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行世界的風

    三國第一謀士,不是周瑜,不是諸葛亮,而是郭嘉

    ,在小說《三國演義》和翻拍出的各種電視劇的影響下,很多人對三國時期謀士的運籌帷幄非常的敬佩。諸葛亮、周瑜、郭嘉無不是那個時期最為出色的謀士,那麼這三人究竟誰能夠稱為三國第一謀士那?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周瑜!

    首先,周瑜肯定是被淘汰掉了,因為周瑜在《三國演義》中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從此不難看出,周瑜的謀略肯定是比不過諸葛亮的。當然了,在真正的三國中周瑜並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而是死於疾病,在小說中把周瑜寫成被諸葛亮氣死,只是為了把諸葛亮“捧”起來。

    接下來就是諸葛亮了!

    諸葛亮此人確實是有大智慧。“草廬未出而知天下三分”的確不是蓋的。在前期諸葛亮幾乎負責蜀漢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發展農業和軍事,使蜀漢迅速壯大起來。到了後期劉備死後,諸葛亮數次帶兵北伐,雖說並沒有成功,但是還是充分顯示了諸葛亮的雄心壯志和卓越的才能。

    當然了,小說中的諸葛亮實在是被吹的神乎其神了,例如草船借箭,其實是孫權搞出來的;還有火燒赤壁,其實是周瑜燒的;而最令人傳頌的空城計其實更假,漏洞百出,首先司馬懿大軍壓境完全可以一直圍住諸葛亮,讓諸葛亮糧草斷絕,再者,司馬懿完全可以派出一隊人馬進城試探或者找個神箭手一箭射死正在彈琴的諸葛亮。

    再者,諸葛亮一生中有三次比較大的失誤。

    第一就是華容用了關羽,關羽曾經受到曹操很大的恩惠,諸葛亮明知此事卻依舊用了關羽,導致曹操逃走。而諸葛亮卻對劉備說什麼他夜觀天象曹操命不該絕。

    第二就是諸葛亮始終對魏延存有戒心,魏延有功,卻始終被諸葛亮排斥,這就導致魏延一直得不到重用而心生不悅。這可以說是諸葛亮料定魏延會謀反,也可以說這是在諸葛亮的排斥下所產生的逆反。

    第三就是諸葛亮重用了馬謖,其實在劉備託孤之時就告訴過諸葛亮馬謖不可重用,而諸葛亮卻因與馬謖私交甚好,且在戰略上二人觀點吻合而重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

    這樣的失誤肯定也不是諸葛亮了。

    答案就顯然是郭嘉!

    郭嘉從小胸懷大志,在二十歲時就已經敏銳的感覺到天下即將大亂,於是隱居以待時日,另一方面偷偷的和有才識之人保持交往。

    郭嘉謀略從小就超出常人,在郭嘉剛剛出世之時首先歸順了袁紹,袁紹知道郭嘉謀略過人,自然很看重郭嘉,但是郭嘉卻逐漸發現袁紹此人優柔寡斷,不是一個能夠成大事的人,於是果斷離開。後來曹操招納賢士,於是郭嘉便投奔了曹操,在曹操面前,郭嘉提出了“十勝十敗”之說,並且以計謀擊潰了呂布,減少了曹軍一個敵人。之後曹操更是說出“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這句話,足以說出曹操對郭嘉的重視。而郭嘉再之後也是說出“真吾主也”這句話!

    值得一提的是,郭嘉一生中從未失算過。曹操每次戰鬥時,郭嘉都會跟隨曹操,在遇到軍事上的大小問題時,曹操總是會先徵詢郭嘉的意見,而郭嘉也不負曹操的期望,從未失誤。在郭嘉病重,臥床不能起時,曹操不斷前來檢視,在郭嘉離世之後,曹操悲痛萬分。

    郭嘉和諸葛亮究竟誰是三國第一謀士爭論不斷,但是在軍事才能上郭嘉肯定是強於諸葛亮的,甚至後世還有人說過,是因為郭嘉死了,才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

    下面我們來說說郭嘉的四大事件

    一:擇明主而事。

    郭嘉最初出隱,是和田豐等北上依附當時勢力最強大的袁紹。袁紹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更是厚禮待之。但是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優柔寡斷,用人不善,非成大事之人,遂只有一人的毅然而去。恰逢曹操招賢納士之時,荀彧,程昱共舉郭嘉!曹操招見郭嘉,問計袁紹。郭嘉說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並獻計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一舉攻克呂布。這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後袁曹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曹操聽完感嘆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對曹操的才能抱負更是留下了深刻印象。當他離開曹操營帳後,大喜過望的說;“真吾主也。”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事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二:計呂劉而破。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便採納郭嘉之謀出兵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大軍圍困下邳。而呂布卻堅守下邳不出。曹操久攻不下,便思退軍。郭嘉勸說曹操繼續攻城,分析道;“呂布雖勇而無謀,現在其三戰皆敗,銳氣已衰,三軍將為首,將衰則軍衰。陳宮有謀卻反應遲鈍。現在正應該乘呂布銳氣未復,陳宮計謀未定之時,進軍急攻,必能徹底打垮呂布。”曹操依計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沂、泗之水灌淹下邳,同年十二月果然就攻克下邳,擒殺呂布,陳宮。

