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金屬外殼79
-
2 # 小超談體育
總有人拿一個點來比較喬丹,換手動作好多人可以做但是別整體比,第一喬丹經典換手是在開始墜落過程完成而不是在起跳升高時候完成,第二點距離長短問題,一個是剛過罰球線一個是接近籃筐。第三點就是運球上籃的衝力跟抱球跑再起跳是不一樣的。第四好多人模仿是沒有人去防守干擾情況下。第五就是進籃後著地著核心力量完全是完爆。
很多人就覺得喬幫主的上籃拉桿看著誰都可以,但後果就是你看喬幫主的落地,那個核心力量,而其他人就是重點的得摔得不輕!
喬丹最厲害的那個拉桿應該是從球場這邊騰空摺疊變向然後飛到另一端的那個上籃,看了不下100遍,全宇宙第一,沒有人能做出那個動作,太難了!
試想喬丹在空中思考人生,飛至籃板附近發現燃料不足,臨時決定換手,其機動性和當套路依葫蘆畫瓢的會一樣?
難就難在你去複製是已經有了這個動作的全部意識,喬丹是以為會有人防守臨時改的,所以複製肯定有人能複製出來,但沒了形意了!
喬丹年輕的時候因為身體天賦強,經常都是管它三七二十一飛起來再說,結果飛近了發現扣籃太勉強,臨時決定換動作,這才有了這個經典動作,在這種狀態下,喬丹發揮了身體的極限潛能,所以這個動作後面的人難以模仿,因為模仿的人都想一氣呵成,而這個動作是不可能一氣呵成的。
身體素質想弄到頂級,主要是天賦,而不是吃的好壞,跳遠和跳高記錄不都是幾十年前的嗎?就籃球而言,喬丹的身體素質是獨一無二的,至少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人在身體素質上超越喬丹,這裡所說的身體素質並不是單純的長得壯那麼簡單!
這種天賦的以後可能會有,畢竟這100年還是出過一個喬丹的,不知道以後多少年出一個了,可以肯定的是以後有這種天賦的肯定多不了!
這個動作應該很多現役的球員都做的到,但看看人家喬丹是在什麼情況下做出來的,是在總決賽的比賽中做出來的,要想複製,請先進了總決賽再說吧!
雖然科比的滯空和技術是公認的超越喬丹的,但是科比總決賽只想贏!眾所周知科比只在季後賽總決賽發飆!甚至總決賽五十多分信手拈來!這就是曼巴精神!但是同樣他沒有達到喬丹的那種境界!
-
3 # 哐哐有態度
如果就身體素質來說,完全有可能複製。
如果是實戰中,很難複製。
身體素質而言,肯定會越來越好的,之前罰球線起跳扣籃就能驚為天人,但是現在越來越多可以做出來的。
而且吃的越來越營養,成長的越來越科學,身體素質肯定越來越好。
所以,這個動作專門去做,肯定能做出來。
但是,現在NBA比賽的對抗性在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雖然依然好看,但是缺少當年的對抗性了。
這就導致這種在強對抗性中出現的華麗進攻,很難再看到了。
-
4 # 光焰體育
以後能不能複製不好說,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複製。現在很多新球迷老說籃球是向前發展的,人類的身體素質是越來越好的,你只要拿出喬丹的這張圖,就能懟得對方啞口無言。
1991年總決賽,公牛對陣湖人,喬丹、魔術師約翰遜正面對撞。這是邁克爾喬丹的第一個總冠軍,這是他成為籃球之神的起點。他從戰勝80年代的大神魔術師約翰遜作為起點,從而統治了整個90年代。
在兩隊的第二場比賽中,喬丹在一次突破中飛身撲向籃筐,在接近籃筐時,將球從右手換到了左手,然後上籃成功。這一球將喬丹的滯空能力、腰腹力量和上籃時的手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喬丹在後來的採訪中說過,他之所以會換手,並不是為了耍帥,而是他在跳起來後,發現有人試圖封蓋他,他才臨時決定換手。
