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ddo
-
2 # 大口怪說電影
一部關於信念的電影,而且你能從中解讀出很多東西來。
比如友情,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都是這樣。
比如人性,貪婪能適用在任何情況下。
比如愛情,安迪一直深愛著他的妻子並且感到後悔。
等等等等,怎麼看待就看你自己怎麼去思考。
你也可以說,這部電影不好,因為它把親情淡化了,因為電影中監獄裡沒一個有探親的。
-
3 # 尋鹿yo
《肖申克的救贖》:我們救贖的是我們本該擁有的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同名劇本,喚醒無數人心底沉睡的希望和夢想。一場看似無懈可擊的的謀殺審判,一段跨越二十年的高牆抗爭,一曲動人心魄的越獄傳奇。銀行家安迪的蒙冤入獄到之後的逃離,是屬於他自己的一場救贖之路。安迪並沒有槍殺自己的妻子和姦夫,另有其人而已。安迪只是沒有犯法而已,可是安迪認為自己犯了罪,是他自己間接導致妻子和姦夫的死亡,只是沒有將自己的想法轉化為行動,即使兇手不是他,最後他也承認了是他。透過20年的牢獄之災對自我進行救贖,對獄友進行救贖。
安迪到來之後獄友的精神層面有了質的飛躍,監獄的風貌也因之改變。他以自己的力量進行力所能及的救贖。他利用自己的才能為獄友換來在肖申克最嚴密的保護下享受著清涼的啤酒的機會。喝著啤酒,Sunny灑在肩頭,他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自由人一般。安迪點點的喚醒著獄友心中的希望和夢想。安迪的信一封一封的寄出,終於收到回信。監獄的圖書館慢慢開始改變 獄友的生活與精神也悄然的發生著改變 。布魯斯的行為,瑞德揭示體制化,安迪的言語。新的圖書物資的到來夾著唱片,安迪將音樂播放在監獄的每一個角落,監獄的獄友駐足聆聽,安迪再一次刺激著獄友們心中被體質湮滅的希望與夢想。監獄中會有人出去也會有人進來,湯姆,一位年輕的朋克,帶來了安迪的真相。湯姆因為安迪改變,也因安迪的事被槍殺。湯姆的死與典獄長的所作所為,安迪越獄。安迪逃離的那一剎那,瑞德心中自由的種子發芽生長,最終獲得假釋。監獄中的瑞德愛笑,出獄後的他便沒有再笑過直到看到安迪留下的信件,他笑了,自由的光輝閃爍在他的笑容之間。最後來到安迪所描繪的地方,遇見安迪。墮墜的肖申克監獄代表著黑暗,壓迫,安迪出獄後沒有選擇安全的度過生活,而是選擇揭發典獄長,使得肖申克監獄重獲光明,人性中被壓迫著的自由也終於能夠得到一次解放。
救贖是分兩層含義的,分別是身體上的救贖和靈魂上的救贖。每一位來到肖申克的犯人,身體和靈魂都已不屬於自己。而肖申克的救贖,就是要找回自己已經失去的靈魂和肉體。肉體和靈魂,一個都不能少。電影裡面布魯斯就是得到了身體的救贖,但是靈魂依然不屬於自己。所以,他死掉了。
只有身體和靈魂都屬於自己,才可謂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人。
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我們每個人人都渴望自由,在獄中渴望外面,渴望自由,在外面渴望,渴望更高層次的自由。影片中給了我們很多正能量,絕望中尋找希望,有希望就有了一切。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主人公20年中不忘夢想,不忘自由,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為了自由安迪付出20年,那麼我們為自由付出了什麼呢?雖然現實中沒有絕對的自由,但為了相對的自由自己可曾努力,也許,大概大部分人已經模糊或者忘記了自由是什麼樣子了吧……
不忘救贖,就在其中,"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可能轉身已不再是孩子了。
-
4 # 惠玲兒1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劇情片,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這是一個發生在高牆內的故事,罪犯和警察構成了整個故事的血肉,但是我從沒想過,我印象中死氣沉沉、充滿不入流惡意的監獄,竟演繹出一副別樣燦爛的精彩人生。
一個身處美國上流社會的銀行家,遭遇妻子的背叛已經是很令人難過的事情了,又被指控殺死了妻子和情人,判處無期徒刑,這需要承受多麼大的痛苦,才可以在鋃鐺入獄時面色沉靜如一汪泉水。
故事的主人公安迪,用自己的牢獄生涯詮釋了一場完美的自我救贖。初入肖申克,他沉默寡言,“起初安迪不與人來往”,是瑞德對他的印象。
但是他並不準備就此沉默下去,他勇敢且充滿智慧,懂得韜光養晦也懂得厚積薄發,幫警察避稅,為監獄申請款型籌建圖書館,甚至幫監獄長沃登洗黑錢……誰能想到,一個看起來依舊在監獄紮根的人,用小鶴嘴鋤挖了20年,重獲自由。
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公平和道路。他好像肖申克的救世主,一邊拯救自己,一般拯救別人,安穩中隱藏不羈,不羈下又埋藏深深的善良——他為瑞德留了錢,讓他去找他。
就像肖申克監獄裡的囚犯一樣,安迪可以以一己之力讓他們放棄墮落,我雖然不一定能夠做到這種程度,但是我最起碼可以堅強而孤獨地活著,做一片逆鱗。追求新生,這是自我救贖,更是普度眾生。
-
5 # 心已空何物來填
他講述的,主要是表達法律,再完善也有漏洞,再多完美的法律法規,有人不遵守也是無用,特別是擁有實權的人,。心中有底線,手上有尺度,行道德之禮,收法律之規,法律只是一個行為準則,它只能約束人的行為,無法約束人的心,當道德變成了法律,那麼法律就是一個工具,法律變成了道德,那麼法律就是人的準則。
-
6 # 秦么么
這是一個救贖與希望的故事。
我想先問大家,電影在安迪逃出監獄後本來應該結束的,但是為什麼又用了20多分鐘的時間來描述瑞德的情形呢?
