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鄉土
-
2 # 塗之人995
家母在時,有一段生活很緊。過年之前幾個月,她就選一隻兔子專養。給它喂勤點、好點,讓它更肥些。
計劃經濟時期,過年會供應豐富點。但與今天相比,那是很少,很珍貴的。因此,過年飯菜,總要盡力弄多點,多剩下些,寓意富足有餘。
正月初一,不能動刀,不能見針。——鋒芒畢露,傷人害己。新年不見刀鋒針尖,收斂鋒芒,避免損害。
地也不能掃,水亦不許潑——那是“財”呀,豈可隨便處置!
還有,初一天,不談鬼神。母親以為,鬼怪神仙,法力廣大,稍有冒犯,麻煩大了,最好敬而遠之。
三十多年的故事,今天看來有趣好笑。然而母親自力律己對我影響極深,直到今天。
-
3 # 影子外的人
我們是少數民族,瑤族,過年習俗與漢族有些不同,我們會打鑼鼓、長鼓舞是瑤族的標誌,吹牛角、放鞭炮,整整慶祝一個月。
“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買蛋去,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過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殺肉豬,二十七殺現雞,二十八殺水鴨,二十九種種有,三十夜晚團圓酒。”這是一首打小就聽長輩說起的民謠。
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外出打工的人開始返鄉,正月初一在家裡和家人團圓,初二開始拜年走親戚通常是一家大小一起去。走親戚帶的大多都是豬肉、雞鴨,餈粑、餅乾、麵條、酒等物品。
-
4 # 片光零羽Vlog
過年前我們那都會準備很多過年吃的東西,包括手工做的魚丸,還有豬肉剁的類似於獅子頭,蒸甜年糕,做米通,還有要拜祖先,拜神,年初一開始要到鄰居家,周邊比較近的去拜年,除了派紅包之外還有準備餅乾禮盒跟橘子去做客,!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孃家拜年,後面基本就是吃吃喝喝!
-
5 # 追逐漁樂

在我的家鄉,最喜慶的事莫過於過年了,你看老奶奶們正在又剪又畫,老爺爺們也在又貼又掃,好不快活。我們不僅有藝術的剪紙,還有香噴噴的臘肉香腸。過年,除了大吃大喝大團圓,當然還有壓歲錢。在我們那裡,孩子們必須上山敬祖後才能得到壓歲錢。雖然累得氣喘吁吁,可我們還是誠心地上山敬了祖。過年,真有勁。
快過年時,每個人都要添置一套新衣裳,房子也要打掃乾淨,在門上貼上對聯。除夕夜當晚,一家人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有餃子、年糕等。夜裡 12點,父母會點燃鞭炮,辭舊迎新。不過燃放鞭炮實在是太汙染空氣,現在大家都不再放鞭炮啦。舞火龍是我家鄉過年的習俗。伴隨著圍觀群眾的歡呼聲,一條長長的火龍以極快的速度下到地面。揮動火龍的人們灑著晶瑩的汗水,火龍在他們手中變得活靈活現。小孩們喜悅地前後奔跑,好奇地看著這條火龍在空中騰飛。火焰照亮了黑暗,表達著人們的希望以及祝福。
除夕當晚,我們都會在門上貼上對聯和紅火的倒“福”,聽說這是要把“福”請入家中呢!大家早早地吃完團圓飯後,晚輩就會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也會給晚輩發壓歲錢。20點一到,一家人就會圍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與它一同迎接新的一年。
我的爺爺奶奶家在農村,每年他們都會特意餵豬供過年用。俗話說:“有錢沒錢,先殺個肥豬好過年。”殺年豬,是我們這邊過年必有的習俗。農曆十一月左右,就會開始殺年豬。豬殺好後,爺爺奶奶就會邀請親朋好友來吃一頓熱熱鬧鬧的殺豬飯,其餘的豬肉會被做成臘肉香腸。
我們家鄉過年的習俗可多了,比如說發壓歲錢、貼春聯、做好吃的、逛廟會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午飯後的悠閒時光,通常會叫上幾個小夥伴,跑到空地放各種鞭炮,玩得不亦樂乎。晚上則去廟會看燈,五光十色,絢麗多彩。
-
6 # 使用者金佔石開13148899