    三:離二袁而勝。

    官渡之戰後袁紹病死,曹操攻其二子,連戰連捷。將領無不主張趁勢徹底掃蕩二袁。而郭嘉卻力排眾議,獨建奇策。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見的矛盾,如果攻之則力合,緩之則必哄。建議曹操回軍裝做南向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二袁為爭奪地盤而大打出手。曹操乘機回軍北攻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的既輕鬆又順利並大獲全勝。

    四:曹郭相知。

    曹操幾乎每次出征,郭嘉都是隨從參謀軍機,行軍時以曹操是並肩而行,議事時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每逢軍國大事議論紛紛時,郭嘉的計策總是正確的,並且他的策略從無失算,真正達到了算無遺策。郭嘉向不遵守禮法,而以其超群的智謀被曹操重用,也只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才敢於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並把小己二十多歲的郭嘉引為“知己”。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 2 # 嚴眼看天下

    你要是從《三國演義》來看,當然是呼風喚雨的諸葛亮啦,哈哈,開個玩笑,我們來看看正史中的諸葛亮、周瑜和郭嘉。

    (一)

    首先說明一點,諸葛亮是他們三個裡面最小的,他比郭嘉小11歲,比周瑜小6歲,不是像電視劇那樣,他鬍鬚飄飄、仙風道骨,周瑜一臉白淨、奶油小生一樣。

    劉備三顧茅廬,也就是諸葛亮提出《隆中對》出山的時候,時年27歲,這個時候是208年,郭嘉已經在1年前掛了,周瑜還有2年就掛了,你說說這怎麼比?

    所以首先這三個人裡面,郭嘉壓根就沒和剩下2年打過交道,甚至可能都不知道這兩個人的存在,因為郭嘉的主要功績就是幫助曹操平定北方,他就沒去過南方。

    (二)

    而諸葛亮和周瑜確實見過面,這次見面也成就了周瑜聞名後世的一戰--赤壁之戰,要不然,今天的我們,提起來周瑜,可能只會說一句,那誰不就是小喬的丈夫嘛。

    扯遠了啊,周瑜的主要戰績就是赤壁之戰,當然,這場戰役中沒有那麼多神奇的登壇借東風啊、草船借箭啊等等,真實的只有黃蓋的苦肉計和後來的火山聯營。

    而這些,都是當時作為孫劉聯軍的主帥周瑜指揮的,畢竟聯軍主力就是以孫權的軍隊為主,再加上週瑜確實很有才幹,所以他是最大的功臣,一舉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三)

    諸葛亮的事蹟我們就不多說了,除了上面的赤壁之戰、真實的還有七擒孟獲、劉備託孤和七次北伐中原了。

    郭嘉呢,主要就是協助曹操擒殺呂布,俘虜關羽,官渡之戰和遠征烏桓。除了最後一個,其他的大家應該在《三國演義》裡看過,都很熟悉。

    由於他們三個沒有像小時候鉛筆盒上的劉關張大戰呂布一樣,打上一架,所以這個問題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就我個人而言,推崇郭嘉是第一謀士,畢竟三國軍事第一的曹操評價過:“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通俗來說就是,有郭嘉,就沒三國什麼事了。

  • 3 # 廣東軍少

    第一位、龐統。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是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可以說當上是三國演義中唯一能和諸葛亮相當的人物,其謀略和才能自然是沒的說。徐庶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就可以看出龐統的能力,絕對不是等閒人能夠比擬的。而赤壁之戰也是龐統的計謀起了關鍵作用,所以龐統名聲大振。他對曹操施的計,被後人稱作“連環計”。只是可惜的是龐統英年早逝。

    第二位、郭嘉。三國時期,擁有一位出色的謀士,對各路英雄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曹操手下的謀士郭嘉。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郭嘉的實力。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郭嘉擁有超常眼光,可辨識未來。郭嘉是在袁紹最風光的時候離開他的,這非但要有極大的勇氣,更要有超常的眼光。還有就是郭嘉的神機妙算能力也不下於諸葛亮,這一年,是公元 207年。這是個特殊的年份,兩位重量級謀臣郭嘉和諸葛亮擦肩而過,郭嘉撒手離去,諸葛亮卻正式出山。

    第三位、司馬懿。後期魏國唯一能夠制衡諸葛亮的一個人。敗諸葛、平遼東、鎮荊州、破東吳。能屈能伸能忍,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司馬懿和曹操都是屬於同一類的人,亂世之奸雄,熬死了曹魏四代人,在曹魏的猜忌之中保全了全家,又能夠贏得人心。確實是一個奇人。

    第四位、賈詡。在那個社會大動亂時期,論保命小編只服賈詡。他先後輔佐過董卓,張繡,曹操,最後助曹丕上位。就是這樣一位牛逼的人物,之前卻先後兩次大敗曹操。歸順曹魏之後又屢建奇功,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還讓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保全了家人,這在小變看來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第五位也是壓箱的一位、諸葛亮。三國時期最牛逼的謀士,未出茅廬卻已知三分天下。歷史上,諸葛亮的功勳主要體現在他擅長內政上。在軍事上的建樹並沒有文學作品中那般卓著,不過也不可否認諸葛亮作為謀士對蜀國的巨大貢獻,毫不客氣的說,有了諸葛亮才有了劉備的蜀漢政權。

  • 4 # Lsl雨田

    亮善於政治,格局最大;

    瑜重軍事,氣量不足;

    嘉優於謀略,可惜命薄!