因為瑞德也是那個被救贖的人,如果安迪沒有一步步引導他去幹什麼的話,我有理由相信瑞德會像老布一樣去自殺。
我想這也是電影最深層次的主題,讓被“體制化”的囚犯重新看到生活的美好,重新對生活充滿希望,安迪在監獄裡做的一系列事情,包括圖書館,放廣播音樂,就是要救贖這些渾濁不堪的靈魂,當然也包括自己。
偉大的電影之所以引起我們的共鳴,可能是因為我們看到了自己,“體制化”的自己,我們雖然沒有在監獄裡,但又有什麼區別呢?朝九晚五,三點一線。忙著去生,忙著去死,我們應該努力去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重新燃起自己的鬥志,讓那頭在最心底沉睡的獅子甦醒過來。
筆者有一篇文章專門說這篇電影,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瞄一眼。
-
7 # 顏公子看劇
作為豆瓣評分第一的神劇,《肖申克的救贖》為何在影壇上有如此美名,如此對觀眾的胃口呢?
全劇的故事情節其實也很簡單,講的是20世紀40年代末,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看不到一點人生出路,終身監禁的懲罰註定了安迪灰暗絕望的人生。過了一段時間,安迪請求瑞德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來進行石雕。緣於此二兩個人也逐漸熟悉,成為了亦師亦友的關係。安迪也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的牢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同時憑藉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人都都以為他已經適應了圍牆內的世界,殊不知他的心裡還一直沒有失去對自由的渴望。
影片從片名到貫穿全劇的內涵就是救贖。安迪的自我救贖,安迪對監獄的救贖,還有對瑞德,對獄友的救贖都是滿滿的看點。除此之外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就是安迪憑藉自己的恆心毅力為獄友爭取到擴大圖書館的機會和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讓獄友喝到啤酒。這告訴我們只要自己不放棄自己,哪怕在地獄裡依然可以綻放的絢麗多彩,還有最後的高潮越獄部分,剝絲抽繭般將故事揭露,呈現出救贖的真諦。與惡龍搏鬥時,己身亦成為惡龍。
安迪與這一切的束縛搏鬥就像與惡龍搏鬥一般,或許他也成為過惡龍,但是好在他最終實現了自我救贖。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影片的心境不同,感悟也就不懂,這部電影沒有教人什麼具體的技能,它的作用有限,甚至評分這麼高很多評價都是跟風投的。但是,你不進這一寸,自然感悟不到這一寸的道理,就像這部電影。是不是救贖,看看便知。
-
8 # 電影審片官
《肖申克的救贖》用一種極其淺顯、平淡的方式,談論了一個非常普遍但艱深的話題:人類的自由,進而,它在我們內心深處喚起了一種最本質的關切和共鳴。
某種意義上,肖申克監獄,完全可以視作人類處境的一種隱喻,從束縛著整個人類的囚牢中,安迪摸索出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
這道路,不單是那個用小錘鑿出的幽暗隧道,而是,當他試圖在牢獄中給自己找點事做,這道路便已經向遠處鋪展開來,自由便已經降臨到他的頭上。
他打一開始就是一個不受禁錮的人,一個真正的精神自由人,由而,我們願意向他獻出我們的依賴與信任,正如一貫以來我們願意對英雄們做的那樣。
這部電影,提醒我們重新打量我們的生活,讓那些平日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庸常,彰顯出非同一般的意義。
圍繞著這個自由之核,影片又使用了好幾種已經被證明有效的劇情模式,撒網一般捕撈觀眾的心理快感——
越獄,先天帶有一種緊繃的張力;
冤情獲得補償,正義得以聲張,邪惡遭到懲罰;
忍辱負重,終於有一天打出一個翻身仗;
低調但又具備某種才能的主人公,不僅在自己的專業上大放異彩,而且面對一切風險都可以沉著應對;
悄然進行的巧計,最後讓每一個人都感到震驚;
合謀,從這種合謀中生長出一種友誼;
以及,對詩與遠方的浪漫肯定。
它還講了一些易被接受和傳播的道理,塑造了幾個頗受人同情的配角——
一個人被束縛太久,可能便會忘了如何自由:被關了50年的養鳥老人,假釋出獄,因適應不了獄外的生活,選擇上吊自殺;
