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時候得孩子上個學可真難呀?沒法管呀!輔導不知道從何下手?
2
回覆列表
  • 1 # 條頭號影片

    補課不如補方法

    孩子成長中的種種問題,可以將其歸為三種類型:

    1、孩子總說“不”、愛打人、搶玩具、認死理、怕生人、愛逞強……“這是提醒家長: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正處於最佳發展的敏感期”。

    2、不愛看書、電視迷、任性、不自信、怕困難……“這是因為孩子受到一些不正確的行為引導或環境影響而形成的”。

    3、照鏡子、過家家、塗鴉、自言自語、喜歡誇獎……“這其實是孩子某項能力進入敏感期的標誌”。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點和基點;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最佳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五: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期望值很高,又不知如何施教,有的把家庭教育搞的過於繁瑣複雜,教什麼,怎樣教,很困惑,不得要領,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其實,孩子能否接受家長的教育,關鍵取決於孩子在內心如何看待家長,如果孩子根本就厭煩,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長的引導,這種情況下越努力教育就越沒用!

    下面是家長輔導孩子的三個注意事項

    1、對孩子要柔性化

    你對來家的客人那麼禮貌,對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做得好一些?!讓孩子以輕鬆的狀態接受你的家庭輔導,才是有效輔導的根本保障.

    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不要輕易去輔導孩子.

    家長要遵守的第一紀律就是:以理解孩子的思維來輔導孩子的學習;可以指出問題但不輕易指責孩子;可以嚴格但不要嚴歷無情;要注重指導孩子的方法,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感受.

    2、輔導不要太急切

    輔導是一個過程行為,急不得也急不來.

    在教育和輔導孩子的問題上,尤其不能太急切,學習來不得激進,輔導講求方法.何況,大多數家長,並不具備專業的教學技巧.

    不急切表現在:不要短時間有超過孩子能力的要求,不要讓孩子接受急切的任務,不要責備孩子的能力與態度;不要對孩子做硬性規定,不要強制孩子做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能要求孩子立即理解,但求有所進步;不求孩子立即並全部解決,但求孩子有所瞭解和認同.

    3、不可以越俎代庖

    雖然要柔性化並且不能太急切,但是分清你和孩子在學習中的角色

    表現在:引導孩子思考,但不要替孩子思考;教導孩子方法但不要幫孩子做作業.

  • 2 # TOP楊老師家庭教育

    關於如何輔導孩子作業。首先應該弄清楚孩子作業問題在哪兒。

    1.愛拖拉,沒時間觀念

    多鼓勵。對孩子評價多鼓勵,少說“慢”。經常批評孩子“動作慢”,孩子會認為自己每次的學習時間都很漫長。

    速度測定法。記錄單位時間裡(如十分鐘)能寫多少個字,能做多少道題。然後,再算一算按這樣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業需要多長時間,結果肯定會使孩子驚訝:我能這麼快完成呀!時間一長,有利於培養孩子快速做作業的習慣。

    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快得值得”。孩子很快完成了學習任務,節約出來的時間,應該讓孩子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適當的懲罰。某些時候,孩子經常拖拉不完成作業,也可以適當的懲罰,讓孩子品嚐一下磨蹭的後果。

    2.不認真做作業

    要避免這個問題,家長就要養成檢查抽查作業的習慣,有的孩子因為一時懶惰貪玩,圖快,糊弄作業,家長和老師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孩子就會產生僥倖心理,以至於次次糊弄,所以家長開始要天天檢查孩子的作業,一旦發現不認真的情況,必須嚴肅處理,讓孩子知道沒空子可以鑽,時間久了,孩子養成了習慣,家長就可以隨機的抽查了,對孩子起到一個督促作用。

    3.遇到不會的問題總問家長

    孩子作業中總有不會、不懂的內容,要發現孩子遇到問題的“攔路虎”、障礙的實質所在,是概念上的、計算上的,還是審題能力上的?家長指導要注意分寸,採取分步法,即家長先給孩子適當點撥,讓孩子思考如何做,讓孩子自己完成。然後,再出些類似的題目讓其鞏固。做錯的做記號可以考試複習用。

    4.不會檢查作業

    輔導作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檢查,但避諱家長檢查、孩子若無其事,應該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檢查,是共同進行時。檢查作業就是要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家長要弄清楚孩子出現的問題到底是習慣上的還是知識上的,因為做作業有兩個目的,一是查遺補漏,二是複習鞏固。如果是知識上的,就要進行階段性複習鞏固;如果是習慣上的,則需制定計劃,確定日程表,一點一滴改進。

  • 3 # 明通老師

    如何才能輔導好孩子?

