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康有為,褒貶不一,有人說他誤國,有人說他救國,有人說他修養高,有人說他素養低。今天我們只看他的書法,你有沒有想揍他的衝動?
11
回覆列表
  • 1 # 布衣阿貓

    清代的書法,早期崇尚帖學,受帝王影響,趙孟、董其昌書風大盛,時至晚清,文人學士多開始致力於金石考據,尤其是在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等人的倡導下,形成了尊碑抑帖之勢,碑派書法大興,一改此前風靡的柔媚書風,轉而向雄強剛健之風發展,那麼康有為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呢?

    康有為的書法具有篆隸筆意。

    稍微簡單瞭解一下康有為(1858—1927)字廣夏,號長素,清末政治家、思想家、學者,康有為在書法藝術方面貢獻卓著,他提倡碑學,呼籲書法創新,說到書法創新,人們對康有為又持有不同意見了,晚清是一個文化出現劇變的時期,自然書法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或許康有為也在學習歐陽修,認為“書法不能專仿古人”,

    我們都知道,晉代尚韻、唐代尚法、宋代尚意、明代尚態,清代乾隆以前為“帖學期”,乾隆以後為“碑學期”,即便如此清代書法還是有模有樣的,直至到了清末,康有為呼籲書法創新開始,幾千年的書法就開始走偏了,確切的說,康有為將碑與帖融為一體,你說這是創新,又像是在復古,你說是在復古,可又“碑貼一體”,

    所以從康有為自身的書法觀念來理解分析,可以稍微得知,康有為的書法是帶碑學中的篆隸筆意的,只是他自己不承認自己的書法是在復古而已,他的所謂書法創新讓人難以理解,其書法看似起筆渾圓,行筆重按,收筆老辣,轉折處皆圓轉直下,長撇大捺,氣勢開展奇宕,

    但有人認為他的字帶有虛張聲勢的“霸悍”之氣,線條沒有質感,像一條翻滾的爛草繩,當然了,委婉的說是具有篆隸筆意的,並非一無是處,開篇就提到了,晚清書法是“尊碑抑帖”之勢,這樣又可以理解,康有為的書法創新還是圍繞古人的碑學與貼學基礎上,傳統文化底蘊還是保留住了,不像當代書法創新的“出閣”了,毫無筆法、章法了。

  • 2 # 燃燒我的眼淚

    康有為在書法上力倡北碑,其書自成一格。康體書寫上以平長弧線為基調,轉折以圓轉為主,長鋒羊毫所發揮出的特有的粗茁、渾重和厚實效果在他書作中有很好的體現,迥然異於趙之謙的頓方挫折、節奏流動,也不同於何紹基的單一圓勁而少見枯筆,這是他的別開生面處。至於線條張揚帶出結構的動盪,否定四平八穩的創作,也是清代碑學的總體特徵表現。就創作形式上來說,以對聯最為精彩,見氣勢開張、渾穆大氣的陽剛之美。逆筆藏鋒,遲送澀進,運筆時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從中也可以看出康有為的運筆輕視帖法,全從碑出。轉折之處常提筆暗過,圓渾蒼厚。結體不似晉、唐欹側綺麗,而是長撇大捺,氣勢開展,饒有漢人古意。也有人認為這是表面上虛張聲勢的火氣。此上文如有類同,純屬巧合。

  • 3 # 神韻軒書法

    康有為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說:"縱觀2o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康有為不僅是書法家,還是書論家。在他所著《廣藝舟雙楫》裡,大力推崇漢魏六朝碑學,崇尚"尚碑″意識,造就一代書風。

    康有為學習書法對《石門銘》和《爨龍顏》用功深,參以《經石峪》和雲峰山諸石刻。其書法作品奇逸大氣,老辣恣肆,蒼勁有力。

    他列出的漢魏六朝碑十美:

    一,魄力雄強。

    二,氣象渾穆。

    三,筆法跳越。

    四,點畫峻厚。

    五,意態奇逸。

    六,精神飛動。

    七,興趣酣足。

    八,骨法洞達。

    九,結構天成。

    十,血肉豐美。

    (下圖為康有為所書的書法作品。)

