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同學繼續加油
-
2 # 銘悅數學
你說的這種情況估計是在普通的本專科學校,在頂級名校這樣的情況可能性很小,正所謂一分耕耘一份收穫。
我在一所省屬高校裡工作了17年。下面我分析一下,你說的這個情況存在的原因和我應對的辦法。
一、學校教師教學手段單一 平時課堂照本宣科,課後很少有輔導交流,古老的教學手段實在無法提升學生學習熱情, 並且教師還不肯主動學習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輔助手段,這也導致部分同學課堂無精打采,課堂上根本提不起他們的興趣,為了考試能拿高分,課後他認真苦學,細心專研。
二、就是考核方式過於單一 一張試卷決定一門課最終成績,基本不重視過程考核。我的高等數學課程,目前採用過程考核和最後考核兩部分,過程考核分為出勤、平時作業、單元測試,最終考核是期末考試。最後按照6+4的原則進行打分,讓真正參與課堂學習的同學的付出得到回報。
三、部分學生已經摸清楚老師的出題規律 為了考試而考試,而不是為了學本領而學習。我的課程目前期末考試是新題較多,過去五年內的老題重複率不超過20%,這樣可以有效地抑制有人賭題,背題。
四、可能存在舞弊行為 這個問題我們任課老師是比較清楚的,班級那些同學刻苦,學習付出大,某些人最後透過考試弄到高分,我的做法是,會和學生溝通,提問部分知識點,如果一問三不知,我會給他平時分消減,來降低她的總分,這個辦法不太合理,不過也是一個兜底的保護措施,要不這樣,舞弊會大大挫傷認真學習的人的熱情,一個學校的考風考紀能夠說明一個學校的校風學風。
最後要和你說的是,不要太計較這些,你把真本領學到手,以後不怕沒有作為的,一時的僥倖不會一輩子都那麼幸運,機會還是會垂青認真付出的人的,擺在姿態勇往直前,勝利一定會到來的。加油吧朋友!
-
3 # 老牛嚼教育
可別信這些,有時候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對於很多學生來說,似乎這個問題都曾出現過,也曾不斷地被迷惑過,又不斷被質疑過。
至於你說的那種“不聽課也不復習”能透過考試,甚至考好的人,大概可能也許有吧!畢竟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或許真有此種奇人在世也未可知。
退一步來說,“不學習,就透過考試”這樣的標準,也不算什麼難事,畢竟聰明人也不少,小聰明耍一耍,也就過了。
不過“不聽課不復習”就能考好,難度就有點大,除非那人真是天縱奇才,這種人或許真有吧!反正我基本沒見過,可能我孤陋寡聞!
只是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有自己的路,學習這條路上沒什麼捷徑,只有透過好的方法加上自己不斷的努力方能成功,也許我們努力了並沒有收穫相應的成果,也許我們努力了仍然在失敗!
但是,至少我們品嚐過了努力的味道,成功的定義不僅僅只是結果,更在於努力的過程中所看到的風景!
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你會欣慰,會發現每一個不足,當把每個不足補正時,成功一定會悄然而至!
多聽,多思,堅定信念,選擇好的方法,沒有不會成功的事兒!
推薦你聽聽黃家駒的《尋覓理想》
冷冷寒風中 尋覓心頭夢
冷雨冷漠冷冰凍 隨著我舞動
漆黑已將這一切 變作了空洞
夢是沒法去實現 心聲訴天空
世界像癲瘋 凌亂心煩重
冷語冷落冷嘲諷 纏住我作弄
想起與他的分秒 兩眼已通紅
共度日子那席話 深深記心中
風雨同路 和你抱擁
其實那日那方尋覓了美夢
-
4 # 人不學不知道
我認為你的問題是值得學生們反思的。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一下:
第一:有些人很認真,但是掛科。這是需要認真分析的。
首先,他的認真是表面的,假象的還是骨子裡透出來的,這個很重要。有些人都是在假學習,在圖書館待一天其實什麼都沒有學到。還有的人看著在認真聽課,但是腦子不思考。老師講的最基礎的都不會,還不如偶爾聽一下的同學掌握的好!
其次,他的認真只針對這一道題,並沒有觸類旁通!有的學生很認真的學習,就是做不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總是老師講一道題就會一道。這樣考試不考原題的情況下,他基本上又是不會的狀態。
第二:有些同學不認真卻考好成績。(不要看錶象哦)
首先,你看到人家課上沒有仔細聽,但是不知道人家在家裡在宿舍在圖書館學的怎麼樣。或許人家已經把這部分都掌握了,所以課上賴得聽了。
其次,不認真聽課還考的很好的學生,肯定比較聰明,也愛思考。我覺得愛思考就是關鍵,思考是腦子裡的勞動,有時候看不出來。
總之,我覺得在不瞭解別人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只看表象去判斷一個人!
