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南萬通汽修學校
-
2 # 打字慢的小肥豬
謝謝邀請哈!我個人認為關係不大,要說一點關係也沒用,也有些牽強。也許多少有些吧!癌症跟個人的體質,家族遺傳,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拋開手機輻射不說,自然界中的輻射也是不少的,我想,只要在合理,自身能接受的範圍內,應該沒多大問題吧!個人拙見,再次謝謝邀請!!
-
3 # 寒光的攝影生活
謝謝邀請,對這方面沒有研究和了解,所以沒發言權。對於輻射問題一直有爭論,我覺得既然是輻射,對人體總會有影響,只是影響大小的問題,所以一方面希望科技人員,專家在研發產品時儘量減少輻射,另一方面我們的身邊到處有大量的電磁輻射,無線電波,衛星訊號,強電流形成的電磁場,等等,也不必過於擔心和恐懼。
-
4 # 大師兄愛嘮叨
手機輻射的傷害是有!不過,霧霾和垃圾食品,是主要的!霧霾只是一個名詞,真正的叫法是毒氣!這才是真正的叫法!空氣汙染本身就是毒氣,形成霧霾那就是完全的毒氣了!然後吃著各種早熟品種的食品!吃著各種抗生素藥物,加上過度疲勞!癌症等疾病就會出現!現在癌症年輕化普遍化!隨隨便便就是癌症!中國古人講究天人合一,大自然和人類是平衡狀態的生存,如今呢?癌症是科學發展社會弄出來的!只有停止狗屎一樣的科學,大自然自我修復!等到那個時候大自然消逝了所有的垃圾,那我們的生活就好了!
-
5 # -地老天荒-
輻射主要是能量和熱量,其中能量方面可以根據波長計算,無線電波的波長是最長的,能量是最弱的。比可見光的能量還要弱得多,因此能量方面可以忽略不計。熱量方面更是比不上可見光和紅外光,所以手機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大。另外手機螢幕的光對夜晚睡眠確實有比較大的影響,這個方面要注意,但是和癌症的關係式是不大的。
-
6 # 區塊糖兄
感謝邀請!雖然我不是專業的,但是我還是要回答,有關於手機的輻射是否會和癌症有關,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成立,癌症,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並不能把癌症和手機的輻射聯絡在一起,手機存在輻射,這一點是成立 ,但是手機的輻射量比較小,我可以這樣說,你玩手機十年,手機輻射,也許只會見少你100天的,壽命,試問,誰會在意,謝謝,我說完了。
-
7 # 手機使用者62427175404
近20年來,我國腦腫瘤患者明顯增多。而手機輻射被人認為正是腦癌增長背後的最大原因,據IARC釋出的評估報告稱,無線通訊裝置產生的無線電頻率電磁場有可能是一些人患癌症的原因,而這種電磁場可能增加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其實不止是手機,生活中的電器如電腦、微波爐、吹風機都是有輻射的,但你不能不用,同時環境汙染大、食品安全問題(過量新增劑、地溝油、以次充好等等難以避免)這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結果。我們只能從增強自身免疫力出發預防癌症:
1、用乾毛巾擦背。
日本曾掀起過一股用乾毛巾擦背的熱潮。東京大學副校長水野教授研究指出,這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因為摩擦受熱會啟用背部皮下肌肉組織裡一種細胞,能起到吞蝕並破壞癌細胞的作用。
2、睡夠7小時。
美國癌症研究會調查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高達47%。這是因為睡眠中會產生一種褪黑激素,它能減緩女性體內雌激素的產生,從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3、最少開窗半小時。
很少有人知道,裝修汙染除了甲醛外,還有一種很強的致癌氣體——氡及其子體。它一般藏在花崗岩、水泥、瓷磚裡,沿著這些地方的裂隙擴散到室內,透過呼吸道進入人體,時間長了,就會誘發肺癌。
4、每天喝杯姬松茸粉
