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花夕拾杯中酒

    宋欽宗趙桓,曾名亶、煊,生於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二十三日(或曰四月十三日),宋朝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宋高宗趙構異母兄。是北宋末代皇帝,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在金兵大舉入侵之際,徽宗禪讓帝位,趙桓被迫即位,是為欽宗,改次年為靖康元年。靖康二年,與其父徽宗同被金兵俘虜北去,在位一年零兩個月。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二十九日死於五國城,享年57歲,葬於永獻陵。

    宋高宗,名趙構(公元1107年-1187年),字德基,漢族。徽宗第九子,欽宗弟,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因不思收復北方故土,寵信奸臣秦檜和下令處死岳飛父子而揹負惡名,為人詬病。

    宋欽宗趙桓比宋高宗趙構年長七歲,在家中的兄弟間,一個是老大,一個為老九,由於徽宗的孩子太多,又是帝王家裡,所以雖是親兄弟,彼此的交往不會太多,感情也不會太深。趙桓是那種苦命的人,他接其父親的班,是在危難之時,又未有扭轉乾坤的能耐,很年輕時就被金軍抓到北方,從此就過著難以想象的俘虜生活,慘死在那邊;而趙構在趙佶所有的兒女中是幸運的一個,其他兄弟姐妹都成了金人板上肉時,他得以逃脫,並稱了皇帝,後來一直在中國的南方經營著那個小朝廷,一生都在與金人謀和而不得和。他活到了81歲,錦衣玉食,壽終正寢,較之在北地受苦受難的父兄,他真是活在別一個極樂世界裡。

    趙構即位稱帝后,偏居江南,苟且偷安,不積極抗金,不想收復失地,還殺害積極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飛,打擊主戰派,一個重要心理作用就是不願讓他父親和哥哥回來,在他看來,若是父兄安全回來,那麼他這個皇帝肯定就當不成了。在國家民族土地與個人權力的關係中,趙構更看重的後者,沒有皇位,他要再多的國土又有何用呢?所以,基於這樣的考慮,他當政期間,對金軍一直採取打打和和,以和以退為主的方計。

  • 2 # 穿越再現彼岸

    最近翻看了一下《宋史.高宗本紀》和《宋史》中的宋欽宗本紀,對於宋欽宗和宋高宗之間的少年時期的關係根本就沒有記載。宋欽宗是老大,母親是王皇后,宋高宗排行第九,母親是韋賢妃,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兄弟兩個人的關係好不好吶?就要依靠歷史事實來證實了。

    宋欽宗看人下菜碟?

    按道理,兄弟之間的關係應該比較親密。宋徽宗有31個兒子,1126年的時候,超過18歲的兒子有九個,趙構19歲,宋欽宗26歲,其中第二、第四、第十子都沒有到成年就去世了。這九個兒子分別是:

    1、長子宋欽宗,26歲,母王皇后;

    2、三子鄆王趙楷,25歲,母王貴妃;

    3、五子肅王趙樞,24歲,母不詳細;

    4、六子景王趙杞,22歲,母喬貴妃;

    5、七子濟王趙栩,20歲,母不詳細;

    6、八子益王趙棫,19歲,母劉貴妃;

    7、九子康王趙構,19歲,母韋賢妃;

    8、十一子祁王趙模,18歲,母劉貴妃;

    9、十二子莘王趙植,18歲;母王貴妃;

    從這九個靖康初年的宋徽宗兒子來看,除去兩個不詳細母親的皇子之外,趙構的母親地位最低。

    宋欽宗在和金軍議和的過程之中,在成年的兄弟選擇做質子,兩次選擇的都是康王趙構,另外一次選擇的是第五子肅王趙樞,有明顯的傾向。作為質子就是被抵押在金軍軍營之中,隨時有生命危險。(宋欽宗劇照,兩次將趙構推進火坑)

    在宋欽宗眼中,康王趙構這個兄弟是首先犧牲的,可見兄弟二人的關係應該不是很好。康王母親也是較低等級的妃子,而不是貴妃,有明顯的看人下菜碟的意味在裡面。

    宋高宗兩次做質子如何逃脫?

