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青城君

    有人說,漢武帝千方百計要弄到汗血寶馬是為講排場、擺闊綽、滿足一己私慾。這樣的說法,從某種意義上也沒錯。就是今天咱們普通老百姓年終獎多發了幾個錢也想換輛好車開開,更何況是富有四海的君王。汗血寶馬啊,那可是傳說中天馬的後代,雄俊非凡、珍貴異常,騎上汗血寶馬或是坐車汗血寶馬拉的車,那是何等的拉風。

    然而,這只是普通人或者庸碌的君主的想法。

    漢武帝是誰?那可是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

    他不會享樂嗎?他當然會,而且他比多數帝王都會,不然你以為上林苑是幹嘛使得?

    他只會享樂嗎?那當然不是,不然你以為河西走廊是怎麼納入中國版圖的?

    中國數千年的古代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部帝王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要想作一位合格的帝王要麼需要”開疆拓土、四夷賓服“,要麼需要”保境安民、國泰民安“。在此基礎上要成為公認的雄主,那就必須是政治強人和軍事強人。而雄主是不會只侷限於個人享樂的。漢武帝,無疑是這樣的一位帝王。

    我們來看看汗血寶馬有什麼特別之處,會讓漢武帝對它心心念念,欲得之而後快。

    首先,汗血寶馬特別珍貴。

    據相關專家考證,汗血寶馬就是今天中亞國家土庫曼的阿哈爾捷金馬。目前全世界馴養的這種馬只有3100匹左右,珍貴異常,被奉為土庫曼的國寶,其形象被繪製在該國的國徽中央。

    在兩千年前的漢代。漢武帝遣將攻打大宛國,大宛國王臣服的代價是每年進貢汗血寶寶2匹,可見在當時這種馬的確是難得的寶物。如此寶物入得漢武帝的法眼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了。

    第二,也是更為關鍵的一點,汗血寶馬有極佳的體格和血統,對於改良馬匹種群質量有重要作用。

    在冷兵器時代,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騎兵的戰鬥力。而騎兵戰鬥力的高低最重要取決於戰馬的能力。戰馬的力量、速度、耐力和靈活度幾乎可以決定戰鬥的勝敗。《左傳》書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需要高大英俊的良馬、戰爭需要力大迅捷的良馬。總之,在古代社會,馬種的優劣從某種意義上可以極大地影響國運。

    從現今出土的文物來看,秦朝和漢朝初年的戰馬普遍個頭矮、四肢短、脖子粗。這樣的馬負重、耐久,但是速度和靈活性欠佳,對於需要奔襲的戰鬥來說整體能力欠佳。

    正因為如此,大漢朝廷急需引進優良的馬種對馬匹的種群質量進行改良。以汗血寶馬為代表的大宛馬體型碩大、四肢修長、馬蹄堅硬有力。今天的阿哈爾捷金馬在平地上奔跑1000米僅需要67秒,速度極快。曾經有記錄,阿哈爾捷金馬在84天內累計跑了4300公里,耐力極好。

    正在這時,漢武帝得知在西域的大宛有“汗血寶馬”如此良駒,怎能讓他不心嚮往之?

    在成功降服大宛國後,大宛國王每年向大漢朝廷進貢兩匹汗血寶馬。漢武帝在大宛馬稱為“天馬”,並在得到此稀世良駒後作詩一首為《西極天馬歌》:”天馬來兮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

    在為馬寫的詩裡都不忘”降外國“和”四夷服“,漢武帝見到想到的僅僅只是有了好馬有面子嗎?他肯定想的是開疆拓土的宏圖大業啊。這才是他的心聲,才是漢武帝非要弄到西域汗血寶馬的真正原因!

    可以說,漢朝在引進西域良馬改良馬種取得了較好成效。在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最著名的古代馬文物裡,出土於甘肅武威的東漢”馬踏飛燕“其形象已於漢初以前的馬的形象有了較大差別。它的脖子和四肢明顯變長步伐輕靈,同時又保留了蒙古馬肌肉厚實的特徵,應該就是汗血寶馬和中原馬種雜交後的優良後代。這種馬可能是漢武帝更想得到的吧!

