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微觀角度看,一切事物都是球形的!
3
回覆列表
  • 1 # 海客瀛洲84

    當然是存在的呀。

    所謂維度,就是我們確定位置需要的數量。比如,一個數軸就是一維的,一條線。一維也就是隻能在一條線上來回移動,只能前後,或者上下。

    二維就是兩條數軸,確定一個平面。在這個平面上,我們可以移動的區域又變大了,比如什麼紙片人之類的。只有面積沒有高度。

  • 2 # 長眉

    說句實在話,在物質空間,人只能感覺到三維物體的存在,其它任何維度,都不可能在物質空間以獨立存在的方式,被你看到和感受到。一維的線,必須畫在三維的紙平面上,你才能看到,同樣,二維的面也只能處於三維的體上,一張再麼薄的紙,它都是有厚度的三維立體,而不可能僅僅是個沒有厚度的二維面,一維和二維。都不可能脫離三維的體而獨立存在於空間,其它更高維,更加只是存在於數學家的數學裡,天大本領的人,也沒有辦法演示個高維度給你看。

  • 3 # 宇宙探索

    一維,二維更多的是一種數學概念,通常我們認為一維就是一條直線,只有長度沒有寬度和深度,二維是一個面,有長度寬度沒有深度!

    用數學概念簡單描述,在一個點上有N條互相垂直的直線組成的空間就是N維空間!但這只是數學上的定義!

    我們生活在四維時空中,也就是三維空間加上時間維度,這個很好理解,也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空觀!

    還有一點,我們通常會認為低維度空間比較容易理解,而高維度空間,比如說四維空間比較難理解!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不知道四維空間到底是什麼,也不知道四維空間是否真的存在,但我們真的知道一維二維空間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的話?到底在哪裡?存在的證據在哪裡?

    起碼目前沒有任何一維二維空間存在的證據,我們只是相信一維二維空間應該存在,沒有任何證據,比如說,我們認為二維空間就是一個無限延伸的面,但這個面該如何存在?

    所以說,我們對一維二維空間的瞭解認知程度並不比四維空間深入多少!而且我們目前為止肯定的是四維空間的存在,其他維度空間是否存在我們真的不知道!

  • 4 # 語境思維

    範疇是科學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基石,範疇只能被探索與發現,不能被創造與發明。

    有了範疇就有了存在,就有了參照系,也就有了判斷某個概念是否存在的準則。

    範疇的定義與分類

    範疇,是基於介質存在形式的物質或場所,換言之,範疇是概念所表達的真實存在。

    範疇可分兩大類:直接範疇與間接範疇。間接範疇也屬於真實存在。

    直接範疇,也叫介質,是可以直接檢測的物質,包括實介質範疇與場介質範疇。

    實介質範疇,如銀河系、太陽、地球、細胞、器官、分子、原子、核子、電子。

    場介質範疇,如空間、運動、波動、引力場、磁場、電磁場、電磁波、機械波。

    間接範疇,也叫參量,是從直接範疇派生出來,如時間(空間/運動)、速度(空間/時間)、密度(介質/空間)、質量(密度·空間)、能量(質量·速度²)、動量(質量×速度)、引力(質量²/空間)、電荷(電子自旋)。

    所有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思維科學)所研究的範疇,歸根結底,都來自動力學範疇,其概念圖如下:

    圖中的邏輯關係表明,介質是範疇是本質,是自然界固有的真實存在。

    為什麼 “介質是真實存在的” ?

    根據介質的定義,現代文明基於經典動力學原理的大量物質技術裝備,足以證明介質是客觀存在,是絕不可能被證偽的。

    人類感官及其延伸的儀器所感應的介質現象,諸如密度計、光譜儀、質譜儀所測量的各種動力學參量,都是毋容置疑的。

    事實上,槓桿原理不可證偽、地球重力不可證偽,手機微波不可證偽,身處空間不可證偽,光的色散不可證偽。

    為什麼 “介質可以作為參照系” ?

    從實介質與場介質兩個方面舉證說明。

    其一,用典型的實介質作為參照系

    以人類自身體量為參比物件,就有了大型貓科動物與大長腿模特的存在形式。

    以千米視野的河長為參照標尺,就有了以千米尺度的海岸線長度之存在形式。

    以太陽球體的影像為參照平面,就有了圓平面、圓周長的工具性存在形式。

    以海平面的天際線為參照直線,就有了海拔高度、等一維空間的存在形式。

    以空白對照組玻片為參比物件,就有了微生物感染等實驗現象的存在形式。

    其二,用最近的場介質作為參照系

    測量跳傘降落的即時速度,只能以傘兵附近空間為參照系,不能以太陽為參照系。否則地球的重力違背能量守恆定律。

    列車上的乘客奔跑的速度,只能以乘客附近空間為參照系,不能參照地表佇立者。否則乘客的努力違背能量守恆。

    核外電子繞核的震盪速度,只能以電子附近空間為參照系,不能參照所在飛船附近空間。否則電荷間的庫侖力違背能量守恆。

    目視太陽的即時位置,只能參照地球鍾,不能參照太陽鍾,儘管是500秒前的即時位置,因為不難證明,時滯資訊≡即時資訊

    注意,以與最貼近物件的空間作為的零點參照系,也叫最近參照系,是選擇參照系的基本原則,也是服從能量守恆的前提條件。

    間接範疇,至少是間接的真實存在

    這個命題,從兩個方面解釋。

    其一:為何“間接範疇=真實存在”?

