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沉餘生無奈

    《春夜喜雨》是唐詩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此詩運用擬人手法,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緻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詩中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全詩意境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是一首傳神入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首(律詩),詩中寫作者想象的句子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運用了對比和對偶修辭手法的句子是:(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

    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在生活裡,「好」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讚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不是嗎?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你看它多麼「好」!

    第二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樣的雨儘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第三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裡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象雲一樣黑。好呀!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

    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豔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溼」,一朵朵紅豔豔、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那麼,田裡的禾苗呢?山上的樹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樣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裡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裡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於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所寫,顯然是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裡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於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分明是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後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又表現得多麼生動!

    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和那些朱門裡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難道不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嗎?

  • 2 # 快速記憶楊老師

    《春夜喜雨》是一首詠春詩,作者透過對春雨的夜景刻畫,表達了作者對春雨來得及時的喜悅心情。這心情主要是出自於農作物得到春雨的滋長,這對當時歷經磨難的詩人在成都種田勞動來說,是值得欣喜的。這詩歷來被人們認為是詩人描繪雨景、抒寫內心喜悅的名作。

  • 3 # 茶胖子

    這首詩是作者在做農民時寫的一首詩,其主要是詠“春雨”,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春雨知道時間,到春天它就悄悄的來了,春天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正需要下雨,它就來啦。一整首詩都在描寫“春雨”,寫了春雨的好,春雨的知時節,春雨的潤,春雨的細,生動的描寫出來春雨的特點。

    此詩主要抒發了作者對春雨的喜愛,春雨能給人們帶來豐收,帶來喜悅。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

    花重錦官城。

  • 4 # 第一眼one

    <<春夜喜雨>>是唐詩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是一首著名的詠(物)詩。此詩運用擬人手法,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緻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詩中對春雨的描寫,細膩生動,繪聲繪形。全詩意境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詩末作者想像第二天清晨的情景是(繁花似錦)。

  • 5 # 日月閒

    這是唐詩裡的名詩之一,是詩聖杜甫所作,全文共八句。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此詩描寫久旱後春夜喜降好雨滋潤萬物美景。當時的刀耕火種,收成全看天吃飯!正是久旱逢甘霖,真正的及時雨!抒發了杜甫老人家對及時雨到來的喜悅!也體現出詩聖的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開頭用一個“好”字來贊“雨”,並把好“雨”人格化,說它“知時節”,一個“知”字,點出了春天,寫活了春雨。春天是萬物復甦生長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應需而降,你看這雨該多麼好!當春乃發生“乃”字,是“即”意思,“知”和“己”前後互為呼應,使人油然而生讚美之情,面對有靈性,善解人意春雨,詩人不禁發自肺腑高呼“好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頷聯仍運用擬人手法,從正面細緻描繪了春夜喜雨隨風而至此,潤澤萬物情態,“潛入夜”和“細無聲”相匹配,不僅表明雨是伴風悄悄而至,同時表明雨是有意潤物,是無意討好人們歡欣。其中“潛入夜”“潛”和“細無聲”“細”字,用詞精當恰切。所謂“潛”是風輕而不狂;所謂“細”是指雨蒙而不驟,有了風輕雨蒙作鋪墊,才能產生“潤”。這一“潛”一“細”二字,是從聽覺角度寫出春雨綿綿,無聲無息輕輕潤物。

    頸聯“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寫雨中夜色。田野裡小路也跟雲一樣都是黑沉沉,只有江裡船上燈火是明。喜是雨意之濃。從視覺角度描寫了一幅江村夜雨圖。以“江船火獨明”反襯“野徑雲俱黑”,更顯得黑雲密佈,雨意正濃,今夜裡準能下一場透雨。

    尾聯“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以想象之筆,寫春雨潤物之功,描繪明晨雨後百花盛開勝景。

    “錦官城”指成都城。在城中住過織錦官員而得名,詩人將“錦官城花重”刻意用倒裝句式表現“花重錦官城”,變被動為主動,使詩句平見奇,奇中見神,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一個“重”字境界全出,花受雨而溼潤,顯得飽滿凝重,生機盎然;雨襲花而不見零落,倒覺綺麗婉媚,楚楚動人。這一切一切,均來自春雨過後特有景象。待到明早去看吧,整個錦官城會變成花海洋。

