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於郭濤

    圍魏救趙:魏國軍隊攻打趙國,魏國魏國都城兵力空虛,這時候兵圍魏國國都,魏國軍隊自然回防,趙國得救。

    聲東擊西:放出訊息,要攻打你的東邊,讓你兵力防守東邊,結果攻打你兵力薄弱的一邊,一舉擊破。

  • 2 # 饕餮中國

    陽謀和陰謀的區別。

    圍魏救趙為陽謀,雖然知道是敵人的計策,但不得不赴險。此計局做的很大,讓敵人疲於奔命,圍者以逸待勞,可在沿途設伏擊,通擊疲憊之敵,敵人雖然知道其中危險,但被圍者危在旦夕,不得不拼死回援,傷亡肯定會大於平時。

    聲東擊西為陰謀,讓敵人摸不清真實意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般是弱者對於強者的計謀,帶有欺騙性和迷惑性。

  • 3 # 鐵烏龍

    圍魏救趙,是用優勢兵力攻對方要害,迫使對方改變現有戰略部署,不再對己方弱點進行攻擊。著名的戰例便是孫臏與龐涓之間的鬥爭,也是圍魏救趙的出處。

    而聲東擊西是屬於佯攻,只是放出風聲,虛張聲勢要攻擊對方,但實際上自己部罩的計劃是針對另一個位置或者另一個敵人的。聲東擊西講究訊息保密性,不能讓對方知曉行動意向,而圍魏救趙則是直接擺上面來跟敵人說,我就在這裡,你來呀!

  • 4 # 經典檔案

    聲東擊西出自於《淮南子兵略訓》篇,聲東擊西的意思是自造攻打東邊的勢力只是佯攻,卻用重兵攻打西邊,聲東擊西的作用主要是用於打勝仗用而圍魏救趙出自於《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篇,圍魏救趙主要是來源於戰國時期齊國為了解救趙國出兵圍困齊國迫使魏國從趙國撤兵,圍魏救趙主要是用於救人而用,性質不一樣出處也不一樣,兩張示意圖可以看出圍魏救趙和聲東擊西的差別

  • 5 # 時時樂天天樂

    圍魏救趙這個故事發生於戰國時期,主人公孫臏為了解救趙國,想出了這個圍困魏國都城迫使龐涓從趙國撤軍的目的。並且實際在龐涓回援半路設伏。圍魏救趙實際跟現在游擊戰的圍點打援在形式上很相近。

    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聲東擊西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它以假動作欺敵,掩護主力在第一時間擊其要害。聲言出東,其實擊西。聲東擊西之計。

  • 6 # 華夏長河五千年

    圍魏救趙和聲東擊西都是從古至今人所共知的兵法謀略,但還是有很多方面的不同的。

    其一,目的不同,圍魏救趙,以圍困魏國都城的方式,逼迫魏軍從被包圍的趙國撤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解除趙國的危難,雖包圍魏國首都大梁,並不是要攻打魏國,更不是與魏國進行戰爭,重點在於解除魏國對趙國的圍困。而聲東擊西,是透過假意攻打東面,而主要是目的是攻打西面,只是用了迷惑敵人的方式,關鍵在於要攻打別人,而不是為了迷惑敵人。

    其二,效果不同,圍魏救趙的效果只要魏國從邯鄲撤兵,解除趙國的國都被圍的威脅,其效果就是全部達到了。而聲東擊西的效果就要複雜的多,首先,假意聲東,要讓別人看到你的攻擊力度,還要能讓人認為你是主要的攻擊方向,是全力進攻。讓敵人全力防守,以掩飾真正的攻擊目標。同時讓主要攻擊方向上能一戰而成功,使得主攻的方向更容易獲得成功。以最少的代價換來最大的勝利,效果在於勝利!

    其三,代價不同,圍魏救趙要的是解圍,出兵力巨大,但只是圍困,能不交戰則不交戰,只要解圍就立即撤退,儲存自己的力量,也解除了趙國的危險,代價很小。而聲東擊西重點需要攻擊,而無非就是用少量的兵力去迷惑,佯攻敵人,大部分兵力依然要進攻主要的方向和目標,關鍵還是要打擊目標。達到作戰目的。是用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綜上所述,圍魏救趙和聲東擊西戰略目的不同,所以,達到的效果不同。付出的代價也不同!

