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道至簡T2

    馬克沁重機槍誕生後,1898年,北非,恩圖曼戰役,英國和蘇丹,5.2萬蘇丹騎兵就此崩潰,騎兵衝不過後的火牆,殺傷距離2公里

    實際上,火器發明後,遊牧民族就走下坡了,只不過分原始火器對遊牧騎兵,後膛槍,步槍,遊牧騎兵也分無火器和有火器,其實火炮才是戰爭之神

    自從機槍出現,遊牧騎兵就沒優勢了。

    大明堅持很有機會

    大約到康熙吳三桂時期,滿清八旗就腐化不堪了,全靠北方漢人才擊敗吳三桂,乾隆清緬戰爭時,雖然關外調來的騎兵有戰鬥地主力,但緬甸裝備了雨天可以開火的槍,依託城寨,滿清怎麼也打不下只好先提出停火,打下去必輸

    大明,或者說漢人從各方面講都很可惜

    遊牧騎兵是有條件的,有馬,騎術好,弓術好,需要長期練習不能速成,明中葉蒙古就窮苦不堪,沒有什麼戰鬥力

    滿清其實是軍事貴族制,男的從小打熬身體練武,家裡有搶來的奴隸幹活,箭有毒,每一個成才都要很久,射箭更如此,有火器後一個普通農民培訓幾個月就能上戰場

    大明倒下真的很可惜,從那時起沒有任何一支遊牧蠻族軍隊能成功

  • 2 # 子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不請自來我來回答

    網上有句笑話說的是,自從加特林機槍出現之後遊牧民族開始變得能歌善舞而且好客!雖說是一句調侃之後但也可以從側面反應出一個問題,遊牧民族的軍事優勢什麼時候消失的。

    加特林機槍大規模用於實戰是在一戰的時候那是別說明朝清朝都到了末期。

    那麼我們來往前推一下熱武器的出現什麼時候對遊牧民族形成絕對優勢的,

    明朝初年朱元璋就發現火器的重要性並大力發展火器,靖難之役後朱棣更是不斷加強,並建立的一個獨立的軍中,神機營,數次深入蒙古腹部神機營功不可沒,土木堡之變中神機營更是把火器發揮到了極致一舉擊潰瓦剌軍隊。

    但此時的火器雖然已經對遊牧騎兵部隊形成一定優勢但離碾壓勢優勢還有很遠。

    反觀歐洲戰場一樣的情況,直到滑膛槍的出現天平才開始傾斜,工業革命之後,火器快速發展,加特林機槍的出現徹底把騎兵優勢掃入了歷史的長河中。

    而值得注意的是就是最早的滑膛槍也是明朝滅亡近100後的事情,最早的加特林更是1860年以後的事情

    大明的滅亡不在其軍事上,更多是內部原因,1644年滅亡的時候清軍也沒能打進山海關

  • 3 # 王玉潔507

    這個節點是從清朝開始的。明朝是從元朝手中取得的天下,是以漢人為主建立的朝代。

    明朝建國後,採取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政策,可見漢族與蒙古遊牧民族是水火不溶的。蒙古遊牧民是沿水草而居,沒有穩定的居住地,且盛產牛羊,鐵鍋對他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本身自己又不會生產,只能靠邊境交易去購買。

    明朝建立後禁止邊境交易,這樣就給蒙古人的生活造了很大的影響。蒙古人被逼無奈只能搶了,這場戰爭陸陸續續地持續了200多年。明朝見久戰不下,又勞民傷財,於是就修築了長城,以防蒙古人的侵擾。

    而清朝與蒙古人同屬於遊牧民族,瞭解蒙古人的生活習性,知道他們的侵擾並非是喜歡戰爭,而是由於生活方式的不穩定才產生的矛盾。如果給他們一個好的生存環境,就可以避免戰爭。

    在清朝建立前就採取了分裂蒙古各部族的策略,使之勢力分散無法團結,大大削減了蒙古人的戰鬥力。清朝建囯後,釆取了又打又拉的政策。一方面武力鎮壓,另一方面釆取和親的辦法以牽制對方。並制定了蒙古各部的地方行政制度(盟旗制)。以旗為單位,在由各旗組成盟。嚴格限制各盟旗民間的往來、遊牧,將蒙古各部嚴格限制在自己的領地內,削弱了各部族之間的聯絡,主要官員由朝廷任命。

    清朝不但限制蒙古各部族之間的交流。還嚴格禁止與中原文化的交流,不允許蒙古人與漢人交往。只能使用蒙、滿兩種文字,不能用漢字更不能與漢人通婚。

    除此之外,還大力推行喇嘛教的發展,每戶家庭只能留一個人,其餘都出家。入喇嘛教還可以免除賦稅。在這樣的政策之下,使得蒙古地區的人口越來越少,無法與強大的清朝相抗衡。最終完全臣服於請政府,再也不用徵兵打仗了,也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所以說無論明朝怎麼堅持,不同的政治策略,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 4 # 薩沙

