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團山子3
-
2 # 瀚海閒鶴
《追風箏的人》,《城南舊事》,《小王子》,《戰爭哀歌》,《萬箭穿心》,《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活著》等等,這些都是我最近看過的,認為是極好的著作。
-
3 # 康哥90後大叔康哥Vlog
個人整理了最全的現代文學著作,可以參考一下。
詩歌
1、胡適:詩集《嘗試集》
2、郭沫若:詩集《女神》
3、冰心:詩集《繁星》《春水》
4、馮至:詩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長詩《帷幔》《蠶馬》《吹簫人的故事》
5、徐志摩: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6、聞一多:詩集《紅燭》《死水》
7、聞一多等:《新月作品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
8、李金髮:詩集《微雨》《為幸福而割》
9、李金髮等:《象徵派詩選》(孫玉石編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
10、戴望舒:《戴望舒詩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11、戴望舒、卞之琳等:《現代派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
12、何其芳等:《漢園集》
13、楊騷、穆木天等:《中國詩歌會作品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
14、艾青:詩集《大堰河》、《北方》、《曠野》、《歸來的歌》,長詩《向太陽》、《火把》
15、臧克家:詩集《烙印》、《罪惡的黑手》、《泥土的歌》
16、田間:《給戰鬥者》
17、殷夫:《別了,哥哥》
18、九葉詩人:《九葉集》
小說
1、魯迅: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2、郁達夫:《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遲桂花》
3、許地山:《綴網勞蛛》、《春桃》
4、葉聖陶:《潘先生在難中》、《倪煥之》
5、冰心:《超人》
6、廬隱:《海濱故人》
7、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我在霞村的時候》、《在醫院中》、《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8、柔石:《二月》、《為奴隸的母親》
9、張天翼:《清明時節》、《包氏父子》、《二十一個》、《華威先生》
10、李劼人:《死水微瀾》
11、沙汀:《在祠堂裡》、《淘金記》、《在七香居茶館裡》
12、艾蕪:《南行記》
13、蕭紅:《生死場》、《手》、《小城三月》、《呼蘭河傳》
14、茅盾:《春蠶》、《林家鋪子》、《子夜》
15、巴金:《家》、《憩園》、《寒夜》
16、老舍:《月牙兒》、《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17、沈從文:《邊城》、《丈夫》、《蕭蕭》、《八駿圖》
18、穆時英:《上海的狐步舞》、《公墓》、《夜總會里的五個人》、《白金的女體塑像》
19、路翎:《飢餓的郭素娥》、《財主底兒女們》、
20、張愛玲:《傾城之戀》、《金鎖記》、《十八春》、《沉香屑——第一爐香》
21、錢鍾書:《圍城》
22、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登記》、《鍛鍊鍛鍊》、 《三里灣》
散文
1、魯迅:《野草》、《朝花夕蝕》、《墳》、《熱風》、《兩地書》、《而已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
2、周作人:《故鄉的野菜》、《雨天的書》、《喝茶》、《烏蓬船》、《北京的茶食》、《談酒》、《蒼蠅》、《碰傷》
3、冰心:《寄小讀者》
4、朱自清:《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綠》、《生命的價格——七毛錢》
5、郁達夫:《還鄉記》、《還鄉後記》、《給一個文學青年的公開壯》、《故都的秋》
6、林語堂:《祝土匪》、《討狗檄文》、《論政治病》、《華人嫌惡急性子》、《華人之聰明》、《論玩物不能喪志》、《我的戒菸》、《秋天的況味》、《悼魯迅》
7、何其芳:《畫夢錄》
8、李廣田:《山之子》、《桃園雜記》、《山水》
9、沈從文:《湘行散記》、《湘西》
10、夏衍:《包身工》
11、丁鈴:《三八節有感》
12、王實味:《野百合花》、《政治家•藝術家》