執著於某物,便無法獲得,而一旦放下執著,或許不經意間就實現了自己的目的:摩根·弗里曼飾演的瑞德,因不再對出獄抱有幻想,坦然向評估人員道出心中所想,反而獲得假釋。
《肖申克的救贖》的觀眾緣,便奠定在上述這些深與淺、雅和俗的交疊共融之上,而它的生命力,則牢牢寄於它對人類處境的思考、對這種思考的抒情式表達之中——
只要我們還在追求自由,便會被這樣一部電影打動。
-
9 # by創可貼
可惜當年的獎是由《阿甘正傳》拿得,,《肖申克的救贖》並沒有奪得冠。只能說,當年的競爭太過激烈了。
縱觀影史,《肖申克的救贖》可畏一曲離騷。影史最高分電影排名第二的位置從來沒有降下來過。可以看見它的價值。
那麼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原來肖申克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所處處束縛著人們自由行為的一所監獄。根據史蒂芬.金的原作《肖申克監獄的一些記事》改偏。
電影開始,男主的女人和健身房的教練被殺死了。這最大的誤會也成了這一部電影唯一導向的線索。主角是被誤會的。但沒有證據能夠用來證實他。於是,他從一位每天都照常上班領工資的銀行員工落魄為一位監獄員。
主角他是高傲的,也顯得與大家格格不入。因為,在這所烏眾之合的監獄裡,他是一位清高的文化人。因為個人的原因,他的朋友很少,他從來不靠近任何一個人,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跟他走的很近。他給大家的印象總是一個人在做事。但他依然有朋友,就是朋友路線很廣的黑人兄弟。為大家提供一些香菸一類的娛樂物品提供消遣。也為主角帶來了錘子和大大的海報,主角熱愛地質學,並打算雕刻出一套國際象棋,這裡也是為了後面主角身份的釋放埋下來的伏筆。
電影只有短短的兩個多小時,卻是主角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十九年。這些時間他都困頓在這裡。這個束縛著他與外界交流,對自由的追求。這個過程也是艱辛的,監獄的管理人也絕非善類,無時不刻的壓迫這些與外界隔絕的人。監獄長更是收一筆一筆數目不菲的錢款,這些錢都是黑錢。需要人去操作,把他洗乾淨。這個人就是主角。他用了一年,贏的一位家庭出現一些涉及國家錢財的員工信任。然後,第二年,找他做事的人越來越多了,連監獄總管都來尋求他的幫助。小氣而自私的監獄長還請了大家喝啤酒,這是從來沒有過的。
主角來了,一些風氣也跟著改變了。年復一年的向國家管理層申請辦圖書館。終於有一天這些情況也得到改變,哪些翻舊破的書也換上了一些稍舊但新穎的雜誌,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這些名著取代。
可監獄的生活未必是好的。惡毒的三姐妹簡直失去人性,靠著人力攻擊對主角實行一些受爭議的行為。主角有時反抗是勝利,有時也是敗慘,當然,隨著主角地位的增加,這件事情也漸漸的得到監獄長的關注。並給了這些人沉重的懲罰,代價就是,他們的下半身都只能坐到輪椅上受人照顧。
管圖書的老人已經很老了,也越漸越老。他在監獄裡過了大半身,他的青春。他已經失去了與外面社會的交流,隔絕了他大半輩子的監獄不僅僅是束縛,也變成他自由的家了。隨著時間的推進,他的監期也到了,就是說,他要離開大家,去國家給他安排的地方工作,併成為一位自由人。然而,他開始膽怯害怕了。甚至想延長監期,永遠的住在這裡。並抱有再次犯罪的決心。可是,他也老了,變得無能為力,在主角的阻止下,他停止了行為。併成功的出獄的。但他的手切因為常年的風溼,變得不靈活了。工作的老闆也不是很喜歡他。他的行為也更加制度話,就連上廁所也要和以前一樣打報告才能尿出來。他與這一切格格不入。一段時間後他給大家寄來來信。後來,就沒有他的訊息的。他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他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時,也出現能證明主角身份清白的獄友,一個討人喜歡的小夥子。因為,求生而不得不小偷小摸被抓到監獄。抓到監獄他打算洗心革面,於是,主角成為了他的老師。主角能用知識幫助到別人,自然也是很開心的。但在學習這個過程中也是刻苦的,他雖然努力學習也天資聰慧,也出現過因自我懷疑而自暴自棄。在大家的交談中,他也得知了主角坐監獄的緣由。原來,這是一個誤會。以前,他坐監的時候獄有獄友提起過殺人,殺的人正是主角被誤會整個過程的證據。他因此要出來證明,可是,監獄長還需要主角。不懂時勢的他也因此喪命。
傳來的訊息是他越獄了。多麼可惜多麼好的一個青年人。其實,大家心裡都是知道事實的。並默默的為他貢上祝福。