            這是個技術活,要好好學習,先成為一個合格的輔導老師。

            首先,要放平心態。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家長的終極目標都是讓孩子到達更美好的未來。有了這個大目標,我們就能淡定下來了。萬物都有天性,雞能司晨,狗會守夜,養孩子也是這個道理。愛因斯坦說:“如果你根據能不能爬樹來判斷一條魚的能力,那你一生都會認為它是愚蠢的。”

            其次,分析原因。“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寫作業磨磨蹭蹭?寫作業總是出錯?”……到底是哪裡的問題?

    遇到這些情況,家長一定要認真分析根本原因是什麼。雖然有時候孩子們表現出來的都是不喜歡寫作業,但原因卻並不完全相同。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看導致孩子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比如說有的孩子,磨磨蹭蹭不寫作業,並不是因為他不願意寫,而可能是孩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這個時候建議家長再耐下心分析一下,這個困難是怎麼造成的,是課堂上沒有認真聽講,還是說老師講的孩子沒有聽懂,或者說當時聽懂了,現在又忘了。當你抽絲剝繭,把問題的根源找出來,問題就好解決了。

            第三, 規定時間。具體鼓勵孩子做家庭作業,一定要規定完成時間。

    家長在提前瞭解了當天作業內容的前提下,根據孩子目前的能力,和以往的完成速度,預估一個孩子完成作業所需的時間。如果說孩子平時正常完成需要30分鐘,那就給孩子定一個35分鐘的完成時間。但跟孩子說的時候,還是說是說30分鐘,這樣當孩子完成作業時,看到計時器還沒有結束,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接著就是根據作業完成的情況,一定要進行具體的鼓勵和表揚。人性的深處都有一種被認同的渴望,孩子更是如此,我們透過平時不斷地鼓勵和表揚,培養孩子做事的態度和習慣。

            第四,制定規則,共同參與。如果遇到作業多的情況,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分幾次來完成。因為有的孩子確實無法正確的估計自己完成作業所需的時間,這時候就需要家長進行輔助評估,然後讓孩子做選擇題。比如說分兩次還是三次,每次30分鐘或者35分鐘,中間休息10分鐘還是5分鐘,讓孩子自己選。讓孩子參與其中,並且要讓孩子做主,這樣孩子更有參與感,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寫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

            第五,學會放手。對孩子放手,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孩子自己學會如何管理自己。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負責,家長不要總是越俎代庖,寫作業是作為學生必須要做的“工作”,那是孩子的“本職工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打個比方來說吧,孩子寫作業是一個化學反應過程,而家長在這個過程裡,扮演的是催化劑的角色,而不是反應物。家長要做的是幫助他們加速反應,而不是代替他們。家長協助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讓他們學會自己去檢查。當然,在履行職責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讓孩子有種是為家長寫作業的錯覺。要讓孩子明白,寫作業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而且很重要。如果完不成作業,學校會有制度,會進行處罰,他自己需要承擔後果。

            最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彵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其實這對孩子本身就不公平。其實靜下心來想一想,孩子的問題大部分都是父母自身的問題。所以家長有必要先改變自己的態度,然後才有機會讓孩子改變。任何對孩子的教育都是一種自我教育,如果忽略了這一點,想教育好孩子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 4 # 學好數學並不難

    目前,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孩子學習的壓力都很大,學習任務非常艱鉅,很多初中的孩子作業都做不完,常常熬到深夜才能休息。很多孩子連課本上的知識都學不會,常常是一道題卡住了,兩個小時都做不出來,那麼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又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呢?這就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了。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任何一個初中生,當遇到一個難題的時候,都需要具備連續兩三天來解決它的耐心。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首先我要明白:絕大多數人,一輩子只能做一件事:秦始皇有本事,一輩子不也就統一了國家嗎?愛因斯坦有本事,不也就發現了相對論嗎?比爾蓋茨只是做好了作業系統,馬雲只是做好了電商。人的一生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這個道理我們不用多講。那麼,當我們的孩子從學校畢業以後,他憑什麼一生能堅持做好一件事兒呢?很簡單,當他讀博士的時候,學校會給他三四年的時間,讓他堅持做一個課題。而他憑什麼能在讀博士的時候,堅持三年做一個問題呢?因為他在讀碩士的時候,需要堅持一年做一個課題!而碩士階段他能堅持一年,又是因為他在讀大學本科的時候,畢業設計是花了三四個月的功夫才設計出來的。

    發現了沒有?要想有三十年做成一件大事的本事,就要有連續三年聚焦一個課題的本事,就要能夠經受一年只做一件事和三個月只做一件事的考驗。只要按照這個規律反推一下就會知道:任何一個高中生,都應該具備連續一週突擊一道數學題的耐心,而任何一個初中生,則需要具備連續兩三天面對一道難題的勇氣。如果沒有這樣的耐心,沒有這樣的勇氣,他憑什麼能夠考上大學,憑什麼能夠成為博士,又憑什麼能夠做出終身的成就呢?

