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韓奈戴
-
2 # 歷史呀呀呀
我們就《三國演義》中三位的表現,來分析下這三位的排名。
第一位田豐田豐作為袁紹手下最重要的謀士之一。非常有謀略,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勸袁紹早迎天子。在官渡之戰,田豐建議袁採用持久戰。《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田豐諫言:
謀士田豐曰:“兵起連年,百姓疲弊,倉廩無積,不可復興大軍。宜先遣人獻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稱曹操隔我王路,然後提兵屯黎陽;更於河內增益舟楫,繕置軍器,分遣精兵,屯紥邊鄙。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
這是頂級謀士的戰略方針。以袁紹之強盛,據有河北,圖謀天下,持久戰必然耗死曹操。戰略眼光頂級。
第二十四回,田豐又獻策,趁曹操去打劉備的機會悄悄地偷襲許都。
豐曰:“今曹操東征劉玄德,許昌空虛,若以義兵乘虛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萬民。此不易得之機會也,惟明公裁之。”
可惜,袁紹竟然以孩子有病失去作戰良機。田豐的謀略當在頂級。在《三國演義》中,臥龍鳳雛司馬懿之下一個層級的頂級謀士,和賈詡,程昱差不多。
第二位,沮授袁紹帳下最重要的謀士,少有大志,擅於謀略。為袁紹屢次獻出良策,但袁紹基本不聽。官渡之戰袁紹大敗,沮授未及逃走,被曹操所獲,因拒降被曹操處死。
沮授同樣建議袁紹迎獻帝,挾天子令諸侯,官渡之戰時,沮授建議袁紹對曹操實行持久戰,未被採納(和田豐一樣)。
《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沮授獻策:
謀士沮授曰:“制勝之策,不在強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練,比公孫瓚坐受困者不同。今棄獻捷良策,而興無名之兵,竊為明公不取。”
戰略思想和田豐相同。在謀略方面幾乎在一個水平線。但我認為,沮授還能統兵,而且從曹操和荀彧對沮授的態度來看,他是強於田豐。看看荀彧怎麼評價袁紹謀士集團:
彧笑曰:“紹兵多而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
嘲笑了田豐、許攸、審配、逢紀,唯獨沒有說沮授,可見他還是最認可沮授。沮授被俘後,曹操一心想勸降,可見曹操對他的重視程度。
所以,我認為,沮授略高於田豐。基本在一個層級。
第三位,徐庶在《三國演義》中有所美化,前期有很多,包括鬥陣法破曹仁八門金鎖陣,猜到曹仁的夜襲反制之,並反客為主襲取樊城。曹仁是曹操手下統帥,文武兼備,這也看出徐庶的謀略。
曹操手下謀士程昱說徐庶強他十倍。
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
昱曰:“十倍於昱。”
程昱作為曹操帳下五大謀士之一,其實力堪稱頂級,他認為徐庶十倍於他,那徐庶必然是頂級中的頂級了。
但徐庶卻被程昱設計,無奈投靠了曹操,加入了曹營之後,地位非常低,遠不及程昱。從這兩點看似乎又不如程昱,當然也因為他沒有怎麼獻策的關係。
結論:單就《三國演義》而言,田豐沮授的謀略屬於第二梯隊的頂級。徐庶有點過分美化,只看到一些戰術層面的東西,戰略上沒有表現的機會,也只有程昱的一句馬屁作為旁引用。況且並沒有給劉備打下什麼江山,相對於田豐沮授輔佐袁紹定下河北,且在戰略上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徐徐圖之的方針,我認為他倆更勝一籌。
-
3 # 歷史笑春風
在三國時代,袁紹絕對是一代梟雄。他在朝堂之上,膽敢當面頂撞董卓。在董卓把持朝政,無人敢對抗的情況下,響應曹操的號召,參加諸侯軍討董。在諸侯軍中,袁紹被推舉為聯軍的首領,這說明了袁紹的威望。
在聯軍解散後,袁紹和曹操這一對發小訣別。袁紹說自己要向北方發展,在統一北方後南下爭奪天下。曹操則說,自己要立足中原,建立自己的基業。如果袁紹南下,自己就依靠自己的智謀來對抗他。後來的官渡之戰就印證了這一點。
而袁紹到河北後,依靠自己四世三公的人脈資源,開拓了自己的基業。他掃滅群雄,佔據了幽、冀、並、青四州,成為當時勢力最大的割據力量。但是,由於在官渡之戰中,袁紹以優勢兵力敗給了曹操,使得他身上的光環被一掃無餘。袁紹成為了歷史上被人嘲笑的物件。
