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奇笑了
-
2 # 山水看教育
語文是個很虛的科目,即便你很認真的學習,好像也沒有提升多少。在我還在讀書階段,經常有人說,語文複習跟沒複習一樣。
下面針對語文的三種典型題目,進行描述相應的提升方法:
作文應試作文是最容易寫的文章,沒有之一,因為閱卷老師並不會仔細看你的作文。(如果是平時測評的話,老師可能會很認真看)
據統計,高考閱卷老師看一篇作文的時間,不會超過40秒。要知道,高考作文可是有800多字,平均每秒20個字。換而言之,他們只會看開頭,中間和結尾。究竟你寫的細節內容,他是完全不看的。
作文,只要熟悉套路就好了。下面來介紹一個寫應試作文的套路,只要按照這個套路去寫,基本不會跑偏。
作文你想表達的主要觀點的是什麼?(以金句的形式,在文中反覆出現)
用什麼樣的形式,能引出你的觀點呢?(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金句)
如果能不能舉3個例子來證明你的主要觀點是對的呢?(三個論據的故事,放在文中間)
你能不能總結一下全文?
就這麼問下來,一篇文章的結構就出來了:引言-主題句-三個故事-結尾。
還要注意一點,主題句必須是積極Sunny的,俗稱正能量的,原因你懂得 。
閱讀理解閱讀理解題目,通常考驗的是你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而提升這型別的題目,沒有捷徑——多讀。注意這裡說的讀,是朗讀而不是默讀。用聲音發出來。
這其實跟認知學習法有關,朗讀是非常複雜的過程:首先你眼睛看到一行字,腦海裡要聯想起相應的發音,而且一般還要理解後,才能正常發音。當然,即便不理解什麼意思,你也能透過朗讀,用聽覺刺激的形式,加深自己的理解程度。
操作方法:買一本大師的名著(不是高考滿分作文,而是語文大師),然後每天一篇一篇的讀。
文言文這型別分兩種,一種是純靠記憶力的——比如某一句詩句,下一句是什麼;另外一種則是要求你斷句或者翻譯。
對於後一種的複習方法,可以引導孩子閱讀文言文開始。
但是由於文言文許多例子,距離現在年代較為久遠,所以挑選的材料也是有講究的:挑明清朝的。
操作方法:買齊四大名著(注意是原著,不是白話文),有空的時候就讓他多看。
-
3 # 麥田作文
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巴金說:“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自然, 要學好語文,也要培養學習者習成語文好習慣。語文好習慣是什麼?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好,自然語文也不會好。好的語文習慣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來培養。
一、要善於思考看到的每一處文字都要養成去思考斟酌的習慣,也就是愛咬文嚼字的習慣。在課文《田忌賽馬》中,頻頻出現“齊威王”的稱呼。其實“齊威王”是他死了以後,他的後人給他封的諡號、廟號、尊號之類,當時大家怎麼會這麼叫他呢?這裡顯然是編者歷史知識欠缺,想當然了。如果讓學生都養成將看到的特別是有文字的地方都去思考一番的這種好習慣,語文不好都不行。
二、要善於回味也就是說,要養成所聽到的都要去回味它的意義、作用的習慣。記者採訪一位老奶奶。記者問:“你對在城市隨便燃放鞭炮這個問題,您怎麼看啊?”老奶奶:“我還能怎麼看啊?就是爬窗戶上看……”這不知是老奶奶沒有聽懂記者的言外之意呢,還是是一個諷刺。如果讓學生都養成將聽到的都去回味一番的習慣,自然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就會提升,語文也會好起來。
三、要善於反思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是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學生做錯事, 老師總喜歡讓他寫一篇檢查,這些都是有道理的。也就是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要養成去進行反思,總結其優劣得失的習慣。荀子在《勸學》中就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如果我們都養成反思的習慣,無論是學語文、教語文還是幹別的,都會有所收穫的。
四、要善於表達也就是要養成隨時把心中的收穫感悟及時表達出來的習慣。表達就是說出來或寫出來,表達就是運用。今天學生學的知識不是少了,是缺少運用。比如背了那麼多古詩文,看了那麼多電視廣告標語,唱了那麼多經典歌曲,可口頭表達(講話) 很多是土語粗話,缺少文學味,自然口才就不好。有句話說,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就是人才。這是有道理的。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運用語文。趙括把兵書讀了千百遍,在紙上推演了千百遍,到了實際的戰場上,還是一個輸。 說明實際運用的重要性。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能記住聽到的15%,看到的10%,親身經歷的80%。說明行動實踐操作很重要。
結語: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 如果我們能讓學生習成所見的要思考、所聞的要回味、所為的要反思、所感的要表達的語文好習慣,語文學習也就沒那麼費勁了。因語文無處不在,無處不是學語文的場所,無處不可學語文。不要老是停留在課堂學習,要習慣性地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語文。比如當看到“屠呦呦”三個字時,如果我們能習慣性地想為什麼會取名“呦呦”呢,就可能聯想到《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比如當看到“周星馳”三個字時,如果我們能習慣性地想為什麼會取名“星馳”呢,就可能聯想到《滕王閣序》中的“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如果都習慣性地追尋探究,自然而然就是在學語文。 我們不要一味抱怨老師講得不好,也不要抱怨語文太寬泛難學,更不要怨恨自己反應慢、記性不好,而應記住古羅馬哲學家愛比克泰德的告誡:是否真有幸福並非取決於天性,而是取決於人的習慣。
-
4 # 初中語文李老師
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閱讀就可以使我們浸泡在語言的海洋中,經過這樣的浸泡之後,對語言肯定有不一樣的感悟。就如游泳一樣,把孩子從小就放在水邊,長大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游泳。
從教幾十年遇到的學生無數,凡是語文成績好的,學得好的都是愛閱讀的學生。長期的閱讀讓他習得了學習語文的那種語感,所以他就能讀出文字背後的東西,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即便他不知道那一大堆的答題技巧。
而現在的人們都太過了焦慮,太追求速成,總想通過幾節課就把語文提上去!這簡直是痴人說夢話!