    根據上述定義,所有的間接範疇,最終來自直接範疇,舉證如下。

    時間,是間接範疇,來自空間與運動,即:△t=c·△r,而光速是電磁波的波動,波動來自場介質的運動。即,時間來自“空間·電磁波·波動”三個直接範疇。

    能量,是間接範疇。根據Ek=½mv²,動能來自質量與速度,而質量來自介質,速度來自空間與運動,即,能量來自“介質·空間·運動”三個之間範疇。

    其二:為何“非範疇不是真實存在”?

    非範疇,與範疇對立,是人類想當然或者莫須有的玩意,在真實世界沒有任何證據。

    諸如,惡魔、鬼怪、神仙、妖精、饕餮、幽靈、玉皇大帝、耶和華、天堂、十八層地獄、八大金剛、老天爺,——這些宗教名詞,都不是真實世界的範疇,絕無參照系與參比物件。

    諸如,零維奇點、零維粒子、超距膨脹、反地球、映象宇宙、平行宇宙、多重宇宙、膜宇宙、降維打擊、二向箔,——這些科幻術語,都不是真實世界的範疇,絕無參照系與參比物件。

    諸如,絕對零、絕對零維、絕對零度、無窮小量、無窮大量、無窮維度、絕對靜止、絕對運動、絕對離散,絕對連續,——這些涉嫌第二次數學危機的玩意,都不是在真實世界的範疇,絕無參照系與參比物件。

    如何判斷 “空間維度” 的存在性?

    其一:真實世界並不直接存在純幾何空間,但是考慮最近參照系的條件下,可以把真實空間近似作為相對靜止的純幾何空間。

    例如,把列車附近的空間作為測量列車運動參量的純幾何空間,即三維座標系。這樣的空間可以視同一種真實存在。

    其二:一維/二維/三維等低維空間,可在真實世界找到對應的參照系,可以認為是間接範疇,即是一種真實存在。

    例如,真實存在的地平線可以看成直線座標系的一維空間。區域性範圍的海平面可以看成平面座標系的二維空間。演播室大廳的真實空間可以看成正交座標系的三維空間。

    其三,四維/五維/六維等高維空間,可以在特定近似條件下,可以勉強認為是一種間接範疇,即是一種真實存在。

    例如,電子本體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三維空間,但電子以v=2200km/s速度高速運動,軌道半徑R=0.1奈米,

    根據光電效應,電子運動激發的電磁波被光譜儀接受再被肉眼接受,視覺反應至少需要△t=0.01秒。

    時滯△t後正好被觀察者看到,而電子不在原位,位移了△x=v△t=22千米,繞核運動了△x/2πR=3.5×10¹⁴次,這就意味著,

    由於資訊傳遞時差,觀察者只能看到電子同時處於原子內空間的任何位置。

    僅用△t=0.01秒的時滯誤差,電子的近核點繞核圈數,就高達350萬億圈。——明明只有一個電子,我們卻看到了350萬億個電子構圖的電子雲。

    注意:“電子分身術”僅僅是“資訊到達的時滯效應”,是量子力學的首要特徵。

    由此可推,在資訊時滯前提下,電子不僅有自帶三維空間,還附帶六維軌道空間(xy,xz,yz),總計是九維空間

    事實上,這個九維空間,被我們真真切切的看見了,所以我們不妨可以說,高維空間是真實存在的。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 5 # 攤煎餅出宇宙

    時空在宇宙產生之前,就存在。有誰不願意用三維空間,他可以去試著用所謂一維、二維空間。

    宇宙的三個來源假說: 宇宙是大奇點爆炸來的,理論上應該像個球,但實際觀測太平坦了。宇宙是上帝捏的,到處有漏洞,手藝不會這麼差吧。最方便最隨意最合理的是《原創思想》:老天爺用食指輕輕一劃,無中生有攤了個煎餅宇宙,漂浮著,方向分上下左右前後,按老天爺的時間等著熟。在一劃之間,將部分秩序和動力賦予宇宙,有了能量包括暗能量,創造出暗物質、質子、電子、原子,還讓它們自旋,並決定了它們的壽命,讓德布羅意說對了。 德布羅意的波粒二象性,不僅適用電子中子,也適用於暗物質粒子。暗物質粒子是萬有引力的根源,但還不是電磁作用的直接根源,是電磁作用的爺爺,所以統一場理論實現不了是有原因的,它們差著輩吶。以後的實驗是落實暗物質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測出它的波長速度質量,來驗證“暗物質粒子是萬有引力的根源”這一觀點。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暗物質粒子是萬有引力的根源”,“暗物質粒子是萬有引力的根源”,“暗物質粒子是萬有引力的根源”。