    在這樣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孩子沒有耐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可惜的是,我們作為家長,也沒有耐心,看見孩子有一道題不會了,恨不得馬上教給他,這樣做是會毀了孩子的。我們也知道,學校的老師拼命給孩子多留作業,那是因為老師之間有著激烈的競爭關係,誰給孩子留的作業多,誰負責的課程成績就會好一點,老師自己的獎勵也就會高一點。基於同樣的原因,那些課外培訓機構的老師們也會以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硬塞給孩子一些速成的解題思路,因為這樣做有助於孩子分數的快速提升,自己的培訓機構才能多賺錢。他們不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正是因為如此,各地教育部門才反覆下令給孩子減負。而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擦亮自己的眼睛,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當孩子面臨一道數學難題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鼓勵孩子,讓他們擁有獨立面對問題的勇氣,讓他們擁有長期面對難題的耐心,不但要做到知難而進,而且要做到知難而喜!

    是的,知難而喜!面對一道很難的數學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確應該感到高興。無論這道題我們能不能做出來,是不是做對了,都應該感到高興,這裡面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一道難題可以培養我們的耐心和勇氣;第二、一道難題它可以讓我們把相關的知識都調集到頭腦中,反覆的梳理這些知識點,最終,即便是這個題目我們沒做出來,我們對已有知識的熟練程度都會大大的增強;第三、當我們一旦解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絕不僅僅是學會了這一道題,與之類似的大多數難題往往都會迎刃而解。但與此相反的是,如果這道題是別人教給你的,那麼,你可能只會這一道題,而且記不住幾天就會忘記。這也是很多家長都忘了初中數學知識的根本原因,因為你從來都沒有連續三天面對過一個問題。不過,我說要連續三天面對一個問題呀,只是極特殊的情況,根據我的常識,絕大多數問題,這孩子他只要堅持兩個小時以上,沒有做不出來的。

    知難而喜,我們希望孩子在面對一切難題的時候,都能有這樣理性樂觀的態度。當然,如果您的孩子基礎比較差,您可以先選擇一些適合他做的題目來鍛鍊耐心,不要一開始就接觸太難的問題,這樣孩子的信心可以慢慢被培養起來,不至於受到太大的挫折。其實解決一切數學問題是有一套通用辦法的,那就是:不斷試錯,不斷修正,筆耕不輟,其解自得。如果換成大白話就是,只要不斷的做下去,肯定能做出來!這好像只是一句廢話啊,但沒辦法,這就是世界上所有難題的通用解決辦法,無論是數學題還是其他難題,都是如此,歷史上,我們就是採用這種辦法來解決難題的:

    比如圓周率π!沒有人知道π的精確值是多少,也沒有任何人知道π的計算公式怎麼列,那怎麼辦?沒辦法!我們求不出圓的周長,我們就求三角形的周長,三角形的周長和圓的周長不一樣呀,不要緊,這就叫試錯,我們發現錯了,慢慢改進就行了,我們把三角形的周長改成六邊形的周長,雖然六邊形也不對,但是跟三角形相比,它更接近圓了,這就叫不斷修正,繼續修正下去,我們還可以求解十二邊形二十四變形的周長,不斷求解下去,我們就可以不斷接近π的真實值。這個方法就是著名的割圓術,祖沖之就是用這種辦法,精確到了圓周率後面七位數字。連數學家都是如此,可見,這的確是一種通用的解題思路。

  • 5 # 晨光老師

    家長如何輔導孩子,這真是個大問題。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家長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努力營造一個有溫馨氛圍的家庭。

    二、家長要嚴格約束自己,不在家裡抽菸喝酒打麻將打遊戲打撲克什麼的。

    三、家長要努力工作,不抱怨單位,不抱怨領導,不抱怨配偶,不抱怨孩子老師。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追求進步,積極向上的形象。

    四、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好學習習慣,正確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正確看待考試成績。

    五、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六、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結交朋友,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幫助孩子瞭解國家大事,培養讀書習慣。

    七、家長要給孩子報一個兩個興趣班,學習繪畫舞蹈書法跆拳道等等,讓孩子多一個一技之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羊產前溫度是多少,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