姬松茸粉,被人們稱為‘人間仙草’的靈芝其多糖體含量為 1.30g/100g ,而姬松茸粉中,多糖的含量高達6.55g/100g ,其多糖含量為靈芝的 5 倍。更為獨特的是,姬松茸粉含有一種能快速提高免疫力的β(1-6 ) -D- 葡聚糖結構,這是靈芝所沒有的。同時,姬松茸粉含有β -D- 葡聚糖,這種奇特的抗腫瘤活性物質,可直接提升吞噬細胞、巨噬細胞及自然免疫細胞的活性。
-
8 # 京虎子
輻射分為兩大類,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能夠使物質發生電離的高頻輻射,這種輻射會損傷人體的DNA分子,因此有可能誘發出癌症。非電離輻射是低頻輻射,沒有足夠的能量直接損傷DNA分子,還沒有這種輻射可以誘發癌症的證據。
手機的射線是非電離輻射,而且很微弱,但耳朵就長在腦子上,一旦腦子出了毛病,就會聯想到手機。1993年美國佛羅里達有人因為老婆死於腦瘤而把手機公司告上法庭,雖然敗訴,但手機導致腦瘤的說法就這樣流傳開了。
在此之前,有關手機安全性的追蹤調查已經開始了。1974年開始,丹麥、挪威、芬蘭和瑞典四國對1600萬20歲到79歲人群腦瘤發病率進行追蹤調查,一直到2003年結束,前後20年。這項大型研究並不是為手機安全性而做的,但研究人員從以下角度把手機安全性考慮進去:如果手機能導致腦瘤,那麼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手機開始使用後,腦瘤發病率的增長速度應該和手機普及的速度平行。結果發現腦瘤發病率沒有增加,尤其是1998年到2003年之間,因為如果使用手機導致腦瘤的話,有10年時間應該發病了。因此研究人員下了結論:沒有證據表明使用手機和腦瘤有相關性。
另外一項包括西歐國家、加拿大和以色列在內的13國手機研究,也沒有發現使用手機和腦瘤有相關性。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分析全美腦瘤發病率,發現從1992年到2008年之間沒有大幅度上升的趨勢,全球的情況也一樣,沒有腦瘤多發的跡象,起碼可以說使用手機十幾年以上不會導致腦瘤。此外還有十幾項研究都得出相同的結論。
手機是不是已經被證明安全了?
只能說迄今為止,還沒有手機導致腦瘤的研究報告。手機導致腦瘤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只能說可能性很小。因為手機安全性試驗是無法進行隨機雙盲試驗的,不可能任意選兩組人,一組天天用手機,一組天天用沒有輻射的假手機。
手機的長期流行病學追蹤無法進行,腦瘤追蹤十年以上,而手機的更新換代非常頻繁,手機的廠家也很多,很難找一大群用相同型號手機許多年的人進行追蹤,只能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
9 # 光明科普
先解釋一下輻射,輻射是一個物體透過釋放電磁波或者粒子的方式,把能量向外撒播出去。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稱為輻射。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之中,輻射是無處不在的。
輻射可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像原子彈、日本核洩漏叫電離輻射,一般稱為射線,比如:阿爾法射線、貝塔射線等。它會破壞生物體的細胞結構,是誘發癌症的原因之一。日常生活中的手機、電磁爐、電風扇等電器,以及通訊基站所產生的的電磁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的範圍。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探索手機輻射是否致癌。研究納入13個國家的萬餘名受試者,其中包括2765例腦膠質瘤、2425例腦膜瘤、1121例聽神經瘤、109例腮腺惡性腫瘤和7658例正常對照者。最後的研究結論是:使用手機並未增加罹患上述腫瘤的風險。生活中常見的產生非電離輻射的包括微波爐、無線WiFi、手機、雷達、電視、電腦等。非電離輻射不會殺傷細胞或破壞DNA,而是產生熱效應,這和曬太陽導致體溫升高是同樣的原理。
按照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的規定,一般公眾的射頻暴露限制值為0.08瓦特/千克,峰值為2瓦特/千克。由於手機是一種低功率射頻發射器,最大發射射頻功率為0.2~0.6瓦特,遠遠低於安全數值。而且隨著手機制造與通訊技術的提高,這一數值還會降低。