  • 2 # 三國深度談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很多人會覺得漢武帝雄才大略,其在位期間,在衛青霍去病的指揮下,漢軍騎兵多次北上大漠,橫擊匈奴。而汗血馬速度較快,體形纖細,適合奔襲,所以漢武帝對汗血馬特別渴求。然而,這最多算是附帶原因,這其中另有緣由。

    漢武帝是一個窮兵黷武之人,精力旺盛的天子渴望能夠長生不老,手下的占卜師給他講了天馬的傳說:馬成山上有一種獸,形狀長得象一隻白色的大狗。頭上的毛是黑色的,脊背上長一雙翅膀。它見到人時就會騰空飛昇起來,人們叫這種獸為“天馬”。又傳說,有一種名叫“乘黃”的動物,它生活在西方很遙遠的白民國,它的身體長得象馬,背上長著一物件龍的翅膀。它的壽命長達數千歲,人若能騎上它,就能活千歲而不死。也有人說這種叫“乘黃”的動物長得象麒麟。所以漢武帝對此上了心,

    《易經》中有云:“神馬從西北來。”這使得漢武帝密切關注西域的駿馬,恰好張騫出使西域也帶回來了天馬的訊息:西方有個大宛國,那裡生活著“天馬”,是母馬與龍雜交的馬匹,天馬可以確保他長生不老,並能帶他到天國。漢武帝將汗血寶馬誤認為是天馬,進而導致了漢朝兩次征討大宛。

    所以說渴望長生不老才是漢武帝渴望汗血寶馬的真正原因,一代雄主也看不透生死輪迴,令人唏噓。

  • 3 # 東東歷史

    這事情的起因是因為中原的馬不僅數量不行,質量也不行。在對匈奴戰爭的時候,老是吃虧。馬就是那個時代的坦克啊,沒了坦克的陸軍只能靠地道戰和地雷戰。漢武帝怎麼受得了,尋找良馬一直是心頭大事。

    這事情還有一個誘因,這個誘因就是張騫。張騫從西域回來之後,告訴漢武帝,西域有一種汗血寶馬,那個神奇,那個厲害。漢武帝像聽神話傳說一樣,按耐不住了。加上西域來的使者告訴漢武帝,汗血寶馬是真的。就在大宛國的貳師城。

    漢武帝派了使者,帶上一匹金馬和重金,想從大宛換回汗血寶馬。沒想到大宛國覺得汗血寶馬是戰略物資,不能賣給漢朝。當場拒絕了漢朝使者。更糟糕的是,在漢朝使者回去的路上,大宛設下了埋伏,截殺了漢朝使者,搶走了金馬。買賣不做,錢照拿。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武帝怎麼能受得了這種氣啊。封他的小舅子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前後兩次出擊西域,目的很明確,搶奪汗血寶馬和雪恥。

    李廣利在第二次戰爭中,不辱使命,殺了大宛的國王,另外,漢軍挑選了好馬幾十匹,中等以下公馬母馬共三幹多匹帶回了中原。

  • 4 # 翻滾吧腦洞君

    據《史記》記載,司馬遷出使西域,途徑大宛國,遇到一種良馬,此馬身形俊美,速度快,耐力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尤其適合長途行軍奔襲,另外此馬流出的汗液像血液一樣鮮紅,顧得名汗血寶馬。一、初見傾心

    實際上漢武帝第一次見到這種寶馬,並非從番邦引進來的。相傳是敦煌的一名囚徒從當地捕獲獻給武帝,武帝一見傾心,封其為天馬,並且作歌詠之。

    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大概意思就是贊此駿馬良駒實為天馬,與龍無異,可見武帝對它的喜愛,我想武帝之所以這樣,不僅僅是因為此馬的稀有,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漢王朝北御匈奴,軍隊常常需要長途奔襲,而當時軍隊中的戰馬都是蒙古馬,並不適合這種長途跨區域作戰,而汗血寶馬的特點剛好能彌補軍中戰馬的不足,可謂是長途打擊匈奴的利器。二、先禮後兵

    由於國內很少有此寶馬,於是武帝命人打造了同比例純金馬,想用金馬換大宛國的汗血寶馬,可當時大宛國的國王竟然給一口回絕,弄得武帝很沒面子,後來又發生了一件事,出使大宛國的使臣在回國路上(大宛國境內)被殺害,金馬也被劫走。