對於這次空中換手,麥迪曾經說過,他曾在訓練中嘗試過多次,但都沒能成功,為了他的腰,他決定放棄。而魔術師約翰遜在接受採訪時用他對喬丹那一向誇張的表情說道:"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是人類能實現的"。
這粒進球已經過去28年,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做到過。其實作為球迷來說,我是真的期望在比賽中再次看到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不過,也許還要等很多年。喬丹的這粒進球有一個霸氣的名字——“THE MOVE”。
-
5 # 心靈丶震撼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91年總決賽喬丹是如何做出這個動作的。在總決賽G2最後關頭,喬丹在罰球線附近接到球后直面籃筐,然後高高躍起,他原本是有機會上演一記右手爆扣的,但是當他準備扣籃的時候,發現側面有防守球員,為了防止防守球員協防蓋帽,於是他將球從右手換到了左手,並且在人已經下落的情況下,透過左手手指手腕的發力,將球挑入了籃筐。個人認為,這個動作前無古人,後面即使有來者,也得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情了,因為這個動作難度太大,非常難複製。首先,完成這樣一個動作需要有超強的滯空。喬丹巔峰時期體脂只有3%-4%,跟腱長28cm,這是他擁有出眾彈跳和滯空的關鍵,畢竟飛人的名號不是白叫的。想要擁有喬丹這樣的滯空,其身體素質最起碼也是歷史級別的。
其次,必須擁有超強的柔韌性。在飛起來之後,需要在空中躲過三四個人,然後才是最後一投,沒有極強的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根本不足以完成這個動作;最後,完成這個動作,還必須擁有非常好的控球能力和柔和的手感。在換手過程中,如果沒有一雙大手能抓住球,球極有可能脫手;而且在身體下落的時候出手,出手的力道是極難把握的,必須具備出色的控球技術和柔和的手感才能完成終結。
麥迪的天賦和身體素質就不用多說了,當年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自己嘗試過這個動作,結果差點摔死,腰都差點扭斷,於是再也不敢去模仿這個動作了。而自從喬丹91年總決賽做出過這個動作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球員成功複製過。所以個人認為,這個動作非常難以完成,即便是真有人在實戰中複製出來,恐怕也是幾十年以後的事情了。
-
6 # 籃球毒奶君
籃球之神,不可複製
1991年總決賽,這是喬丹第一次登上總決賽的舞臺,但他登上舞臺後的實力讓人印象深刻。他作為籃球的藝術家,將比賽中的極限動作都發揮到了頂端。其中一個讓人無法抹去的動作就是:換手上籃。他的彈跳,滯空能力出類拔萃,在1991年總決賽G2那場,他在接到隊友傳球之後,一大步跨到距離籃筐非常近的位置準備扣籃,但是這時他看到側位有球員過來補防,他賽後說當時害怕這球被造成干擾,所以就在途中突然決定換成左手。
這一動作被稱為極限拉桿,因為喬丹並非是上升的過程中出手,而是在換手之後的下落過程中投籃的。這需要極強的腰腹能力和滯空能力,當人整個身體處於懸空狀態時,是無法借力的。基本上出手姿勢都已經成型,而對於這一點,喬丹卻不同,他強行的將球換到了另外一隻手上,最後球還進了。
