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目前只知道我太爺的名字,還得往上寫嗎?
11
回覆列表
  • 1 # 生產隊長老楊

    問:家譜應該從哪輩寫?有什麼講究?

    寫家譜不是單門獨戶一家的事,那是整個宗族的事。

    當然,在本村本縣乃至本省也找不到和連不上同宗,那就是斷了宗族,如果要寫家譜也只能是自己的曾祖高祖,能上溯到哪一輩也就是那一輩了,一般這種情況不多,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得有宗族近枝,不可能一直單傳十幾代的。

    寫家譜就應該從立村定居始祖開始,有的宗族人多,到現在不在一村居住,甚至分散到各地,那就應該要尋源到原始居住地,那叫認祖歸宗,續家譜才顯得戶大人多,分散在各地的才有歸屬感。

    寫家譜就應該溯根尋源才有堂號。

    我們宗族的家譜已經整整六百年了,是從明朝永樂十八年(一四二零年),始祖從山西大槐樹來本村定居算起,從始祖到我這一輩是二十一世,比我輩份高的還有第十八世,比我輩份低的已到第二十五世。整族人口現在能連上宗的已超過兩千多人。

    我們宗族的長輩們在一九二零年賣香火地一百畝,聚大洋萬餘元重修祠堂,還給後世人從十九世續了輩譜,輩譜是:

    宏培令德,昭明謙克,

    萬代增光,華宗典冊。

    我是第二十一世令字輩。

    寫家譜,如果能知道山西大槐樹移民的始祖,就從那一輩寫起。如果不知道,那就從立村定居的始祖寫起。

  • 2 # 老頭156934080

    答:家譜是很有講究的,2014年我參加了我們村修家譜工作,我也是修訂家譜委員會成員,修家譜是一項巨大的民間工程。

    (一)你要有家譜的初步認識,家譜上面有宗譜,宗譜上面有祖譜,我們通常說的人老了,要落葉歸根,尋根問祖,就是透過這三部譜書查詢岀來的。

    (二)為什麼說修家譜,是個大工程呢?因為,這是個傳承千秋萬代,歷史性很強的書籍,不能瞎編,所以,無論涉及到你們家裡的那個人,都必須逐個不漏的進行,實地調查落實清楚,把資訊全部收集起來,修家譜就象人口普查工作一樣。

    (三)你要有熱心腸,要有組織能力,比喻說找家族中,很有威王的老人,讓他搞組織協調工作,青年人作服助調查工作,因為,上找幾代人青年人還沒岀生,青年人不瞭解情況,所以,編寫家譜都是些,村裡有文化的老人作主編。

    (四)編寫譜書,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它是有你的祖祖輩輩,幾百甚至幾千年,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你如果想編寫你自己家的家譜,最好你能找到,你們家中的老家譜,接著續編才可以,否則,自己編出來的家譜,是無根無稍的,聯接不上宗譜和祖譜,所以,別人也不承認你編的家譜。

    總之,編寫家譜是個大工程,首先你要有號召力,要號召孝子賢孫捐錢,售集資金,其次就象人口普查那樣,串門入戶調查等等許多工作。

  • 3 # 海羊的天

    立家譜是項大工程,以一個姓氏中的德高望重的一些人出來牽頭引線,主織起來,象這個姓氏中在政府中有名望或成功人氏。由他們來超辦就容易多了。中國的姓氏家譜以前一般為二十和二十五輩份。二十輩份較多。提問者問家譜應該從哪輩寫?有什麼講究?我給大家講一下我的家譜,從中給大家作參考。1,家譜從哪輩寫?:廣,緒,繼,井,德,傳,士,本,中,山,鼎,嚴,開,弘,業,作,子,永,萬,年。這是我的徐氏家譜。當徐氏輩份到了`年‘字輩就要從新立譜了。朝,維,念,光,先,榮,宗,應,守,誠,澤,齊,思,國,世,發,紹,家,聲,治。這是繼`年’字輩後的二十輩。也就是說,上輩…子,永,萬,年,到`年'字輩後,就要按`朝,維,念…’依次序往下排輩。2,有什麼講究?1,上一輩份和下一輩份的字的順序不能擅自改動,要按照輩份的順序依次起名字。例如:本來`廣‘字輩的人,叫:徐廣東,不能把丶廣‘字扔掉,從丶繼‘字輩起叫:徐繼祖。那麼這兩個人相差兩輩,丶繼‘字輩應該叫`廣‘字輩爺爺了。輩份的講究是:輩份的二十個字,起名字要按輩分的前後次序依次起,不能跳起,不前後混亂起等。