    1126年正月,金軍駐紮在東京汴梁的西北,要求宋朝派遣宰相和親王去議和。宋欽宗派了樞密院同知李梲出使金軍,議和時準備將太原、河間、中山三鎮割讓給金國。金國要求親王送金軍過黃河,宰相將割讓的土地交割給金國。宋欽宗這時候派的親王是康王趙構和宰相張邦昌。

    欽宗召帝(趙構)諭指,帝慷慨請行。遂命少宰張邦昌為計議使,與帝俱。(《宋史》第二十四.高宗)

    如果不出現意外的話,趙構和張邦昌就是被扣押、交割土地的人員了。二月,姚平仲襲擊金軍的大營,金軍大將斡離不(完顏阿骨打第二子,完顏宗望)震怒,張邦昌害怕被金軍屠殺,痛哭流涕,而趙構卻坦然處之,讓斡離不感覺非常奇怪。他認為趙構可能是假冒的親王,一點都不害怕,於是要求宋欽宗換一個親王來代替趙構。宋欽宗於是安排五弟肅王趙樞來代替趙構,趙構才得以脫身回到汴梁城中。宋徽宗的第五子是宋欽宗的第二選擇,可以看出兄弟之間的情誼深厚與否了。(完顏宗望劇照,他根據趙構的表現懷疑趙構不是宋徽宗的兒子,把趙構替換,逃過一劫)

    《宋史》的記載說趙構慷慨赴行,這是春秋筆法,誰也不願意去做質子,沒有辦法。

    1126年農曆10月,跟隨肅王趙樞在金軍營中的官員王雲回到汴梁,稱:

    冬十月,王雲從吏自金先還,言金 人須帝(趙構)再至乃議和。(《宋史》第二十四.高宗)

    看來肅王趙樞也是做了一番金軍和宋欽宗的工作,對康王趙構的身份重新確認了,如果再送上金銀珠寶給金軍的將領,自然可以替換肅王趙樞了。不管怎麼說,康王趙構一定要犧牲掉,這是宋欽宗打定的主意。農曆11月,宋欽宗再次命令趙構到金軍營中議和。

    十一月,詔帝使 河北,奉袞冕、玉輅,尊金主為伯,上尊號十八字。被命,即發京師。(《宋史》第二十四.高宗)

    宋高宗從汴梁出發,經過滑州、浚州到達了磁州,磁州的守將是宗澤,宗澤勸說康王趙構不要去金軍營中:

    肅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復去何益?請留磁。(同上)

    也就是說康王趙構再去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金軍就要進攻汴梁了。這時磁州的百姓將跟隨趙構的那個金軍營中回來的官員王雲殺了,認為他是投降金軍的大臣。果然如宗澤所說,當時金軍已經開始渡黃河,再次圍困汴梁。(宗澤劇照,他勸說趙構不要去金軍營中,趙構逃過第二劫)

    宋高宗趙構於是從磁州撤退到相州,然後再到大名府,此時宗澤到澶州、而宋高宗到東平(山東東平),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為帝,放棄中原,逃到了揚州。

