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鼻媽咪
-
2 # 可愛的嚶嚶醬
轉自網路:
10月9日著名節目主持人孟非在微博釋出一則訊息:“高鐵上很多熊孩子發出的噪音其實遠不如他們爹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哄孩子發出的噪音。國外已經有女性專用車廂,中國高鐵為什麼不可以有熊孩子和父母的專用車廂?”
圖片來自《非誠勿擾》節目截圖
這條訊息引發了網友上千條議論,有人認為不能一竿子打死,要學會包容和理解;有人認為熊孩子背後一定有熊家長的存在,孩子哭鬧是家長沒有管教好;也有人表示孟非不明白,這是小孩子的天性;還有人認為孟非作為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釋出情緒化的意見會給公共秩序的治理造成干擾。
其實小孩子在公眾場合吵鬧引發熱議話題已經不是第一次了。5月12日晚,在大連某飯館內兩個4歲的兒童互相追逐玩耍,一名女大學生不堪其擾向其中一名兒童踹了一腳,隨後孩子家長護女心切動手打人引起現場一陣騷亂。
此類事件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反響,一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在公眾場所被小孩子吵鬧打擾過的經歷:電影院裡,後座的小孩不停地大聲問問題、踢椅子;你在用餐,幾個小孩子追跑打鬧,還發出刺耳的尖叫;你想在飛機上安靜地睡個覺,旁邊的小孩哭鬧不停。二是因為很多家長無奈表示自己的孩子就是別人口中的熊孩子,孩子處在某個特定年齡段,他們也無能無力。
對於孩子在公眾場合做出的不禮貌行為,我們真的束手無策了嗎?你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選擇適合孩子的公共場所
孩子在比較小的時候,即使沒有人逗他,他也會經常發出嗯嗯啊啊各種聲音,這是一種非意識控制的生理發育現象,這個時期家長不宜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這類封閉性比較強的場所。類似音樂會、話劇這種需要觀眾安靜的場所,則適合年齡稍大、有一定自控能力的寶寶。此外,由於中國目前沒有電影分級制,一些涉及恐怖、色情、暴力畫面的電影千萬不要帶孩子去看,刺激的聲音、驚悚的畫面等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哭鬧,甚至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瞭解孩子的需求
外出時不要忽視孩子的基本需求,仔細觀察很多孩子“鬼哭狼嚎”的背後其實是有原因的,他們往往是透過哭鬧亂叫等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訴求,比如:餓了、渴了、尿了、累了、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力了,家長要及時迴應,並在出門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比如考慮到孩子有可能在正餐開始之前就餓了,提前準備一些小點心等。
出門前約定好規則
孩子通常自制能力比較差,由於年齡小的緣故對一些東西也是似懂非懂,所以每次出門前,耐心和孩子交代好將要帶他去哪兒,都要做些什麼,會見什麼人,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所,不可以亂跑吵鬧,有問題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不能亂髮脾氣,如果你答應了一會出去就要做到,否則就不可以出去了。
孩子是一個好動的群體,即使你做好萬全準備,有時候依然會狀況不斷,那麼當孩子已經出現哭鬧、尖叫、亂跑亂跳等行為時,家長可以怎樣做呢?