  • 4 # 陽259591202

    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呢?對於康有為這個人的認識最早是在課文裡,那時候對他這個人全都是正面的,後來陸續在其他的途徑上了解到這個人,感覺他除了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在他的私人的好多的方面沒有好感,說白了他可能就是一個不滿社會的憤青,混混,在他的書法方面更是不敢苟同。個人之見。

  • 5 # 青書館

    以下純屬個人看法,喜歡即轉,不喜可噴。

    康有為的書法是具有代表性的,代表的是一種書風,而不是代表最高水平。

    他的字很雜,北碑的影子居多,為什麼?因為帖難學,碑相對容易。

    以隸入行,在康有為之前有人嘗試過,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比如伊秉綬。

    以行入隸,有神一樣的存在趙孟頫。

    但上述兩者一個是多年鑽研,一個是天縱英才,把碑都吃透了,所謂得於心應於手。

    而康有為的字顯然線上條的處理上較伊秉綬的字、較趙孟頫的隸書,略顯單調。

    大處拙樸有餘,細處滋味不足。

    這就足以說明康有為屬於頓悟型書法家,理論上得到開示之後,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所以粗看能撐住門面,細咂麼就不夠味兒了。

  • 6 # 李鳳強書法

    首先,別衝動!

    其次,瞭解下清代書法發展脈絡。帖學自魏晉以來一直是書法發展的主脈,所謂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其實和晉尚韻並無本質區別,它們都是歷代書法家對帖學的繼承發展和創新。但是,清前期帖學形成輕滑、軟弱、巧媚、甜俗的審美趣味。如果不尋找新的借鑑,不汲取新的營養,勢必不可救藥。隨著北朝碑版的不斷出土和考古學的興盛,一些有志之士開始覺醒,他們開始以新的角度和眼光理性地審視書壇的發展方向,把眼光投向被人忽視的碑刻,包括以北碑為代表的魏晉六朝碑版、墓誌、摩崖、造像等刻石,以期開拓出一片新的境地。於是,清代碑學應運而生。

    康有為的《廣藝舟雙輯》為碑學興起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康有為在書法史上地位挺高,其書作開啟新的面貌展現新的風格。

  • 7 # 二十年來舊夢多

    康有為的書法,怎麼說呢,看起來毫無美感,不知好在哪裡?近代書法大家,我比較喜歡沈尹默先生,沈先生的書法直逼二王,瀟灑飄逸越看越愛看。如果說,書法講求古怪出新,那為何幾千年來誰也撼動不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而且現在廣為流傳的顏柳歐趙四大家,也無一不是以方正剛勁見長,書法講究間架和筆劃,所謂間架就是方方正正、四平八穩,講究個協調之美。康有為的書法既無間架又無筆劃,不知何美之有?

  • 8 # 抱庸詩書

    康有自命“晚清書法鉅子”,抨擊帖學,力崇“尚碑”,更是大膽提出“卑唐”口號,對於自唐以後的書法大家皆嗤之以鼻。他所著的《廣藝舟雙楫》可稱為是近代書法“變法”運動,力倡新書風。抱庸以為,康有為書法成就是有的,但實力擺在那,更像是個噴子。即便以他力崇的碑學來看,他的書法作品並不算太出色,線條技法不錯,結字不拙不妍,不死不活,也就是玩的是線條技法,別說“晚清書法鉅子”了,連名家都算不上。

    康有為政治上投機,書法藝術上也投機,說到底,他就是一個投機的封建舊文人。抱負遠大,仕途卻坎坷,自命清高的“個性”使他在書法圈也想開宗立派,這多少有點自不量力、妄自尊大的意思。他對書法理論的研究不可謂不深,但也常見偏激之詞。尤其是他的“卑唐”論,無法說服讀者,甚至讓人覺得不可理喻。雖然今天的書法圈,不少人十分推崇康有為,但也都是一些愛玩技法、熱衷現代書法藝術的人,王八看綠豆,對眼就成。

    抱庸閒談。

  • 9 # 張勁逸

    看到康有為的書法,就起心動念想揍老先生,難道現在人的燥氣戾氣已經蔓延到了令人靜心的書法領域。如果看到康南海的書法都想動手,那麼看到現在爭奇鬥豔的現代醜書,還不要動用無人機,定點清除以解心頭之快?