  • 6 # 幣利多

    這個現實中太多了,我們認識一維二維不難,難的是三維以上的空間維次。

    一個杯子,拿在手裡有上下左右內外,有材料有重量有顏色能裝水等等,這個是三維;當光照在這個杯子上,把杯子的影子投到對面牆上時,牆上出現一個杯子的輪廓,它是平面的,不是立體的,這個是二維;把這個影子印在一張紙上,把它剪下來,再用光對它的側面照的時候,投影變成了一條線,這就是一維。

    所以一維是二維的投影,二維是三維的投影,以此類推,那三維又是誰的投影呢?

    線是一維,橫豎兩條線成了二維,二維再加上一個高度就成了三維,那四維呢?愛因斯坦說過,三維再加上時間就是四維。

    事實上,有無數多維次空間,每一個空間內的事物都是高維次空間的投影。

    高維和低維的功能差在哪裡呢?小學數學有個題目 ,叫雞兔同籠,就是雞和兔關在一個籠子裡,一共有多少頭,有多少隻腳 ,然後根據這個算出雞兔分別是多少隻。這個如果是放在小學生,用算數的方法(一維)就很難,要假設雞是一隻,算算對不對,對不上再設雞為兩隻,如此窮舉下去,直到夠到對的答案。但對於初中代數的方法(二維)就很簡單,設雞的數量為X,兔的數量為Y,X+Y=總頭數,2X+4Y=總腳數,一代就出來了。

    這種小學一個個試的方法, 在我們現在的三維世界就叫“科學”,試就是做實驗,你看很多科研成果都會宣傳:歷時多少年、經過了多少多少次實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等等,但這樣的問題放在高維次空間就變得很簡單。就好比有一個迷宮,人在裡面走,四處碰壁,如果在這個迷宮的上面看著走,就變得很容易。

    所以現在商業上有一句話很火,叫降維打擊。有個經典的例子,就是蘋果手機。喬布斯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他有個禪房,他的創意在當時非常超前是因為他連結了高維次空間的能量,這個能量就叫做“靈感”,也可以叫“直覺”沒有來由,沒有理由。每個人或多或都都有類似的體驗,但沒有誰能說明白這個靈感的產生機制。

    在同一個維次裡可以無限多的內容,哪怕是一維的一條線都可以向兩邊無限延長,何況是比它複雜得多的三維世界,所以智慧的人不會淪陷在生命的寬度裡,而是提高生命的高度。

    同時感謝劉豐教授,今天剛聽了他講的一些內容,分享給大家。

  • 7 # 郭哥聊科學

    先扔答案,二維存在,一維究竟什麼樣我沒想出來。

    其實我們這個時刻是四維時空,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時刻其實是彎曲的,這是因為光速不變。

    為啥光速不變時空就是彎曲的,這個需要腦補畫面。

    時空就像是往一個海綿裡塞了個球,球周圍的海綿都會被擠壓變形。

    有畫面感了沒?

    我們的太陽系因為行星基本上軌道都在一個面上,所以,我們腦海裡可以腦補一下,時空就像是一張抖動的布。包括地球在內的這些行星都在布的抖動下沿著自己的測地線運動。

    好了,你可能要問,這跟二維有啥關係?

    關係是有的,因為你已經建立了一個時空彎曲和運動的影象了。

    現在有一個光子出發了。如果你站在光子上會發生什麼呢?

    時間靜止、光子運動方向的空間變成了0。這就是我要說的二維空間,沒錯,因為前方已經無所謂距離,時間也失去了意義。這是我要說的第一種二維空間:光子本身就是處於二維空間之內。

    還有第二種,在哪呢?黑洞的視界表面。對,這是我要說的第二個二維球面,視介面就是一個二維空間。為什麼?因為在視介面處,空間座標會和時間座標交換,從視介面指向黑洞奇點,沿著半徑方向的量,不是距離,而是時間。奇點就是時間的終點。在黑洞視界處的粒子只有兩個空間維度,所以說那裡是又一個二維空間。

    也許還有第三種,就在星系退行速度為光速的那個宇宙的殼上,在那裡同樣發生時空座標翻轉的情況。你要說,為什麼過了那個殼空間仍然會膨脹,我只能說,因為接下來的方向是時間前進的方向,那裡不是空間而是時間。在那個殼上,空間只能沿著殼的表面伸展,是個二維平面。所以第三種二維空間,就是包裹著我們這個宇宙的外殼。

    一維的請恕老郭才疏學淺,實在想象不出來,還等著智商超過愛因斯坦的來吧。

    #我來科普##這很科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狗怎麼餵養,怎麼能勾回母狗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