  • 7 # 沒事閒拉呱

    引言

    圍魏救趙和聲東擊西有相同之處,都是避實就虛。但是實際上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圍魏救趙是為了牽引敵人,扳回戰略主動權;聲東擊西是為了迷惑敵人,掩蓋戰略意圖。

    下面我們就再回顧一下,一場戰役中同時使用了圍魏救趙和聲東擊西兩個計策,從中瞭解一下其中的區別吧。

    公元前354年,趙國攻打衛國,意圖把衛國變成自己的附屬國,可衛國是魏國的附屬國,於是魏惠王派大將軍龐涓率領八萬大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這裡龐涓已經使用“圍趙救衛”的計策了。

    邯鄲告急,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派孫臏為元帥率軍救趙,孫臏與龐涓同師鬼谷子,為了迷惑龐涓,改派田忌為元帥,孫臏藏於軍中暗為軍師,率領大軍援救趙國。

    可趙國都城邯鄲岌岌可危,就是齊軍趕到也難以挽回。

    孫臏先命令部隊佯攻魏國的平陵,平陵在魏國的東方邊界,離齊國較近,城池雖小,卻易守難攻。同時,為了更好地迷惑魏軍,派殘兵弱將攻打平陵。”龐涓更不以為然,魏軍攻下邯鄲後,命令部隊加緊攻打遠在衛國的趙軍。

    然後,孫臏趕緊集結部隊,直奔魏國都城大梁。大梁被圍困,魏惠王急令龐涓火速撤軍回援。龐涓來不及休整部隊,日夜兼程趕回大梁。

    幾日幾夜的急行軍,魏軍人困馬乏,士氣低落。孫臏卻在龐涓回大梁的必經之路馬陵設下伏兵,一舉殲滅魏軍,龐涓陣亡。趙國得以解救。

    小結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不去趙國解圍,而去攻打魏國,反而解救了趙國,這就是圍魏救趙。佯攻平陵,實則圍困大梁,圍困大梁實則圍點打援,這就是聲東擊西。

  • 8 # 小程看歷史

    圍魏救趙在兵法《三十六計》中排第二計,聲東擊西要排第六。二者之間對比就是前者意圖在明面上就能看出,後者真實的目的確是隱藏在明面之下的,敵人很難發現。

    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這一計策,從字面上來看就不難理解,戰國時期的趙國遭受到了魏國的攻擊,趙國為了化解危機,就向齊國求救。齊國為了救趙國,決定出兵去攻打魏國的都城,因為此時的魏國的主力部隊都派出去攻打趙國了,所以他的後方就顯得十分薄弱,當齊國出動主力進攻魏國的都城時候,魏國僅存的兵力無法抵抗趙國,所以就只能撤回前方正在攻打趙國的主力部隊回援自己的後方,如此以來也就解除了趙國的危機,這就是圍魏救趙的由來。

    後來這一計又演變成了圍點打援,同樣是齊國在圍住魏國都城的時候,派出主力部隊在魏國回來的路上設下埋伏,然後等待著魏國回援部隊的到來,從而一舉將其殲滅,這就是圍魏救趙最終的效果。意思就是為了救援自己盟友或者同胞,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敵人最薄弱的地方,從而瓦解敵軍在前方的力量。計謀本身就是一個真實的案例,所以就不用再舉其他的例子了。

    聲東擊西

    聲東擊西也不難理解,就是在東邊敲鑼打鼓躁動聲勢從而吸引敵人的注意力,但在西邊實施自己真實的目的,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這一計策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有相似之處,都是避實就虛的意思。最典型的案例就公元228年,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當蜀軍走到秦嶺南麓的時候,諸葛亮讓趙雲率兵走斜谷佯攻郿縣,造成要攻打長安的勢頭。諸葛亮自己卻率蜀軍主力繞道祁山去攻隴右。

    如此以來魏軍還真的中了諸葛亮的計,魏國大都督曹真還真的率主力阻擊趙雲,殊不知諸葛亮已經繞道了祁山以西,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所以這就是典型的聲東擊西的策略和效果。