安撫情緒
當孩子出現“胡鬧”行為時,不要急著訓斥和指責孩子,而是應該先穩定孩子的情緒並加以疏導。比如可以蹲下來抱抱孩子,問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是不是有什麼要求,然後和緩地安慰孩子。
明確制止
很多小孩的不良行為都是無意識的,通常情況下家長可以在孩子出現某些行為後及時出聲制止,明確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可以的,會打擾到別人,這樣的行為不禮貌,如果亂跑亂跳還可能會受傷。如果孩子還是沒有終止當下的行為,可以考慮將孩子帶離現場,並告訴孩子離開的原因。
有些家長會以孩子尚小為理由縱容孩子,當孩子在公共場合過於喧鬧時,選擇視而不見、任其發展,這樣做是十分危險的,孩子的是非觀需要從小建立。
耐心引導
有時候小孩子大喊大叫是為了表達興奮或者不耐煩,那麼父母就要做好正確引導,讓孩子明白靠提高分貝並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要學會分清場合,在一些特殊的場所要保持安靜,這其實也是孩子成長認知的一個過程。
家長還要注意教孩子的過程要有耐心,不能敷衍了事,除了告訴孩子不可以,還應該讓孩子明白其中道理,理解他人的立場。
轉移注意力
有些時候孩子屢勸不止,家長越說孩子吵得越厲害,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太小聽不懂道理,自己還沒意識到犯錯了,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用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感興趣的話題快速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一位家長曾提到每當她家寶寶哭鬧的時候,她就輕輕地把孩子的嘴擠成金魚狀,孩子因此被逗笑,屢試不爽。這是個不錯的思路,相信家長都會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有效方法。
言傳身教
孩子在公眾場合沒禮貌,家長也不妨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自己某些不良行為給孩子留下了錯誤的印象,孩子有樣學樣,比如:亂插隊、大聲喧譁、說髒話、亂丟垃圾等。不要小看榜樣效應,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親身示範正確的、有教養的社交技巧,比單純說教效果會更好。如果你發現自己身上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請為了孩子努力改善,成為孩子名副其實的好榜樣。
要求孩子成為有教養的孩子之前,請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教養的家長。
孩子的天性不能壓抑,但是規矩和禮貌也是教育必備的,它們之間並不衝突。為人父母不能一味放任孩子的不良行為,而是要循序漸進,讓孩子養成適應和理解不同環境的能力,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成長。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3 # 憂子
這種情況是非常多的,我們平常也會,看手機的時候對寶寶的吵鬧視而不見,任由他吵鬧頑皮,這樣對孩子有一個定性,能做的不能做的他都做,以後也會比較難教,看孩子還是要一定的耐心的。
-
4 # 葛子的生活日記
對與孩子的教育,家長要以身作則,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為了下一代的成長,家長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為孩子作榜樣
-
5 # 糖糖和露露
這種現象應該蠻多的,現在的人都被手機控制著,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有空就想摸手機,這樣非常不好,所以我現在在孩子面前儘量不拿手機,多跟她們有一些情感交流,陪她們玩一些遊戲,外出一般也是這樣,如果她要求看動畫片,我會規定看一集兩集,然後再陪她聊聊天玩玩小遊戲,再小睡一會,目的地就到了,所以家長們還是注意吧!公共場合還是要約束好孩子,不然碰到爆脾氣的人直接開罵開打可不好了。
-
6 # 子夜學習分享
廣西南寧的地鐵站出口,一個孩子用磚頭砸共享單車車鎖,不一會兒就砸開三輛車。網友“波板”看到後立即上前制止。可在一旁的孩子父母竟完全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一個勁辯護:“我家孩子膽很小的,他看見別的孩子砸他才去砸。那小孩砸了能有多大事!”當時有一名小黃車管理員在現場,並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舉動。(8月23日北青網)
近年來,“熊孩子”的新聞早已屢見不鮮,“熊孩子”劃壞公交車座,“熊孩子”劃壞轎車,“熊孩子”逼停火車等新聞不勝列舉。孩子小的時候調皮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也要有個限度,作為家長更不能放任自流。近日,在廣西南寧的地鐵站出口,一個孩子用磚頭砸共享單車車鎖,一名網友看到後立即上前制止,可在一旁的孩子父母竟完全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還一個勁辯護稱“那小孩砸了能有多大事”。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們不禁感到汗顏,更為孩子的未來感到擔憂,筆者以為,面對類似的事情與其過多的評論“熊孩子”,不如好好說說“熊家長”。