戲劇
1、丁西林:《壓迫》
2、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3、夏衍:《上海屋簷下》、《法西斯細菌》、《考驗》
4、李健吾:《這不過是春天》
5、宋之的:《霧重慶》
6、陳白塵:《歲寒圖》、《升官圖》
7、郭沫若:《卓文君》、《王昭君》《屈原》、《孔雀膽》、《虎符》、《蔡文姬》
-
4 # 夕照西江
歷史的車輪駛到二十世紀的中國,當時正處於新舊中國交替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風起雲湧,各種思潮和文學樣式層出不窮,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時代風格。古典文學已經接近尾聲,甚至被人廣泛質疑和拋棄,一切都處在摸索和突破之中。同時華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維方式、心理也隨之變化。傳統的古典文學形式已遠遠不能跟上人們思想情感的變化腳步。現代文學作品恰逢其時應運而生,現代文學作家多帶有私塾的舊文學影響,保留了很多古典文學的元素,比如古文和格律詩,但同時也容易帶來師古擬古等等食古不化的僵化痕跡。我們今天可以把這些現代文學作品稱之為時代特有的產物,從中可以讀到那個年代“夾心人”的矛盾無奈和吶喊。
小說:茅盾《子夜》巴金《寒夜》曹禺《原野》郁達夫《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蕭紅《呼蘭河傳》蕭軍《八月的鄉村》張天翼《華威先生》,還有廬隱、徐訏、師陀、石評梅、凌叔華、蘇青的小說都可以看看。
雜文:首推魯迅的,不多解釋。
散文:沈從文《湘行散記》林語堂《吾國吾民》梁實秋《雅舍小品》朱自清《歐遊雜記》許地山《空山靈雨》廢名《竹林的故事》,還有施蟄存、 穆時英、胡適、周作人之類也可以看看,魯迅、茅盾等等大家都有很好的散文作品。
詩歌:卞之琳、戴望舒、蘇曼殊的作品值得推薦。
-
5 # 公考賈老師
路遙《平凡的世界》,錢鍾書《圍城》,張恨水《金粉世家》,嚴歌苓《金鱗十三釵》,王安憶《長恨歌》池莉《來來往往》
-
6 # 如水如山的閱讀和思考
餘華《活著》《許三觀賣血記》
路遙《人生》《平凡的世界》
陳忠實《白鹿原》
蘇童《楓楊樹山歌》
邱華棟《夏天的禁忌》
莫言《蛙》《豐乳肥臀》
閻連科《日光流年》《受活》《風雅頌》《炸裂志》
史鐵生《務虛筆記》
費雷德里克·巴克曼《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店》
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
伍綺詩《無聲告白》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卡爾維諾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看不見的城市》
排除了經典作品之後,以上是當代著名國內外作家的代表作品,可以試著閱讀!
-
7 # 冠軍讀書
生活就像一條大河,
我們帶著鋒利的稜角來到世上。
生活讓我們喘不過氣來,
於是我們開始拼命的反抗翻滾。
我們累了,我們渴了,
抓不住的東西依然從指縫中溜走。
有的人逆流而上,有的人順流而下,
逆流而上的成了黃沙,
順流而下的成了卵石,
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
8 # 雲端一瞥
主要看你的需求,既然你問的是“熱門”的著作,我想你要的應該是讀起來輕鬆、愉悅,又能有所感悟,在享受文字魅力的同時還能練習對語言的駕馭能力。
首先推薦你讀沈從文的書:他的語言十分流暢、簡練,剛成名的時候,他甚至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所以讀起來會很輕鬆,還可以練習語言的駕馭能力。
他雖然只讀過小學,卻被胡校長大誇是天才;
他鄙夷城市中虛偽、匆忙,嚮往純潔、質樸生命,自稱“鄉下人”;
他墓碑上刻著“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建議先讀他以下幾個作品:
散文集《湘西》、《湘行散記》,
最有名的小說《邊城》、《長河》,
短篇《三三》、《瀟瀟》、《丈夫》,
自傳性作品《從文自傳》可以說是自傳文體的典範,
作為著名文化史專家,他有一本《古人的文化》,對了解古代文化很不錯。
如果還想多些幽默,建議讀林語堂的書:林語堂是一個翻譯家、散文家、小說家。“幽默”是他作品的散文的主要風格,也是他將“humorous”這個詞語翻譯成中文的。
