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濤哥爆笑影片

    因為世家大族與世家大族的追求是不同的,弘農楊氏一直是後漢的忠實擁護者,最後帶著一批衣冠舊族與給後漢王朝陪葬,汝南袁氏則是第一個給後漢王朝挖墳的。

    汝南袁氏自袁安登上公位後,就走了與其他公族不同的一條路。袁安與專權的外戚竇憲針鋒相對,為皇帝朝廷所倚賴,成為朝臣領袖。但之後其家族成員分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結果就是久歷後漢末年的政治變亂而不倒,同時聲望崇高,因為各支系之間會相互關照,互為表裡。大將軍梁冀執政時,袁成為左中郎將,貴戚權豪自大將軍以下皆與結好,言無不從,京師諺曰:“事不諧,問文開。”等到桓帝誅滅梁冀時,是光祿勳袁盱持節收其印綬。袁成、袁盱兩人是堂兄弟。

    梁冀覆滅後,宦官勢力獨盛,中常侍袁赦“以逢、隗世宰相家, 推崇以為外援”,至黨錮之禍,黨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閎得免焉。郭泰得免是由於其從不做過激的言論,而汝南袁閎得免蓋因其“從父逢、隗並貴盛”,即使是當時氣焰滔天的宦官勢力亦不敢逼迫汝南袁氏。袁逢、袁隗兄弟,車馬僭越,富奢甚,不與它公族同。

    與袁閎類似的還有袁忠,其與汝南範滂為友,俱證黨事,但範滂死在獄中,袁忠卻活蹦亂跳,到獻帝時他的族兄弟袁紹、袁術誅滅宦官,他得以復出為沛相、衛尉。袁紹、袁術兄弟,公族遊俠,利用汝南袁氏積累數代的人政治資本,迅速轉化為了軍閥,袁術即對袁紹說:漢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門。後漢朝廷失去對天下的控制有兩次關鍵事件,其一是董卓外兵入京,外戚與宦官同時被剷除;其二是袁紹等人在山東起兵,正式爭霸天下。而這兩次事件,汝南袁氏都是核心。第一次袁隗玩脫了,董太師根本就不是能受控制的,第二次則正式宣佈了漢末三國時代的來臨。汝南袁氏到袁術、袁紹這一代,已經不再滿足於累世公輔,準備謀求帝位了。

    弘農楊氏則不同,一直是試圖維持搖搖欲墜的後漢王朝,最後一起沒落。弘農楊氏起於關西孔子楊震,楊震一生最悲壯的時刻,就是失勢後憤怒自殺,把自己從一個被中央排擠出的三公、政治失勢者扭轉而成了一個拒絕與貪腐朝廷相媾合的壯烈士人,更在士人階層中給弘農楊氏建立了極高的起點和社會聲望。此後弘農楊氏歷代,都保持了清名,一直都家門嚴謹,立身甚正,不與外戚宦官同流合汙,始終名節高潔。楊震子楊秉自稱有三不惑:酒、色、財,計日受俸,餘祿不入私門。大將軍梁冀執政時,楊秉稱病拒絕與之合作。楊秉為河南尹時,即彈劾五侯中的中常侍單超,為太尉後,更是彈劾中常侍侯

  • 2 # 楓葉0829

    東漢末年,同為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袁家有袁紹和袁術均為一方諸侯,而楊家卻只有楊修依附於曹操,這其中有幾點原因。

    家風不同

    袁家從桓靈時期就與楊家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之前兩家都是出滿腹經綸的大儒,學而優則仕。但是從袁紹開始,先是競爭西園校尉,從而開始掌握軍權,之後外放州郡,得以培植黨羽。