  • 4 # 文學小博士

    現在的家譜都是小家譜,現在寫家譜一般只寫五代人,五代以後就分家譜了,家譜寫的代數太多容易鬧亂,而且五代以後的人也就不太親了,只能說是同一個老祖宗。寫家譜這樣寫,五代祖宗第一代人只能寫自己這一代最親的男人和他的老婆,寫上男人年齡多少歲,女人就不用寫年齡了,五代人寫五個格子,一代人只能夠寫在同一條格子裡,第二代寫第一代的所有兒子,大兒子寫在右邊第一位下來按年齡大小次序排列,兒子有老婆寫上姓和氏,寫在男的右下角,比如男的老婆姓王就在右下角寫上王氏,下來的所有代數都一樣寫,光寫兒子和兒子的老婆,女兒不入家譜,這就是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現在在世的人不能夠提前寫進家譜,只能是去逝以後才能夠寫入家譜,如果男人有好多老婆都的寫上,因為過去有錢有勢的男人有好多個老婆,家譜就這樣寫就可以了。

  • 5 # 東港朝天闕

    按你所說的情況,你只能寫出小家譜。即從你曾祖父往下的家譜,比如你曾祖有幾個孩子。你祖父兄弟幾人,又各有幾個孩子等等。

    在當今社會中,這種小家譜也是有著積極和正面意義的。你不把這些東西寫下來,到了你的兒輩孫輩,他們又上哪裡去知道?如果你的曾祖當年能把他所知道的都寫下來留給你們。你們今天向上不又能多知道幾輩嗎?

    當然還是建議你根據你的曾祖父出生地,你曾祖的籍貫,去追根溯源。找到同宗本家,共同投身於大家譜的編撰之中。為更多的同宗後人留下寶貴的歷史資料和精神財富。

  • 6 # 照大地2

    說起家譜,就要說家譜是怎麼樣的來歷!在先人逃難或打拼事業中,立足根基創出家業的時候,怕後人忘掉先人的成績,毀掉先人的事業。又讓後人永遠懷念先人的足跡,至此先人給後人立下了家譜。所以家譜不是由哪一輩譜寫,而是哪一輩留下來的家業由哪一輩譜寫。

  • 7 # 賈燁真的故事

    在全國百家姓中,唯有姓孔的一家家譜不亂,那為什麼呢?因為孔家代代要有一個聖人,要求相當嚴格!也就是說每一代的老大的老大才有資格成為聖人,到孔德成為止,是孔家第七十四代聖人,但是他丟去了臺灣,所以臺灣稱大陸沒有聖人。

