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尼克陳

    1

    內向的人生活在一個人形大小的“倉鼠球”裡。一個正真內向的人和那些只是靦腆的人,只要區別在於他們獲得精力的方式。

    外向的人從他們身邊的環境中獲得精力。他們能吸收旁人的好“氣憤”,所以需要很多很多的社交。

    但內向的人自己製造自己的精力,在社交場合不是獲得,而是給出它。

    這意味著他們天生覺得大部分人際交往非常費心費力,需要留出時間來休息充電。

    因為精力是有限的,他們很容易覺得外向的人是討厭的小偷,專門來偷走他們美好的精力的。這就是他們建造私人倉鼠球的原因。

    2

    一個人是內向型的,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喜歡別人的陪伴。

    只是人際交往對他們而言代價昂貴,他們不希望把精力花在煩人的事情上。

    打招呼,禮貌而放鬆,表明你意識到了他們的到來並表示樂意。

    然後接著做你的事情。

    現在內向的人就知道你是友好的,樂於交往,但是除非必要,不會迫使別人花費精力。

    3

    尊重個人空間

  • 2 # 無聊大魔王

    內向的人一般存在感都會比較低吧,然後可能也有些自卑?相對來說外向的人好像都比較自信,內向的人也容易流失一些機會,因為很多東西,即使他都明白,都懂,他能力很強,可他要是內向的話,缺乏展示,也沒人知道。而且許多內向的人不善言辭,接人待物也較為薄弱,所以社交跟禮貌可能表現得不是那麼到位吧。

  • 3 # 雜匯視角

    首先談談和平型與活潑型的性格,和平型性格也是我們常說的內向型性格,在公眾面前比較靦腆害羞、沉默寡言、難以找到話題,和平型性格很難融入完美型和力量型性格、剛好和活潑型性格剛好相反、恰恰和平型和活潑型性格是相補的,結為夫妻或搭檔也是最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活潑型大家都知道在公眾場合他就是焦點,話多囉嗦,總想找一個人說話,想讓一個人成為他的聽眾,任何時候都能鬧笑話,這就是活潑型的性格。

    舉個例子,也就是因為性格的問題,我一同事他就屬於內向的性格,也是剛才我所說的和平型性格,在工作上沒什麼主意,在會議上從來沒有提過意見,不善於表達,也沒有反駁,進公司到至今一直聽從別人的安排,安排的事情保證完成,哪怕加班加點,都是任勞任怨,從不說消極的話語,這就是內向和平型的人。

    力量型性格的人,合適做領導,在任何時候只聽從它的意見就可以,就經常說幾個字聽我的。完美型性格的人情緒波動性快,可以從高點到低點,什麼事情都要研究個明白,沒有研究透徹可以一個星期不理人,工作上做事實在,什麼事情都要追求完美,直到滿意為止。

    希望本次回事對你有更多的理解。

  • 4 # 就這世界

    內向型的人腦神經迴路通常比較長。當他們加工資訊的時候同時,內向型的人會認真地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加入進去。

    一、

    內向型人的大腦很少能透過賭博或者冒險行為獲得強烈快感。當他們面對驚喜或者冒險的時候,也沒外向型人那麼興奮。

    二、

    內向型人的大腦是節能型大腦,他們可以透過讀書、深度思考、探索內心世界獲得滿足感和能量。

    三、

    內向型的人會觀察他們周圍的一切事物,並注意到環境中所有引發他們感覺的細節,他們的關注點並不僅僅在某個人身上。

    四、

    內向型的人的喚醒水平比外向型的人低,所以內向型的人更容易被過度刺激。

  • 5 # 我叫小慶

    挺好的啊,我是內向的人,我也很喜歡我們這種內向的人,我的朋友也比較內向。每次我遇到困難,他們真的是很好的傾聽者,他們也從來沒嫌我煩的,如果是外向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我表姐每次就說我一天有啥想的,跟我們出去玩一趟就行了。所以外向的人可能覺得我們婆婆媽媽的,優柔寡斷的,其實有時候不是這樣,我們更善於解決自己內心的問題,成長的更快一些。但是外向的人可能有煩惱就是買東西,玩等外在東西,他們更怕孤獨,可能意識到自己問題慢一些,所以我們內向的孩子是有優勢的,雖然看似他們沒煩惱,其實還多問題只不過是不想而已,但問題還是存在。意思就是不管那種性格都有優勢,你在意自己內向性格,那是因為你不喜歡自己而已,我就很喜歡自己,所以我覺得自己的性格就是最好的。慢慢愛自己吧!

  • 6 # 一個小導彈

    內向的人其實他的內心是非常強大的。只要你打開了他的心扉。你會發現他的世界裡也很精彩哦!不妨試一試身邊比較內向的人吧!