6到12歲是人類閱讀的黃金時期,所以希望孩子們在小學的時候廣泛地,大量地閱讀,好的段落甚至要背下來,融化成自己的!寫作文自然信手拈來。
令人擔憂的是,現在小學的作業負擔重,報班情況嚴重,導致孩子們沒有時間去讀書。如這次疫情期間,小學低年級還要講課,不如讓學生廣泛的去閱讀。
剛看到一篇文章,是關於美國中小學生閱讀的情況,他們要求:
第一每天閱讀不少於30分鐘,只要能達到這個數字,堅持4、5年,孩子的閱讀能力肯定會提高!
第二,要求每年要讀非虛構得書,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類的書的比率和時間在加大。什麼是非虛構的書呢?我覺得就是:不是小說,而是自然,科學或人物傳記等。這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個人文精神!
咱們的課標也規定小學應當讀150萬字左右。中學應當讀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讀三本名著。可是往往中學的這個數字,我覺得很難達到!隨著學生課業負擔和考試升學考試的臨近,中學生每年讀書量隨著年級的升高而下降,特別是到了初三,基本上就沒時間讀。
-
5 # 一葉之所如
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當然是聽,說,讀,寫,背。要樹立大語文觀,我們大多數人只是關注快速高效提高語文應考能力拿到高分的應考技巧。作為語文老師對這種為了拿高分以應對考試服務的教學方式感到厭惡和無奈,但又不得不面對學生、家長、學校的訴求將語文教學刻板化,造成很多學生輕視語文,甚至討厭語文。這違背了語文教學的初衷。要學好語文,首先應該明白語文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是什麼,正本清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部編本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將“語文核心素養”歸納為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1、傳承民族文化,豐富精神內涵。學習語文,尤其文言文,傳承我們民族文化基因,比如上古神話傳說中英雄人物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勇氣;易經陰陽互換的辯證思維,自強不息的天行精神;諸子百家,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二十四史,唐宋古文,這些文化寶庫都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傳承的民族精華。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是誰塑造了我們的民族性格,是黃帝炎帝,是商湯周武,是秦皇漢武,是唐宗宋祖這些政治巨擘,也是孔孟、董仲舒、朱熹、王陽明、曾國藩這些文化巨匠。學習語文,我們沿著巨人的足跡走向新時代。臺灣作家三毛12歲看《紅樓夢》,當看到一僧一道帶著剃光頭髮的賈寶玉消失雪地的遠處時,少女三毛竟然不自覺流淚,悵惘若有所失,似乎自己的目光隨著出家的寶玉遠逝。
只有受過傳統文化薰陶的華人,才能在思維,情感,行動意識各方面表現為中國特點。即使走出國門從事學術研究,經商或從政,也會深深打上中國烙印,不會出現一出國門就罵自己的祖國的怪現象。
2、培養創新思維,養成科學的邏輯分析習慣。有很多人以為語文只是會認字,那是小學的任務;會讀書,那是初中的任務,語文的任務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寫作能力為例,同一個材料可以供全國考生同時作答,不同的立意,不同的表達形式,不同的語言風格,不同的思辨,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考察學生的語文能力。觀察社會的深度廣度,表達構思技巧,情感價值觀都是語文考察學生表達創新能力的不同緯度。閱讀能力的考察維度也是如此,有一句名言就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不追求同一性,而是講究在真善美的價值觀統一下的多樣性。
3、發揮語文基礎的功能,培養具備大量準確獲取資訊的能力。常說語文具有工具的功能,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這些基礎體現在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想象能力,表達能力,歸納能力等方面,語文學科要對這些基本能力作長期反覆訓練,當然其他各門學科也很需要這些能力,無論是文科還有理科,這些能力還可以延伸到學習其他語言。
至於在課堂上訓練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技巧,只是學生具備了豐厚的語文基礎之後的順勢而為。這些技巧在各類訓練題中都涉及到了,是語文老師必備能力的一部分,也是語文老師反覆展示自己能力的關鍵所在,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學習語文的最好方法實際上不能稱作方法,樹立大語文觀,大修辭觀,生活即語文。落實到具體的方法就是聽說讀寫背。
-
6 # 巴農S天若有情天亦老