    而楊家還是如之前一樣,以講經為主,像楊修就是少年成才的典範。楊彪也一直處於朝廷之中沒有機會去到州郡。

    年齡不對

    楊彪太老,楊修太小。

    東漢末年楊彪已經在朝廷中處於高位了,漢靈帝中平六年就是司空了,而且已經是快五十的高齡了,這種年紀已經沒有心思去到地方發展勢力爭奪天下了,沒看到後期的劉表就是因為年紀大了失去了爭奪天下的雄心。

    楊修年紀又太小,楊彪三十多歲的時候才有了楊修這麼一個兒子,初平元年,諸侯討董時,楊修才十五歲,楊修由於年紀太小錯過了諸侯並起的最好時機。這之後由於楊彪的關係,楊修一直留在朝堂之上,已經沒有機會和地方去支撐他成為一方諸侯了。

  • 3 # 夜色天王

    袁家出了兩個大諸侯,為何同樣四世三公的楊家沒有?

    我想說有時候開枝散葉比頂尖人才更重要。

    袁氏自袁安至袁紹分支良多,袁紹的父親輩有四人有名。

    袁湯一系老大袁成,任五官中郎將,早亡,袁紹就是過繼給他。

    老二袁逢,有三子:袁紹、袁基、袁術,這三人都有顯名,下文再說。

    老三袁隗,娶大儒馬融之妻馬倫。

    馬融的妹夫趙岐,學生盧植、鄭玄等。

    族人袁閎,少年時積極參與黨人運動,黨錮之禍傳來,自己在家建了個土屋,屋子只能容人弓著腰行走,一直住到死,老母給其送飯。

    外援,中常侍袁赦。

    袁赦,王甫時的中常侍,那個時代皇帝只允許有四個中常侍,王甫、曹節、袁赦、程璜。

    袁赦本非袁氏族人,袁隗兄弟看重袁赦權勢,袁赦看重袁氏顯貴,袁隗兄弟竟然不要臉的把袁赦列入族譜。

    這就像董太后拉董卓入族譜一樣。

    袁紹這一輩,老大袁基,正宗的三代嫡長子,死時為太僕,九卿之一。

    袁隗的嫡傳。

    袁紹,娶了黨人領袖李膺的女兒,為第二任黨人領袖,結識何顒、許攸、鄭泰、張超、張邈、曹操等一干小夥伴。

    這幫小夥伴以後不是牧守一方,就是在中樞影響當權者。

    袁術,少遊俠江淮,結識不少遊俠兒,在地方上做過不少年縣令一類的官職,又在戰亂時謀到天下第一大郡南陽太守的位置,家在汝南,天下第二大郡,他不是當時第一諸侯,誰是?

    袁遺,族人,董卓亂時山陽太守,後被袁紹表為揚州刺史。

    袁氏故吏韓馥為冀州刺史。

    董卓也曾是袁隗的故吏,姻親馬日磾在皇帝身邊,鄭玄為一統古文學,盧植為尚書。

    時尚書檯已成為政權中樞。

    袁術的妻子為司空南陽劉弘,後丈人為西園助軍校尉的馮芳。

    袁紹的妻子是天下楷模黨人領袖李膺的女兒,後妻劉氏是兗州太守劉岱的族人,劉岱有個弟弟叫劉鷂,為揚州刺史。

    淳于瓊又是袁紹的小弟。

    可見袁氏的關係網有多大,如果不是袁紹、袁術兄弟內訌,這天下必須是袁家的,有沒有?