    從趙構心理來看,他對宋欽宗、宋徽宗心中充滿了憤恨,關鍵時刻,最先犧牲的是他。這也是趙構後來為什麼打壓、殺害岳飛的根源所在。

  • 3 # 長安回望品春秋

    首先更正一下,宋欽宗名趙桓,是宋徽宗趙佶長子,母顯恭皇后王氏;宋高宗趙構是徽宗九子,母賢妃韋氏,是欽宗同父異母兄弟。

    宋欽宗趙桓比宋高宗趙構年長七歲,在家中的兄弟間,一個是老大,一個為老九,由於徽宗的孩子太多,又是帝王家裡,所以雖是親兄弟,彼此的交往不會太多,感情也不會太深。“靖康之恥”後,在群臣支援下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南宋。在位之初,迫於形勢民心,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抗擊金軍,後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一味求和,處死岳飛,罷免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從此偏居江南,不積極抗金,不想收復失地,一個重要心理作用就是不願讓他父親和哥哥回來,在他看來,若是父兄安全回來,那麼他這個皇帝肯定就當不成了。在國家民族土地與個人權力的關係中,趙構更看重的後者,沒有皇位,他要再多的國土又有何用呢?所以,基於這樣的考慮,他當政期間,對金軍一直採取打打和和,以和以退為主的方計。

    所以綜合來講,高宗趙構和欽宗趙桓可能小時關係就比較平淡,稱帝后也不願積極迎二聖還京。

  • 4 # 民工愛歷史三國

    主要是如果岳飛迎來二聖,宋高宗趙高還能坐黃位嗎?一朝不能二主,兄弟二人都想做皇帝,歷史以來都是為爭皇位,兄弟反目成仇!所以宋高宗趙構和宋欽宗關係不好原因!

  • 5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關於宋高宗與宋欽宗的關係好與不好,史書並沒有記載,不過這並不妨礙後世好事者的猜疑,畢竟一個是北宋的亡國之君,一個是南宋的開國之君,倆人又是親兄弟,如此焦點的人物自然會有人猜忌倆人的關係,既如此我們要先明白趙構與趙恆的人生經歷,從倆人的人生交集中來探尋二者之間的關係。

    宋欽宗趙恆為宋徽宗的嫡長子,母親為宋徽宗的原配顯恭皇后王氏,宋高宗趙構為宋徽宗的第九子,母親原為宋徽宗寵妃鄭氏的侍女,後陰差陽錯被宋徽宗寵幸誕下趙構,之後不再受寵。從出身來說雖同為帝子,但地位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在這樣的前提下趙恆是不會把趙構放在眼裡,也就是說在幼年時趙構根本不夠資格成為趙恆的對手。一個不被趙恆視為對手的人,趙恆可以對趙構有長兄之愛,也可以沒有,所以從趙恆的視角看不出倆人的關係好與不好。

    那麼從趙構的角度來看呢?趙恆身為嫡長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趙構幼年因為母親不受寵愛之故,他根本享受不到這種寵愛,所以人之常情來說趙構對趙恆是充滿羨慕嫉妒的,在這份羨慕嫉妒之下,趙構並沒有消沉,相反他不放棄,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能力終於獲得宋徽宗的認可,在其成人禮之後允許他搬出宮外有自己的府邸。因此趙構也許對趙恆是有不滿的,但這份心思只會壓在心裡,倆人的關係不說多親密但在表面上看還是正常的。

    不過後來隨著金兵的步步進逼,倆人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宋欽宗趙恆被迫登基後為了緩解金兵的進攻以割讓土地等方式議和,趙構在此時被宋欽宗推了出去,可以說此時的趙構被趙恆當成了替罪羊,幸好趙構依靠自己的機智逃脫回來,但倆人的關係徹底破裂。由於趙恆的不仁,導致趙構在之後的不義。

    北宋亡國後,趙恆被俘虜,趙構稱帝建立南宋,在關於是否迎回二聖的問題上,趙構選擇了放棄,並將力主迎回二聖的岳飛殺害,一來是報復自己兄長當年的不仁之舉,二來若真的迎回二聖,趙構的皇位合法性存在問題。

    小孩才看對錯,大人只分利弊,倆人關係的好與壞在成年後已不重要,利弊才是考慮的首選。

  • 6 # 山外山FJH

    宋高宗趙構,是一個民間和史學家評價差異化最大的帝王。在民間,其對金國卑躬屈膝,屈辱求和,坐視北宋大片山河落入他人之手,重用奸臣秦檜,處死民族英雄岳飛,可謂罄竹難書,人人皆恨之。