目前能確定的手機對老年人的風險,主要是長期盯住智慧手機的螢幕,可能引發老年人視力下降,嚴重的可能引起眼底黃斑變性,而不是癌症。
-
10 # 康愛線上
輻射廣泛存在於人們的生活當中,包括來太陽光發出的紫外線,來自裝修石材發出的射線,電磁爐、微波爐等加用電器發出的射線,醫院影像學檢查接受的射線等。
癌症的危險因素包括放射線的長期慢性刺激。據觀察,長期暴露於一些離子射線,或體內外接受過量放射線照射者,白血病、淋巴瘤、面板癌、肺癌發病率增加。長期與較大劑量的X射線接觸,可使皮膚髮生鱗狀細胞癌;長期與大劑量放射性物質接觸又缺乏防護的人群,如開採放射性物質的礦山或長期在被放射性物質汙染的地區居住的居民,肺癌和白血病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人一次大量或多次少量地接觸放射線均有誘發白血病的作用。婦女懷孕期間若因疾病或其他原因進行過腹部X射線照射,則其子女日後發生白血病的機率要提高近10倍。患有其他腫瘤需要放射治療的患兒,如胸腺肥大的放射治療等,均會增加白血病的發生率。從事放射技術的科學工作者的白血病發生率是正常人群的5~10倍。知名的核物理學家居里夫人和她的女兒都死於白血病。日本廣島、長崎爆炸原子彈後,受嚴重輻射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是未受輻射地區的17~30倍。
手機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現有研究尚未發現它與癌症的關聯,這和電離輻射(如過多暴露於X射線對身體有害)完全不同。按照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的規定,一般公眾的射頻暴露限制值為0.08瓦特/千克,峰值為2瓦特/千克。由於手機是一種低功率射頻發射器,最大發射射頻功率為0.2~0.6瓦特,遠遠低於安全數值。而且隨著手機制造與通訊技術的提高,這一數值還會降低。目前能確定的使用手機的風險,主要是長期盯住智慧手機的螢幕,可能引人視力下降,嚴重的可能引起眼底黃斑變性,而不是癌症。
-
11 # 醫聯媒體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輻射是怎麼一回事,輻射其實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物體透過釋放電磁波或者粒子的形式把能量傳遞出去,只要物體的溫度在絕對零度之上,都是會在時刻不停的向外界釋放電磁波或粒子,所以我們無時無刻都是生活在一個充滿輻射的環境中。
根據傳遞的能量的不同,輻射可以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像核聚變釋放出來的射線就是電離輻射的一種,會導致機體的細胞結構被破壞,會誘發癌症;而我們日常接觸的手機、電視、電風扇等電器帶來的輻射,是屬於非電離輻射的一種。
國外一項針對於手機輻射是否與癌症的發生是否相關的回顧性對照研究表明,在目前有限的條件下未發現使用手機與患癌風險之間存在相關性,該項研究一共納入了來自於十幾個國家的一萬多名樣本,具有比較強的可信水平。
按照國際上的通用標準,認為對於人體無害的射頻暴露限制值為0.08瓦特/千克,最大不超過2瓦特/千克;而我們日常所使用的手機的射頻發射功率一般在0.2~0.6瓦特左右,要遠低於公認的安全數值,而且隨著手機生產工藝和技術的革新,這數值還會進一步降低。
當前關於手機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考慮長期注視手機螢幕會導致眼睛疲勞、乾眼症等一系類不適,更嚴重的還會使得視力下降、眼底黃斑變性,這系列的健康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要適量的玩手機,並保持足夠的時間給眼睛休息。
指導專家:李家平,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之名醫-優秀風範”獲得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介入科,長期從事腫瘤與血管微創介入治療。
回覆列表