    各有千秋,都是豪傑!

  • 5 # 玩易窩窩

    諸葛亮,周瑜,郭嘉同是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周瑜,有儒將風範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其人大度,有才華且是東吳時期的強硬主戰派,一直以來都是東吳的軍事中流底蛀。江東兩美女大小二喬,一人嫁給孫策,一人嫁給周瑜,那時候的周瑜可謂是情場,戰場都是春風得意,周瑜是三國早期,難得的軍事人才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孫氏集團的重要依靠。在東吳集團固有,“內事問張昭,外事問周瑜”的典故。

    郭嘉,是三國早期曹操的重要謀臣之一。郭嘉最早自袁紹陣營投奔曹操。袁紹是當時最強最有實力的軍閥,聰明睿智的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紹的必敗之路,可見郭嘉其人有慧眼識英雄之能。郭嘉,少年成名,26歲出山輔助曹操,曹操得郭嘉如魚得水。郭嘉其人能謀,善斷。對事情的發展有先天的預知能力,他協助曹操戰袁紹,北征烏丸,為曹氏集團稱雄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諸葛亮,27歲出山輔助劉備,劉備得諸葛亮猶如如虎添翼。諸葛亮其人雖未出山,且已對天下大事瞭如指掌,政治上十分的成熟。他給劉備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政治局勢,為後來的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劉備死後,他獨自支撐著蜀漢的政治局面。是三國時期非常優秀的政治家,可惜歷史,給諸葛亮的政治舞臺太小了,以至於諸葛亮,心目中的法制社會,很難在封建君主專制的時期,有存活的空間。

    周瑜,三國早期非常優秀的軍事軍。

    郭嘉,三國早期非常優秀的謀士,能謀善斷。

    諸葛亮,三國時期非常優秀的政治家,蜀漢後期的重要支撐人之一。這三人當中旗鼓相當的是,諸葛亮和郭嘉,兩人都是少年英才,郭嘉26歲出山輔助曹操,諸葛亮27歲輔助劉備。兩人都是非常優秀的政治家。然而,兩人其實不可同日而語,諸葛亮27歲出山輔助劉備時,郭嘉也於頭一年去世。郭嘉的死,對於曹操而言是巨大的損失,他曾是曹操最想託孤的理想人選之一。假象,如果郭嘉不是英年早逝,諸葛亮可能,也不會在後來的政治格局中如魚得水。真正能和諸葛亮對戲的也只有郭嘉其人!

  • 6 # 陝西人的倔強001

    這三個人裡面郭嘉去世最早,官渡之戰後期就去世了,但是他的謀略還是很厲害的。諸葛亮算是比較公認的謀略家,那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書的影響太多了,周瑜只能算守土的人沒有大的開拓,

    我個人認為排名還是,1諸葛亮2郭嘉3周瑜

  • 7 # 小新課後午飯

    按照軍事排名為,郭嘉,周瑜,諸葛亮。郭嘉鬼神之才,善謀人心,從遺計定遼東可以看出。且個人認為天才都是腰夭折的,並擁有異於常人的不同,郭奉孝喜酒,與放蕩無束讓我喜愛。而夭折的周瑜也是有軍事大才,僅僅弱冠便為孫策打下一片天下,赤壁之戰火燒赤壁,又有為功高蓋主而死的嫌疑。而諸葛亮軍事才能不是特別頂尖,至少與郭嘉,周瑜,師馬懿,賈羽,戲志才想比便有些不如,他所善長的是政治,軍事才能是羅貫中新增誇大的,大多屬於他人。出征魏國時,諸葛亮與師馬懿對壘,師馬懿評價了諸葛亮排兵布營的不足。(純手打,望採納)

  • 8 # 八字愛好者

    俗話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郭嘉一生短暫,卻對曹操做出很大貢獻。協助曹操平定河北,突襲二袁兄弟大營,以至大敗!郭嘉功不可沒!郭嘉的軍事才能可以稱為上等!

    周瑜為兩朝元老,主要主要貢獻為赤壁之戰!1但論文事政治,恐怕周瑜就不在行了,孫策去世時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可見周瑜在內事方面有不足之處,所以,周瑜只能算個軍事奇才!

    諸葛亮在行政上是曠世奇才,在軍事上更是上上人才!諸葛亮主要成就在於,火燒博望坡、火燒上方谷、赤壁之戰、平定西蜀等等功勞!諸葛亮可以說是行政奇才,優秀軍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斤的乾鍋醬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