    其實,家譜!對一個家族來說非要重要,它詳細記錄了家族的歷史,如起源,分佈地區,出現過哪些名人等。當年敬愛的周總理,就回到老家,倡導續寫家譜。

    文革時期,各家的家譜遭到了滅頂之災,我們家的家譜就有我大伯父,親手搬到街上,活活燒掉。

    改革開放以來,有不少地方的家族又重新倡導續寫家譜,甚至有些國外人士,都回國認宗,追根溯源,由於原始材料的大量丟失,使續寫家譜這項工作相當艱難。

    總之,家譜對一個家族非常重要,它是一個家族的興衰史,現在有很多家族都非常重視這項工作。

  • 8 # 誠心走天下2

    家譜是很複雜的,要完成編輯一部正規的家譜是不容易的。有各姓氏規律不相同,一般來說要從姓氏的第一個太祖開始記載。

    每一個姓氏首先都有一本吊線譜,就是姓氏中,在古代第一個封的姓氏開始記載。比如:宋氏家族的遠太祖是周朝的微子啟稱始祖,封地河南商丘,稱謂京兆。家譜中就從微子啟開始,把每一代血緣相傳的祖輩名字一直記載下來,直至發展到某一個地域開族,稱為吊線譜。

    在某個地域發展到不少的人丁時,便開始修家族譜。在修家族譜中講究十分繁嗦,記載各房太公直系關係的名字,學歷,地位外,還要把太婆的姓氏,孃家地址都都要記清楚。同時還要太公太婆的出生年月日,和卒歿的年月日,葬墳在什麼地名,山向分金,地形喝形都需要一一記載清楚,以防後代子孫多會發生爭執。還須記載每個太公的田地山崗,要畫配環境界限圖,並買賣字據字樣。

    家族中未免沒有無生育的,失去滴傳,就由比效親近的堂兄弟的子孫過續承祖。譜中需要記明直繼,還是雙挑。此事有的會發生爭執,要族中主事解決記載。

    家譜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有家才有國。譜中記載著家族世事滄桑和衰盛,也是一個家族的根源,讓後人不忘初心,興旺發展。

  • 9 # 袁聰

    家譜不存在應該從哪輩寫的講究、說法、觀念和概念。從歷屆系譜、每一屆系家譜時開始算起,凡是本父系(父姓)氏族的人員和成員,無論哪一輩或者說無論從哪一輩開始,都要系譜寫進譜裡面去。

    如果在系家譜時,有的姓氏子孫後代人丁興旺、繁衍過快,譜系輩份與輩分即將完畢或者說快了了,在這屆系譜時,接上屆系譜的末尾輩份和輩分派行,重新再系按依次編排與排列順序組合20代或30代輩份和輩分的派行。

    遷居地宗族總支系譜系(總支系譜圖);遷居地分支譜系(分支譜圖);遷居所在地支系譜系(支系譜圖)。

    現在居住地支脈譜系(支脈譜圖,民間俗稱同一個村子、同一個莊門、同一個壪子的譜圖);再細分為同一個村子、同一個莊門、同一個壪子同一個祖先發脈的先輩、前輩各大分支房頭家族譜系(家族譜圖)。

  • 10 # 方蘭野攜手凌雲志

    家譜,是歷史的補充形式,是廣義歷史的組成部分,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因子,在豐富和完善正史文化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真實的詳盡的與每個人有關的文化形式。它彷彿在回答著幾個哲學: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我與誰有關係?在民間,家譜所產業的影響比國史還要大。那麼家譜該從哪輩寫起?我以為,必須從始祖寫起,根據手頭現有的資料和長輩的口授承傳,參考同宗的相關資料,尋訪同姓的發源地。大致寫家族的歷史沿革,越多越詳越早越好,從世系,輩序,有影響的人物,歷史記載,人口繁衍,人文景觀,對聯,牌匾,家訓,家風,山墳,遺蹟,祠堂等方方面面入手,力求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形式多樣,文采華麗,圖文並茂,充分體現家族發展的來龍氣脈,文化價值和文化傳承,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家譜要求族人團結奮進,積極向上,培養好品質,弘揚正能量,共同追祖思源,不忘根本,不忘初心,以優秀的典故啟迪後人,激勵後人,把家族命運與國家命運聯絡在一起,增強家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心同德,友好和睦,共守美好家園,共建和平社會,與全體華人共築中國夢,與全世界親人共享天下太平,為全人類的發展做更多的貢獻。家譜是家族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正統史書以外的歷史資料的補充形式,是家史的載體,是家族文化的總彙,是中華傳統文化乃至世界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文化遺產,是鮮活的歷史化石,它與人類文明同步,另闢途徑,填補正史所不具備的文化渠道和文化功能。在承傳人類文化和人類文明,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家譜的編寫者,應從大局出發,從實際出發,大公無私,以史實史料傳說掌故為依據,科學嚴謹認真細緻進行研究考證,對照比較,應不辭勞苦,應有奉獻精神,並以深厚的文字功夫,熱情投入的工作態度去挖掘,去編寫,才不負歷史的重託,才能流傳不朽。願所有編寫者能以德為先,以實為本,以心為鏡,以才為技,以勤為徑,以做為榮,寫出真作品,以流傳千古。20201101修改於龍珠苑