    於是武帝大怒,剛好又想找回點面子,一聲令下,漢軍長驅直入直抵大宛國首都,此時大宛國上下才見識到大漢的利害,只能議和,並允許漢軍自行選馬,據記載漢軍此次從大宛國得到汗血寶馬千餘匹。三、消失的汗血寶馬

    汗血馬從漢朝進入中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從史料看,當時引進的汗血馬數量相當大,雌雄比例也比較適中,進行繁殖是可行的,為什麼到後來消失無蹤了呢?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與汗血寶馬相比,中國境內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這不免令人唏噓。

  • 5 # 斗柄東指

    1、馬屬於戰略物資,騎兵的作用類似於現在的戰略導彈部隊。

    張騫回來後跟漢武帝說西域有一種怎樣怎樣,漢武帝自然就有多心動,在漢代之前的馬和現在的馬對國家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樣的,更何況如此好的好馬。

    2、尊為天子自然要全天下最好的馬,這是不容分說的,既然有,就要得。如果東海里真有龍,估計漢武帝這種帝王也一定會希望和龍建立一種合作和聯絡。以示天下。

  • 6 # 滴水載舟

    汗血寶馬,當時還不這麼叫,好像叫金馬,是當時最好的馬,其次是匈奴馬,最差的是漢馬。

    打匈奴必須靠騎兵,騎兵沒好馬怎麼打仗。騎兵就靠馬來長途奔襲,想像一下漢騎兵追匈奴騎兵,越追越遠,只能吃灰,無功而返的場面。

    這樣漢武帝非要弄汗血寶馬回來,就可以理解了。

    一是可以直接上戰場,霍去病的八百騎長途奔襲能取得輝煌戰果,騎的可能就是汗血寶馬(也可能是其他的優良馬)。二是可以用來改良漢馬。

  • 7 # 大秦鐵鷹劍士

    我認為漢武帝向西域索要汗血寶馬的目的有三:其一滿足自己的私慾,畢竟汗血寶馬是神駒,一馬千金;其二為攻佔西域找一個藉口,大漢要開疆拓土;其三給漢軍騎兵的馬配種,如果漢騎都是汗血寶馬,那麼漢軍騎兵的戰鬥力會更強。

    先秦兩漢的華人重武興文,馬兒不僅可以裝備騎兵車兵,還能運輸糧草,促進農業生產,因此馬匹是國家戰略資源。漢朝的主要敵人匈奴是馬背民族,因其騎兵的機動能力強,所以漢軍步兵往往打不贏匈奴。漢武帝深知良馬的重要性,因此向大宛國索要汗血寶馬,滿足自己愛馬之心,給國家良馬提供配種種馬!

    最後漢武帝打敗匈奴後,西域各國還沒有臣服漢朝,雙方還是合作平等關係。西域各國有時還與匈奴合作對抗漢朝,因此漢武帝想征服西域,開疆拓土。汗血寶馬十分難得,漢武帝一次索要汗血寶馬數百匹,大宛國不給,於是漢朝以此為藉口派貳師將軍討伐大宛國。

  • 8 # 探微閣主

    如果漢武帝最初純粹是因為喜愛而想得到汗血寶馬的話,後期則摻入了漢武帝個人面子、及漢朝在西域的政策問題!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見到一種汗出如血的寶馬。

    史載,大宛人將五色母馬放在山下,Mustang與母馬交配,生下汗血寶馬。這種馬抗疲勞、蹄堅硬,甚至可以“日行千里”。

    元鼎四年(前113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囚徒,在敦煌屯田墾荒時,見到一匹長相奇特的Mustang常到池邊飲水,輾轉捕得,獻給素有愛馬癖好的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欣喜若狂,並作天馬歌詠之。

    太一貢兮天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跇萬里,

    今安匹兮龍為友。

    漢武帝本人的嗜好,加上與匈奴常年作戰對戰馬的要求,萌生了引進汗血馬來改善國內馬的品種的想法。

    太初元年(前104年),漢武帝派遣龐大的使節團,帶著二十萬兩黃金和一匹純金鑄成的金馬去貳師城交換汗血寶馬,然而遭到了大宛王的拒絕。“漢使怒,妄言,樵金馬而去”,大宛王見漢朝使者無禮,命東部屬邑的鬱成王殺漢朝使節,並奪走財物。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怎能忍受此奇恥大辱,遂引發兩次漢宛戰爭。

    所以,漢朝如果想在西域立足,就必須對大宛予以打擊,此舉也是對西域各國的一個警示,大漢不可辱!