    其實直到明末,蒙古人還是很有實力的。

    林丹汗於1604年繼任汗位,是蒙古察哈爾部的大汗,也是蒙古最後一任的大汗。

    說起來,林丹汗的實力同以前蒙古大汗根本無法相比。林丹汗控制的只有察哈爾部,不過是漠南蒙古中一支比較顯赫的部落而已。

    至於其他各部,多是名義上服從林丹汗的指揮,實際上是各自為政的。

    林丹汗直轄部落不過10多萬人口,能夠觸動最多一二萬軍隊。

    在努爾哈赤雄霸東北時,卻接連被林丹汗擊敗。

    1608年,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領兵攻打烏拉部,林丹汗派遣科爾沁部王儲奧巴父子統帥科爾沁大軍進攻,一舉擊潰褚英的進犯。

    不久,努爾哈赤出兵攻打宿敵女真葉赫部。

    林丹汗再次出兵,奧巴父子領科爾沁大軍馳援葉赫部,激戰中努爾哈赤的部將布揚古陣亡。之後數次與後金的交手,都以林丹汗獲勝告終。

    努爾哈赤不敢同時與明朝和蒙古進行兩線作戰。他把主戰場放在對明朝的同時,對蒙古則採取退避三舍的策略,甚至以通婚聯姻為手段以籠絡科爾沁、內喀爾喀部,以舒緩來自蒙古方面的壓力。

    直到1619年薩爾滸大戰之前,林丹汗仍然同滿清、明朝成為三足鼎立的勢頭。

    滿清和明朝都權力拉攏林丹汗!

    直到薩爾滸大戰之後,滿清已經佔據絕對優勢,兵力達到10萬。

    林丹汗是無論如何不能對付滿清了。

    但即便如此,林丹汗的衰敗還是因為內亂。

    林丹汗在1618年接受了西藏紅教,導致內部信仰黃教的眾多部落反叛,脫離陣營。

    然而對於實力已經非常虛弱的林丹汗,擁有10多萬大軍的滿清仍然用了很大的心思,採用了包括聯姻、誘降、戰爭等一系列手段。

    以皇太極為例,自己在1625年娶了科爾沁部寨桑之次女布木布泰(孝莊文皇后)為妾。

    在滿清的瓦解下,林丹汗部下內喀爾喀蒙古等五部投靠滿清。

    幾年內,察哈爾部外圍的那些部落紛紛棄林丹汗。

    林丹汗部下比較可靠的科爾沁,也有諸如好兒趁部等叛徒。

    在眾叛親離下,皇太極1628年大舉攻打察哈爾的林丹汗,擊潰了林丹汗所轄的多羅特部,俘獲萬餘人,喀喇沁部歸順皇太極。

    同年9月皇太極再次出兵察哈爾,而敖漢部、奈曼部、內喀爾喀部、喀喇沁部以及科爾沁蒙古各部也一同參戰。

    林丹汗潰敗,逃走。

    自1628年到1632年這四年期間,又有阿魯科爾沁部、四子部落、阿魯伊蘇特部、噶爾瑪伊勒登等部相繼歸降皇太極,使得林丹汗愈發成為孤家寡人。

    最終,1632年,皇太極出兵10萬,打垮林丹汗,後者帶著帶著僅剩的數萬人逃到甘肅。

    看看,對付實力如此衰敗的林丹汗,滿清仍然花費了20多年。

    1636年3月,漠南蒙古16部49個大小郡主會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汗。至此漠南蒙古納入了後金的管轄統治之下。

    然而,這只是漠南蒙古而已,也就是居住於大漠(戈壁沙漠)以南的蒙古族。

    還有漠北蒙古和西域蒙古。

    滿清打敗準噶爾以後,外喀爾喀才歸屬滿清的版圖,但也只是形式上控制,清朝末期就獨立出去了。

    至於西域蒙古瓦剌分裂出最強的準噶爾,同康熙作戰多年,一度成為燎原之勢,最終到1759年才被消滅。

    而準噶爾這個攪屎棍,其實幫助滿清大忙。他攻打漠北蒙古喀爾喀,導致後者實力所剩無幾,只能投靠滿清。

    而原本屬於瓦剌的土爾扈特因被準噶爾擊敗,逃到了俄羅斯的伏爾加河流域。

    而瓦剌蒙古的杜爾伯特部,直到乾隆時期還在叛亂。

    可見,蒙古全面的衰敗至少也是康熙時期,距離明朝滅亡還有100年時間。

    大明支援不了這麼久的時間。

    然而,隨著火器的逐步補給以及工業的進步,蒙古人的衰敗是必然的。

  • 5 # 物質文化史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遊牧民族合適變得能歌善舞?