這時的劇情也過去了大半。主角的青春已經沒有了,但他年輕的心還常駐。主角幫監獄長洗黑錢,用的是一個現實世界裡不存在的人,而這個人正是受到主角的操作。逃獄的時候是一個晚上,不免想起了第一個晚上,大家一起在監獄裡。膽小的那個哭了,結局也很慘,唯一瘦弱被小看的主角沒有妥協。並出意料之外的讓與他最好的獄友輸了錢。
這次是自由。藉助天時地利,在這個打雷的晚上,主角敲破水管,成功的藉助這條長半公里的排洩物管道出獄。那天,下著大雨,在小溪邊,主角靠上岸。享受著被這滿天傾灑下來的大雨洗去一切,一切,一切。一切努力都是自由。就像主角曾說過“沒有什麼能夠束縛的住一顆自由的靈魂”一樣,這一幀同樣也令人感動,成了最經典的片段。
逃獄後的主角有擦的陳亮的皮鞋,並有錢。拿走監獄長的30萬多美元也是對自己坐這麼多年牢的工作補償。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隨著主角的離開,監獄長的醜事也漸漸敗露,捉拿他的那天他的選擇是自己離開。而一直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高管也哭的像小孩子一樣,或許是習慣了壓迫別人,而沒有被從別人壓迫的那份恐懼釋放出來的。
這時的主角並不是逍遙法外,而是找到了原本應該屬於他的那份自由。開車,坐自己的船,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過他的餘半生。
後來,主角的獄友也出獄了。去政府安排給他,圖書館管理人去的地方工作居住。他說的對“人一旦在一個環境住久了,體制也就變成了他的自由。”他同樣與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他入監獄那陣,周遭還沒有那麼多汽車和樓房,現在,街上都是汽車,高樓也越來越多,把人群淹沒。他一度想犯罪自殺,再回到監獄,做那個資訊活躍,能像小貨鋪一樣給大家帶來商品。
幸好,他有主角這一位朋友。收到來信。他辭去了工作,他去主角的地方找他。找到了他留下來的信,和一些錢。然後,找到主角。在海邊,主角在作一搜船。他們一起擁抱到一起。十九年的朋友沒有過多的唏噓寒喧,《肖申克的救贖》也就結束了。
他更多給我們帶來的是,對自由的探討,和知識的重要性。主角也是靠著自己的知識才獲得自己後來想要的一切。
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我卻還有太多的驚喜說不出,這些話。代表了我的至敬。
-
10 # 自由的雲5240
剛開始看到有聖經內容,以為與聖經故事有關,後來發現還是說一個主題,人要靠自己,“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這個主題很適合未信主的人,但真的與耶穌基督沒有任何關係,屬於商業電影,僅此而已。
-
11 # 一枚熟透的甜瓜
肖申克是個強權統治的黑獄,監獄長諾頓陰狠老辣、看守長哈利兇狠殘暴。一個原本前程無量,年輕有為,事業蒸蒸日上的高富帥被誤判,鋃鐺入獄,終身監禁,但他始終懷揣著希望。在目睹了獄中腐敗之後,他自知難以討回清白,只有越獄才是生路。與此同時他還堅持近十年接連不斷的書信上訪,為監獄建立了全美最好的監獄圖書館。他還無私地輔導幫助眾多犯人獲得了同等學歷。
影片始終在傳遞希望,就如音樂在肖申克監獄響起那一刻,音樂美得讓你為之心碎,那聲音直入雲霄,監獄高牆因之消逝於無形之間,就是那一刻,每一個關在肖申克的每一個人都觸控到了自由。“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這就是主人公的為什麼能用一個小榔頭開出一條希望之路。
在影片中那個獲得了自由以後還要自殺的老布,給人一種“體制化”的危機感,一種人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的一種恐懼感,在監獄中老布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圖書管理員,出獄後,與周圍人格格不入的生活讓他失去了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他所面對的所有事情沒有一件是確定的,對他來說,外面生活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無論身處何地,心懷希望總是一件好事,也許就是最好的事,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縱然世界像一座牢籠,都要有著追求自由的靈魂!
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t has been in my dreams.