學習語言和文字主要注重五個方面的學習:聽說讀寫看。其中“讀”最原始也最重要,因為它把“聽說看”包含其中。古人所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人類最初的表情達意就是靠聲音,但聲音受環境的影響比較嚴重。比如它不能傳播很遠受到空間距離的限制;聲音嘈雜時難以分辨受到環境因素的限制;不能儲存很久稍縱即逝沒有延續性受到時間的限制。正因為它有諸多缺點所以文字產生了。但文字的缺點就是沒有實況性,這也是必然,因為文字是記錄性的語言,記錄性的語言就有相對的滯後性。因此我們在讀這些文字的時候必須揣摩作者當時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不同的人讀同一樣的文字會有不同的感受,也就是說讀者是文字情意的中介。但讀的表情達意是受語音、語調、語速的制約的,換句話說不同的語音的強弱、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相對於同一文字所表達出的情意是有所區別的。或濃重或深沉或激昂或平淡……可是讀還要受到環境的限制,不同的場合採用不同的語音、語調、語速才能達到文字所要表達的最佳效果,或抒情或辯論或陳述等等。
但語和文的學習學好了,好像還不能把語文學好,因為我們的生活中情感意境的表達還不僅僅是語和文的這兩種方式,因為還有另一種方式參與其中,這就是肢體語言。有研究表明,肢體語言在生活的溝通交流中資訊傳遞佔55%語調佔38%,而語言只佔7%。 而學好語文這7%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很多學生在寫作文當中經常使用我們所謂的語言來表達,所以讀起來空洞無物,因為他們沒有把肢體語言加入到文字當中,肢體語言中的表情、手勢、語氣、腔調、眼神等等,恰恰是這種55%的資訊傳遞量的肢體語言沒能在文章當中得以表現,所以學生的作文就是一本流水賬,沒能在文字中得以記錄,因此生動形象就不存在。 比如我們在打電話時,雖然彼此不相見,但是可以透過對方的聲音中的語音語調語速判斷出對方的表情態度,我們腦中的一貫性的生活場景的儲存,已經為這次通話補充了一部分內容,補充的這部分內容就是往往我們的學生在作文當中被忽略的。語言是生活場景的一種形式,文字應該是這生活場景的再現或叫真實的記錄的又一種形式。
因此學好語文就必須要感悟認知生活場景的真實,把這生活的真實有邏輯條理的用語言和文字展現出來,我們的語文就學好了。
-
7 # 教育好文
第一、記憶力。記憶力是基礎,沒有海量資料結構性儲存我們很難說一個學生的語文能力出眾。記什麼?音難字多音字,成語佳句,名言警句,名家名篇,數不勝數。孩子要有意識的培養記憶能力,每天記一點,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第二、思辨力。語文學科不是機械的訓練記憶力,更為重要的是記憶力背後的大腦思辨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能力。我們要培養孩子在習得語言文字的同時,去審視和辨別真偽,去思考現象背後的原因,去分析結構,總結昇華,提取精要。這樣的能力主要是透過提問題,做筆記,寫概要,理結構來訓練。
第三、拓展力。拓展力是指在廣博的記憶力和善於思考的思辨力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對語言文字駕輕就熟,爐火純青的應用和拓展能力。訓練的主要方式就是在生活當中精準的表達,友善的對話,機敏的應答,精彩的演講,優質的作文。
-
8 # 右東上羽
謝邀。語文的學習從生活中帶到書本里是十分廣泛繁雜的一門,近幾年我們的義務教育一直在改革說要把文化自信放到語文學習當中來,這對於一個一線教師來說是很為難的,但孩子們的確會難以調整他們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誦讀經典和背讀經典之間很難在學生的身上區分開來,往往大部分老師亦是如此。興趣是更好的啟明燈和領路人吧,只有好奇,才能探索不是?
-
9 # 忘憂草
語文學習包括聽說讀寫的學習。聽,要恭敬的聆聽,傾聽,然後再思考,採納,吸收。說,要有禮貌的說,要把握說的技巧,注意說話的物件,表達的準確,語氣的選擇,表情的輔助,態度的謙卑,等等,都屬於說的範疇。讀,一要博覽群書,擴大自己的見解,二要在博覽的基礎上有選擇的讀,這就需要讀深,讀透,有所感悟。寫,就是要善於練筆,記下自己的所得,所思,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
10 # 優學優考策略
1、培養興趣,主動學習。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語文的興趣逐漸下降,到了高中會降到最低,成績也會相對很低。主要原因是興趣,特別是對文言文這塊,成了得分阻力。
培養興趣,可以結合語文的重要性來做。新高考改革對語文提出更高的要求,它的影響力必然會延續到初中。從學習效果上說,被動與主動,差異是非常大的。主動學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對字詞句的積累到閱讀能力培養,都大有好處。
2、語文學習日常化,堅持就是最好的高效。語文和其他學科不同,只有日積月累才能形成水平,突擊是沒有效果的,尤其初中生,正是積累的時期。每天早讀時間都去讀,能培養不錯的語感;每天都去抄寫經典文段,是提高水平的好方法。
學好語文不能急功近利,應試教育的一味刷題對學好語文沒有好處。因為你會發現,做再多題水平還是上不去,原因就在於能力沒有提高,做不到以不變應萬變。
短時間很難學好語文,這個規律一定要遵循。
3、樂於思考,生活處處皆語文。意思是學好語文也需要努力思考,在做題的時候需要深思熟慮,嚴謹,而非任性隨意。只要樂於學習,生活中就有太多的語文因素,從詞語到語言表達、作文素材都有很多。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除了用大塊的時間閱讀外,利用零碎時間做積累,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好幫手,是很好的做法。
總之,語文學習沒有神乎其神的高效方法,過於將技巧必然導致基礎不牢,本末倒置,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
11 # 霧都林宥嘉
看過一個北京師範學校的教授在網上上的一堂課.