    袁家自袁安就開始經營,為袁氏經營下好大一張關係網。

    而弘農楊氏雖然也是四世三公,可從楊震、楊秉、楊賜都官居太尉,並且都以忠直而聞名。

    楊震:四知先生,嫉惡如仇,屢諫安帝,為官正直,不屈權貴,又屢次上疏直言時政之弊,因而為中常侍樊豐等所忌恨。

    楊秉,奏免汙吏,屢言時政,梁冀當權時不出,梁冀死後又出仕。

    楊賜預言黃巾之亂,屢諫靈帝;參與校勘熹平石經,王甫、曹節平竇武時不明,未參與。

    楊彪舉王甫貪汙,導致王甫身死,校勘熹平石經。

    看看弘農楊氏簡直就是官員模範,清流始祖。

    然而卻不參與鄭政治鬥爭,不參與險惡的政治鬥爭,不阿附權貴,不鑽營,如何能打下天下。

    也沒聽說他家女兒嫁到哪個豪族,也沒記載他娶的那家女兒。

    最關鍵楊氏一脈相承,很少有族子顯名,獨木難支,也就不怪乎在亂世不能成事。

    楊氏一脈走的就是謀士路子,而袁氏走的能臣路。

    好在在西晉後,弘農楊氏也往能臣方向走,使得弘農楊氏得以長盛不衰。

  • 4 # 白雲山水居

    樓上沒人,還是我來答這個問題。

    首先說說,袁家和楊家的實力對比。

    袁本初很早就是校尉了,比曹操早了不知道多少年,王允宴請諸大臣共同商議如何對付董卓的時候,曹操仍是末流,入不了王允的法眼,而袁本初也已經穩坐高堂了。

    說明袁本初自身是有本事的,君不見曹操杖責張讓叔父,名震天下,後來過渡去當縣尉,經過了多少曲折才升校尉,還有,不是黃巾軍的起義,曹操也是不那麼容易位列朝堂的。

    袁本初起兵是有基礎的。

    而楊修,自小就是文章了得,也是小有名氣,但他始終是編修,後又升任議郎,終是文官,手無縛雞之力。在亂世,“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也就是文化高根本沒什麼用。

    楊修起兵是沒有基礎的。

    事實證明,後來,袁本初獨霸一方,佔據四郡之地;而楊修還是一個編修 ,要不是文采過人,有祖上餘蔭,早不知道死了幾回了?

    袁本初的四世三公,含金量大,而楊修的四世三公,沒什麼含金量。不是一個檔次的。

    說到這裡,原因已經明確,袁本初是武將,而且是統兵之將;而楊修,是文官,在那個年代,文官註定是武將的幕僚。

  • 5 # 街談巷議

    這其實就是家族定位不同。

    楊修所在的弘農楊氏屬於經學世家。

    因此,弘農楊氏主要是在士人中名氣很大,就實際的政治影響力而言,在漢末計程車家大族中並不算大。

    楊修這一系的傳承:楊寶——》楊震——》楊秉——》楊賜——》楊彪——》楊修。這個家族第一位留名史冊的人物是楊寶,他以研讀《今文尚書》成為當時名儒,從他之後,楊家子弟皆以經學聞名於世。

    楊寶之子楊震研習《歐陽尚書》,楊震開始,楊秉、楊賜、楊彪皆受家學薰陶,博覽群書,尤擅經學。這個家族的人前幾代都尚清名。從楊震到楊賜這三代出仕都比較晚,楊震五十歲才出仕,楊秉四十多歲才出仕,出仕前都收徒教授,門徒遍天下。

    所以少傳家學,篤志博聞。常退居隱約,教授門徒,不答州郡禮命。《後漢書·楊震列傳》

    所以,楊震、楊秉、楊賜雖都曾位列太尉,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們受到士人的崇敬,並不是說這個家族的權勢真的就很大,“太尉”這個官職在東漢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榮譽象徵,實權早已轉移到尚書檯,而弘農楊氏雖然號稱四世三公,唯有楊彪曾經在初平三年(192年)曾短暫的擔任錄尚書事,但這一時期剛好是董卓兵敗後由李傕、郭汜把持朝政,實權估計也不在楊彪手中,而是借重其在士人中的名氣。

    所以,弘農楊氏是個經學名門,以品德和學問著稱,實際政治方面的能量並不算大,沒有實權,這也是為什麼曹操並沒有多大猶豫就殺了楊修的原因——因為他所在的家族對曹操構不成威脅。