I hope~
-
12 # 黑白貓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值得用心靈觀賞體會的電影。
強烈轉折的劇情如果是第一次觀看《肖申克的救贖》,一定在影片的前半段會覺得這是一部單純的描寫監獄生活的敘事類電影。
影片的主人公安迪,從被捕入獄,就一直承受著人生的起伏。從被人虐待,到受人尊敬,從監獄之星又再次成為監獄棄子。單純的劇情上來看,整部電影的劇情雖然精彩,但是談不上曲折,也談不上多麼經典。
直到監獄長撕掉那張海報為止。
這一刻,我們所有的疑問都被解開了,我們對於安迪之前的全部所作所為都豁然開朗,原來整部電影都是在為這一刻做著鋪墊。
這一刻,安迪將近20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解釋,而之前的一切我們關於安迪的猜想都完全消失——原本以為想要自殺的安迪,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隱藏在這平淡劇情中的驚天大逆轉,成為了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
發人深省的主旨而除了這部電影那驚天的逆轉,人們更為推崇的則是這部電影所傳達出的那種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人在逆境中掙扎求生的精神。
一個人在絕望的時候,在生活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是自暴自棄,還是自甘墮落?
抑或是堅持自己心中的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告訴了我們答案。
主人公安迪在蒙冤入獄後,經歷了種種的磨難,其中的任何一項對於普通人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而且還是持續了數年之久。
然而安迪卻在自己心中牢牢地紮下了希望的種子,正是秉承著希望,安迪才能在這個黑暗的監獄中掙扎著活下去。
同時,安迪也不忘向自己的好友傳達者希望的種子,把他們從體制化的牢籠中,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解救出來。
最終,在我們都以為安迪放棄自己的“希望”的時候,他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靠著自己對希望的堅持,安迪用了將近20年挖通了一條通往自由的隧道,而之後的安迪也重新回到了自己嚮往已久的幸福的生活中去。
與以往的歐美大製作影片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贖》讓人們所銘記的不是絢麗的特效,也不是宏大的場面,而是他與我們現實生活是如此的貼近。是的,很少人有蝙蝠俠那用之不盡的財富,但是人人卻有生活中的各種挫折。沒有人有超人那強壯的體魄,但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
《肖申克的救贖》正是向我們傳授如何在我們無法克服這些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繼續生活下去。從這點來說,這部電影已經超越了其他所有電影,他真正成為了一部指導觀眾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下去的教科書。
而這正是《肖申克的救贖》的流傳至今最經典的地方——他不止是一部電影,更是一位心靈的導師。
-
13 # 語教班17313209
電影情節並不複雜,講述的是銀行家安迪的故事。妻子偷情並和情人一塊被殺,安迪蒙冤並進入肖申克監獄。剛進監獄的安迪飽受欺凌。後憑藉自己的知識幫監獄長洗錢。以個人魅力幫助獄友學習而在獄中立足,最終憑藉驚人的毅力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用一柄小錘挖通監獄成功出逃,並揭露監獄長罪行,實現了自我救贖的故事。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在我眼裡安迪就是聖者,他在救贖自己的同時也在救贖他的獄友。
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獄警免去了一大筆稅。做為交換條件。安迪的夥伴們每人可以喝3瓶冰鎮啤酒,忘不了天台上那動人的場景。夕陽西下,所有的刑徒面帶微笑,望著晚霞,吹著微風。盡情的享受啤酒的美味。愜意的彷彿造物者般自由。
而安迪則窩在陰涼處,帶著一絲奇特的微笑,看著夥伴喝啤酒。Sunny灑在安迪的臉上,那笑容是對自由的嚮往。
總而言之,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很好的詮釋了希望與堅韌,自由與友誼。屋頂喝啤酒,Teana般的《費加羅的婚禮》,獄中圖書館,床頭女星海報後隱藏的通往牆外的救贖之路,樹下信與牆的傳遞,結局中海邊的相擁…
這些溫暖的細節讓肖申克監獄不在恐怖冰冷。
肖申克的救贖的救贖是安迪的自我救贖,是對德瑞的救贖,是對湯米的救贖,更是對監獄長的救贖,每個人的內心都被希望觸動著,並逐漸獲得了靈魂的救贖。這是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是一段恆久的患難友情。
-
14 # 享影生活
不管你在什麼處境這部電影都適合你。
