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王者孝

    回答如下:

    中國的教育始祖,孔子,(公元前551一一479)他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提出了許多人合理的思想,尤其是在人格教育的問題上,提出“有教無類。

    他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但是,孔子的學說整個說來帶有保守性質的。他反對古代中國生活中一切新東西,而主張恢復過時的舊社會制度,企圖使舊的傳統制度的宗教儀式永世長存,他把人分為“君子”與“小人”。孔子認為“小”應俯首聽命於“君子”。為此目的,他制定了一種以“仁”即“人道”的概念為基礎的倫理學說。孔子相信“天命”的。

    釋迦牟尼(佛佗),是古代決印度迦尼比羅衛國時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帝國階層的崛起,婆羅門教特權地位引起了不滿,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門思想。

    他成長於富裕的家庭環境,娶妻生子後,大約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僧都無法解決的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足跡遍佈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

    釋迦時代,北印度有十六國,基本為君主制。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一一399),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他宣傳宗教道德學說,反對唯物主義,反對自然科學知識和無神的主張。棸集在蘇格拉底周圍的一個小集團是反對雅典民主政體的政治鬥爭和思想鬥爭的中心。參加這個小集團的是貴族的代表,有柏拉圖、克里底亜(民主政體失敗後,他就成為雅典三十個寡頭統治者的頭子)和祖國的叛徒阿基維阿德及色諾芬。在這個反動勢力勝利後不久,民主政體又恢復了,蘇格拉底因其敵視人民的活動而被判處死刑。

    孔子時代(公元前551一479)、蘇格拉底時代(公元前469一399)、釋迦牟尼時代(西元第一個一千年中期),應當是奴隸社會末期。孔子時代,周朝十六國,君主制;蘇格拉底時代,奴隸社會末期,奴隸主貴族與奴隸在進行專制與民主的鬥爭;釋迦牟尼時代,北印度有十六國,基本是君主制。

  • 2 # 歷史與文化縱橫

    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幾乎同時出現在東西方歷史,他們對各自所處的文明與文化進行了總結和創造,提出了各自的思想體系,並且由於地域的相隔,互相不影響。在各自的地區成為文化思想的主流,主導了當地文明的發展,成為各地的軸心思想。這段時期大約是,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

    孔子處在世界的東方,在中國大陸上,中國已經進入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是這個時代最典型的特徵,周王室名存實亡,諸侯坐大,孔子提出了儒家思想。孔子竭力維護傳統的周禮,批評春秋時各國的戰爭以及僭越,希望恢復舊秩序。

    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在他的時代,印度的主要思想是婆羅門控制,婆羅門是能通神之人,離神最近,處在第二階層的武士、國王的剎帝利階層日益強大,要求更多的權利,沙門中的佛陀代表了剎帝利的思想,提出眾生平等,揭露婆羅門儀式的虛偽性,對婆羅門僧侶集團傳統發起挑戰。佛陀替他的祖國迦毗羅衛向婆羅門爭得了地位。佛陀本人是一個王國的國子,與周圍的王國國王很多都交好。他的學說也是平民的學說,為平民服務。

    蘇格拉底在古希臘,這一時期希臘城邦傳統治理也是受到新的民主思想衝擊,傳統社會在瓦解中,古風時代即將結束,新時達即將來臨,蘇格拉也是竭力維護傳統的道德和美德,懷念往昔。不過蘇格拉底的思想是自由的,他好辯論,追求真理,他以個人的死捍衛法律和真理,在西方影響巨大。

    他們共同的特點是處在時代變革的大背景下,注重教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並得到後來人發揚光大,成為現在文明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的姥爺,瞧不起我的孩子,孩子才上幼兒園,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