後來麥迪也學過這個動作,但最終以失敗告終,因為空中換手需要的能力實在太強。而喬丹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動作意識都比麥迪要強,外加上在總決賽期間用這麼高難度的危險動作,現在聯盟應該很少人敢這麼做了。這會導致身體失衡,如果這時遇到了壞心眼的球員,多半怕是得廢。現在籃球比賽將就的是,哪個得分容易且不容易受傷就用那個進攻方式。
對於這個動作,強如詹姆斯這樣的男人可能都無法完成,而聯盟之中的其他球員就更不用說了。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動作,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受傷,這樣的危險動作看過一遍就夠了,一般球員不會去輕易嘗試。
-
7 # 薄荷貓籃球世界
萬水千山總是情,關注一波行不行!邁克爾·喬丹“The Move”
邁克爾·喬丹在1991年6月5日,公牛在總決賽G2對陣湖人的比賽中,喬丹高高躍起在魔術師面前卻上演了一出脫離地心引力的拉桿表演。賽後,湖人球員拜倫·斯科特公開表示不滿,他稱喬丹當時完全可以採用扣籃終結進攻,但他卻用這樣花哨的動作譁眾取寵。斯科特還表示總冠軍依靠實力並不是花架子。不過,初登總決賽的公牛並沒有給面子,公牛輸掉G1之後連扳4場拿下總冠軍。
滯空時間看復刻從技術角度出發,邁克爾·喬丹的滯空時間並不是最長,而聯盟中多位拉桿高手與喬丹的滯空時間也在毫釐之間。從這個角度出發,喬丹的"The Move"完全可以被複刻。實際上,上個賽季還在為老鷹效力的卡特在42歲的時候依然在比賽中完成了一次模仿,只不過完成之後卡特不住扶著自己的老腰,看起來年齡大了確實得悠著點。
無獨有偶,42歲的卡特還能模仿的動作,在美國這樣身體素質變態的國度就太多人能辦到這件事兒。美國高中生中就已經有人在比賽中上演這樣的空中換手上籃,而且與喬丹的相似度很接近。
其實很難復刻!但是,真要說到復刻,其實很難。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這個動作是喬丹在總決賽舞臺上做到的,光光這一點,有多少人敢嘗試?
第二,喬丹是第一個在比賽中做出這個動作的人,第一意味著一切,而所有復刻都只是復刻罷了,即便復刻地再像,人們也只會記得是喬丹的動作。
第三,喬丹在比賽中做出這個動作完全是對身體隨心所欲的控制,這一點上很少有復刻者能做到,畢竟這些復刻者可能早就在心中模擬了無數次這樣的場景。
不過,說到這兒必須提下卡特。卡特可能是在扣籃方面最接近甚至有人認為超越喬丹的人。先不說兩個人伯仲之間誰更厲害,但至少卡特對於身體的控制以及他扣籃時身體舒展帶來的美感並不比喬丹差。
-
8 # 我想打籃球了
在總決賽G2最後關頭,喬丹在罰球線附近接到球后直面籃筐,然後高高躍起,他原本是有機會上演一記右手爆扣的,但是當他準備扣籃的時候,發現側面有防守球員,為了防止防守球員協防蓋帽,於是他將球從右手換到了左手,並且在人已經下落的情況下,透過左手手指手腕的發力,將球挑入了籃筐。
從技術角度出發,邁克爾·喬丹的滯空時間並不是最長,而聯盟中多位拉桿高手與喬丹的滯空時間也在毫釐之間。從這個角度出發,喬丹的"The Move"完全可以被複刻。實際上,上個賽季還在為老鷹效力的卡特在42歲的時候依然在比賽中完成了一次模仿,只不過完成之後卡特不住扶著自己的老腰,看起來年齡大了確實得悠著點。
後來麥迪也學過這個動作,但最終以失敗告終,因為空中換手需要的能力實在太強。而喬丹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動作意識都比麥迪要強,外加上在總決賽期間用這麼高難度的危險動作,現在聯盟應該很少人敢這麼做了。這會導致身體失衡,如果這時遇到了壞心眼的球員,多半怕是得廢。現在籃球比賽講究的是,哪個得分容易且不容易受傷就用那個進攻方式。