    總結

    圍魏救趙是在明面上實施的,敵人立馬就能感覺到危機。聲東擊西卻是在暗地裡實施的,敵人在一時間內很難察覺到。這就是圍魏救趙和聲東擊西的區別。

  • 9 # 水窮雲起時

    首先戰略不同,圍魏救趙是在我方被困的情況下解決我方危機的一種方式;聲東擊西是在我方主動的情況下進攻敵方的方式。

    其次是戰術不同,圍魏救趙是轉被動為主動,用計使對方不得不放棄其進攻我方的想法;而聲東擊西則是我方主動的情況下,迷惑對方,使之做出錯誤的判斷,進而我方取勝。

    再次是試用的計謀不同,聲東擊西是詐偽,是透過欺騙的手段達到取勝的目的,屬於陰謀;圍魏救趙透過逼迫的手段迫使對方改變策略,屬於陽謀。

  • 10 # 小何讀歷史

    圍魏救趙和聲東擊西有著本質的區別。

    圍魏救趙出自戰國時期,魏國大將龐涓帥大軍攻擊趙國。趙國國君向齊國求救,於是孫臏帥齊軍救援趙國。可是按照常規方法,等齊軍趕到趙國邯鄲的話,估計龐涓都已經攻破邯鄲了。所以孫臏就帥齊軍直接攻擊魏國首都,魏王命令龐涓回援。而孫臏在龐涓回援的必經之路上設伏擊敗魏軍,也解了趙國的危機。

    這個策略的本質是攻敵所必救,然後還可採用圍點打援的戰術。孫臏成功的關鍵是圍了魏都大梁,魏王必定使龐涓回援,沒有人會拿自己生命做賭注。

    而聲東擊西是忽東忽西,即打即離,製造假象,引誘敵人作出錯誤判斷,然後乘機殲敵的策略。為使敵方的指揮發生混亂,必須採用靈活機動的行動,本不打算進攻甲地,卻佯裝進攻;本來決定進攻乙地,卻不顯出任何進攻的跡象。似可為而不為,似不可為而為之,敵方就無法推知己方意圖,被假象迷惑,作出錯誤判斷。

  • 11 # 御史大夫001

    圍魏救趙

    是不一定直接攻擊你,攻擊你重要的目標而

    影響你要攻擊的目標。間接的救了你要攻擊

    的人

    聲東擊西

    就是讓你感覺我想打你的左眼,其實我真正

    的目的是想打你的右眼

    區別在於,一個是直接的達到目的,令一個是間接的達到目的。

  • 12 # 文史漫談

    圍魏救趙:處於戰略被動地位的一方透過曲線出擊扳回戰略主動權,即製造次要矛盾來迂迴化解主要矛盾。

    聲東擊西:主動一方做出假動作或放出假訊息,以達到掩蓋己方真實意圖、迷亂敵方判斷的目的。

    這兩個計策的典故我就不說,我說說運用了這兩個計謀的官渡之戰,透過這個例子可以很好的理解圍魏救趙和聲東擊西。

    聲東擊西解白馬之圍

    建安五年,袁紹奉衣帶詔討伐曹操,曹操亦怒,官渡之戰拉開帷幕。

    劉備曾經參與了衣帶詔之謀,所以等曹操一跟袁紹對立,立即起兵反曹。劉備佔據下邳,屯兵沛縣,兵至數萬,聯絡袁紹共同抗曹。曹操為了避免被兩面夾擊,於是決定率先出擊。柿子先挑軟的捏,次年二月曹操親率精兵東擊劉備。曹軍侵略如火,一路作戰,佔沛縣、攻下邳、降關羽,勢如破竹。劉備全線崩潰,隻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紹。在曹劉酣戰之際,袁紹的謀士曾建議袁紹"舉軍而襲其後",但是袁紹卻沒答應,理由是他兒子生病了。

    二月袁紹進軍黎陽,派大將顏良進攻白馬,試圖奪取黃河南岸要地,以保障主力渡河。此際白馬之圍。四月,曹操為解除側翼威脅,北上營救白馬。曹操聽取謀士荀攸的"聲東擊西"之計,先率軍在延津渡河,做出要突襲袁紹大軍後方的姿態,誘使袁紹分兵延津,阻擊曹軍,袁紹果然上當,"聲東"之計達成。然後曹軍主力疾行如風,奔襲白馬,此乃"擊西"。在距離白馬十餘里處,兵遇顏良。曹操派張遼、關羽迎戰。關羽在張遼軍隊掩護之下,策馬揚鞭,於萬軍叢中斬下顏良首級。袁軍潰散,白馬之圍遂解。

