,水煎葉汁用之。
香椿食譜:香椿拌豆腐
做法:豆腐切塊,放鍋中加清水煮沸。瀝水,切小丁裝盤中;將香椿洗淨,稍焯,切成碎末,放入碗內,加鹽、味精、麻油,拌勻後澆在豆腐上,吃時用筷子拌勻。
3、薺菜
又名菱角菜、麥地菜、枕頭草、護生草等。薺菜葉嫩根肥,具有誘人的清香和美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和礦物質。
薺菜的食法多種多樣,炒食、做湯均可。人們還常用薺菜做包子、春捲、餃子、湯圓的餡料,薺菜又是一種地道藥材。中醫認為,薺菜味辛甘、性涼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功效,可以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痢疾、腎炎等症。
4、馬蘭頭
又稱馬郎頭、路邊菊、紅梗菜、雞兒菜等,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摘其嫩莖葉頭作為蔬菜,故有此名。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超過營養豐富的菠菜。馬蘭頭維生素a的含量超過番茄,維生素c含量超過柑桔類水果。中醫學認為馬蘭頭性涼味辛,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消腫的功效。經常吃馬蘭頭,對高血壓、咽喉炎、急性肝炎、扁桃體炎等許多疾病都有好處。既可炒食或涼拌,也可曬成乾菜備用。用嫩馬蘭頭與嫩筍片同炒,其味清香;馬蘭頭氽後切末,與熟雞肉末、熟火腿末,加入精鹽、白糖,澆上麻油拌勻,其味更佳;紅燒肉或紅燒丸子,將熟馬蘭頭墊底,有葷有素,色、香、味俱佳;馬蘭頭洗淨後,擠幹切末,加入肉餡,包蛋卷,餛飩或餃子,鮮美爽口,清香誘人。
5、馬齒莧
又叫長壽菜、瓜子菜、馬蛇子菜、五行草等。含有維生素a、b、c、胡蘿蔔素、蛋白質、粗纖維及鈣、鐵、磷等。中醫認為,馬齒莧性偏寒,有清熱、解毒、消腫、利溼、涼血、降壓、利尿等功效,可以治療尿道炎、尿血、痢疾、黃疸型肝炎及婦科病。民間常用來做湯、做粥或涼拌。馬齒莧對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所以孕婦不要吃,脾胃虛寒的人也要少食。
6、苦菜
又名苦苣菜,含有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其嫩味可採食。生吃略帶苦味,用開水燙一下加熱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炒蛋、做湯,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燙後蘸麵醬食用。苦菜性苦寒,中醫認為可以清熱解毒、涼血,可以治療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蜂窩組織炎。脾胃虛寒者少食。
7、地木耳
又名地衣,其所含膠質可吸附人體消化道殘留的灰塵、雜質,有清胃、滌腸作用。中醫學認為地木耳性味平和,有滋補益氣功效,常作湯菜食用,鮮香味醇。野菜是沒有汙染的綠色食品,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藥用價值高,這裡介紹幾種常見的藥食兼優的野菜。
8、側耳根
又名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對治療胃癌亦有效果,具有滋補強身作用,可促進毛髮生長,能使白髮變黑。
春天萬春復舒。野菜也生長得很茂盛,所以在這個季節吃野菜是最恰好不過的。野菜具有很濃郁的天然味道,食療養生網,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