    但是在史學界,他臨危受命,重整山河,將一個搖搖欲墜的帝國從死亡邊界發展為中國藝術史上的巔峰王朝,罷黜""中興四將"",殺岳飛以震懾江南士紳,更是令本已分散的兵權再度集中趙宋皇室手中,保證了趙宋王朝的延續,被譽為宋朝中興之主,累諡""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可見對其評價之高。

    那麼趙構到底是個昏君還是明君呢,他真的如有些人所說那麼不堪麼?宋徽宗趙佶有這麼多兒子,他哥哥欽宗又有子嗣,可以說不管怎麼輪都輪不到趙構,為何歷史偏偏選擇趙構建立南宋?趙構繼位之後的故事已經有太多人述說,也有太多人評價,但是趙構繼位之前是如何脫穎而出,建立屬於自己的親信系統,並尋找繼位的正統性,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了。

    金人第一次南下北宋都城開封府是在宣和七年(1125)冬,宋徽宗趙佶聽從李綱的意見傳位給太子趙恆,以號召軍民抗金,即宋欽宗。不想到了靖康元年(1126)春,趙佶的禪讓不僅沒有抵禦住金人的進攻,反而連開封府也被金人圍困。為此,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作為人質和少宰張邦昌受命前去金人營帳議和,這是趙構第一次作為歷史主角,登上舞臺。

    不過關於趙構在金營中的表現,迄今為止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宋史》中說他不僅""慷慨請行"",而且""意氣閒暇"",絲毫不懼金人。搞得金人最後都覺得這是個不重要的假皇子,要求宋廷更換更重要的人質五皇子趙樞過來。但是在清朝學者洪亮吉的《歷朝史案》中,卻說趙構害怕到呆若木雞,以為宋廷是派了個白痴過來,於是要求更換趙樞。

    總之不論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趙構人品爆發從金人營帳中回來了,因此趙宋王朝有了個宋高宗。畢竟替換後的趙樞是被直接擄到北方去,生死不知的。

    但是,這並不是趙構運氣的高光時刻。靖康元年(1126)冬,金人第二次圍困開封府,這導致了雖然北宋的中樞體系還正常,卻已經無法發揮作用了,畢竟宋欽宗所有政令已經無法出城,各地兵馬都不知道發生了啥情況,更不敢輕舉妄動。

    在這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宋欽宗封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率領各地勤王軍馬,以解京城之圍。《宋史》記載:

    城危矣。康王北使,為河朔士民留不得進,殆天意也。請就拜大元帥,俾召天下兵入援。

    這裡我們要注意四個字""殆天意也"",也就是說趙構被任命為兵馬大元帥,是運氣非常非常好的情況。為什麼這麼說呢?

    宋朝由於吸取了前朝皇室宗親藩王作亂的教訓,所以對宗親有著嚴格的限制。雖然從理論上來說身為皇子的趙構一出生便獲封蜀國公,等到成年自動進封康王,但是為了防止藩王成勢,宋朝的藩王即無封地,也無兵權,無非就是給你些經濟特權。這也是為什麼終宋一代,從未出現藩王做亂的現象,就是源於皇權在皇帝手中的高度集中和對宗親的嚴格管制。

    實際上早在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第一次圍困開封的時候,傅亮就提議宋欽宗把兵權讓給各路親王,讓他們進兵河朔趕走金兵。結果宋欽宗一聽臉色立馬變了,""萬一親王反過來直接奪權怎麼辦""?於是直接叫人把傅亮架了出去。

    等到金軍第二次南侵的時候,又有人建議任命康王趙構為元帥,出兵抗金。但是宋欽宗還是""猶豫未決"",最終即使坐視開封被圍困,對皇帝來說,他也不願意把兵權叫至其他兄弟親王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夜班,可是白天外面工地一直施工,睡不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