    白馬之圍後,袁紹率軍渡河,派大將文丑領兵追擊。曹當時騎兵不足六百,而袁軍超過六千,兩相對比,天壤之別。曹操駐軍於白馬南,下令解鞍放馬,示敵以弱,袁軍又中計,紛紛下馬爭搶財物。這時曹操一聲令下,曹軍翻身上馬,又擊潰袁軍,大將文丑死在了亂刀之下(真實的歷史上的文丑是被曹軍所殺而不是關羽)。

    曹操火燒烏巢,袁紹圍魏救趙

    在接下來的半年裡,雙方戰況僵持,各有勝負。曹操兵少糧缺,士兵疲憊,曾想過退守許都,但是被荀彧阻攔。袁紹也很難,數千輛糧車被曹仁、史渙所截擊燒燬。而且汝南的劉闢還叛變了,還好有劉備小老弟,能去幫忙。

    十月,袁紹又派車運糧,令淳于瓊領萬人護送,夜宿烏巢。正好這時候袁紹的謀士許攸叛變,投靠了曹操。許攸建議曹操出兵烏巢,燒其輜重。曹操當即採納,親率五千精兵,趁著夜色兵臨烏巢。一把大火燃起,黑夜驟亮。

    袁紹知道了烏巢被襲,心生圍魏救趙之計,一邊派少部分兵馬救援烏巢,一邊命張郃、高覽率主力大部隊趁著曹軍群龍無首時猛攻曹操大營。可惜曹營十分堅固,袁軍久攻不下。而烏巢那邊,曹操趁著袁紹援軍未到,勵士死戰,直破淳于瓊大營,將其斬於馬下,並燒燬全部糧草。 張郃等人聽到烏巢被破,於是投降曹操,導致了袁軍軍心渙散,意志崩塌,遂大敗。袁紹倉皇出逃,回到河北。

    這一戰中袁紹本有機會去救烏巢,但是他選擇了圍魏救趙,直攻曹操大營。結果大營沒打下來,糧草也全沒了。導致軍心渙散,大敗而歸。

    圍魏救趙雖然是很聰明的一計,但是奈何袁紹沒有考慮到三點。

    1、烏巢堅守不住,短時間就被曹操攻破。

    2、圍攻曹操大營,卻久攻不下

    3、兵力不足,且分散,被逐個擊破。

    總結

    聲東擊西和圍魏救的區別大抵如此。曹操聲東擊西成功,袁紹圍魏救趙失敗,決定了官渡之戰的勝負。所以雖然是簡簡單單的兩個計策,八個漢字,卻決定了歷史的走向。

  • 13 # 字匠甲

    應該說國魏救趙與聲東擊西有者本質上的區別。

    “圍魏救趙”講的是戰國時期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危亡之際向鄰國齊國求援。齊威王於是派出名將田忌率兵救援趙國,田忌任用孫臏為軍師,在正確分析形勢之後,採用進攻魏國都城以促魏軍回防的策略,從而達到解救高國的目的的經典戰例,此戰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桂陵之戰

    聲東擊西語出《通典•兵六》,意為“聲言擊東,其實擊西”,也就是說製造假象迷惑敵人,掩蓋己方真實的戰略意圖,從而達到出其不意,出奇制勝的效果。真正實施時往往採用小股兵力進行佯攻,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及兵力,而主力則去攻打敵人不注意或者空虛的地方。

    從以上可以看出兩者有本質的不同,圍魏救趙的重點在於一個“救”字,是一種在錯綜複雜局面下抓住主要矛盾精準施策從而達成戰略目的的範例。聲東擊西其實背後的含義是一個“攻”字,是對敵主動發起進攻時所採用的策略,透過戰略調動使敵防不勝防,這也就充分說明了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 14 # 滬上聊歷史

    任何事情,如果想理解清楚必須追溯源頭,否則就沒有辦法搞明白。這兩個計的計眼“陰”“亂”。把握好這兩個字,個人認為就算理解到清楚了。

    1、若要懂兵法,先要學陰陽

    先把陰陽的事情,放一下,說下兩者的區別。我們看一下“圍魏救趙”和“聲東擊西”原文的說法。

    圍魏救趙: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意思就說,打集中在一起的敵人,不如把敵人分開打;正面打,不如從側面打防守薄弱的敵人。“陰”就說弱點,側面,不利處。