    弘農楊氏後來吸取了楊修的教訓,意識到士人中的名氣並不能當飯吃,尤其是在一個戰亂的時代,更是如此,所以到了西晉的時候,弘農楊氏中從楊震傳下來的另一支走上了外戚擅權的道路,楊氏有兩個女子成為司馬炎的皇后,楊氏宗族中有三人並稱“三楊”把持朝政,成為了八王之亂的導火索之一。

    倒是楊修這一支後面幾代還有其祖輩們的名士風骨。

    袁紹所在的汝南袁氏最開始也是靠經學起家的。

    其家族譜系如下袁安、袁敞、袁湯、袁逢、袁隗。

    讓汝南袁氏起家的第一代袁安,以研習《孟氏易》出任汝陽縣功曹,累遷至河南尹,歷任太僕、司空、司徒。袁安之子袁敞研習《易經》並教授子弟,還曾經擔任過太子舍人。汝南袁氏這兩代的人物都以不畏權貴和正直清廉名揚天下。——從這裡,汝南袁氏與弘農楊氏的家族發展軌跡就開始有了區別。

    弘農楊氏繼續研習經學,走清流名士的路子,而汝南袁氏則開始深入的與皇權或外戚合作,成為真正握有實權的世家。

    比如第四世和第五世,也就是袁紹及其父輩。

    首先,他們與漢末最大的外戚何進是合作關係,或者也可以說,是何進的勢力之一(至少表面上是這樣),袁隗作為太傅參錄尚書事,成為東漢朝堂上,除了大將軍何進之後的二號實權人物,而袁紹和袁術都曾經擔任漢朝禁軍中的重要職務——虎賁中郎將。

    后辟大將軍何進掾,為侍御史、虎賁中郎將。中平五年,初置西園八校尉,以紹為佐軍校尉。《後漢書》

    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人,司空逢之子也。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舉孝廉,累遷至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後漢書》

    所以,同樣是“四世三公”,一個是虛職,有名無權,一個是實職,實權派,所以即便同樣是廣收門徒,最後編織出的人脈關係網也截然不同。

    汝南袁氏憑藉著自己“四世三公”的名望,以及在朝堂中的實權,提拔和安插自己的門生故吏,最後的結果就是《三國志》中所描述的“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

    也正是因為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一方面有武事方面的經驗,另一方面“四世三公”的家室帶來的巨大優勢,最終的結果就是亂世一出現,立刻就可以憑藉之前的積累割據一方。

    可惜的是,即便開局的時候有如此大的優勢,能力不足依然是最大的問題。

  • 6 # 糊塗小葫蘆

    其實這個主要還是看家裡有沒有野心勃勃的頂樑柱!

    袁紹在沒有起兵之前的戲份就非常重。跟曹操是八校尉之一,掌管著洛陽的安全穩定。力保何進除掉十常侍,奈何何進愚蠢,被反害死。但是袁紹也是一心為國除害。在董卓進京之後,甚至在宴席上跟董卓拔劍相向,問問董卓自己的劍難道不鋒利麼?這是個啥氣魄?要不是董卓忌憚他背後的袁家,袁紹這一集就掛掉了。但是也反過來說明了一個問題,袁紹非常的有抱負。

    相應曹操號召,前去參加反董卓大軍,一舉被推薦為盟主,一方面是因為那時候諸侯都忌憚他的背景,還有一方面就是袁紹的能力跟硬實力確實夠可以。

    後來聽從謀士建議,拿下冀州,這是以下犯上的戰役,沒有點魄力誰敢這樣?

    其實從前期來看,袁紹的野心非常大。而楊家的幾個就顯得唯唯諾諾很多,基本都是文官,而且忠烈的很,各種進言,被殺害好幾個。

    所以說,袁紹起兵,一方面是因為他家有錢,更主要的是,你有一顆成為英雄的心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兒子馬上初三,所有學科都行,就英語不行,一對一也沒有用,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