    詩人企盼這樣“好雨”,喜愛這樣“好雨”。雖然題目中那個“喜”字在詩中沒有出現,但筆筆卻在寫春夜喜雨。一喜春雨及時,如期而至;二喜雨潤萬物,悄然入夜;三喜雨景奇觀,雨意甚濃;四喜雨霽花豔,花滿錦官。

  • 6 # 長之安兮

    《春夜喜雨》內容、意境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首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春天植物萌發生長的時候。

    詩的一開頭,詩人就讚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為什麼是“好雨”?因為春季的農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潤。農諺雲:“春雨貴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寶貴。

    成都地處“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氣候溫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卻又有明媚的Sunny。這正如詩人在另一首詩中所描繪的:“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

    在正需要雨水之時,雨就降下來了,它是“知時節"的,所以“當春乃發生。”這種為萬物生長所必須的“及時雨",真是難得的好雨啊!

    這兩句詩,是採取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繪的。詩人採用他一貫的寫法,把無情作有情,把無知當有知。這裡把春雨當作有知覺的,故它能根據需要,應時而降。詩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應,極為傳神,詩人喜愛雨的心情躍然紙上。

    頷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雨隨著春風在夜裡悄悄落下,無聲的滋潤著春天萬物。

    這兩句詩,詩人著重是從“聽覺”上去描繪雨景的。既描寫了春雨的動態,又透出了它的潤物之神,好雨下在夜裡,雨細又不驟,隨夜色而逐漸隱沒。它悄情的來,默默無聲,不為人們所覺察,故稱為“潛入夜”。

    這樣不聲不響地下的雨,顯然是滋潤萬物的細雨。“細無聲”,正好恰當地表現了它的可貴精神。這裡的“潛”字和“細”字都用得準確、貼切,前者透出風很微,後者說明了雨極小。仇兆鰲在《杜詩詳註》卷十說:“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

    雨“好”的特點在這兩句裡透過“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來,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勞作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應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

    頸聯:“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雨夜中田間小路已看不清,濃雲密佈,一片漆黑,只有遠處的江船上的燈火獨個閃爍。

    頸聯從視覺角度描寫雨夜景色。由於晚上正在下雨,群星潛藏,月色無光,說明雨意正濃,眼前一片墨黑的世界,如今放眼四望,唯有江邊船上放射著一線光芒,在這黑夜中顯得格外明亮。

    這是一幅極其生動的雨中夜景圖,天上的雲兒、地下的小路一樣黑,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這兩句寫出了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對比映襯,不僅點明瞭雲厚雨足,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俱"與“獨”又突出了這種景象,而在這種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詩人驚喜的感情。

    尾聯:“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待到天亮時,看著那雨水潤溼的花叢,嬌美紅豔,整個錦官(成都)城變成了一個繁花盛開的世界。

    尾聯是想象中的雨後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後之晨成都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這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豔豔、沉甸旬,令人心曠神怡。至此,詩人對喜雨的感情達到了高潮。“紅溼”、“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可見詩人狀物細膩。詩尾,詩人脫口而出:“花重錦官城。”後人贊曰:“通體精妙,後半尤有神。”

    這首詩描寫細膩、動人。詩的情節從概括的敘述到形象的描繪,從耳聞到目睹,自當晚到次晨,結構嚴謹,用詞講究。看似平常,卻頗為難寫的夜雨景色,卻寫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從字裡行間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悅的春天氣息。這首詩題目雖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詩不見“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詩人這種感情的產生絕不是出於一時的衝動,而是有其現實基礎。

    《春夜喜雨》的創作背景

    詩人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年他有過一段“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逛”的漫遊生活。後來入長安求仕有十年,卻仕途不順,職位低廉。隨著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敗的境地,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詩人千辛萬苦地趕去靈武投奔唐肅宗(李亨),不料因救房琯案被肅宗棄用。詩人於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浣花草堂”。

    《春夜喜雨》這首五言律詩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詩篇之一。在寫作此詩的前一年,陝西一帶就有嚴重旱災,“米鬥至七千錢,人相食”(《資治通鑑·唐記》),詩人當時在親友的幫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經營,寓居的草堂基本建成。飽經憂患的詩人生活總算暫時得以安定,終於有時間對成都的自然景物進行深入的觀察和細緻的琢磨。因此,在這春夜裡,詩人一聽到雨聲,就感到無限喜悅,這喜悅也恰好反映了詩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結語:

    詩人對平常之景物寫得如此傳神,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生動,後世人看到雨,在春日的夜晚,忍不住要想起1200多年前的詩人的這首詩,吟詠再三,更覺回味無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掙錢的好路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