林語堂的散文主張是閒適、輕鬆、幽默,《人生不過如此》是一本散文集,其中金句很多,著名的“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裡充當著配角。”就出自此書。他也用這本書告訴我們: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要真實、自然、快樂地表達自己,表現自己。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那些太多的煩惱,要學會好好的過日子,並且在平淡的生活中尋找出生活的詩意來。
寫小說《京華煙雲》時,正值二戰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他認為“作為一個作家,最有效的武器是作品”,“要使讀者如歷其境,如見其人,必須藉助小說這種手段來表達”,所以寫下了此書。
他也用英文寫作,專門寫了一套書給美華人介紹中國,其中的《吾國與吾民》《蘇東坡傳》今天仍然很值得讀讀。
-
9 # 窮就要多讀書1128
人生而孤獨,生而痛苦。不知是人事不和,還是上蒼不公,他讓許多人努力而又平凡,孤獨而又痛苦,死去不能,活著心傷。
讀書,一直在讀,也一直在挑剔。過去相信需要讀大家的大師級別的。現在讀不懂的,讀不下去的,通通不讀。不管你是中國名著,還是世界經典。
到如今,讀書幾個春秋。通讀三兩遍的書,屈指可數。《明朝那些事兒》是我一而再再而三讀的一本,所有的人物在明月那隻筆下,變得異常鮮明好看。讀起來無壓力,想起來有深度,就是讀這本書最大感受。《活著》看完,也許你會可憐福貴,會希望像福貴一樣活著。但是活著一開始就錯了,從頭到尾,都是錯。《人生》看完,也很迷惑人生。高加林到頭來一場空,而且是一瞬間,事業愛情雙豐收變成事業愛情兩成空。放棄了城市女朋友,也丟掉了金子般的農村女朋友。從城市的通訊員回到了農村做農民。他很努力很上進,他掌握著他自己,但是人生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戲弄他。《雲邊有個小賣部》,作者張嘉佳,他的書我都是一發布就預定的。他的文字,我有時候覺得達到了詩經的水準,“哀而不傷”。他會莫名地戳中你的淚點,給你絕望的同時也會帶來希望。他的文字,就我所閱讀過的所有作家,是最貼合我的心的。
-
10 # 侯傑77
餘華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錢鍾書的《圍城》
小川系《山茶文具店》
東野圭吾《白夜行》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
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
-
11 # 客家瓢瓢蟲
亦舒
多數人的印象中,亦舒和瓊瑤,席絹等一樣,是寫言情小說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我看了很多她的小說以後,我徹底的改變了看法。在她的很多小說中,愛情反而不是主題。她的小說更多的是反映了香港社會的世情,社會百態,奮鬥以及親情友情愛情。所以我不認為亦舒是個言情小說家。
多看幾本,會發現香港人對於自己是華人的身份幾乎是毫無懷疑的,他們也很愛國,只是他們的愛國跟我們理解的不一樣。
另外,看過一些港臺作品以後,發現大陸作家的風格,無論是女作家如池莉,嚴歌苓等,還是男作家王朔,賈平凹,王小波,餘華,莫言等,莫不帶有一種野蠻生長的味道。
亦舒的作品我比較喜歡的有【會說話的牆】【連環】【我的前半生】【流金水月】【我們不是天使】【縱橫四海】【真男人不哭泣】
施定柔
這也是個女作家,看過幾部她的小說,是現在一些作家中我比較喜歡的一位。她的小說個人最喜歡的是【彩虹的重力】,言情。
-
12 # 簫歌隱隱
還是選郁達夫和王朔的作品吧。
郁達夫是文學團體創造社的主要發起人,他的作品集中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多以“自敘式”方式出現,敢於暴露自己的內心活動。格調低沉憂傷甚至有點頹廢的傾向。他的作品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有極好的可讀性。可以找來《遲桂花》、《迷羊》、《春風沉醉的晚上》看看,挺不錯的。
當代文學沒有什麼像樣的作品,掰著手指頭也數不出來。讓人忘不了的還是上一世紀八九十年代王朔的書。雖然滿篇都是“你丫你丫”不乾不淨的痞子話,可以說從頭貧到尾,但都是讀者喜歡的鮮活的大白話。雖然人過於跋扈不怎麼受人待見,不過書是真的不錯!能做到讓讀者與書中的人物共情,讀過王朔的書會久久回味,不容易忘掉,因為用情很真。《空中小姐》、《過把癮就死》都是這樣的……
回覆列表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很適合年輕人一讀。這部書激勵了我一生,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想起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