表面看來家長實在維護孩子是為他好,殊不知家庭教育就這樣輸在了起跑線上。很多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小的時候調皮一點沒什麼,長大懂事了就好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字面上來看是指,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孩子的幼年時期正是各種觀念形成的階段,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規範他們的言行,告訴他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那麼如果指望在他們長大之後能夠明白呢?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長,家庭教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實生活中,相同的學校,相同的教師,可是孩子的成長卻是不同的,這其中除了孩子自身的感知、情商、智商的差異,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的不同,培養方式的不同。在問題孩子的身上,我們總能看到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因而,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家長應更加註重言傳身教的功能,家長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識,學會與孩子溝通,提高陪伴孩子的質量,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言行,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
作為家長不要等到孩子出現問題再追悔莫及,還應注重從日常的一點一滴開始培養。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天秤座財務
你好,我是樺霖媽媽。
坐車的時候,估計很多人都討厭旁邊坐著帶孩子的家長,為何呢?因為孩子給人的感覺就是吵鬧。要是碰上那種不管孩子吵鬧的家長,那就更煩了。雖然我自己經常帶孩子出行,但是我對於別家的孩子吵鬧還是覺得很煩,所以我也儘量讓孩子做到不吵鬧。那麼出行的時候如何避免孩子哭鬧呢?1、平時多提醒孩子在公眾場合不要吵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教育也不是一件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讓孩子做到出行坐車或者坐飛機的時候不吵鬧,那麼平時帶孩子的時候就要提醒孩子不要在公眾場合吵鬧,不要影響別人。
2、出行的時候帶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書籍或者玩具。帶些玩具和書籍,讓孩子在旅途上不在無聊。但是如果是乘坐汽車或者自駕的話,就不建議看書,這時可以帶上耳機,聆聽故事或者音樂。
3、帶孩子離開座位走動一下。旅途時間在2小時以上的話,可以帶著孩子離開座位走動一下,緩解一下孩子的情緒。也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比如猜謎、石頭剪刀布之類的。
如果孩子實在煩躁而吵鬧,切忌千萬不要打罵孩子,打罵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躁動,製造更大的噪音。如果孩子有打擾到別人,一定要主動道歉,避免矛盾。曾看到一個報道:事情發生在寧波飛西安的一趟航班的頭等艙。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個小女孩坐飛機,怕孩子會吵鬧打擾到身邊休息的客人,給在頭等艙的其他旅客每個人都發了一份禮物,包括耳塞、糖果,並附卡片。帶孩子出門,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內心都希望不要因為自家孩子干擾到大家美好的旅行。 -
8 # 九月
這種情況真的非常生氣!
有一次我坐動車去找朋友,瘋玩兩天,回去的時候已經很疲憊了。結果動車裡,和我隔著一個過道,斜對面,一個小孩子,目測不超過三歲……一直在乾嚎。
就是那種不是正經的哭(能理解嗎),扯著嗓子嚎、喊,也沒有眼淚。
我自己猜是因為他想做什麼,但是父母不讓吧。
問題來了,我從頭到尾沒聽見父母的安慰。哪怕是打罵也沒有。就任由孩子在那哭。
說真的,非常影響我休息。
本來我也沒打算在動車上睡覺,就是閉目養神,因為連續兩天沒有休息好,此刻是真的非常想眯一會,讓腦子放空。
奈何總有一些小朋友喜歡在公共場合哭喊。
說難聽點,這些不是孩子的錯,尤其是那些年齡特別小,比如還在吃奶的,他們那麼小,是真的不懂。
可是父母在做什麼呢?為什麼父母不去管教呢?
為什麼不去分析孩子為什麼哭?為什麼不去解決呢?
我現在真的想把胡海泉質問陳羽凡的那些“為什麼”帥到這些父母臉上。
(oh表情包放錯了。)
這些不作為的父母不知道動車是公共場合嗎?
動車上又不是隻有你們一家人!
不是所有人都會在內心理解的!
理解是一回事,你打擾到我是事實!
可能他們只是想讓世人多去理解他們吧。
對於這種父母只想說,現在你不去管教你的孩子,以後多得是人管教他!
回覆列表
對於這樣的現象確實有,而且還不少。
記得有一次外出學習在動車上就碰到過。孩子三四歲的樣子吧,在整個車廂裡面跑來跑去,大聲喊叫,一會兒跑到這個座位上,一會兒跑到那個座位上。十多分鐘都不知道誰是孩子的父母。有個別乘客制止了之後,孩子才跑回自己的座位。之後孩子的父母拿出手機給孩子看動畫片,聲音超大,達到噪音的分貝。還好那次動車只坐了53分鐘,很快就到了目的地,不然的話一直這樣子下去,確實會受不了。
對於這種現象,我一直以為孩子是缺少感統方面的訓練,後來經過多次觀察之後才知道,完全是父母的教育問題。
很多父母還沒有學會如何做一個合格爸爸媽媽就已經成為了爸爸媽媽。在孩子們呱呱墜地到呀呀學語,再到背上書包去學校,然後步入少年,進而進入社會工作,最後像我們一樣做爸爸媽媽。其實很多新手爸媽都是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有的爸媽就像學霸一樣,以超快的速度學會了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而有的爸媽像學渣一樣認為孩子樹大自然直,孩子想怎麼玩就怎麼玩,讓孩子釋放天性。
當然,釋放天性沒錯,但是完全散養,甚至在公眾場合對別人造成影響,那就是做爸爸媽媽的不對了。孩子在18歲之前的自覺性還是完全要靠家長去監督的。
願我們每位爸爸媽媽都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