過年是孩子們的希望, 是大人們的指望 今年是鼠年,我老漢雖然已年邁,可是,我心夢依然決然的把它延續下去,那就是舞龍燈的絕活 這不,鼠年是小兒的生辰年,在古代年滿一十二歲已成為了大人了,雖然以現代人來衡量他還是個孩子,可是,一年又一年的快有指望嘍! 楊老漢坐在自家的炕頭上一邊抽著旱菸一邊喃喃的唸叨,還不時的在炕簷上磕打煙鍋 一邊正在摘菜根的老太太搭話了,哼!你那點老掉牙的玩意兒誰稀罕呀?只怕是失傳了, 楊老漢不樂意了,黑黑...我說...老伴,你這是啥話呀?我還沒有跟兒子說呢你怎麼知道他不學? 你也真是的 。 說話粗聲急語的 忽聽軋的一聲,門開了,小兒回來了,這也應了那句老話,說曹操,曹操到,老漢什麼話也沒說,只是異樣的看著兒子,媽媽也沒在意,問了兒子回來了,噓寒問暖的說了幾句, 兒子突然笑著說,爹,娘,你們說的話我都全聽到了,我願意跟俺爹學舞龍燈的活,說話間他去隔壁的那間倉庫裡取了一條舞杆,當場拿在院裡小試了一會兒,他擺動的姿勢還真是有摸有樣的,二老逗的哈哈直樂, 回到了屋裡,老漢自豪的誇讚兒子 老伴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抖抖打打的一隻手指著這父子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今年會舞龍,明年學會舞金鳳, 父子倆目瞪口呆,殊不知這老太太說起來順口溜,一家人哈哈哈大笑起來, 驀地耳聞窗外有鑼鼓聲音,一家人出去看熱鬧,原來是村裡預演蹬高橋,一張大紅紙告示上寫,今年我村娛樂有:踩高橋,評書,舞龍燈,唱洋歌,京劇大戲,敬請屆時觀賞,謝謝!下寫,署名,年年樂村委會 老漢趾高氣揚,說,我的絕活有用武之地嘍! 敬請+關注
-
7 # 金都村姑
山東煙臺農村風俗看過來~我們這裡過年做棗饅頭,炸面魚、炸呼,殺雞打凍,大年三十中午吃豐盛的飯菜,晚上包餃子,凌晨一點鐘時再吃一頓餃子,這裡的餃子是特定的韭菜餡的,吃完飯,老一輩的男性開始到家掛族譜的人家裡走動走動,一直到凌晨三四點結束。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餃子裡包硬幣、糖或紅棗,吃到的象徵新的一年有錢或有好運氣~~
-
8 # 騎士悠然行
南陽有民瑤:二十三兒,燒鍋貼兒,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購黃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供祭(祭神祖)。
除夕夜,農曆一年最後一天夜裡,全家人一起吃一頓餃子,然後坐至子夜時,燃放鞭炮,掛紅燈,高燃紅蠟,俗稱“熬年”或守歲,舊時有當日貼上春聯之後,討債人停止討債之說,也意味著更換桃符,辭舊迎新。
大年,即初一這天,午夜炮放持續到天亮,早上吃餃子,男女老幼換上新衣走親串友拜年稱賀,初二至初五為走走親戚日子。初五是大年最後一天,俗稱“破五”,初六為農家開耕、商家開市的日子,即俗稱“大開市",當日上午燃放鞭炮,預示新一年工作正式開始。
-
9 # 鄉村詩人汪大姐
我們這裡農曆二十九要還福,擺一些祭品,聽當地人說天下只有一個福,誰能得到誰運氣,很多人家都來還福,這是我們這裡的習俗。
-
10 # 盧一設計師
油即巴, 不知道你還記得這個名字不?曾經是湖南安仁這個小地方各個大小集市最熱鬧的檔口。
一想起這個名字,就想了二伯母,小時候二伯母老是在趕集的時候,在街上架一個大油鍋,燒上柴火,用上村裡的頭道米,石磨磨碎後,像做麵包一樣的把米粉搓潤,用手拍打成一個圓薄片,再撒點黃豆,哧溜一聲進入滾燙的油鍋,不一會金黃色的香噴噴的“油即巴”就給撈出來出鍋了,旁邊就站了一群孩子流著口水圍著。
這個時候我是最威風的,因為我可以不排隊不買單,二伯母會第一時間把還燙手的“油即巴”夾給我。我也不用怕手燙,拿起來就跑,後面跟著一群沒有穿鞋、流著口水的小屁孩,威風的跑了一圈後,我會把一塊“油即巴”拌開很多份,一個小屁孩一小塊,分到的小屁孩,拿著一小片“油即巴”舉起來圍著我跑兩圈才依依不捨的一小點一小點吃完。
二伯母確實是挺苦的,兒子生的多,卻沒有一個聽話的,都不孝道。二伯父又常年患病,記得有一次村裡聞到很大的農藥味,大家聞著過去,原來是二伯父在用熬中藥的罐子在熬農藥,他正在用筷子在嘗味道。我爸衝上去就一腳給踢了,他哭了,說不想連累大家,吃農藥又怕苦,所以想放點糖,這樣吃農藥就不會苦了。沒有多久二伯父還是過了。
我離開家鄉很多年,每年回去,都會看看村裡的老人,給這些老人每人幾百錢。二伯母就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面,兒子們太多,誰也不願意要她去住,她就只能一個人住在破爛的老房子裡面,狀態好的時候還會在街上煎“油即巴”,只是買的人越來越少了。每次回去,二伯母還是要給我帶些“油即巴”,我卻吃出說不來的味道了。
如今什麼都有的吃了,什麼吃的都不缺了,卻好像老是少了點什麼味道,卻沒有了那時的味道。這味道已經找不到了,再也找不到了……
-
11 # 學明138322五
我來說倆句我們家鄉過年的習俗走親訪友無論多遠都要回家過團圓年,兒孫滿堂熱鬧無比一家人團團圓圓過個歡樂愉快的開心年祝各位好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新年吉祥心想事成財源滾滾
-
12 # 不輕信不盲從
謝邀!