沮授和田豐都是袁紹手下的重要謀士,受袁紹失敗所賜,也被埋沒在三國的煙塵中。在這裡,田豐作為袁紹的反面教材,還被歷史著重寫了幾筆。比如田豐勸袁紹趁曹操攻打徐州的時候襲擊許都,比如田豐勸阻袁紹發動對曹作戰,比如田豐自己預料自己的死亡。曹操曾經評價田豐,說田豐如果跟袁紹大軍一起來打官渡之戰,自己是無法獲勝的。而沮授則更是被一筆帶過,幾乎難以找到他在歷史上的蹤跡。
實際上,田豐是袁紹手下最出色的謀士,如果拿曹操的手下謀士相比較,他應該等同於郭嘉。而沮授則是袁紹的謀主,如果拿曹操的手下相比較,他相當於荀彧。而且,沮授的職權還要高於荀彧,因為他還擔任袁紹的監軍,統領袁紹所有的兵馬。
我們知道,三國的每一個集團都有自己的謀主,每一個集團都有自己的戰略方針。曹操有荀彧提出的“奉天子以討不臣”,劉備有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而孫權有魯肅提出的《榻上問策》,而袁紹則有沮授提出的取河北的戰略方針。
當袁紹取得冀州的統治權後,當時擔任從事的沮授就向袁紹獻策,他說:
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
沮授建策的主要方針就是統一河北,然後迎漢獻帝於長安,建都洛陽。在此之後,奉天子以討不臣,統一天下。這個方針裡面的統一河北,然後再統一天下的方針,和袁紹不謀而合,因此得到了袁紹的認可。袁紹任命沮授為監軍、奮武將軍,開始按照沮授的方針開始行動。
在沮授的幫助,袁紹很快就完成了統一北方的目標。但是,在發動官渡之戰的時候,一切發生了變化。沮授、田豐全部都被袁紹給廢黜了,田豐甚至被拘禁了起來。這是官渡之戰前後最詭異的一幕。
沮授、田豐被廢黜的直接原因是在戰前的會議上發表了反對攻打許都的意見。在這裡,田豐的意見是出於現狀考慮,認為時機不成熟。而且田豐的脾氣不好,用荀彧的話來說就是剛而犯上,袁紹又是一個外寬內忌的人。所以田豐的被拘禁只能說是他自食其果。
但是,沮授的被廢黜就實在難以解釋了。沮授在被袁紹任命為監軍後,統領袁紹的全部人馬。可以說,沮授在袁紹集團中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就在一夜之間,他的軍隊就被收回,而自己被袁紹極度疑忌。這中間的差別也太大了,僅僅是意見不同,他人的讒言,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效果。
而且從袁紹的舉動來看,袁紹對沮授的疑忌是不一般的疑忌。他不但剝奪了沮授的兵權,沮授要求留下都不允許,要他隨軍。這已經是害怕沮授謀反的節奏了。在官渡之戰中,沮授的獻計獻策無論有多正確,袁紹也是根本不聽。而袁紹大軍潰敗,沮授被俘,最後死在曹操之手,袁紹也是不管不問。袁紹和沮授之間的關係已經到了何等地步。
這一切究竟是因為什麼?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袁紹和沮授對待漢室的態度問題。袁紹和沮授的關係,就如同後來曹操和荀彧的關係一樣,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
我們從上面的沮授向袁紹的獻策可以看到,沮授和荀彧一樣都是心存漢室的人。他向袁紹提出的建議和荀彧如出一轍,都是奉天子以討不臣。可是,袁紹自認為實力強大,就露出了他的野心。
在官渡之戰之前,袁紹就指使手下一個叫耿包的主簿試探大家,想要稱帝。但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袁紹只得殺耿包滅口。我們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帶頭反對的人裡肯定有沮授在內。而在討論迎漢獻帝的問題上,郭圖是反對的。他是和袁紹一樣,想要另立朝代。這才是在官渡之戰前,沮授遭到廢黜,郭圖取而代之的根本原因。(此處遵照《後漢書》,《三國志》記載有所不同,本人認為《後漢書》更合理一些)
正是因為沮授是心存漢室的人,曹操俘獲他之後,還是想收用他。因為曹操這時還是暫時打著匡扶漢室旗號的。但是,沮授還是心存故主,在出逃中被抓,最終被曹操所殺。
沮授的下場其實就是荀彧的下場的預演,後來一樣心存漢室的荀彧也得到了同樣的下場。正是廢黜了沮授、田豐,袁紹軍心大亂,嚴重影響了戰鬥力。在戰鬥中漏洞百出,最終被曹操打敗。這才是官渡之戰中,曹操獲勝的最根本的原因。
這樣一比較,我們就輕易比較出沮授、田豐和徐庶的高低了吧。歷史上,徐庶在劉備軍中只是個謀士,並沒有太多的記載。他最突出的貢獻就是推薦了諸葛亮。在後來投入曹操陣營後,徐庶也沒有出色的地方。他是無法和沮授和田豐相提並論的。
而在《三國演義》中,為了烘托諸葛亮的形象,徐庶曾經擔任過劉備的軍師。在戰鬥中,徐庶指揮劉備的軍隊以少勝多,連打勝仗。而且,徐庶文武雙全,他不但指揮部隊打仗,還輕易就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顯示了高超的能力。