-
5 # 心理鹽叔談教育
效率,這裡唯一的差距就是效率。
認真複習,認真聽課,但是效率差,效率低,不一定就不會掛科。看見不怎麼努力,不怎麼認真,但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按照規律要求辦事,那麼他就不會掛科。這是真理般的存在,絲毫不爽。
規律性的結論是,你努力對了,方向正確了,你就能獲得一定的回報。你方向錯了,努力了也白費。努力了認真學習複習了,還是掛科了,就屬於這種情況。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沒有問題,真理一般的存在。這裡有個認知差是這樣的。有的人努力種瓜了,就認為種上了,努力種豆了,就認為種上了。這個是有偏差的。農民伯伯種地,有的人會豐收,有的人會顆粒無收。現實中為什麼很少顆粒無收的呢?是因為人們在種植方向和技術上都接近正確的。這也都是用血和淚換取的教訓。
所以,這是有階段的,要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需滿足以下五個必要的條件。
第一要保證會種瓜。很多人根本不會種瓜,看著是在忙乎,但是卻瞎忙乎。他自己根本不知道怎麼種瓜。
第二要保證能區分的清什麼是你要的那個瓜。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這裡要說的就是細節決定成敗了。能區分瓜和豆,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第三要確保種下去了,開始了種瓜這麼一系列的過程。
第四還要堅持到收穫的那一刻。很多人中途放棄的太多了。雖然原因不一,但結果一樣,都是中途放棄。
總結一下,那就是努力要努力到位,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出現刻意栽花花不開的情況。沒有預期的結果,就找到原因是什麼。客觀的原因是什麼,主觀的能力是什麼。然後針對性的去彌補。只有這樣,才能把能力練起來。避免以後出現問題中疑問的情況。
我是大罡老師,心理諮詢師,經絡催眠師,高效率學習訓練師,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在教育孩子和孩子學習方面,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和我交流,我會盡我所能助你解決問題,讓我們齊心協力,讓孩子們更好的成長!
-
6 # 怪蜀黍強仔
有人說大學是17周幼兒園1周高三,這肯定是對大學的誤解,任何知識的掌握都需要時間保證,如果只考慮考試的過與不過,往往違背的學習的目的。你的目標是獲得知識不是為僅僅是一紙文憑,你心中的不平來源於你的付出和結果不對等,但是從長遠來看你所付出的時間肯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給你驚喜。另外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也是不同,掌握對的學習方法也可以讓你事半功倍,但是一切的一切都要腳踏實地,用時間做保障,不要羨慕別人,總結自己的失誤,繼續努力
-
7 # 一起航教育D老師
造成這種現象,我認為是由以下幾種可能:
一、“認真”和“不聽課”是不是表面現象
所謂“上課認真,複習認真”是不是真的認真,“從不聽課”是不是也是真的。有的人學習看起來認真,其實只是做做樣子,做表面文章,實際上沒有學習進去,認真只是假象。同樣,有的同學表面上看不怎麼努力,其實是真的在用心努力,只是他不搞虛的,還有他努力時,你沒有看到而已。
二、學習效率高低不同
一部分同學,看起來認真,其實只是多花了一些時間而已,並沒有學到多少,學習時走神,開小差,因為他的學習效率低下,俗稱“磨洋工”。另一部分同學,時間花的短,可是他的學習效率高,該乾的事已經按質按量的做好了,還有時間休息,在別人眼裡以為他在玩,實際上你眼中的“玩”,可能是他在休息。“不會休息的同學也不會學習”,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三、偶爾一次,還是常態的問題
如果偶爾一次也有可能,為什麼這樣說呢?可能認真的那個同學,考試時生病或者其他方面出了事故都有可能導致考試沒有考好。不聽課的同學,如果抄襲成績好的也有可能矇混過關。如果是偶爾一次,還有可能,如果是常態就不正常了。
四、注重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質量是關鍵,真心付出總會有回報。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真心努力了總會有回報。學習之路來不得半點虛假。學習是歷練的過程,但是結果同樣重要。不能只管努力,只管付出,不問結果。在學習上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蠻幹,要講策略。另外,學習不是做給別人看到,自己要靜下心來,真正的學進去。
最後,願哪些沒有找對方法,學習效率不高的同學,早日擺脫困境,走向成功。
-
8 # 趙小瓜
首先我們學習,是為了把知識轉換為自己的東西而為自己所用。
那些看著上課認真聽講,也認真複習的人,他們的知識轉化率其實是很低的,基本上看著很認真,複習也很認真,一到做題就蒙了,這時就會產生疑問,我上課也沒走神,書也都看了背了,為啥我的分這麼低。其實這就是沒有把知識融會貫通,我們學習還是要圍著做題來,畢竟考試這看你的分數,而不看你平時的努力
在這裡建議,平時以做題為主,那裡不會就趕緊去複習哪裡,以做對題為目的,試一段時間,相信會有好的結果的。
-
9 # 小智庫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給你講個笑話吧。
飛機上,鸚鵡對空姐說:“給爺來杯水!”
豬聽了,也對空姐說:“給爺也來杯水!”