  • 7 # 創業路上阿國

    我覺得內向,只不過是一個人的性格吧。這個沒什麼不好,內向有內向的好,外向也有外向的不好。單純的從性格上來看。只存在不同,而不存在不好。但是我更喜歡外向一些。在這個世界上吃的開的都是那些很外向的人。

    而對於孤獨這件事。內向的人肯定是孤獨的。因為不善於交流,社交是個難題。所以往往內向的人朋友都比較少。因此就很孤獨了。這也是內向之人的一個弊病吧。也是我更喜歡外向的原因。

    但其實外向的人其實往往也是很孤獨的。我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平時很能說,非常善於表達。身邊的朋友也有很多。每天玩的也很開。但是我的內心是孤獨的。因為朋友再多,話說的再多。外的在開心。內心是永遠填不滿的。因此是孤獨的。

    孤獨,是現在人的一種常態,與內不內向無關。當然內向可能會更孤獨一些。因為心裡的感受只能憋在自己的心裡,從來不會向別人表達什麼。因此,不會有人理解他,所以相對來說,內向的人是更孤獨的。

    通常遇到內向的人,我多更願意與他們多聊聊天。沒人是天生內向的。只不過從小養成了這樣的性格。導致表達自己不太擅長。與他們多聊聊天,對他們的幫助還是很大的。當他逐漸的信任你了,也就更願意與你表達自己了。慢慢的也就學會了該如何表達。而表達的多了,也就會了

  • 8 # 大羅三清樹

    內向是基因問題,不必刻意改變,順其自然就好。關鍵是內向型的人並非一無是處,也有外向未有的閃光點。如何去運用發揮至關重要。像馬化騰就是一個內向的人,不一樣很好嗎。

  • 9 # 祁藝追夢赤子心

    內向的性格給人的感覺是冷漠,難以接近,有距離感。

    其實,內向的人本身可能不是冷漠的,甚至是熱情的。

    但是,表現給人的感覺體現了一個人的特點。

    當今社會,都是靠自己去表現給別人看的時代。不去主動展現自己給別人,別人怎麼會了解自己?

    所以,內向的人應該多和外向的人接觸更容易讓人接受,產生好感,瞭解,自然機會就多,交流方便,心情愉悅。

  • 10 # 竹子家的刺蝟

    作為一個曾經極度內向,後來矯枉過正又走向極度外向的人來說說自己的心路歷程。

    讀大學以前,我是個極度內向的人,內向到什麼地步呢?在自己的家鄉土生土長18年,沒有一個人進過城。不敢一個人坐公交車,因為害怕和售票員溝通自己要去哪個站,要買幾塊錢的車票。在自己的班上一直是可有可無的邊緣人物,學習成績一直是二梯隊領頭羊,屬於做不了學霸但也還過得去的凡夫俗子。

    然後高考,莫名其妙考了個全班第一,全區第三。然後三次選擇自己家鄉的大學,三次被班主任強制改了志願,逼我去上海的大學讀書。班主任說,我們班第二名我反而建議他留下來,因為他心思活躍缺乏自律,去了外地管不住自己容易走上歪路;但你太內向了,大學你必須去上海開啟眼界,開啟世界的大門。

    就這麼著選擇了上海,又是莫名其妙選擇了法學這個專業。不瞞你們說,當時一想到上大學就恐慌:要去食堂和那麼多人吃飯,點菜該怎麼和裡面的人溝通?洗澡要一個人去大澡堂麼?

    大一的時候仔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這樣下去不行的,一個學法律的人怎麼能內向呢?我得改變。

    於是逼著自己參加各種公共活動,第一次參加社團活動上臺講話,當著二三十人的面,當時腿都在發抖……參加話劇社做後勤去看人家怎麼表演,到後來一次兩三千人現場的演出,一個演員臨時拉肚子上不了場,我被提前半天通知上去頂場子,拿著從沒背過的劇本一上午連背劇本帶走位的練習,演出還大獲成功……

    再後來就矯枉過正變成了話嘮,工作也選了個成天跟人溝通的職業……

    前些年,工作原因外派非洲常駐,那段日子我真正體會到這兩種性格結合的好處,也是我近乎分裂的人和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非洲的大部分時光是孤獨的,要一個人面對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衝突;但你又不能沉淪孤獨,你要主動去融入當地生活,和當地人交朋友,否則更會割裂痛苦。

    而我,一個人的時候享受內向的那部分性格,一個人去餐廳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出遊旅行,可以一整天安安靜靜;我也有很多不同人種的朋友,黑人,埃及人,印度人,摩洛哥人等等,參加各種酒吧party。聚會時是真的快樂,獨自一人時是真的安逸,各得其趣。

    回國後有人跟我說,去西藏旅遊好,去西藏旅遊才能體會到心靜下來的感覺。我說西藏是很好啊,然而不用去西藏,我就是在上海也能心靜下來。享受內心的寧靜不取決於你人在哪裡,而取決於你的心在哪裡。

  • 11 # 捅捅醬油君

    性格內向的人一般都是做人做事踏實不善於表達,但是內心誠懇,,不小人,其實內向的人也是渴望友情的,我覺得適合當朋友

  • 12 # 戒唐

    人們經常從性格的內外向來簡單的將人群分為兩類,大家也經常給自己或者他人貼上內向或者外向的標籤。那到底是否存在內向和外向的對立呢?內向和外向是否就是性格的兩端,如同簡單的“-1”和“+1”的關係嗎?