在這一方面來說,徐庶雖然不能和沮授這樣在戰略戰術上都出眾的人才相比,但是和田豐相比還是差不多的。因此,在《三國演義》中,徐庶能夠和田豐比肩,但是不如沮授。
-
4 # 聰明的小龍女
三國演義中袁紹麾下兩位謀臣田豐和沮授也是才華出眾、謀略高超,智慧一點都不比徐庶差,都能比肩徐庶,都是東漢亂世之中謀略頂尖的才子謀士。
-
5 # 翰墨飄香yaxian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盜賊四起,民不聊生。在三足鼎立之前,兩股最大勢力是袁紹和曹操。袁紹是擁兵自重,唯我獨尊;而曹操是勵精圖治,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主要有田豐、沮授、審配、郭圖、許攸等,他們可都是東漢末年一等一的謀士,可謂人才濟濟。但謀士當中,勾心鬥角,你嫉我妒。本人認為,袁紹之所以敗於曹操,主要原因就是他不能知人善任,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他手下的謀士,都非等閒之輩。
先說田豐“剛”,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可見他這人非常耿直、忠於主人。 他計破公孫瓚,平定河北,居功至偉,官至冀州別駕。在官渡之戰初期,極力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認為其出兵師出無名,必敗無疑,由於袁紹聽不進他的忠言,反而被下令監禁。官渡之戰袁紹戰敗,說明田豐是有先見之明的,對事情看得透徹,分析把握得很好。袁紹因曾不聽田豐之言而深感羞愧,又有逢紀等人在袁紹面前進讒言,於是,田豐被袁紹殺害。
再說沮授的“忠”,袁紹敗逃時,沮授來不及北渡而被俘,被押見曹操,曹操愛其才,極力招撫,但沮授不為所動,並大呼不降。然曹操與沮授有舊,見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陣營,也感到可惜,嘆若早點得到沮授,那天下現在應該大定了。沮授雖不降,但仍獲曹操厚待,可是,後來沮授密謀逃回袁紹陣營,事敗被殺。那時袁紹大勢已去,沮授仍然心念故主,可見沮授是大忠之人。
最後說徐庶的“沉默”,徐庶本是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早年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從三國演義中,徐庶確實沒有為曹操設一謀出一策。所以,本人認為,他們似乎沒有可比性。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終其一生。
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湧現了一大批政治、軍事人才。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郭嘉、張昭、周瑜等,透過演義而家喻戶曉。也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大浪淘沙,波浪壯闊。
回覆列表
徐庶,田豐和沮授都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謀士,雖然他們跟隨的君主不同,但是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就其這一問題而言,筆者覺得袁紹的謀士田豐還有沮授跟徐庶的才華差不了多少,他倆絕對可以比肩徐庶。
沮授原是韓馥的謀士,董卓死後,他一手促成了韓馥投降袁紹,後來還獻計殺了韓,憑藉這事,他一舉成為袁紹麾下的四大謀士之一。他曾與其他幾位謀士聯手,幫助袁紹攻下黃河以北,曾在獻帝逃跑時,與田豐一起勸袁紹迎回獻帝,並在官渡前,勸袁紹不要起兵等。沮授最後死於曹操之手,是一個對袁紹忠心耿耿的人。
田豐是最早跟隨袁紹的謀士,曾策劃謀殺公孫瓚,他是袁紹統一河北的關鍵人物,勸袁紹迎接獻帝,為袁紹密謀擊退黑山軍,官渡之戰時提出分兵攻打曹軍,很顯然這計謀很不一般。可是他最後卻死於袁紹之手,也是個悲劇人物。
徐庶雖然在三國裡出現的次數並不是太多,但是他的才華及影響力是有目同睹的。徐庶替劉備大敗過曹操的八門金鎖陣,聽說這是一個很難破解的陣法,曹操曾問過他的謀士文若,“徐庶和你的才華那個高”,文若說徐庶高出自己數十倍,可見其優秀之處。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徐庶的確是個人才,但是田豐和沮授也不是太差,所以,筆者認為,田豐和沮授可以和徐庶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