  • 9 # 桃花石雜談

    所以說漢武帝能擔當得起漢武大帝這個稱號,是中華歷史上少有的高瞻遠矚的領導者,也因此他才建立了持續千年的功績!汗血馬傳奇

    史載張騫出使西域時,在位於今天烏茲別克的大宛國發現了這種汗出如血的寶馬。張騫回國之後,把這種寶馬的情況報告給了漢武帝。漢武帝隨後立即遣使帶著20萬兩黃金和一匹用黃金鑄成的金馬去大宛國求換汗血馬。不料如此重金求購卻被大宛王一口拒絕,沒能完成使命的漢使口出不遜,惹怒大宛王,結果在歸國途中被大宛軍隊攔截,使團成員全部被殺。

    漢朝核心區域和大宛可以說是相隔萬里

    這個事件使武帝大怒,所以兩次派李廣利率數萬軍隊討伐大宛國。在第二次討伐時,漢軍圍困大宛城40多天,最終迫使大宛人自己將國王殺死,向漢軍求和。並讓漢軍隨意挑選數千匹漢血寶馬,帶回中原

    絕非任性之舉

    汗血寶馬的傳奇大家看完之後不知有什麼感覺,也許第一感覺是漢朝確實強悍,為了要馬就可以發兵萬里之外。另外肯定有很多朋友會覺得武帝任性,兩次發兵數萬卻只是換回了一些馬

    真正的汗血馬

    但答主要說,這兩次為漢血馬進行的遠征恰恰是武帝雄才大略,擁有超越凡人戰略眼光的體現。因為當時的汗血馬,其實是一種超強的戰略資源

    要說汗血馬的價值,還得把話先拉到一千多年後的宋朝。說起宋朝,大家都知道以軍事上孱弱而聞名。而宋朝在軍事上的孱弱,其實就是因為在宋朝建立之前,中原王朝就丟失了幽雲十六州,使中原王朝失去了戰馬繁育地這使得整個宋朝騎兵奇缺,在華北平原面對北方遊牧民族只憑借步兵幾乎沒有任何抵抗能力,最終才導致了靖康之恥。而南宋雖然依託長江和南方多水系的地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方騎兵的優勢,所以顯得軍事上比北宋強一點。但缺少騎兵的天然弱點還是沒有扭轉,所以最終還是難逃被滅國的命運。

    所以其實整個宋朝的滅國原因,跟缺少戰馬是有著直接關係的。騎兵對步兵在古代很多時候其實就像現代的裝甲部隊對步兵,優勢不言而喻。而漢朝時雖然擁有幽雲十六州和河套地區,可以培養大量戰馬,使漢朝可以建立古代的“裝甲部隊”,但不同馬種之間的戰鬥力差別也還是很大的。

    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現代的馬術比賽,所有的速度賽只有阿拉伯純血馬能參賽,因為其它所有馬種的速度跟阿拉伯純血馬根本沒法比,進行比賽也是根本沒有意義的。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不同馬種之間的差別是非常大的,而這種差別到了戰場上就會體現為戰鬥力的差別在古代的東亞,汗血馬就好像是現代的坦克,是“裝甲部隊”部隊最好的裝備,汗血馬相對於其它馬種可以類比成現代坦克打二戰時期的坦克(也許差距沒有那麼大,但是是這個道理),真打起來其實也跟屠殺無異的。

    古畫中的汗血寶馬

    而中國從一個東亞地區的中等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級的強國,正是在漢武帝時期實現的。而這其實就是跟從文景時期大力發展馬政,以及武帝時期引進良馬有著密切的關係。最後漢朝在和匈奴的對抗中逐漸確立優勢,最終迫使匈奴分裂西遷,乃至確立後來中國上千年的強國地位,以及中華文化能夠免於被外族滅亡,其實漢血馬所帶來的戰力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10 # 張慶東字恕鳴文化原創

    漢武帝為什麼為得到汗血寶馬,而不惜兩次對大宛國發動戰爭,直到逼殺其國王,才弄回一批汗血寶馬呢?