    在《內向者的優勢》這本書中提到,內向和外向並不是直接對立的,從量化指標上來看,如果把極端內向定義為“-1”,極端外向定義為“+1”,那麼每個人都是處在內外向這條線段中間的某個位置,因此,定義一個人內外向必然有一個比例,這個比例決定了一個人內外向的程度。再內向的人也能往外尋求釋放,再外向的人也能向內思索答案。儘管如此,內外向還是有一個臨界點,也就是在內外向的量化指標上,到底是正的還是負的,這個還是有生理基礎的,因此,可能人的行為表現不盡相同,不能明顯的揭示人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但是,行為背後的動機以及行為發生的機率卻能反映人的內外向傾向性。

    在《內向者優勢》裡面,作者提到了內外向人群的三點主要的區別。

    1. 精力的恢復

    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的人,其最為顯著的差別是精力的恢復,也就是他們怎樣為自己的“電池”充電。

    性格外向的人自由的揮灑自己的精力,但很難使自己慢下來。他們可以透過與外部世界的互動而非常容易的使自己恢復精力。性格外向的人如果沒有與他人或外界相聯絡,就可能體驗到孤獨和精力耗盡的感覺。

    而性格內向的人,他們是從自己的內部世界,如思想、觀念和情緒中獲得精力。他們並不一定就是安靜或孤僻的,但是他們的注意力在自己的頭腦內部。他們需要一個安靜的、適於思考的地方,在那裡全面的思考問題,並使自己恢復充沛的精力。對性格內向的人來說,恢復精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如今生活節奏變快的社會里。對性格內向的人來說,需要用比性格外向的人更多的時間來恢復精力,而精力的消耗卻又比性格外向的人更快。性格內向的人需要計算某件事情將消耗多少精力,他們需要儲存多少精力,並相應的加以計劃。

    2. 刺激,是好還是不好?

    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的第二個差別是他們如何體驗外部的刺激。性格外向的人喜歡體驗大量的外部刺激,而性格內向的人喜歡對自己所體驗的事物瞭解較多。

    性格內向的人有很高的內心活動水平,從外部世界進入其大腦的任何事物都會使他們的緊張水平迅速升高。他們通常在沒有意識到為什麼的時候就試圖整理有限的外部刺激所帶來的體驗。在沒有壓力,只集中於一兩個問題的時候,性格內向的人喜歡複雜的事情。但如果他們有太多的專案時,則容易感到不安。

    性格外向的人喜歡活躍的、活潑的環境。他們覺得內部刺激不夠,而渴望“加油”。但是正如“休息”可以增加性格外向的人受到的刺激一樣,休息可以減少性格內向的人受到的刺激。

    3. 海洋有多深?天空有多寬?

    性格外向與性格內向的第三個差別涉及寬度和深度這兩個概念。

    總的來說,性格外向的人喜歡寬度,比如許多朋友和經驗,對任何事物都知曉一點,是一個通曉多方面知識的人。當他們對體驗進行加工時,他們從外部世界瞭解的事物並不一定能擴充套件其內在世界。他們隨時都準備做下一件事情。對性格外向的人來說,生活就是積累經驗,他們想抓住生活中每一點能抓住的刺激,多樣性是刺激和精力的源泉。

    性格內向的人喜歡深度,他們限制從外部進入的經驗,但對每一經驗都體驗較深。他們通常都只有較少的幾個朋友,但與這些朋友的關係都較為密切。他們喜歡深入的鑽研問題,對某一問題深入性的探討甚於寬泛性的追尋。他們從外部世界吸收資訊,思考它並發展它。而且他們會在獲取這些資訊很久以後還再次的思考它。這也是性格內向的人憎恨被打擾的原因。要將性格內向的人從集中精力的思考中拉出來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他們想要再次達到那種集中精力的狀態要花費大量額外的精力,而這些額外的精力往往是他們所不具備的。

    最重要的一點,性格的內外向並沒有道德傾向性,更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之分。因此,最重要的是瞭解自己,並且做好自己,而不是活成別人的樣子。

  • 13 # HUA老秦

    首先感謝邀請,關於我怎麼看待內向的人呢?我是這樣想的,內向的人會比較容易害羞,有些不自信,甚至自卑,心思比較細膩,你說一句話,他可能就會想一想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可能他們想和別人搞好關係,想交朋友,可是不知道怎麼去做,或者有的不願意交朋友。但我覺得每個人都是希望被肯定和被關心的,和內向的人相處重要的是言語上不要大大咧咧的傷害他們,要真誠,多給他們笑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護膚品成分禁用表是有哪些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