他把語文的的學習歸納成了“四梁八柱”
大概是這樣的.
第一行黃色字型是“梁”而後 白色字型是“柱”
在引出“四梁八柱”後 教授說“學習就好像修房子 你柱子有了梁也有了 基礎你就有了 ”
他說 學習語文就是從理解認知(理解過老師講的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到洞察認知(知道表面意思後洞察文章背後的更深層次的意思)一步一步到書面表達的一個過程.
emmmmm…以上.
-
12 # 熱點愚樂圈
最近去了“數字語文影片網”感覺還不錯,裡面有很多的精品語文課、大講堂、語文影片、語文教師培訓、師生互動、學生可以複習預習功課學前輔導,很多老師都在分享教學經驗和技巧,吶就是這兒:http://v.zhenyuwen.org/
-
13 # 速讀G先生
語文學習的方法其實是很簡單的,關鍵在於堅持。堅持什麼呢?
第一、堅持背誦
第二、堅持閱讀
第三、堅持練筆
1、堅持背誦。語文中的古詩詞、文言文的學習是重點也是難點。這類知識的學習,源於課堂,所以最基本的是要專心聽課。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積累,積累最好的辦法就是背誦。背誦詩詞(包括一些課外延伸的)以及詩詞賞析的一些特定句式和特定用詞;把文言文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記在心,文言的實虛詞、句式等知識也就已經包含在其中了。
2、堅持閱讀。堅持閱讀包括兩個方面:①一是堅持做閱讀理解,最好能夠做到每天練習一篇閱讀。做完之後與參考答案作比較:有哪些點是你沒想到的?又有哪些點是回答的不夠準確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後只是“哦,原來是這樣”就過了,一定要學會分析你為什麼沒答上來(比如審錯題意、閱讀抓取關鍵資訊能力差等方面)。②二是堅持課內外閱讀,養成主動摘錄的習慣。平時多注意收集古今中外生動、有思想內涵的故事,一有時間就拿來翻翻,久而久之這些故事或精句等就會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活躍在你的腦海和文章中。
提高閱讀效率和能力,可以學習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可以啟用我們“腦、眼”潛能,培養和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遊刃有餘的做好閱讀和其它事情。具體的學習和訓練可以參考我用過的《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軟體》,可以免費試用的,另外軟體中的思維導圖、編碼記憶等掌握好了,對語文及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2、堅持練筆。練筆主要是為了語文中的寫作。練筆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二是及時記下自己的生活中或閱讀中的一些理解和感受;三是根據試卷中的一些作文題,進行特定的訓練。
對於寫作的素材積累主要包括三方面:①最常見的積累方法:背誦中積累。教材中優秀篇章、精彩片斷、優美語句,是積累作文材料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強化一下記憶,不要只是簡單地看看。②從現實生活中吸收積累。俗話說,生活有多廣,語文就有多廣。要想在生活中很好的積累,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學習、休息、文娛體育活動,還是走街串巷,還是旅遊觀賞、社會實踐、社群活動中,都要做一個有心人,時時處處多看、多聽、多想、多吸收。③最豐富的積累方法:閱讀中積累。書籍、報刊等是作文材料的一個豐富資源。書籍報刊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古今中外,無論是歷史的文學的、哲學的、地理的、天文的、生物的、自然科學的,大量的書籍應有盡有,無所不有,而且這些材料又相對比較集中,只要你喜歡的,就有可能得到它。
當然,語文的提高也是需要做題的,平時不能只是一味的記憶背誦,防止眼高手低。
-
14 # 杜圖圖大美育
如何學好語文,是一個大問題。隨著高考教育改革,語文已經充分引起了大家重視。語文學習,不同年齡段有不同關注重點;不同身份和角色的人,會有不同的認識和感受。前一段老杜結合女兒學習情況和教育改革,寫過一篇原創文章《大語文來了,我們家長應該怎麼辦?》。
大語文來了,我們家長應該怎麼辦?