  • 11 # zhouyl25800440

    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往下續,但現在續《家譜》有點變味了。出錢多,就給你介紹的多,照片也整得大點。修《家譜》不好好修,漏洞百出。

  • 12 # 末大叔

    首先家譜和族譜還是有區別的,如果是修族譜需要從始遷祖開始寫,甚至還有從受姓始祖開始寫的,但是如果修家譜,我覺得如果沒有族譜作參考,寫到五服以內的高祖父一輩也就可以了,也就是你爺爺的爺爺輩,因為高祖父的名諱、生歿葬配等資訊,你爺爺應該還是可能知道的。

    五服正圖

    如果是有族譜作參考的話,像我自己就有寫過一本家譜,因為有族譜為依據,我是從始遷祖開始寫,先由高祖父往上一代一代到始遷祖溯源,然後從始遷祖往下只寫一線世系,即從始遷祖到高祖父,每一代只寫最親的那一位先祖。同一代可以寫其親兄弟,但不再寫其親兄弟子嗣的生歿葬配等資訊了。但到了高祖父這一代,則如修族譜一樣,所有的資訊都寫上(生歿葬配子女等),這就是所謂修譜的近詳遠略原則。

    五服正圖

    然後還有一點就是節點先祖要著重寫,什麼是節點先祖?也就是關鍵人物,比如從一個地方遷到另一個地方定居的先祖,或在縣誌等文史資料中有記載的先祖。

    最最重要的是要記住你們家族的字輩,以前一般都會有,這個是整個家譜的主線。像我們家有40個字,我這一輩是第23個字,由於之前都是按字輩取的名字,所以我現在能將我家家譜上先祖名諱默寫出來,下面我試著寫前面20個字,也就是到我的曾祖父一輩。

    字輩

    前20個字輩:(括號內加上字輩就是先祖名諱)

    祖(勳)、先(垂)、成(鋆)、慶(浹)、秀(升),

    旭(正)、禮(藝)、自(修)、執(權)、東(鵬)。

    (種)德、思(寬)、學(堯)、國(光)、啟(賢),

    振(榮)、加(學)、興( 瑤)、世(慶)、宏(實)。

    世字輩,高祖父世慶有三個兄弟:世其、世孝、世吉;曾祖父宏實有一個兄弟:宏林。

    將這些連起來,再加上最近幾代人(祖父母、叔伯祖父母、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堂兄弟等)的,可以做較詳細的記載,不就組成一份簡單的家譜了嗎!

  • 13 # 關山聽風

    家譜應該從哪輩寫的問題,說範圍寬就很寬,說範圍窄也就很窄,主要是中國古代家譜的型別很多,講起來比較複雜。

    家譜又稱族譜。一般認為家譜和族譜的意思是相同的,家譜就是族譜,族譜就是家譜。但是,在民間實際上語境的運用上,兩者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別。族譜涵蓋的範圍要大於家譜,就像家族大於家庭一樣。