    聲東擊西: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 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上面的這段話解釋起來有些麻煩,也回讓人覺得有點繞口,不懂《周易》就不會理解好,原文引用了《周易》中《萃》的卦卦辭。但是,我們可以從原文的最有一句得到精髓:

    然則聲東擊西之策,須視敵志亂否為定。亂,則勝;不亂,將自取敗亡,險策也。

    就說聲東擊西是一個冒險的計策,如果敵人亂了,就能勝利,否則就會失敗。

    用一句話講區別就是:一個是把敵人分開來打、找弱處打;一個是把敵人搞亂打。

    下面我們就以此來分析一些戰例,這裡先提一下原則,《三國演義》裡的戰例不可取,因為那是小說,戰爭例子都是著書人編撰的,即便不是全假的,很多條件也被誇大了,失真了。分析起來沒有價值了。

    說下用計失敗戰例。《三國志》三大戰役的官渡之戰中,袁紹採用郭圖的建議,使用圍魏救趙之計,結果是失敗了。為什麼?郭圖這個二流謀士,沒有分析清楚形勢,生搬硬套。

    袁紹得知曹操要火燒了烏巢的糧食十分著急,怎麼應對,他與謀士們有了一番思量。校尉張郃說:"曹操親自進攻烏巢,必須急救,否則就會出大亂子。"當時袁紹大軍在陽武,離烏巢只有四十里,距離較近,救援時間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這時候郭圖出來了,說:“張郃說的不對,沒有聽說過圍魏救趙的事嘛?應該攻擊曹操官渡的大本營。”張郃反駁道:“曹操親自出來作戰,雖然營中空虛,但是必然做好了防備的,如果我們不能很快攻下曹操大本營,曹操那邊卻把烏巢的守將消滅了,那我們就危險了。”關鍵的時候,袁紹的兒子又說了一句:“我們把曹操的大本營,讓他無家可歸。”所謂英雄所見略同,狗熊也一樣。

    就這樣袁紹不派大軍救援烏巢,僅派一部分輕騎救援烏巢。張郃等人去攻打曹營。曹操的部隊在烏巢聽說來了援兵,都想分兵狙擊,曹操發怒道:“賊到背後乃白”。這樣,大家只好死戰到底,拼命進攻烏巢。

    曹操半夜進攻烏巢的。張郃到曹操大本營的時候天差不多亮了,攻打了一個上午,也沒有打下來。到了午時,曹操回到了大本營。張郃心裡害怕,這時候郭圖為了掩飾自己的失策,誣陷張郃,說他“郃快兵敗”;張郃等人本來心裡就有怨氣,又內外夾擊,再加上小人郭圖,於是投降了曹操。

    到這裡,就可以看到袁紹圍魏救趙失敗的原因了,郭圖沒有分析好形勢,沒有找好弱點;兵法究竟攻其必救,大本營根本就不是曹操的必救之處。從事後的結果可知張郃說的對。為什麼?為了和袁紹打好官渡之戰,曹操把自己的首席謀士荀彧留在許昌守護,同時還有校尉李典。李典這個人很厲害,曹操靠了李典屯田兵,才保證了前方的糧草供應。曹操當時就有兵如神,詭計多端名聲,怎麼會考慮不到大本營的安危呢。

    聲東擊西失敗的戰例。原書上有周亞夫的事情。七國叛亂,周亞夫作為大將去平定叛亂。周亞夫採取的作戰方法是堅守不戰,後來吳王的兵,用聲東擊西計策,攻擊守城的東南方,周亞夫就命人守護西北方,結果肯定是失敗的。

    為什麼?很簡單,敵人的軍心沒有亂,指揮系統沒有失靈。

    還有一個原因,就要說聲東擊西和圍魏救趙的相同之處了。

    很多人都知道三十六計,如果沒有讀過原書的話,這三十六計又分為了六套計策。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這兩計都屬於第一套計策勝戰計,勝戰計使用條件起碼要兵力相當情況下,如果能夠超過對方更好。

    為什麼是三十六計而不是四十二或其他計策?因為三十六計根據周易推理的。周易裡,陽爻是九,陰爻是六,每卦六爻。因為兵法講究的是用“奇”,用“陰”;兵書《唐李問對》中,明確指出,兵法的核心是“奇”“正”。所以用陰,陰是六,乘上六爻,就得三十六。