1
老杜家的大女兒,今年小學四年級。學習成績還行,其中外語、數學還不錯,語文稍微差點。通常,外語、數學在班裡都能處在前三分之一,語文頂多中不溜的水平。按照家裡的分工,數學外語是媳婦管的,語文是歸老杜管。為這事,老杜沒少被媳婦和閨女奚落。當初這麼分工,媳婦也是覺得老杜是名校人文學科碩士畢業,當年高考也是地級市文科前三甲。所以,就把這個重擔給了老杜。
剛開始老杜真沒把語文輔導這事當回事,覺得小學生多看點書、背誦點古文,多增加點人文素養的積累,語文能差到哪裡去。為了鼓勵她讀書,從小就給她買各類繪本,後來也買了不少經典作品;還鼓勵和督促她按照學校要求,背誦幼兒啟蒙經典、唐詩三百等。閨女還有一個小優點,就是記憶力比較好。目前唐詩應該可以背誦二百多首,弟子規之類也背誦過。說實話,和同齡時期的老杜比較起來,閨女水平早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所以也沒太把考試成績當回事,甚至對於閨女還有點小驕傲。
2
前一段,有幾次每月的語文小測驗,考的不理想,閨女被媳婦大批特批,我自然也要承擔連帶責任。於是,靜下心來,開始拉著閨女分析試卷。這時,才發現小學現在語文的考察難度真的已經蠻大了;也發現閨女在學習中確實存在著語文基本功不紮實的問題。主要兩點,一是字詞基礎差點,二是讀文章有不求甚解的毛病。
其實,字詞基礎差是一個老問題了。因為沒有上過學前班(幼小銜接),所以她一年級時她在班裡就算認字少的。原以為,過一段時間就會跟上、追上。目前看,字詞還是薄弱點,有些詞語基本意思弄不明白。
閱讀的問題,老杜反思了下,主要是精讀不夠,看書有點走馬觀花。閨女喜歡看漫畫和懸疑,什麼馬小跳、理查德之類的,基本都買全了。這類書都是以泛讀為主,不求甚解,缺乏精讀訓練。對於一些經典,就得精讀。透過精讀,就可以弄清字詞意思和上下文邏輯,感受到其中的文學意境,學習和借鑑好的用詞和造句。
3
真正觸動老杜的,不是閨女一兩次考試的成績,而是最近炒的沸沸揚揚的北大林校長事件和新一輪高考改革。
前幾天北大林校長,因為北大校慶時把鴻鵠之志讀成了鴻浩之志,鬧了很大的笑話,被輿論炮轟,甚至不得不站出來發致歉宣告。論仕途和學術,林校長都是成功人士;可是,如果語文素養不過關,就算你有朝一日有點小成績了,也會鬧笑話。而且,語文素養的提升,真的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積累,也算是童子功。說實話,日常里老杜也會讀白字。要說讀書少,好像也不是,上大學後老杜也是讀了一些書的。可是,早年貧瘠的語文基礎,早就留下了病根。
新一輪的高考改革也給了老杜很大的觸動。對於這一輪高考改革,除了英語一年兩考、"3+X"變為"3+3"等具體細節外,我們更應該關注其改革背後的教育理念變化。我感覺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核心素養理念,二是對母語的重視。
4
教育界一直在倡導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這兩年又提出了"核心素養"概念。核心素養是什麼、核心素養怎麼培養、核心素養怎麼評價,這是理解新一輪教改和課改的三個關鍵問題。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再直白一點說,就是當你把學校和老師交給你的具體知識和技能都忘光後,教育過程在你身上留下的東西。
北京師範大學2016年曾釋出了《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包括 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對於核心素養的問題,教育界有眾多探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相關資料,在這裡就不深入展開了。
第二個需要關注的,就是對語文的強調和重視。這一次改革,語文在新高考中的比重和難度都在提升,還強化了對傳統文化素養的考察。新一輪高考改革,有人給總結為"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成為第一學科""等。雖然略有誇張,但也不是全無道理。
5
把上面兩個問題結合起來,就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現在高考重視語文了,不過考察重點是語文方面的核心素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語文學科(或語文學習領域)的具體化,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 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美好健康的情感與心理認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自身人格與人文修養。
這就突破了傳統的語文教育理念。因為,在傳統觀念裡,語文多指語言文字與文學表達,主要關注學生的讀、寫、聽、說訓練。所以有人給這種教育理念起了一個概念,叫做“大語文”。大是想對於小而言的,所謂“小”就是狹隘的語文教育理念,突出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大語文,實質就是既強調語文教育的工具性,也強調其人文性;既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也以其為載體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特別是傳統文化素養。
大語文的“大”,還在於語文和生活的結合。學校肯定是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主陣地,不過僅靠課堂顯然是不行的,語文學科的特點就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這就需要,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的家庭和課外生活開拓延伸。這就回到了文章的題目,“大語文時代,我們家長應該怎麼辦?”