劇情摘要: 20世紀40年代末,作為銀行間的安迪被指控謀殺了妻子和情人,被判無期徒刑,等待他的是肖申克監獄。 瑞德是男二號,因殺人入獄,在監獄中聲望頗高。安迪自己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一旦來到這個監獄,下輩子基本就沒了自由,安迪很清楚只有自己能救自己,於是安迪接近瑞德,想透過瑞德買小錘子,卻解釋為在監獄太無聊,想雕刻一些東西,後來瑞德就玩上了安迪雕刻的國際象棋,後來安迪又找瑞德買了一幅畫,就這樣安迪一直對外表現得很合群,但是他內心知道自己的大計劃。 作為銀行家的安迪,才華被監獄長看中,監獄長要讓安迪做假賬,安迪照做,監獄長卻不知讓安迪做黑賬是多麼的愚蠢。有一天,安迪對瑞德說如果哪天瑞德提前出獄了,要幫安迪去一個地方取一個東西,那個東西是安迪和妻子一起藏起來的,瑞德答應了安迪的願望。 當天晚上,狂風暴雨,雷電交加,安迪移開畫像,沿著他二十年來挖的通道,逃了出去, 順便去了銀行取了做假賬的錢,同時也把監獄長做假賬的記錄做了舉報,安迪換了乾乾淨淨的西裝去了那令人嚮往的海邊和自由,瑞德坐了四十年的監獄終於獲釋,去了安迪說的地方, 原來是安迪放的一筆錢和安迪的手寫信,最終安迪和瑞德相逢在太平洋的海邊。
-
15 # 羅根老鐵
經典的電影總是有它特別的光彩,要麼給人救贖,要麼給人希望,無論是在生命的至暗時刻中,還是在人生的光輝舞臺上,總能讓觀眾回想起它其中的隻言片語,給人成長,給人力量,這種歷久彌新的氣質,大概就是經典永駐的意義。
作為常年霸佔豆瓣評分TOP榜單第一名的神作,《肖申克的救贖》一直像一座豐碑一樣屹立在塔頂之上。故事的主題避開了很多主流要素,不講愛情,不講家庭,甚至120多分鐘的劇情中,都沒有一個出場超過10秒鐘的女性角色。
希望、救贖、自由、生命……在這些莊重嚴肅的關鍵詞背後,到底隱藏著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能夠讓這部電影至今仍被奉為“人生必看系列的電影之一”?沒有女演員,幾乎全男的故事會不會缺乏細膩的情感,而過於單薄和粗暴?我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啟了這場觀影之旅……
影片以主人公“安迪·杜佛蘭”十九年的獄中生活為主體,完整詳細地概括了他在這期間經歷的種種欺凌與奇聞。其中第一個爆點就是被3名男獄友輪姦的場面,真是讓觀眾驚為天人。在後來逐漸展示出了自己銀行家的能力之後,杜佛蘭開始為獄警爭遺產,給典獄長洗錢,修建監獄圖書館,開辦監獄棒球賽,幫刑犯考取高校學歷……逐漸成為了幾千名刑犯中的頭號人物。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失去自由的人,在監獄中能夠完成的事情,而在這些表象之下,卻隱藏著一顆極度渴望自由的赤子之心,藉助獄警的貪婪,杜佛蘭開始為自己的救贖之路不斷佈局,不斷準備,靠著強大的求生欲和對自由生命的渴望,用一把小錘子鑿開了自己通往自由世界的大門。
從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這個名字能看出,其實作者心中真正想表達的精神訴求,並非“渴望自由”這一個主題這麼簡單,更加普世的“珍惜自由”,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精神核心。這體現在以杜佛蘭和諾頓為首的正邪對立上,兩者的交鋒,很像《圍城》裡的那句經典臺詞,“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在獄中苦苦掙扎的杜佛蘭,為了越獄不惜一切代價,但反觀典獄長諾頓,知法犯法,作奸犯科,詐騙、貪汙、受賄、謀殺,利用杜佛蘭銀行家的技能不斷壓榨,瘋狂洗錢,無一處不在揮霍著自己的自由,將自己引向了罪惡的不歸路。而瑞德的那句玩笑話,也預示了惡勢力的結局:“總有一天,典獄長會穿著和我們一樣的號碼服,住在自己的監獄中。”
在整部電影的敘事過程中,導演加入了大量的旁白,借瑞德之口,以一種娓娓道來的長者姿態,慢條斯理的講述著獄中每天發生的那些波瀾壯闊的異聞奇錄,強烈的反差使全片的敘事感極強,但也正是這種別出心裁的創作個性,造就了全片不同於其他電影的獨特氣質,在意識形態上,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編劇在結尾處的設計頗有心機,即使杜佛蘭做好了一切準備,偽造好了越獄後的身份,規劃好了未來的生活居所和逃跑路線,但偏偏從監獄通往自由的路上,編劇又設計了一條狹窄的滿是糞便的下水道,只要忍過這五百米的考驗,杜佛蘭就能徹底重獲新生。
這種“最終審判”式的結局,讓觀眾在最後關頭,仍然沒有放鬆對故事結局的期待,而原著的這種寫作手法,像極了《西遊記》的行文邏輯,在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不僅完成了故事的圓滿,還昇華了磨難的意義,相比於取得真經的不易,杜佛蘭重獲自由的喜悅,同樣令人感嘆。
《肖申克的救贖》在這樣宏大的精神主題之下,依然保持了清晰的故事線,一條線是安迪·杜佛蘭的救贖之路,一條就是瑞德的重生之旅,最後殊途同歸,在錫瓦塔內霍小鎮的海邊,兩位被判終身監禁的獄友,緊緊擁抱,重獲新生。在這樣有始有終的行文框架之下,讓觀眾能夠準確地捕捉到劇本的精神核心。
總結來看,《肖申克的救贖》不愧於是世界電影的頂尖之作,由精神入手,以故事為本,兩者互相依存形成相互增強的閉環。最後的完美結局,更是讓人回味無窮,也為這場歌頌生命與自由的大戲,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16 # DT影視
我對這個電影的感覺很奇怪,
現在好象比較時興將人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的人,體制外的人通常有某種優越感,似乎自己的人格才是獨立的.可實際上,真正願意做體制外的人還是很少的,而且是很痛苦的.餘傑北大碩士畢業後差一點進了他想進的國家圖書館作一個體制內的人,可由於他寫了一些比較反體制的文章,最後還是被迫做了一個體制外的人,一個自由作家,所以他牢騷不斷.