由美國FDA資助的國家毒理學計劃(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研究團隊發現,暴露在手機輻射下的雄性小鼠患罕見腦癌和心臟癌症的風險增加。這項研究成果以預印本文獻的形式發表在冷泉港實驗室(CSHL)主辦的BioRxiv上(1)。
據瞭解,這項研究成果一經公佈就在美國社會引起軒然大波,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無處不在的電子裝置對人體的危害。
實際上(不好意思,又出現了『實際上』),關於手機輻射與癌症之間的關係,現在幾乎已經演變成了一場又一場口水仗。因為總會有各種形式的研究成果出現,它們要麼支援這一論點,要麼反對這一論點。這一爭論打電子裝置出現那會兒就開始了,經過數十年爭論,在2013年終於有了一個暫時的『定論』,鑑於能夠證明手機輻射導致癌症的證據太少,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單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手機輻射歸到『可能』致癌的範疇,跟咖啡和泡菜同屬一列。
但是,這並沒有完全消除普通人,甚至是科學家內心的疑慮。畢竟現在電子產品無處不在,人們越發擔心電子裝置對人體的影響。估計這也是FDA斥資2500萬美元支援NTP開展專項研究的原因。
由NTP主導的這一研究堪稱目前最全面的研究。研究人員在芝加哥建了21個具備特殊功能的大房子,那些參與本研究的小鼠和大鼠,將在這些屋子裡接受不同制式手機訊號為期兩年的輻射。
在研究中,部分小鼠作為對照不接受手機輻射;部分小鼠接受1.5瓦特每公斤體重的輻射量,這個輻射量低於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手機輻射量(1.6瓦特每公斤體重)的限制;部分接受3瓦特每公斤體重的輻射量;剩下的接受6瓦特每公斤體重的輻射量。
研究人員發現,接受手機輻射的雄性小鼠有2%-3%患上了一種叫做惡性膠質瘤的腦部癌症,有2%-6%的雄性小鼠心臟上也長出腫瘤,而沒有受到輻射的小鼠沒有發現這兩種病變。NTP團隊認為,綜合看來,研究結果還是很有說服力的,但是由於目前的結果只是初步的分析資料,他們也不能下確切的結論。目前NTP團隊成員中,有70%-80%成員認為研究結果表明手機輻射與癌症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雄性小鼠在不同制式(GSM和CDMA)不同程度暴露下患癌風險
但是本研究中還存在一些很難解釋的現象,為啥雌性小鼠不受手機輻射的影響?為啥受到手機輻射的小鼠平均壽命居然長於不受輻射的小鼠?更棘手的是,手機輻射引起癌症的機制是什麼?本研究也沒有做出回答。
NTP團隊表示,他們的研究涉及內容很多,目前只公佈了部分資料。所有的資料處理完畢,大概要到2017年。目前FDA也組建了專家團隊稽核這些資料。
對於手機輻射引起癌症的機制,NTP團隊成員在接受《科學》雜誌採訪時表示,可能是輻射損害了DNA的結構,或者是抑制了DNA損傷的修復。由於涉及到另外一篇還沒有公開發表的文章,所以具體細節現在還不便透露。
由於NTP團隊的研究物件是小鼠,跟人類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因此還不能說手機輻射會危害人體健康。但是,NTP團隊的這一研究必將激發起新一輪的研究熱。
最後,大家別忘了關注NTP團隊在2017年公佈的全部研究成果,以及那篇手機輻射引起癌症機制的研究文章。
關於BioRxiv
2013年11月11日,為了加速科研成果的傳播,並在科學家的論文正式開始同行評議前,使其獲得論文反饋的機會。非營利的世界頂級科研機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世界生命科學的聖地與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名列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榜首)啟動了BioRxiv,旨在為生物學家打造專有的預印本文獻庫。當年就有超過40名相關科學家已經同意大力支援BioRxiv,並對請求發表的文章進行篩選,以確保 BioRxiv 的專業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