6
家長首先要改變觀念,重視語文素養的養成。語文素養不僅會影響學生的成績,還會影響人的一生。新一輪高考改革後,外語可以多次參考,數學命題難度和區分度也會普遍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和難度明顯大增,將成為拉開學生檔次的分水嶺。如今對語文的重度重視,還勾起了老杜當年一段傷心往事。剛才還吹牛自己是地市文科前三甲,其實有一個細節隱匿了,那就是語文其實不咋地。語文成績偏低嚴重拉了老杜總成績的後腿。
而且,語言素養的養成,不同於其他學科素養,沒有速成法,考驗的是慢功夫、是積累。可以說,孩子在15歲前掌握的語文學習體系,可決定他一生的成長。即使在工作後,語言組織能力,包括口頭和書面,也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能寫、會說,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是眾多行業的要求。
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語文素養,還需要在"陪"和"督"上下功夫。老杜反思後認為,自己在語文閱讀陪伴上下的功夫不夠,是導致女兒成績不太理想的重要原因。孩子讀書,喜歡走馬觀花,因為閱歷和識字水平限制,很難深入進去。但是,不深入進去,閱讀量雖然有了,閱讀水平卻很難提升。老杜計劃,定期選擇一本書,和女兒一起閱讀,然後相互分享交流讀書感受。透過這種形式,督促女兒把好的書、經典的書精讀、反覆讀。我知道一位家長,為了幫助孩子背誦詩詞,就和孩子比賽,一起背誦。其實對於成人來說,人文素養提升也是必須的,活到老、學到老嘛。
"督"的功夫,我理解主要用在好的習慣養成和傳統經典背誦上。孩子的記憶力好,多背誦點經典作品,將來必會受益。民國一代的學問家,對於經史子集常常是信手拈來,主要就是受益於童年的訓練。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晚年雙目幾近失明,卻寫出了七卷本的《中國哲學史》,靠的就是早年的童子功。現在各個地方中小學都在有意識強化經典背誦,老杜女兒所在學校要求每個學期至少要背會28首詩詞,算算小學畢業時也得至少背誦二三百首詩詞了。這一塊雖然是校內的任務,其實也得家長督促和檢查。
7
好多事情,說說容易,真做起來就發現還是蠻難的。陪伴孩子成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語文素養,不僅需要時間,有時還得需要一點基礎。首先,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來說,一方面時間真的很寶貴,另一方面有一種植根骨髓的倦怠和慵懶。
還有一點,就是人有所長、也有所短,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擅長語文和人文。那該怎麼辦?老杜媳婦最近一直在睡前給女兒看或聽一段人文課程。起初老杜覺得,書是讀出來的,不是聽出來的。不過用了一段,我發現孩子居然瞭解和記住了很多人文知識,有時都可以考住老杜了。仔細想想,其實這種形式也不錯,既不浪費孩子學習時間,還可以潛移默化中學習不少歷史和文學知識。這類網路課程有一些,感興趣的其實也可以試試看。
另外,隨著語文教育受到重視,目前已經湧現出了一批語文課外輔導機構。市場的嗅覺是敏銳的,哪裡有機會那裡就會有創新,就會有人才聚集。目前在線上線下,已經出現了一些不錯的機構和課程,為避免廣告嫌疑,老杜就不一一推介了。
-
15 # 老穆說語文
老穆解析
穆老師認為,這是一道難以全面回答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
〖1〗問題的範圍特別廣
〖2〗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
〖3〗語文學習方法本就不固定,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穆老師結合自己十餘年的語文教學經驗,總結出自己的語文學習法,如下圖:
關於方法的具體解析,穆老師為大家分析如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接著往下看!
老穆支招一、有態度地〔聽〕
〖1〗認真聆聽自然之語、生活之言(寫作用)
〖2〗課堂上認真聽課(考試用)
〖3〗別人講話時,我們要學會傾聽,不要隨意插話。(做人用)
二、有目的地〔說〕
〖1〗平時說話要想著說,不要搶著說(自我修養)
〖2〗與人交流時,可以“刻意地”引經據典,時間久了,你也就學會了引經據典,無形中增加了你的學識。(作文用)
三、有感情地〔讀〕
〖1〗平時朗讀課文時,要付諸感情,把自己當做主人公,不僅能提高你的想象力,還能鍛鍊你的口才。(作文用)
〖2〗朗讀詩歌時,可以選擇好的環境,“肆意地”宣洩自己情感,感悟作者之情感。(古詩詞鑑賞用)
四、有效率地〔寫〕
〖1〗寫作業要提高效率,不可拖拉
〖2〗做試卷、寫作文都要計算時間,提高效率
五、有方向地〔思〕
〖1〗思考生活中、學習中、自然中常見現象
〖2〗思考試題的考點與解題技巧
〖3〗思考命題人是如何設定答案的
〖4〗思考自己為何學不好
六、有體會地〔悟〕
〖1〗學會透過現象,悟出本質
〖2〗閱讀書籍或報刊雜誌時,要積極主動地去體悟作者情感,乃至悟出人生真諦、生命的意義……
〖3〗學會體悟生活中的情感
艱辛、痛苦、快樂、煎熬……
七、有條理地〔記〕
〖1〗課堂筆記有條理
〖2〗錯題集有條理
〖3〗知識點整理可以按“體系”或“專題”形式有條理地記
八、有意識地〔練〕
〖1〗練自己的薄弱點
〖2〗練習解題方法和技巧
〖3〗練自己的自信心
以上這些都是穆老師半小時之內的傾情“噴發”,以前並未整理過,因此,不免有會條理性、邏輯性的問題,還望方家見諒!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明白了嗎?加油哦!