而在觀影過程中,我反覆想起的另一部電影,是《海上鋼琴師1900》:這兩個故事都是由小說改編;這兩部電影都有和故事本身風馬牛不相及的港版譯名:香港黑幫片情調的《刺激1995》、《月黑高飛》,和聽起來像勵志片或者科幻片的《聲光伴我飛》;這兩段開頭都是從主角的朋友的回憶開始;這兩個世界都有無數遠離我們的日常卻又真實可信的細節;這兩位主演都叫TIM,蒂姆·羅賓斯和蒂姆·羅斯;這兩個主角都在一小塊舞臺上度過了最好的年華。不同的是那兩場結局,安迪以“一個只在紙上出現的人物”的身份扳倒了典獄長諾頓駛向自由,而1900最終作為一個不曾存在過的人,殉葬了他傳奇的一生。
但不論怎麼說,安迪他確實是個奇蹟。我們都知道,“奇蹟”也是基督教所謂“救贖”的重要內容之一。他知道自己無罪,所以相信希望並實現了它,最後又給了幾乎像老布一樣飛不動了的瑞德一個大希望。“在芝華塔尼歐,那個沒有回憶的溫暖地方……”是的,就像1900擔不起大地的遼闊,夢想有時候其實也微小得很,在那片碧藍的加勒比海邊,就有嶄新的人生。這部電影讓我們相信“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一如教徒相信主的救贖終將來臨,而不是道貌岸然地以“真實”之名囔囔著“王爾德因為同性戀坐了牢”,或者“《白雪公主》的真相是父女亂倫”。
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是,安迪爬出五百碼長的汙水管當晚那場明亮的雷雨,它像《勇敢的心》裡華萊士最後那聲著名的“FREEDOM——”一樣振聾發聵。是的,自由。之前的那些最精彩的橋段,比如安迪臉上掛著奇異的微笑請大家喝酒,比如安迪一手建起全州最好的監獄圖書館,比如安迪不計後果地讓高亢的女聲穿透雲遮霧掩的層層封鎖響徹雲端,都是對自由的由衷禮讚,即使身陷囹圄,但“只要這裡 (心裡)有音樂,就有自由”——這也是《歡樂頌》盛名不敗的理由,我們都知道,在德文中,“歡樂”和“自由”的發音很接近。
回覆列表
蘭克.達拉邦特的這部攝於一九九四年的影片取材於斯蒂芬.金的小說《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但千萬別指望影片會提供給你廉價的感官刺激。(斯蒂芬多次宣告,他的作品是“恐懼”小說而非恐怖小說)導演達拉邦特只是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到影片最後,真正需要拯救的人恰恰是一直在努力拯救別人的瑞德。然而,同樣面對命運的不公,安迪卻能表現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與典獄長的較量中,默默構建屬於自身的未來。當別人還在為如何打發獄中無聊時間而終日生活在蠅營狗苟中時。安迪已經開始展望屬於自己的另一種生活。當他爬過那條象徵著生活中一切齷齪與不公的下水道,最終投入到闊別二十載的自由時,相信每個觀眾都被這終於戰勝了“習慣”的“希望”所震動。在好萊塢的電影裡一般對影片的商業性很看重,而能像《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將電影的商業性和藝術性這樣完美地結合起來的影片,不是很多。更難能可貴的是《肖》這部電影的藝術性要遠遠超過它自身的商業性,以至於十幾年後的今天,這部電影仍然倍受人們喜愛,甚至被認為是“男人必看電影”之一。《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是從兩個方面來拯救我們的:一方面是自由,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我將從這兩個方面來談一下這部電影。(一) 自由是埋在心裡的一枚種子影片中有這樣三個場景:一個是這樣的,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清晨,囚犯幹完活後,在屋頂閒散地坐著,很悠然地喝著安迪可以說是用生命換來的冰鎮啤酒,享受著溫暖悠閒的Sunny,那就彷彿是在自家的屋頂上一樣,享受著來之不易的自由……另一個場景裡,在安迪開啟音樂後,監獄裡響起了莫扎特的音樂,高亢優美的聲音在監獄上空迴盪起來,所有人,包括囚犯和獄警,在那一刻都朝向音樂傳來的方向,安靜的聆聽,忘掉了高牆的束縛……還有一個場景,安迪經過自己的不懈地努力終於建成了當時英格蘭當時最好的監獄圖書館,囚犯可以像自由的人一樣,在圖書館裡獲取監獄外自由的空氣…….安迪所做的這一切:冒著生命的危險只為同伴爭取一段自由自在地喝酒的機會;寧可得罪典獄長和那個極其恐怖的獄警,只是為了囚犯感受到音樂裡的那種自由的感覺;十幾年如一日地寫信,最終建成了一個像樣的圖書館。在安迪看來,這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兩個字,那便是“自由”。人活著不能失去自由,即便是在監獄裡,也應該盡力為自己爭取自由,以為在他看來,人活著便是為了爭取自己的自由。影片從兩個對自由的限制因素:一個是監獄;另一個便是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監獄是從肉體,身體方面來限制自由;而體制化則是從靈魂,精神上對自由的限制。影片強調的便是從精神上限制自由的體制化。
距離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和德拉邦特(Frank Darabont)們締造這部偉大的作品已經有十年了。我知道美好的東西想必大家都能感受,但是很抱歉,我的聒噪仍將一如既往。
在我眼裡,肖申克的救贖與信念、自由和友誼有關。
[1]信 念