    一個姓氏的繁衍,就好比是一棵大樹,如果把始祖比喻為樹蔸和樹幹,那麼各支派就是樹枝,而樹枝上又分出小的樹枝,小樹枝又分出再小的樹枝,發展到目前還生活在世上的後裔,就是樹上最末端的枝葉了。

    事實上,家譜的採用的歷史典籍中的“表”,就是世系的脈絡,在族譜中稱之為“世系表”,用“倒樹形”表來描述,始祖是最頂端的“樹蔸”或“樹幹”,各支派就是“樹幹”分出的“樹枝”,“樹枝”稱之為“支派”,或者“支”。只要開啟族譜查一查世系表,就可以知道自己祖先的源流,自己屬於哪個支派,能準確地溯源。

    族譜的原理也是一樣的,有總族譜,有大支派總族譜,有小支派總族譜,然後就是房族分支族譜,分房又再有房族的分支譜族,以此類推,最後才是家譜,一般稱為小家譜,或者私家譜。小家譜根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修譜規則,有的是五服內自行修譜,有的則是八服內自行修譜,還有的是十服以內共同修譜,這類小家譜的修撰,沒有固定的模式。中國民間在舊時期普遍的做法,一般是五服九世內自行修撰家譜,出了五服,就要另立家譜,稱之為“分立家譜”。

    理清了這些族譜和家譜之間的關係後,就可以回答題主提出的問題了。

    從題主提的問題和後面的說明來分析,題主現在著手要寫的就是“小家譜”,並非大家族修撰的大族譜。

    小家譜的撰寫,在舊時是最簡單,也是最靈活的一種家譜。不像總族譜和支派總族譜那樣,工程浩大,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組織專門的修譜班子,牽涉的範圍很廣,修譜的時間長。小家譜內容也比較單一,程式也比較簡單。

    這裡為了便於解說,以最簡單的“五服九世”的小家譜為例來說明。

    大型總譜和支派總譜,按正規格式,族譜的內容有二十多項:

    包括譜名、譜序、譜例、譜論、恩榮錄、像贊、遺像、姓氏源流、族規家法、祠堂、五服圖、世系、傳記、譜系本記、族產、契據文約、墳塋、名跡錄、任宦記、年譜、藝文、字輩譜、領譜字號、續後篇、捐修人名等。

    小家譜的撰寫,因家族有總族譜和分支族譜,一些歷史內容都比較詳細,並能夠查閱到,由此,小家譜一般不再重複總族譜和分支族譜內容,大多隻有五服圖、世系、家產、契據文約、墳塋等幾個比較實用的內容。

    舊時,“五服九世”小家譜因其簡單,大多為手寫本,一般不用印刷。

    小家譜以自己為分界線,上為父(第四世)、祖(第三世)、曾祖(第二世)、高祖(第一世),下為子(第六世)、孫(第七世)、曾孫(第八世)、玄孫(第九世),其中自己為第五世。關於小家譜的世系問題,有兩種不同的使用方法,第一種是直接使用總族譜的世系,比如,第四十二世、第四十三世、第四十四世等等。第二種在小家譜中註明高祖在總譜中的世系,然後在小家譜中按第一世排到第九世。

    這種設計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實際難以做到九世同時寫入家譜內,比如上四代完全可以做到,下四代就很難做到,一般來說大多隻能記錄到孫,曾孫、玄孫這三代大多還沒有生出來呢。

    舊時,人們也還是有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預先給後三代取名,都是按字輩取,並寫入譜中,這與民間一些刻碑的情況同出一轍,孫子未出生,先取名刻上去;二是留出空格,等後代出生後,再把名字記錄上去。

    事實上,民間大多采用第二種方式,留下空白,讓子孫自己填上去。舊時,民間一些人考慮得比較周全,認為後代中免不了有一些人會偷懶,不想修撰小家譜,或者沒文化,無法撰寫家譜。為了以防萬一,一般後面預留了很多空白紙張,意思是,如果他們不想重新修撰家譜,就是老家譜上把後代填上去就行了。