-
16 # 紙條App
紙條君有一個朋友,中文系的。大三那年,他到雲南的鄉下去支教,教語文,帶的是一個二十多個人的小班。第一次上課的時候,紙條君的那位朋友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汗如雨下,染溼了衣襟。就在他準備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進入課程內容時,前排一個10歲左右的女生突然舉高了右手,並用雙眼審視著他,似乎要把他看穿。
朋友先是愣了一下,隨後,為了展示出自己“廣開言路、從諫如流”的風度,他還是很禮貌地請她站起來說出自己的問題。
小女孩絲毫不客氣,一站起來便直搗黃龍,問出了一個“亞里士多德”式的問題——“老師,請問語文是什麼?”
語文是什麼?
紙條君的朋友在中山大學中文系埋頭苦讀了三年,在各大公立學校與教育機構試講不下百遍,但就是沒思考過這麼本質的問題。面對著眼前氣勢洶洶的小女生,朋友擺擺手,示意她先坐下。隨後,朋友義正辭嚴地對著全班同學說道:“語文是什麼?有誰能回答一下剛剛這位同學提出的這個問題嗎?”隨後冷場30秒。朋友清清嗓子,硬著頭皮繼續說道:“沒有的話,請每一位同學回去之後都好好思考一下,我會在下一次課公佈答案!”所幸,終於逃過了一劫,未被現場打臉。
當天晚上,朋友呆呆地坐在學校的操場上。雲南的鄉下,簡直就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圓月高懸,空氣清新,涼風習習。只可惜,他沒有心思玩味身邊的詩意美景。他在苦苦思索“語文是什麼?”百思不得其解之後,他撥通了那個人的電話……
“語言”和“文字”
語文是什麼?紙條君想,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語言最小的單位——“字”說起。
因為“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字”,而眾所周知,語言和文字最小的單位就是“字”,“字”組成了“詞”,“詞”組成了“片語”,“片語”組成了“句”,“句”組成了“段”,“段”組成了“層”,“層”組成了“篇”,“篇”組成了“卷”。當然,我們小初高階段的語文課程,還不涉及對整“卷”書的研究。我們的中小學時代,學習研究的最大篇幅,也不過是“篇”。
“篇”以下的“字”、“詞”、“句”、“段”都是“基礎”板塊的內容。
“字”就包括“字音”、“字形”;“詞”就包括“詞語”、“成語”;“句”就包括句子的語法——病句、也包括句子的修辭、句式轉換……“段”就包括段中句子的排序。
以上基本就是語文學科在“基礎”板塊,所要掌握,所要考察的內容。
閱讀是一個“拆解”的過程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字成文,則言出為論。“基礎板塊”之後,是“閱讀”板塊。基礎板塊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僅僅是“識記”。而閱讀板塊,則要考察一個學生對一整“篇”的文章的解剖與分析能力。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以及從哪些角度對一篇文章進行解析呢?
主要還是我們經常提起的那四個角度,即文章的“內容”、“立意”、“結構”與“語言”。展開來說,對文章“內容”方面的解析,就包括“概括文章內容”、“梳理故事的情節”……對文章“立意”方面的解析,就包括“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談談自己受到的啟發”……對文章“結構”方面的解析,包括“分析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文章標題的作用”、“分析文章的謀篇佈局方式”……對文章“語言”方面的解析,就包括“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句子”、“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句子”、“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賞析句子”、“談談某個詞的含義”、“談談某個句子的含義”……
以上紙條君所列舉的各個具體的分析角度,正是語文閱讀中常考的題型。(小可愛日常鑑賞其他小可愛文段創作的時候也可以從這幾個角度出發哦~)在這裡,我們應該也能開始明白:考試中做閱讀題的意義。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並不是教育部門為了難為你而設定的,而是強迫你從各個角度入手,將一篇文章徹底地掰開了,揉碎了,嚼爛了……只有這樣,你才能將文章的精華吸收進自己的靈魂之中。
那現在問題又來了:請問我們為什麼要將他人文章中的精華吸收進自己的靈魂之中呢?這就是接下來紙條君要在“作文”板塊中講述的內容了。
作文是“建”出來的
“閱讀”是關於怎麼“解析”一篇文章的,而“作文”則是關於怎麼“建設”一篇文章的。“閱讀”與“作文”,一個負責“解構”,一個負責“建構”,一體兩面,不破不立!
那我們應該怎麼建設一篇文章呢?同樣涉及到四個角度——“內容”、“立意”、“結構”、“語言”。此時敏銳的你可能已經發現了:“閱讀”其實就是“寫作”的鋪墊!解讀別人的文章,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讓你自己也寫出一手好文章!這就跟學畫畫、學攝影一樣。試想達芬奇、畢加索們剛學畫畫的時候,是一上來就開始畫的嗎?當然不是啊!“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他們必須先看別人畫的好的畫,並在看畫的過程中竭力揣摩別人的立意、構圖、線條、色彩……看畫一萬張之後,才能開始畫。蘇東坡之言“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呀!
所以,做閱讀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揣摩作者的構思、立意、技巧、表達方式……然後,你就“照葫蘆畫瓢”,把學到的東西在自己的作文中再展示一遍。學術的樂趣,正在於此!