瑞德(Red)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重重擠壓之下的牢獄裡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確有資格這麼說。因為從進來的那一天起,獄長就說過,「把靈魂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除了他能弄來的香菸和印著裸女的撲克牌,任何其他異動在這個黑暗的高牆之內似乎都無法生長。
然而安迪(Andy)告訴他,「記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所以安迪能夠用二十年挖開瑞德認為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隧洞。當他終於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汙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我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奪目霹靂。亮光之下,我們懦弱的靈魂紛紛在安迪張開的雙臂下現形,並且顫抖。
庸常生活裡的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按部就班,習慣了先說「那不可能」,習慣了沒有奇蹟,習慣了,習慣了。可是正如《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說的那樣,「不試試,怎麼知道呢?」
試著留住一些信念,在它們喪失殆盡之前。它們也許無法最終實現,也許無法讓我們更有意義的活著——甚至對於我自己而言,它們只會愈加帶給我來更多的虛無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這樣的虛偽與自欺,因為你可以說我在做夢,但我不會是僅有的一個。
——我們已經看到監獄長開啟藏有安迪鑿石錘的《聖經》時,翻至那頁正是《出埃及記》。這個章節詳細描述了猶太教徒逃離埃及的過程。
[2]自 由
我到今天也始終不明白,這兩個義大利女人在唱什麼。事實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東西不說更好。我想,那是非筆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卻令你如此心傷。
那聲音飛揚,高遠入雲,超過任何在禁錮中的囚犯們所夢,彷彿一隻美麗的小鳥,飛入這灰色的鳥籠,讓那些圍牆消失,令鐵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當安迪不顧一切地在監獄的喇叭裡放《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時,鏡頭緩緩劃過正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們和獄警們。他們叫人感動地靜立當地,拋卻所有憤懣、狠毒和怨懟,沐浴著我從未覺得如此自由的Sunny。莫扎特的樂聲鋪灑在這些人們身上,來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將他們都濯洗得純淨無比。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我這才明白安迪的用意。修屋頂的時候,他為大家爭取來啤酒,事實上是為大家爭取到那種像在修繕自家的屋頂一般自在的感覺,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卻帶著巨大的幸福;放費加羅的婚禮,也是要喚醒他們已喪失殆盡的自由感。
然而強者終究是少數。自由面前,更多的人們紛紛選擇禁錮。在監獄圖書館呆了五十年的布魯克斯(Brooks),為了不被假釋,竟然想透過傷害獄友來達到留在監獄的目的。很奇怪嗎?自由本來應該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東西。可是布魯克斯們卻早已經被監獄的規則之下規則了自己,他們需要規則,需要秩序,如果沒有它們,甚至無法生存。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假瑞德之口,斯蒂芬·金直指卑微。
布魯克斯得到了身體的自由,靈魂卻已經被無可挽回地體制化。他終於沒有能夠擺脫對自由無法適應的困境,懸樑自盡。而睿智如瑞德,在出獄之後也悲哀地發現,自己竟然連撒尿都要向經理報告,否則一滴尿都擠不出來。他也考慮如何違規以便回到監獄,甚至考慮與 布魯克斯一樣離開。
要麼忙著生活,要麼忙著等死(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步履匆匆的人們也許應該偶爾駐足,跳出來看看自己的模樣。我們終會知道,習慣於服從規則的人們將付出巨大代價來習慣本來屬於每一個個體的自由。
[3]友 誼
此片無關愛情,除了背叛。有的只是監獄中的男人間的友誼。瑞德和安迪的那種友誼置放在高牆之下,似乎比我們紛繁俗世中的友情來得更加純粹和乾淨。他們都是內斂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歡這種感情。所以在他們終於相會在太平洋小島的Sunny沙灘之上的時候,忍不住一人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