今晚是除夕夜剛洗完澡,身上還散發柚子頁香氣。
這是我家一直來,也是祖先傳下來的習慣,在除夕夜一定要用柚子頁加點桔皮和一些青草煮水沖涼。其意是洗掉一年的衰氣(晦氣)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今天除夕也算夠忙的了,一天都在為明天準備佳餚,所有動刀殺生(雞魚肉等),室內佈置,貼門聯冼衣服等都得在今天前完成。吃完晚餐還要把所有垃圾打包淸走。因為明天大年初一這一天,上述事項不能做之外,初一這一天還不準拿刀,拿掃把和說不吉利的話,否則會辛苦和忙碌一年喎。
好了現在要煮湯圓了,祝願大家春節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
13 # 攝友
我們老家團年飯要先讓已去世的長輩們吃,稱叫飯。喝酒的還要倒上酒,然後說請XX吃飯喝酒,爺爺或者是奶奶,爸爸或媽媽,他們吃完我們才能吃。
-
14 # 鵝毛輕
我小時候的習俗還是挺多的:進入臘月就有一些過年的氣息了,臘八開始殺豬了,殺豬會找左鄰右居,七大姑八大姨(你懂的)三叔二大爺等大吃兩天!第三天所剩無幾!但年年如此,已然成了一種習俗,但那時候人可不像現在的人這麼自私(這是實話),蒸豆包,包凍餃子都是左右鄰居一起家家戶戶如此,好熱鬧啊!但是小孩子們還是最希望家裡大人能給買上一件新衣服的,買的一點點糖都是三十晚上每個人兩塊就很知足了!雖然只有這些但我們都很知足…
-
15 # 桂蘭雨滋
家鄉的習俗應該是農村多些,我家是武漢市!禮性還少些!記得那年孝感老家該我們田家舉龍頭!應該是正月十五,正值中年的家貴叔舉著龍頭,在村前村後,房前屋後,田間地頭,轉了好幾圈,家貴叔叫著吉祥的話語,囉鼓敲得震天響,追隨嘻鬧的人們在後邊跟了一長溜,囉鼓聲,鞭炮聲一時間霹歷啪啦,把一條寬寬的弄堂,擠地水洩不通!好不熱鬧!那年我也是青莊年,跟著遊玩的人,到處亂跑,鞋都掉了幾回,哎呀!那種熱鬧的景向,再不會有了,因為家貴叔走了好多年了,後生們都去做生意去了,再沒有人領著去辦這種大喜事了,我想後生們生意做好了還會回來,想起他們的父輩,是不是還會接著再辦那麼隆重的龍頭會呢?
-
16 # 河南傑子的生活
應該是正月十五,正值中年的家貴叔舉著龍頭,在村前村後,房前屋後,田間地頭,轉了好幾圈,家貴叔叫著吉祥的話語,囉鼓敲得震天響,追隨嘻鬧的人們在後邊跟了一長溜,囉鼓聲,鞭炮聲一時間霹歷啪啦,把一條寬寬的弄堂,擠地水洩不通!好不熱鬧!那年我也是青莊年,跟著遊玩的人,到處亂跑,鞋都掉了幾回,哎呀!那種熱鬧的景向,
-
17 # 雷同4103
春節是華人最隆重的節日,在我的老家初一天不亮就要起床,給族裡的長輩們拜年,拜完年回到家父母己經把三十晚上包的餃子下好了,先把第一盤餃子供奉給先人,然後放一掛鞭炮就開吃了!