對於這次空中換手,麥迪曾經說過,他曾在訓練中嘗試過多次,但都沒能成功,為了他的腰,他決定放棄。而魔術師約翰遜在接受採訪時用他對喬丹那一向誇張的表情說道:"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是人類能實現的"。這粒進球已經過去28年,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做到過。
-
9 # 籃球專區
別的不知道,反正這麼多年過去了,就沒看到一個能複製的,唯一一次稍微像點的還是今年季後賽裡的字母哥,不過他那動作也與喬丹的相差十萬八千里。
罰球線附近接球,向前邁步準備起跳扣籃,看到對手防了上來,空中一個假動作,右手換左手上籃,喬丹這個動作一直被奉為經典,當時喬丹自己做完後都興奮的振臂高呼,而主教練禪師更是看的直搖頭,覺得不可思議。
麥迪:當初在訓練時模仿這個動作差點閃了腰!麥迪一直被認為是NBA最有天賦的球員之一,當年為受傷的他也一度是拉桿狂魔,可是即便是腰力極好的他曾經也曾說道,在模仿喬丹這個換手上籃時,差點把腰給閃到了,可想而知喬丹這球難度有多大。
而個人認為這還不是喬丹生涯難度最大的一球,最大的應該是那記空中三次變向拉桿上籃,那球真的是讓對手歎為觀止,就連當時對手替補席都有人差點站起來——振臂高呼。
超強的滯空+變態的腰腹力量+細膩的手活=喬丹的高難度動作,這三項能力擁有一項便已經出類拔萃了,更可況是三者兼備,“空中飛人”和“籃球之神”這些稱號可不是喬丹白白得來的!
-
10 # 西瓜籃球集中營
1991-1992賽季,喬丹率領公牛在總決賽中擊敗湖人隊拿到總冠軍,系列賽第二場第四節喬丹做出了一個換手上籃的動作,英文名為“The move”,動作之經典,如果NBA挑選出歷史百大經典鏡頭,喬丹這個動作絕對可以排進前五(不敢排第一,因為有很多經典的絕殺意義更重大),最後,我覺得喬丹這個動作不能被複制,充其量可以叫做模仿。
縱觀喬丹整個職業生涯,這種換手上籃其實並不罕見,他的經典動作太多了,而換手上籃算是比較他經典的代表動作之一了,對於喬丹來講,上籃的時候完成拉桿和換手真的太簡單了,有些時候,即使是對方防守球員的防守沒有威脅到喬丹的上籃,但是喬丹還是會放棄簡單的上籃,故意在空中完成拉桿或者換手然後在進行終結,這就是籃球之神的厲害之處,他的身體和籃球已經融為一體,別人是在打比賽,而他是在享受比賽將籃球昇華成為藝術。
其實,拉桿或者換手對於一些球星來講並不難,比如最像喬丹的科比,科比也經常在比賽的上籃過程中完成拉桿,但有一說一,我不是科比球迷,科比換手上籃這個動作應該並不多,但如果讓科比模仿喬丹的動作可以嗎?答案是肯定的,科比的身型和喬丹很像,所以上籃的時候美感肯定有了,其次就是核心力量,空中換手的難度可想而知,以科比的力量想完成換手也並不難。
但我還是要說喬丹的動作是不可被複制的,第一因為喬丹就是喬丹,沒有任何人可以超越喬丹,第二就是動作的即興,刻意去模仿的話不難,但是喬丹這動作難就難在,他是在空中才決定進行換手的,因為他本意可能是要扣籃的,也許是因為高度不夠,也許是因為他覺得防守球員會干擾他,所以他在空中臨時決定換手上籃,這個動作完成落地後,喬丹也踉蹌了一下,這說明這個動作非常極限,但喬丹還是憑藉超乎常人的力量和協調性給球上進了,我看過巔峰羅斯在空中摺疊進行二次傳球的動作,如果那是總決賽,如果羅斯沒有傷病生涯高度在高一些,我覺得那個動作可以媲美喬丹的換手上籃。
-
11 # 嚼著吸管說籃球
這個動作太難了,況且還是總決賽,