    從歷史的塵埃翻閱來看――漢武帝劉徹以前的諸位漢帝,為什麼能建設繁榮的大漢,卻被匈奴一個遊牧民族騷擾得不能安身,而成為心腹之患呢?漢雖然強盛,不缺兵缺糧,但缺與匈奴來無影去無蹤的神奇騎兵。只能望沙漠興嘆,望被擾亂的疆域和民眾興嘆,大有望其騷擾而無奈的態勢。漢武帝為什麼能踏平匈奴,讓匈奴永居漠北,不敢犯漢呢?原因主要是有三個:一是漢武帝有雄才偉略,有高瞻遠囑的戰略眼光。二是有大將軍衛青,冠軍侯霍去病等得力的偉大戰神。三是繁育了一大批軍用戰馬,有強大於匈奴的騎兵戰隊,使匈奴望而生畏。可見,汗血馬當時是極為珍稀的“戰略物質”。有史料稱,漢武帝當時向大宛國求汗血馬,不惜派出龐大的使團,以20萬金,並鑄一匹真金馬來向大宛國求馬。是在大宛國國王一口拒絕,並殺死全部使團成員後,漢武帝才派李廣利領兵征討的。一方面體現了“先禮後兵”,另一方面也表明漢朝對汗血馬的戰略需求。同時,也反映汗血馬作為戰略戰備物質的強烈重要性。所以,漢武帝兩次興兵要到大宛國弄馬,也體現了事關大漢安危與穩定的“志在必得”決心之絕絕。

    汗血寶馬,全名叫阿哈爾捷金馬排名世界十大名馬第三位。因為該馬面板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還因其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後先潮後溼。相對棗紅馬,栗色毛馬,出汗後區域性顏色更加鮮豔,給人們的視覺“以汗為血”,而叫汗血馬。其特點是頭細頸高,四肢修長,步伐輕,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主盛產於土庫曼,是其國寶,國馬,其國徽、貨幣都有形象繪圖。同時,還是土庫曼的“國禮”,2014年5月13日土庫曼總統以國禮贈中國汗血寶馬!

  • 11 # 歷史哨聲
    “馬在漢朝是一種戰略資產,尤其是漢武帝有心擊敗匈奴的情況下。漢朝的馬匹質量比不上匈奴馬匹,數量就更不用說。霍去病之所以能夠戰功赫赫,關鍵在於霍去病無論將校、馬匹、士卒都是漢軍精英——best of the best!物資供應是最優先的。匈奴昆邪王來投降,漢武帝命令縣官集齊2萬馬車去迎接,結果縣官官馬不夠,買私人馬匹,縣官錢又不夠,於是徵集馬匹,結果很多人紛紛藏馬。公元119年,衛青、霍去病度過大漠,在漠北和匈奴決戰。雖然是戰勝了,但是出關時所帶的14萬馬匹(官馬、私馬),回來的時候,馬匹不足3萬匹,死了10萬匹。漢朝馬匹質量不高,數量又嚴重缺乏,這也為什麼漢武帝得知汗血寶馬來自大宛後,不惜降低身段送千金和一匹金馬送給大宛國王毋寡,要求得汗血馬。”

    上圖為李廣利第二次遠征大宛路線圖

    “上等的汗血馬和3000多匹母馬,可以為漢朝的馬配種雜交出更優良的馬,從而提高漢朝馬的治理。這就是李廣利遠征大宛國的戰略意義,而不僅僅是傳統上認為的只是為了漢武帝的幾匹汗血寶馬而已!馬匹質量的提升,更是漢朝軍事實力提升的基礎和關鍵。優良馬匹對於漢朝的戰略意義,如同今天石油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程度。因此,李廣利遠征大宛,對於漢朝,是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的。”

    因此,馬匹,尤其是良馬,在漢朝和匈奴都是戰略資產,和石油、電力等能源在現代社會的地位一般無二。改良中國本地馬匹,才是為什麼漢武帝不惜代價遠征大宛都要弄到汗血寶馬的原因和意義。有大批良馬,就意味著戰略優勢。這和美國的F22和F35戰鬥機等高階科技一樣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職場遇到過小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