-
18 # 雲淡風輕98366
在大年三十晚上,燃放鞭炮,安神,而正月初一早上,則接神放鞭炮;還堆放幾枝柏枝,一捆谷杆,繫上紅布,點燃,一家老小,圍而烤火,並拿一個小餛飩饃,放火上烤烤,然後分而食之,預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平平安安。
-
19 # 使用者1864501523228
真搞不清楚了,當年正破四舊,這些東西都屬於四舊,不讓搞,離開老家近50年了,家裡也沒用直系親屬,也很少回去,根本不知道。
-
20 # 柚子的綠
在農曆十二月下旬就開始準備。家庭主婦們先“採塵”,即把房子上下的灰塵打掃乾淨,傢俱碗筷也要洗滌一遍。十二月二十四“送神上天”,傳說這天眾神要赴天庭“述職”,各家都備牲儀香燭祭神,祭畢,將紙神座揭下當天焚化。 隨後,家家戶戶開始忙於備年貨,如海味、臘味、髮菜等。開始蒸年糕(甜粿)、炸油角等。“年糕”,寓意著“年年高升”。三十日,家家戶戶蒸“發粿”,發粿有“發財”之意蘊。 農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家家戶戶貼對聯和門神懆。對聯表示喜慶,門神表示驅邪保平安。這天是全家大團圓日,男女老少都必須回到家中,即使在外地作或在港澳的也要趕回來。家家戶戶殺雞宰鵝鴨,備辦牲儀香燭,先拜神明,後祭拜祖宗。 巨姓大族,還要集中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當晚各戶男女老少都洗澡穿新衣,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飯後,長輩給未成年的晚輩分送紅包,稱“壓歲錢”。己出嫁的女兒不得在孃家過大年夜。
回覆列表
林州民間將春節稱為過年,但過年並非專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年頭和年尾。一進入臘月便有了。
臘月初八這天的早餐,民間要吃。粥用小米、柿塊熬製而成,味道甜香,俗稱。農婦均要在太陽未出前將粥做好,扳上南牆一谷堆兒,口曰:。吃據文獻記載,林州是從宋朝開始的。原來的意思是人們用一年的收穫祭祀祖先、祭祀眾神並慶祝豐收。後來,由於林州災害頻繁,逐漸演變為吃,預祝來年粱谷豐登。目前林州民間尚有的俗語。
二十三,打發老灶爺上天。人們為了讓灶王向玉帝為民請命,好話多說,就在灶王牌位兩邊的對子上寫道:。為了防止灶王彙報假情況,就用芝麻糖當供果,粘住灶王的嘴。
二十四掃房子。民間傳說灶王為天帝督使,負責察看家人功過,凡是有過者,要在牆上劃道記號,到年終臘月二十三上天彙報,祿一五更接天旨後帶天兵回民間按牆上記號進行懲罰。人們為了消除隱患,待打發灶王爺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動手打掃房子,這就形成了的習俗。
二十五磨豆腐。是日,人們將浸泡的黃豆磨碎,揉沫過籮去渣,煮沸點漿成塊,撈入篩子積壓而成。事後均將豆腐切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裡儲存,供春節期間食用。
二十六去割肉。是日,集市上肉架林立,村上支大鍋宰殺豬羊,割肉者,量家財而行,富者備至正月十五;貧者備至正月初五左右。
二十七蒸著吃。是貧家富家都要辦的一件事,也是過年的特徵之一。每家都要根據人口大小,客人多少,要蒸夠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的數量。
二十八大貼刮。1949年以前,林州民間大都請人寫對聯,有個別農家利用家花來表示自己的心願,除此之外,六上還要貼門神。門神像多為秦瓊、敬德、大刀關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貼對子講究,即橫楣紙要小,對子紙要肥。1980年以後,農村又興起了貼雙對聯,即除在門框上貼一幅外,另在門垛牆上再貼一幅巨聯。還有用菱形紙寫上一斗方子,上寫字,下豎寫一條,或,或之類,貼在門口或迎壁牆上。庭樹上貼有,石磨上貼有,石碾上貼,車上貼,牲口槽目貼,糧食屯上貼,桌子上貼,衣櫃上貼,床頭上貼。與此同時,各種神牌寫刷一新,除廚房用綠色紙(意在免火災)寫外,其餘均用紅紙寫成。裡裡外外一派紅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