    這種情況在舊時的民間還比較多,很多人依著葫蘆畫瓢,祖先留下的紙張不夠了,自己再加一些。如此,以記流水賬的方式,一代一代記下去。自己不會寫字,就請人寫上去。在舊時民間文化水平普遍很低的背景下,這也不失是舊時民間的一種好辦法。而有的懶得撰寫新的家譜,在分譜時,照原小家譜抄下來,就算是分開了,再把後代名字在後面續寫上去。

    因此,現在民間流傳下來的很多小家譜,大多為手抄本。只有總譜,或支派總譜才是印刷版本。這種手寫的小家譜,說是“五服九世”,但現實中則遠遠超出了這個範圍。

    舊時,小家譜雖然在修撰格式上遵循家譜的固有格式和規定,但在記載家庭和家族歷史上比較靈活。比如,對一些人物,發生事件及山林、田土、房產、墳塋地址和坐向等,地點、面積和四至,以及變更情況都可做詳細的記錄,使後人有據可查。

    這在家族總譜和支派總譜中是很難做到的。比如,小家譜中可對某位先人立傳,寫入家譜中,但對家族總譜和支派總譜來說,如果不是著名人物,或者對家族有特殊貢獻的人,在大族譜中是不可能默默無聞的人立傳,也不可能有詳細記載。古今的地方誌也是如此,不是大事件、地方名人,進不了地方誌。

    舊時,小家譜系統的完整,又是修總族譜和支派總族譜的基礎,凡是小家譜延續得比較完整的家族,在修譜時既順暢,又可節省大量的經費和工作量,縮短修譜的時間。因此,舊時傳統的總族譜和支派總族譜和小家譜是相輔相成的。

  • 14 # 風雨無懼

    舊譜本

    編寫家譜就得搞清本家族來龍去脈。

    編寫家譜就是編寫家族歷史,就是要搞清楚“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等問題。只有找到了始祖,便查清了從始祖到本身的脈絡,才找到了源頭,明白了“我從哪裡來”的問題。一般是從自己往上一代代去查詢。

    當然,如果家族沒有舊譜可查,則很難搞清楚本家族來龍去脈的。那麼,則可以從開基祖寫起。開基祖,即開創本區域本族基業的祖先。一般來說,搞不清始祖,則務必搞清開基祖,即家譜從開基祖寫起。

    手寫世系表

    “世系表”釐清從遠到近世代脈絡,“世錄”則從知道的祖先開始記錄。

    族譜中有“世系表”“世錄”兩大內容。“世系表”是用譜表的形式,記錄家族血緣關係的圖表,它像大樹開枝散葉一樣,從樹蔸到分枝一目瞭然。“世錄”是族人個人簡歷的記錄。

    不少家族因找不到老譜,不說始祖,即便近祖、開基祖、甚至曾祖、高祖都不知道。因此不少家族,則是採取薄古厚今策略,越久遠的越從簡,越靠近自己的越詳細。往往是從自己知道的祖先開始詳細記錄其生平,這之前則根據口口相傳的情況整體概括記錄。

    舊譜世錄

    修家譜是一項艱苦而複雜的工程,需做大量深入細緻工作。

    一般來說,現在修譜叫做“續譜”,即在老譜的基礎上將沒有記錄上去的內容接續上去。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

    先是得想方設法找到舊譜(老譜)。找到老譜,翻閱世系、世錄,本族歷史沿革一目瞭然。

    然而因為歷史的原因,很多家族或者七八十年上百年沒有續譜,或者老譜被焚燬亦盡,根本找不到。因此,這種情況要修譜則很難搞清楚家族源流。

    像這種情況,要麼就是走訪上了年紀的老人,透過他們的回憶瞭解家族來歷,或者一一察看家族祖墓墓碑,由近至遠推算曆史。如果這也毫無資訊,只能從知道的先輩開始記錄了。

    對於沒有上譜人員(含已故人員)資訊,也需要組織人員逐戶走訪調查,才能搞清楚。之後還得根據房派關係與老譜對接。

    豎排族譜世錄

    總之,修譜不容易。有意續修家譜,則不僅要做好出力又出錢的準備,也要做好加班加點又捱罵的準備。

    能夠續修家譜,那是尊祖敬宗積善積德的好事。只要能做好,吃點苦,挨點罵也無妨。

  • 15 # 王兆林0309

    你為什麼要修家譜?明白了自己修家譜的初衷,這兩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編修家譜的目的大致有四:

    一、尊祖敬宗,發揚傳統。

    二、明辨世系,承前啟後。

    三、敦宗睦族,凝聚血親。

    四、齊家治國,教化子孫。

    從哪輩編寫,也就是立誰為始祖的問題。

    華人都有安土重遷的習慣,除非有大的戰爭饑荒等人類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一般人都是窮家難捨,不會拋家舍業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的。凡遷徙的人,都身負家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重擔。他們往往都是白手起家,劈荊斬棘,篳路藍縷而艱苦創業的。韶承則易,始創艱難,後代人敬重他們,崇拜他們,要把他們的創業精神發揚下去,往往都把最早遷徙的先人尊為始祖而世代供俸的。

    創編家譜往往都是距始遷幾代以後的事。有些人物事件,年湮世遠,記憶模糊,難以探求。對這樣的事,寧可存疑,也不可空求,切忌妄自攀附,鬧出來郭崇韜驟貴拜汾陽墓而自取其辱的事來。

    始祖確立了,則世系就易排了。始祖往下,一二三四,左昭右穆,有條不紊。

    世系排列是家譜中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家族大,範圍廣,人丁多,各種資訊紛繁複雜而都應無一遺漏的登記造冊,記載分明,工作量很大,是需要特別認真而細緻工作的;難點是家族大,分支多,而有些支系聯絡不多,資訊少而且有分歧。此種情況,應在探尋無果的情況下,也應空缺存疑且待後證,萬不可強求做出閔子騫遙遙華胄而貽笑大方的事來。

    其它應講究的是修譜中的人選問題:主事者應德高望重,有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主編者不但要責任心強,還要較高文化和編輯水平;後勤管理,量出為入,是修好家譜的經濟保障。

    餘者率由俗章則可。

    點滴體會,謹供參考。

  • 16 # 生活旅行家FJJ

    拿我家的家譜來說吧,最早一輩可以追溯到漢代,之後每個朝代有哪些祖宗曾經為官作宰、或者從商、從農,都有簡明扼要的記載。

    隨著時間的流逝,祖宗們慢慢遷徙到各省,家譜修過幾次,分過多少宗祠,有哪些旁支,每個祖宗的配偶、後代和他們的奮鬥歷史,都有簡要的說明。

    反正我看自己的家譜就是看一部祖宗們的血淚史。

  • 17 # 大元號

    家譜一般從始遷祖開始編寫。至於之前的祖輩可以和總譜對接。目前來說,家譜一般包含以下方面:

    1、譜序。2、譜例、譜論和目錄。3、恩榮錄。4、族人傳記。5、族規、家訓。6、典制。7、墓圖、墓誌。8、派語。9、捐款、領譜名目。10、世系圖。11、世系表。

  • 18 # 暖陽142149970

    從本家族的始遷祖寫。始遷祖以上,有記載的,也要照老譜錄入。至於對錯,就不要管了,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理解。追溯到本姓氏的來源,儘量簡單明瞭一點。講清楚本族姓氏的淵源就行。切記不要搞成“通天譜”,不要追求“完美”,歷史上就沒有所謂的“通天譜”。薄古厚今,重點是把當今族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寫清楚就可以了。

  • 19 # 矯永東

    個人認為,禮宗敬譜是我們每一個姓氏家族的底線。我們矯氏族譜也到了重新修譜的關鍵節點,矯氏族人正在積極研譜續譜。

  • 20 # 言者青青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家譜”?然後,才能談及應該從哪輩寫?寫的內容與形式有什麼講究?