    其實,康有為是晚清到近代最具有影響力的書法大家,不但書法好而且書法理論更好。進入晚清,書法藝術經歷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個王朝,碑刻書法逐步完善發展,就是以於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的面世為標誌。主導了書法藝術的主流地位。推波助瀾碑學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書法風格來說,康有為對帖

    學做了全面的否定,大肆鼓吹"尚碑"意識,所以對北碑的臨習和偏愛,是他書風的一大特徵。他並不只是簡單的取方筆殺伐之態。而是吸收遒勁,舒展,外放內緊的摩崖書體。以此鮮明的取向,就與我們普遍以唐碑或晉韻為審美標準的趣味格格不入。

    從他書法形成來說,他自述對《石門銘》《爨龍顏》用功很深。同時參以《泰山經石》和雲峰石刻。書寫上以平長弧線為主筆法,以圓筆轉折的篆籀體為主。他似乎特別喜愛以對聯的形式來作書。

    另外近代大家似乎都有一個用筆習慣,康有為和林散之一樣,都愛使用長鋒羊毫,書寫出特有的粗拙,渾厚的效果,表達出特具風格的張力,氣勢開闊,具有渾樸大氣的陽剛之美。

    康有為的影響帶動了清代以降許多的書法大師們,影響力一直持續到當代書法。

  • 10 # 大咖教育MCN

    康有為的書法,初視不甚平正和順,細節處理甚至稍嫌剛糙與悍戾,與柔弱甜美的帖派書風形同冰炭。但其放筆直取,一任霸悍,解衣磅礴,不拘小節,有動少靜,敢作敢為,這份聲威,一見奪目,再見驚心,非常“動人”。一如他的主張,一如他的思想,一如南海先生“目光炯炯如巖下電”的氣質,讓人過目難忘。康有為的書法創作與他的書學思想,可謂手心相應。這一點,也正和康有為的學術思想與政治活動緊密結合的行世風格,相映成趣。

    康有為的書體,從碑刻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尤其是在《雲峰石刻》、《六十人造像》、《泰山經石峪金剛經》諸碑中,他涵泳沉潛,創造出獨特的魏碑行楷,康南海體。康有為以北碑而寫行楷,中心緊密,四周舒展,追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韻致,將碑體的圓筆、體勢大力揉進行書。康書結字內緊外鬆,開張峻拔,用筆遲送澀進,氣雄力健,時而盡力放出、沉猛排沓,時而戛然而止、骨氣內藏。其點畫如大刀長戟,筆勢開張,落墨於紙,常似鑄件一般,筋豐力滿,痛快淋漓。