空姐聽後,把鸚鵡和豬一起從飛機上扔下來。
這時候,鸚鵡對豬說:“傻了吧,爺會飛~!”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值得我們思考。
①這個世界是有天才的
不得不承認,我們在身邊常會遇到很有有天賦的同學,幾乎可以稱為"天才"。
他們平時不怎麼學習,但考試的成績都特別好。
更有甚者,一學期就去聽老師最後一節課(劃重點備考),最後都能不掛科。
但,天才是用來欣賞的,不是用來嫉妒的,也不是用來模仿的。
天才是用來欣賞的,不一定能被模仿
有時候天才是很難被模仿的。就像笑話裡的豬,不能隨意模仿鸚鵡“口出狂言”。
因為,同樣是被扔下飛機,鸚鵡還會飛,豬就沒命了。
鸚鵡有“狂妄的資本”,而豬沒有。
以前讀大學的時候,班裡有個同學十分聰明,經常不上課。
舍友見他不上課,所以也就跟著翹課。
後來,考試前突擊複習,他輕輕鬆鬆過線,舍友掛了好幾門。
人是有不同天賦的。有的人就是學習快,有的人記憶牢,有的人則又快又牢。
但是這種人通常就不勤奮。
有的人雖然不聰明,但是肯努力。
要知道,勤奮本身也是一種天賦,而且是寶貴的天賦。
勤奮也是一種天賦,而且是一種難得的天賦。
②有的人雖然很辛苦,但確屬於“虛假努力”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學生:
他們是來得最早的,走得最晚的。
他們天天忙著背單詞,但是英語並不好,
他們天天整理錯題,但是數學也沒見提升。
大家都覺得他很刻苦和努力,但是成績從來不理想。
當然,有可能是這個人確實不聰明。
但是,更有可能的是這個人方法不對。
他可能連基本的學習方法都沒有掌握,只是虛假的刻苦。
有的人天天背單詞,但是從來不復習,背了忘,忘了繼續背,反反覆覆;
有人天天辛辛苦苦去整理錯題,但是整理完之後從來不反思為啥做錯,
以後遇見類似的題目,還是會犯錯,在同樣地方跌倒好多次。
這已經不完全是天賦問題,而是方法的問題。
有時候努力的方向不對,再辛苦都沒有價值。
如果努力的方向不對,再辛苦都沒有價值。
平心而論,絕大部分本科的課程,只要認真聽講和複習,基本不會掛科。
所以,如果掛科,還是要找找自己方法和方向上的原因。
但是,無論如何,努力是值得稱讚的。
另外,每個人家庭背景條件不一樣,不要輕易模仿別人荒廢大學時光,
因為,別人可能是創二代,哪怕掛科、違紀、被勸退,回家可以繼承家族企業。
-
10 # 音樂接觸之麥麥爸爸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
如果大家是在同一個宿舍,一起學習和生活,那麼出現這個情況,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學習效率不同,另一個那就是天賦了。
上課認真,複習認真,這個很難去量化。怎麼算是認真,很多學生把記筆記做為上課認真的衡量標準,但仍有很多學生筆記記得很漂亮,但一做題,一考試還是不會。
這說明,他們可能沒有真正理解聽課的重要性,老師課上講的每個知識點都能徹底理解。記筆記只是輔助手段,本末倒置,成績不好就很正常了。
複習也是如此,反覆做題,但沒明白每道題的知識點,沒有吃透,做再多的題目也是用處不大。
而有些同學看似上課不認真,複習不認真,但他們可能是真正理解了各個知識點,做題目懂得舉一反三,所以事半功倍。
如果不是一起學習一起生活,那就沒法比較了,因為那些同學可能暗暗下功夫學習也未可知。
-
11 # 簡單應付數學考試
首先不得不說,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乏天才,但是天才畢竟是很少的,更多的還是普通人。
我還在讀初中的時候就有一個同學一直都是我們眼中的天才,上課天天和我們一起玩,還經常上課睡覺,但是考試永遠是年級前幾,因為我當時和他關係算是很好的,比較熟了,我才知道他確實不怎麼聽講,但是人家每天在家裡學習效率,學習時間長的很,每天在家基本都是學習到凌晨,所以人家不一定是沒有學,而只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在學習,現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很多“毒雞湯”,偶爾看一下其實沒什麼,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不是天才,我們真的只是普通人而已,那麼我們沒有不努力就變得優秀的能力。
回覆列表
你的問題其實是對"努力"的懷疑,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永遠不要懷疑努力了會沒有用,沒有用只是因為你處理問題時其它方面是沒有做好的。就拿你的問題來說,考試考的是一個考生多方面的素質,而不只是知識的多少。你需要反思一下是否是考試時心態問題,過其它客觀因素的影響。
其次,在學習時很重要的是效率,之所以有假努力這個詞,就是很多人看似努力學習,實則可能只是自己給自己強加了一個任務,在拖時間,沒有真的用心去做,這樣何談學習呢?更不可能考試好,然後就陷入了惡性迴圈,心態會受到極大影響。
最後,我希望你一定要調整心態,堅持努力,有心人天不負,一定可以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