    就是這個東西讓遊牧民族變得能歌善舞的。馬克沁重機槍是1883年開始研製的,於1888年正式服役於英軍部隊。在1893年首次實戰應用中,一支50人的英軍小隊憑藉4挺馬克沁重機槍成功擊退了5000多人的麥塔比利──蘇魯士人(今天中非共和國),造成三千餘人死亡。至此以後,遊牧民族的騎兵在自動武器前顯得不堪一擊,騎兵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畢竟手工業甚至是機器化大生產一直是遊牧民族的弱項,自此以後遊牧就變得能歌善舞起來。

    明王朝堅持一下還有沒有機會?

    鑑於當時明王朝在李自成的打擊下已經毫無還手之力了,所以如果明王朝堅持一下只能南遷,仿照南宋去南京建都。實際上,南明小朝廷也是這樣做的。

    這和馬克沁重機槍無關,畢竟大明王朝在1644年滅亡,而自動武器是在兩百年後的事情了。

    而且當時最強勁的武裝:吳三桂所率領的關寧鐵騎已經歸順了清朝。其他諸如天雄軍、洪兵、白桿兵等強勁武裝或覆滅或投降,均已不屬於明王朝。可以說是大勢已去。

    總結一下,明王朝在當時已經盡最大努力在堅持了,但是氣數已盡,沒有機會了。

  • 6 # 心向青山

    1,這個問題如果單指中國,那麼最終解決遊牧民族的是清朝。

    從公元1635年皇太極擊敗蒙古最後一任大汗林丹汗,併兼任蒙古大汗開始,直至公元1759年,乾隆征服漠西蒙古――準噶爾汗國,歷時124年,清朝終於一統蒙古三部,困擾中國數千年的遊牧邊患至此得以解決。

    大明堅持一下有沒有機會呢?明朝用了近三百年也沒能解決蒙古問題,這個不只是軍事能力問題,根本上還是生產力問題。

    工業革命到來之前,由於生產力低下,北上過了陰山便必須要遊牧才能生存,這是農耕的中原王朝所不願的生存方式,所以明朝本身沒有動力去真正征服蒙古人,所求的不過是邊境安全而已。

    而清朝不同,其本身兼具農耕與遊牧(漁獵),其入關後不僅是中原的皇帝,同時也始終是蒙古的大汗。

    2,如果從整個世界範圍來看,這個轉變則是工業革命的到來和馬克沁機槍的發明。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間是公元18世紀末期,也就是乾隆晚年。

    而馬克沁重機槍,則在公元1888年開始正式服役於英軍部隊。

    不過,馬克沁重機槍是徹底斷了遊牧民族依靠騎兵征戰天下的能力。

    但在中國,其實不用等到馬克沁機槍的到來,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便用步槍和大炮終結了僧格林沁的騎兵優勢。

    這一年是公元1860年,地點八里橋,僧格林沁的騎兵慘敗,而英法陣亡的人數只是個位數。

    此時距離明朝滅亡已經過去了200多年,明朝是堅持不到的。

    3,從整個人類文明的角度來說,遊牧問題的解決,其實還是生產力的發展。

    遊牧民族的南下劫掠,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生存,而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當年的遊牧民族已經不需要再透過搶掠才能活下去了。

    於是,定居、進入文明社會,便成了大勢所趨。

  • 7 # 愛嘮叨的小黑黑

    這是兩個問題,需要分別來解答。

    第一個問題,遊牧民族並不存在從能征善戰變成能歌善舞,這本來就是並存的兩個優點,提問者的想法,應該是什麼時候遊牧民族開始不再對外戰鬥了。

    其實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區的窺視,一直堅持到了清朝,雖然女真時期的皇太極征服了蒙古部落,可是在康熙和雍正時期,依然在和清朝戰鬥。

    而遊牧民族失去優勢地位,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俄國的武器先程序度碾壓遊牧民族開始,遊牧民族才沒有了戰鬥優勢。

    第二個問題,明朝是堅持不下去的,能堅持下去,意味著他有戰勝闖王和清朝的實力,反之,沒有實力是堅持不下去的。

  • 8 # 七品闡史官

    閱讀題主的問題後,我暗自揣測題主是想問明朝是否機會擊敗關外的女真政權的八旗軍!

    那麼我的回答是,首先女真族是漁獵民族而非遊牧民族。

    八旗軍也不單是一支騎兵部隊,而是由步兵、騎兵、火器等諸兵種合成的集團化部隊。

    另外八旗軍又有滿、蒙、漢之分,共24旗。

    這裡單一滿八旗為例,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又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每旗300人為一牛錄,設一名牛錄額真管理。5個牛錄為一札蘭,設定札蘭額真管理,札蘭額真也叫甲喇額真,音譯不同。5個札蘭為一固山,是為一個旗,設左右梅勒額真管理。

    最後,明朝的滅亡是從根本制度上的總崩潰,某次戰役或者戰役級別的勝利實在難以挽回敗局。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792499945522856451/?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81599913&req_id=202002132118330100260790183330CBB2&group_id=6792499945522856451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十一8天小長假,你是出遊玩耍還是居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