    高書難入俗眼。

    碑派書法以雄強、質樸,天真為美。康有為、伊秉綬是最為雄強的,康南海有王者之風,雄深雅健,蒼渾飛動;伊秉綬如得道高人,靜穆雄闊,蒼古清雅。

    就魏碑而論,康南海的大氣超過其他任何魏碑名家。也許只有毛澤東在氣象上可以相提並論。但康南海功力雖然比不上吳昌碩,佳作率低,但比毛爺爺還是專業多了。

    總之,顏真卿以後,陽剛博大一路,康南海的表現力在頂峰,可與之相提並論者,僅有徐渭、伊秉綬。

    康有為的書法,被稱作“康體”。指的是清末著名思想家康有為的獨有的書法風格,學術界又稱康體為“破體”。

    康有為在書法上力倡北碑,其書自成一格。康體書寫上以平長弧線為基調,轉折以圓轉為主,長鋒羊毫所發揮出的特有的粗茁、渾重和厚實效果在他書作中有很好的體現,迥然異於趙之謙的頓方挫折、節奏流動,也不同於何紹基的單一圓勁而少見枯筆,這是他的別開生面處。至於線條張揚帶出結構的動盪,否定四平八穩的創作,也是清代碑學的總體特徵表現。就創作形式上來說,以對聯最為精彩,見氣勢開張、渾穆大氣的陽剛之美。逆筆藏鋒,遲送澀進,運筆時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從中也可以看出康有為的運筆輕視帖法,全從碑出。轉折之處常提筆暗過,圓渾蒼厚。結體不似晉、唐欹側綺麗,而是長撇大捺,氣勢開展,饒有漢人古意。也有人認為這是表面上虛張聲勢的火氣。

    潘伯鷹先生評說康有為的字“象一條翻滾的爛草繩。”認為康有為線條沒有質感,濫用飛白,顯得很虛浮。康有為在筆法上力倡圓筆,反對方筆,這是造成他筆法單調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常常起筆無尖鋒,收筆無缺鋒,也無挫鋒,提按不是很明顯,線條單一,缺少變化。粗筆時見鬆散虛空,不夠凝斂緊迫,當是一病。用墨上缺少變化,表現形式不足,起筆飽蘸濃墨,行筆中見飛白,僅此而已。從他的中堂作品來看,章法方面落款常有侷促之意,這是對帖學否定所致,實質上他早年日課,還是以歐虞為主的。

  • 11 # 書法有云

    在書法上認識康有為是透過他的著作《廣藝舟雙楫》這一本書。透過這本書裡頭瞭解了康有為是一個知識淵博,可謂才富五車之人。

    就像他對楷書的溯源,這一方面就說得非常清楚,類似這樣的溯源,康有為在書中有過很多的論述。

    但是我不太明白的一點是,康有為是提倡碑學的,反對魏晉書法,但是他所書寫出來的一種風格,跟魏碑的風格卻是不盡相同。

    我記得在前幾年有到福建連城的冠豸山去旅遊,在山腳下有一個小博物館,裡頭就懸掛著康有為的一件條幅作品。當時看到這一件作品的時候就有點詫異,因為我知道康有為提倡碑學反對帖學,是由於當時的歷史背景造成的,想透過碑學的剛健風格,來激發當時的文人志士投筆從戎,復興國家。

    書法的審美因人而異,個人或者對康有為書寫的風格不是那麼的認可,但是對於他的《廣藝舟雙楫》這本書,還是比較推崇的。

    因此也就沒有了提問者所說的有動手的那種衝動。

  • 12 # 老陳聊書法

    揍他?不,不能跟古人較勁。

    康氏可以說是一個"妄人″,一個"奇葩″,一個"投機者",但也是那個時代的"能人"。

    學起剽竊,名成啟超,肆意書法,投機革命,衣帶錢來,猩猩要命。回顧康某人的一生,真個是膽大、大膽,又出彩,真真是過了好幾把癮才死,不冤屈了那身皮囊。

    說起康南海的書法,亦是時運所濟,書法發展的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給了康有為一個高光表現的機會。乾嘉之後,隨著宋明理學的瓦解,二王體系的傳統帖學日漸頹廢,“考經證史”的古文經學興起並伴隨著金石碑刻書法的日漸上位,碑學開始大行其道。《書法精論》(丁文雋)雲:“阮元導其流,鄧石如揚其波,包世臣、康有為助其瀾。”康有為康大師又趕上了書法變革風範的時代大潮,並且儼然成為一杆大旗。

    尊碑抑帖的風潮興起,事實上幾乎顛覆了之前千百年來建立的以“二王”體系為主的傳統書法價值觀,金石氣漸漸取代了書卷氣。從此,書法不以美醜論之,而是要看金石氣概了。所以,不論康大師修養、素質的高低,他的書法肯定是不好評論了,揍他?不行,衝動是魔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的病毒檢測試劑長期短缺的原因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