做出那個換手動作,必須要有超強的核心力,滯空,這些都太難了,而且他還是在下落的過程中換手,這個難度太大太大,再者就是透過手腕和手指尖發力,將球送進籃筐。
麥迪被稱為運動能力非常出色的外線運動員,但是以他的條件都差點摔到,所以可見這個動作的難度之大。一般人不能複製。
-
12 # 許曉年侃球
喬老爺子重複一遍動作,不一定能夠成功
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在於其難以複製,喬幫主的“飛人”稱號絕不是浪得虛名,他的空中動作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30多年後,依舊沒有人能夠做到。即使喬老爺子本人再來一次,也不一定能成功。
模仿與複製的球員不在少數,鮮有人成功1991年的總決賽,喬丹率領公牛迎戰西部勁旅湖人,這也是魔術師約翰遜與喬幫主第一次在總決賽交手。湖人先下一城。
第二場比賽最後時刻,喬丹在罰球線附近接到隊友傳球后選擇攻筐,他一步起跳衝向禁區,此時AC格林補位到正前方,試圖製造進攻犯規。
喬丹識破對方的意圖,側身避開了正面對抗,為了避免被對方協防補位的球員蓋帽,喬丹將球從右手換到左手,此時重心向左偏移,而且處於下落過程,他透過左手手腕的發力,用指尖把皮球送入籃筐,由雙手暴扣變為拉桿挑籃。
這不僅是挑戰防守強度的一球,也是挑戰身體極限與地心引力的一球。
魔術師約翰遜親眼目睹此球,難以置信:"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是人類能實現的。"
換手拉桿上籃考驗球員的腰腹力量、滯空能力以及身體的協調性與穩定性,除去喬幫主,麥迪也是拉桿上籃的高手。
不幸的是,麥迪多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一是因為綜合實力遜色於喬老爺子,二是該動作危險係數高。
如果是在日常訓練或者是業餘比賽中,使用換手拉桿可以賺足眼球;而在NBA正式比賽,特別是高強度的季後賽,很可能會導致身體受傷;如果對方球員藉此機會下黑手,有可能受打傷,甚至賽季報銷,得不償失。
安全,高效,簡單的得分方式才是首選的進攻方式。
滯空能力考驗身體天賦滯空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彈跳力,助跑起跳與原地起跳都可以體現一個球員的身體天賦。
喬丹起跳前只有一步助跑,距離有限,滯空時間不僅考驗他的身體天賦,還對體脂率有要求,不超過4%的體脂率體現喬老爺子的自控力與進取心。
只有超強的滯空力才能滿足“飛人”的既視感。
空中變向能力考驗腰腹核心力量超強的滯空能力僅僅是完成動作的基本功,核心力量是關鍵。
喬丹衝入禁區的第一選擇是要扣籃,為了避免被封蓋,選擇在空中變向,換手上籃,沒有核心肌群腰腹力量的支撐以及身體的靈活性,動作質量大打折扣。
即使將這粒進球放入扣籃大賽,也能獲得滿分成績。
控球能力考驗穩定性從罰球線附近接隊友傳球,再選擇自行運球,自主進攻,考驗球員的基本功,更看重靜態天賦。
喬丹擁有一雙大手,可以輕而易舉地單手抓球做出晃人的假動作,也可以在上籃過程中避免球被切掉,這才會有利用滯空能力和空中變向能力完成換手拉桿上籃的經典時刻。
這粒進球打出了喬丹的自信心與好勝心,打出了公牛全隊的精氣神。
喬老爺子率領球隊連贏4場,總比分4-1戰勝衛冕冠軍湖人隊,獲得職業生涯的第一個總冠軍,開啟3連冠之旅。
我是曉年,飯後一場球,解讀球場風波,有問題,慢慢聊。
回覆列表
可能很難了,動作不是太複雜,但是場合就很難複製了,那麼緊張的比賽還能做出那麼優雅的動作,對面還有一個魔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