    家譜,顧名思義是一家之譜。“譜”字的本義就是依照事物的類別寫作的書與表冊。例如家譜等。

    家譜(“柱子”)

    家譜稱呼很多。例如:通譜(同姓的人互認同族)、宗譜、世譜、族譜、祖譜、支譜、房譜等。這些表譜使用的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含圖表),記載著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重要人物的事蹟等。因此,家譜應該是珍貴的人文資料,具有歷史、民俗、人口、社會和經濟等學科深入研究價值,有著重要的獨特功能和意義,是其它文體不可替代的。

    按照古時寫家譜,是用世系圖來表示的,上九代下九代,總共十八代。現在誰知道是十八代?很少了,幾乎沒有。能知道的,一般是到了爺爺輩分上,再往上數最多是曾祖父輩,再往上的輩分如高祖,太祖等就很難知道了。往下輩分數,能知道孫子輩的,再往下最多有可能知道曾孫輩分的了,什麼玄孫是不可能知道的。算來算去,能知道的真是沒那麼多了。造成這種侷限性的情況,與我們長期不講家譜,不寫家譜有很大的關係。使我們重新寫家譜帶來了難度。但是,不管怎麼變化,家譜的輩分不能亂。

    自古以來寫家譜是按照父系輩分來排列的,然後,用一張較大的圖表展示出來的,土話叫“柱子”。設定家譜表格,從輩分最高開始填寫,輩分高的在最頂端,然後往下往兩側橫著分,再依次往下往兩側橫著分,這樣不斷地延續填寫,製作好“柱子”,常年掛在牆上。這個“柱子”,現在平時不掛了,過年時請出來掛在牆上,桌上擺上貢品,香爐,以此說明祖宗們和我們一起過年。

    家譜(書)

    真正的家譜是用文字寫成書來完成的。其內容寫的是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與關係情況,家族中重要人物的事蹟。重要人物指的是家族中的人,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科學及家庭等領域所做出的優異成績。書中穿插進繪製的圖表、圖片,現在有攝影了,可以配上照片。

    家譜編輯內容順序,要求一目瞭然。開篇要有目錄,接著是序言,簡要說說家譜的形成與內容,然後是家族世系繁衍關係圖總圖,接著是家族世系繁衍的關係分支圖。這些圖可以在介紹人物時穿插進行,使讀者的閱讀更加清晰。

    寫家譜從哪輩開始寫呢?這要根據自己對自己家族所掌握的資料來決定,有一個原則,誰的輩分最高,誰排在最前面,無論是圖表還是文字介紹,都要遵循這個原則。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製作圖表時該空格時一定要空,包括最高的輩分。按照十八輩來排列最容易出現圖表最頂端空格的問題,如果按照“五服”來繪製圖表,也許不會出現最頂端空格的問題了。至於往下出現空格很正常,有就寫上,沒有就空著。

    在寫家譜中,不但要明白怎麼寫,還要有講究。一是,要查實資料寫明姓氏淵源;二是,要繪製好世系圖表,不得有誤;三是,圖片一定要清晰;四是,人物事蹟一定要真實,實事求是;五是,表現形式既要多樣化又要簡略易懂。

    原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處長梁金生家族(五代圖)

    寫家譜的最大講究就是要寫出特點。一是,可信度要高;二是必須要有積極意義;三是,能起到社會的好作用;四是,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五是,傳承家傳和家訓的美德。

    總而言之,家譜應該從自己所掌握的本家資料中,選擇最高輩分開始動筆寫。在寫作過程中講究較多,最重要的講究就是,無論從內容、意義、格式、圖表等方面,都要繼承老一輩的寫作要求與思路去寫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國有哪些女王和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