    2、關於《三十六計》的成書之謎

    說到三十六計,必須要扯到《周易》,這一點從原文就可以看出。原文中大量引用《周易》作為三十六計的推理依據。作者其實想告訴我們一個真相,兵法不僅只有這三十六計,如果你懂了陰陽辯證的關係,計策會有更多。

    《三十六計》成書,在2009年以前都認為明朝的書,因為1940年代,在四川開始流傳起來的。後來山東濟寧發現了玉簡,上面就有《三十六計》,結果玉簡是隋代的物品,這樣大家都認為作者是南朝宋國著名武將、山東金鄉人檀道濟。

    但是,後來又發現更早的玉簡,上面的文字更古老,成書早於《說文解字》,也就是說要到漢代之前了。這樣,書中有很多按語就可以肯定是後人加上的。

    究竟成書於何時,有待更多的證據。但是,其中的陰陽辯證思想是不變的。最後,一開始的《三十六計》與今本不一樣,沒有勝戰計、敗戰計這種分法,應該是後來明朝時期精通易經的人改編的。

  • 15 # 文史並蒂

    簡單來說,“圍魏救趙”是我知道你要幹啥,也告訴你我要幹啥,但是你不得不按我的意思去辦,屬於陽謀。比如說張三跑去找李四的麻煩,李四打不過張三,不過李四有個很牛逼的親戚王五,而王五與李四距離較遠,但距離張三家較近,於是王五就喊話張三,你敢打李四,我就打你在家的老母,張三為了保護老母不受傷害,只能放棄欺負李四。

    “聲東擊西”是我知道你要幹啥,但是不告訴你我要幹啥,然後騙你去按我的意思去辦,屬於陰謀。比如說,張三又想去欺負李四,但又害怕王五故技重施,於是告訴王五,上次的事情我很生氣,我決定要和你決鬥,決鬥的地點選在距離自家很遠的地方,並且約定不見不散,結果暗地裡跑到張三家,把張三揍了一頓,等王五反應過來,張三已經把李四打的生活不能自理了。

  • 16 # 傳奇歷史觀

    圍魏救趙的圍是真打,聲東擊西中的聲是佯攻;

    圍魏救趙中我方兵力只有一支,全部都去圍攻敵方的大本營。聲東擊西則是我方兵力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佯攻,一部分是真打;

    圍魏救趙的目的是救另外一個我方陣地,聲東擊西的目的是進攻敵方;

    分享兩個曹操聲東擊西的例子和一個圍魏救趙的例子:

    官渡之戰初期,曹操聲東擊西解白馬之圍

    官渡之戰初期,袁紹派大將顏良圍先鋒先渡過黃河,在白馬這個地方包圍東郡太守。袁紹想以這樣包圍的方式為後續的大部分渡河爭取時間。曹操接受了荀攸的計策,派一支部隊到距離白馬很遠的地方渡過黃河,假裝要從東邊偷襲袁紹的後方。在同時曹操又派關羽和張遼率領輕騎兵悄悄奔襲白馬。

    袁紹果然上當,他以為曹操的戰略意圖在東線的渡河部隊,於是派兵與曹操的佯攻部隊作戰。袁紹沒有想到這支渡河部隊是假的,關羽和張遼已經快速趕往白馬。這時袁紹已經來不及派兵增援顏良,於是顏良被輕裝而來的關羽殺死。

    潼關之戰,曹操聲東擊西破韓遂馬超聯軍

    以韓遂和馬超為首的涼州和關中一共十部將領共同造反,他們佔據潼關有利地形與曹操相持。曹操派人每日在關前擂鼓吶喊,做出不日就要攻城的假象。另外一方面曹操悄悄派人北上,到黃河的上游渡河。馬超等人被眼前的假象矇蔽,等他們知道曹軍已經渡過黃河的時候為時已晚。曹軍的先頭部隊在黃河西岸站穩腳跟之後,曹軍開始陸續渡河,由曹操親自斷後。這時馬超等人佔據的潼關已經失去了地理優勢,馬超只好出關與曹操的斷後部隊做一番廝殺,尾追他們渡河。這一戰雖然馬超作戰勇猛,險些要了曹操的老命,不過最終曹軍還是全部渡河,關西聯軍只好南撤到渭水以南。配合地圖看會比較直觀。