好了,我們說回“作文”。先來說說作文的“內容”,作文的“內容”也就是作文的“選材”。在“閱讀”中,你概括別人的文章的內容時,需要遵循“六要素”法,在“作文”中,你也同樣要用“六要素”法給出你自己的素材。這一點,我們會在往後的作文技巧專題中,展開來具體談。
然後是作文的“立意”,在“閱讀”中,你需要去把握別人文章的“立意”,也就是別人文章的“中心主旨”。而在“作文”中,你也需要去給出自己文章的“立意”,也就是自己文章的“中心主旨”。所謂的“立意”,就是要求你用最簡短的話寫出你要在文章中表達的情感,或你要在文章中講述的道理。
然後是文章的結構,從根本來講,文章的結構不在乎四種——“並列”、“遞進”、“對比”、“內嵌”,而這四種根本結構互相排列組合,又可以衍生出無數種新的結構。“閱讀”時要求你去解析別人文章的結構,解析完了,你就可以把別人文章的“結構”直接拿過來,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喬布斯說,在抄襲“結構”和“靈感”上,我們向來是厚顏無恥的。
最後是作文的“語言”,“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是要靠天賦的,有的人天生就伶牙俐齒,有的人天生就木訥寡言。然而,“天賦”只能決定你的起點,不能決定你的終點。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礪練,來讓自己的行文語言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至於怎麼礪練,我們以後再開個專題,寫篇文章專門來講。
以上就語文的“基礎”、“閱讀”和“寫作”這三大板塊稍微地梳理了一下基本框架。其中的每一個板塊,板塊中的每一個小點,展開了講都是一篇長長的文章。我們以後也許會寫文章專門來論述這些“點”。
~٩(๑>◡<๑)۶~
-
17 # LYZBQB
課內的嘛就是要好好的記 如果是像我一樣記性不好的話我覺得可以按照咱們老師教我們的方法記長篇文言文——記句中關鍵詞或者是記大略翻譯
古詩的話可以邊讀邊在腦子裡描繪詩中的景物事
課外閱讀的話要學會龐就這樣
-
18 # 無意不驚
許多高中同學對於語文的看法比較武斷,認為作為母語的語文從生下來就在使用,這麼多年的積累難道還會差嗎?便產生了一種不夠重視的情緒。真到了快要考試時又發現了自己的弱點,急迫之下又希望尋求一種“速成”的方法。有的人意識到可能做題太少,就想透過多做題來提高語文水平。實際上,語文能力的提升不是僅僅透過量化的標準就能達到的。它總是內化於心的,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沒有平時大量的閱讀與積累,沒有閱讀素養的養成,靠每天做題是很難實現作文水平、閱讀水平、甚至表達水平的提升。比如,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很清晰地進行表達出來本身就是一種能力。這不是透過做題就能提高的。並且語文還需要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不是靠做題或者死記硬背就能達到的。對於語文的學習需要一種“潛移默化”的內化和養成,並且能持之以恆地堅持。真正讓語文成為最有中華民族傳統色彩的學科。您覺得呢?
-
19 # wallBAT
語文不簡單啊。
他考的是學生的生活,是學生對待萬事萬物的情感與看法。
語文他不是複製貼上。是靠著自己的主觀回答,去認真感受的。
若想學好語文就要在一種莫須有的態度之中,去感受一點一滴。。
-
20 # 睿謙趣味數學
首先,也是最基礎的小學一年級就要求學習的拼音,一定要標準發音,普通話不但是華人交流的工具,還是國際友人盛行的。學會了拼音,我們不認識的漢字就可以靠拼音來認識理解它。
第二:多識字、組詞,識的字多,我們才能組的詞多,詞彙掌握多了,我們才能更好地閱讀作品與練習寫話作文。
第三:熟讀語文課文,背誦課文要求背誦的,記憶作者出生年代、祖籍、屬於哪一型別的作家,作品屬於哪一種文學體裁。讀懂課文的中心思想、講述的道理等等、還有名言名句。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書中的名人名言都是智慧之言,我們真正地理解了才能汲取其中的智慧,少走彎路。
第四:在弄懂了書面內容之外,必須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增長見識,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書中好的詞彙、句子可以抄下來,多讀多背,在自己的作文創作中加以靈活地運用,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屬於我們自己的知識。
第五,多做練習題,將學了的知識加以鞏固,掌握牢靠,老師當天講了的課程晚上要回家複習,還要預習第二天所學的,畢竟學校安排的課程很多,就語文這門課程的課程量是極其有限的,我們預習了,老師上課時我們才不會一臉茫然,吸收起來就更容易些。
我們學習語文不光要會鑑賞他人的作品,明白他人的意圖,自己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意圖外,語言是我們與外界交流的工具,我們要讓自己的語言鏗鏘有力,讓我們掌握主動,做人生的贏家。
回覆列表
說到語文技巧,作為應試教育一代,我建議你死記硬背一些東西,比如,回答閱讀理解這類問題的步驟,第一點回答我什麼,第二點又是什麼,最後一點回答裡的一些常用詞語。市面上也有這類書,想在短時間取得高分,這是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