    曹操也曾經用過圍魏救趙

    曹操還在做東郡太守的時候,他有一次領兵在外,黑山賊於毒進攻他的大本營。曹操沒有帶兵回援,而是選擇了進攻於毒的大本營。至於是該回援自己的大本營,還是該去圍魏救趙這要先分析對方的實力,對方帶了多少人去攻打我們的大本營,對方留了多少人在他的大本營。官渡之戰中,曹操燒了袁紹的烏巢之後,袁紹內部的意見就形成了兩極分化,一方認為該去救援烏巢,一方認為該去進攻曹操的大本營。袁紹優柔寡斷,不知道該聽誰的,他最終分兵分別去救援烏巢和進攻曹操大本營,結果兩邊都大敗,還導致了張郃等人投降曹操。

  • 17 # 胡楊品獨

    個人認為圍魏救趙和聲東擊西都是不直奔主題,採取迂迴戰術,區別就是:

    一是從打擊物件來說,圍魏救趙就是有特定打擊物件,聲東擊西就是你不知道會打擊哪裡。

    二是從時間上來說,圍魏救趙時間緊迫是不得已而為之,主動權在對方手上,只有這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聲東擊西主動權在自己手裡,想打哪裡就打哪裡。

    三是從參與方來說,一般情況下圍魏救趙有攻防助三方參與,聲東擊西是攻防雙方參與。

    四是從效果上來說,圍魏救趙就是你必須跟我的節奏走,抓住了三寸,哪怕你識破了也要硬著頭皮過來捱打;聲東擊西就是隻要識破了,相應做出部署,這個計策效果也就不大了。

  • 18 # 漩渦鳴人yy

    俗話說的好啊,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其實三十六計裡面所使用的所有計策都是克敵制勝,你真要分個理所當然的話,那其實能夠說出處不同!可能對於我來講,對於敵人的主力最終如何處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不同!

    圍魏救趙和聲東擊西,說白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敵人的主力!避其鋒芒,攻其側弱!讓敵人在有反應過來之前直接切中敵方要害,迫使敵人投降!要說還有沒什麼其他計謀也有,比如說經典的圍點打援 ,這個也算是其中一部分!

    當然這三個計策合在一起就必須得確立一個前提,也就是你知道敵人的主力在哪裡,並且,還必須得知道敵人的弱點在哪!要想使用這三個計策,你必須得完成以上兩個前提,否則你所有的計策全部都可以歸零!

    在這其中重要據點和敵人主力,只能夠二選一,如果你有實力,那你完全可以不用玩兒這兩個計策!圍魏救趙是先解決敵人主力,然後再解決敵人重要的據點,而聲東擊西是先消滅敵人的據點,然後再殲滅敵人主力!

    當然說句題外話!

    我們說一下這個圍魏救趙!無論是魏國軍的主力,還是魏國軍隊主力的部署,其國都能夠做到知根知底兒,真實的歷史上面這條技術的使用遠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一開始魏國的軍隊並沒有上當!後來經過一系列的運作,其中也包括了聲東擊西這樣一個策略才讓魏國的軍隊回防,最後尋找到戰機,擊敗了魏國的軍隊。

    魏國的首都大梁是魏國必須要防守的點,而對於魏國來講,這麼重要的一個戰略要點肯定是派重兵防守的,而在什麼情況之下,這重兵防守之帝為什麼會失去保護,暴露在敵人的進攻鋒芒之下,就是因為這軍隊都外派出去幹其他的事情了!

    此時進攻敵人的重要據點,主力軍團在情況緊急之下,肯定會對沿途的事情不仔細查查!最終導致主力兵團在途中被消滅掉,而這個重要據點也拱手相讓!

    聲東擊西做簡單,暫時消滅不了敵方主力,讓敵人主力在未加入戰場以前先消滅敵人的部分主力!或者是敲掉敵人的重要據點!總體來講,聲東擊西是選擇先去消滅敵人的重要軍事設施,而不是選擇直接去揭秘敵人主力!

    最需要的是耐心和決策!無論是圍魏救趙還是聲東擊西,其前提就是使敵人的兵力弱化分化!話在區域性戰場上形成兵力上面的優勢!或者是形式方面的優勢,然後利用這個優勢不停的滾雪球吃掉敵人的部分軍隊,然後一步一步的將敵人給壓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中緲落為什麼那麼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