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靖念

    並不必然,股市中漲得厲害的後面大機率還會接著漲,跌的厲害的後面大機率還會接著跌。當然,如果賣盤沒有籌碼了,那麼也就漲到了頭。如果買盤沒有籌碼了,那麼也就跌到頭了。

  • 2 # 陪你侃A股

    當股票供給大於需求時,意味著想賣的人很多,而買的人比較少。那人心都是不齊的,想賣的人都害怕別人壓價賣出,自己賣晚了或者價格掛高了吃虧,所以普遍心理就是掛低價賣,自然價格就下來了。

    其實不僅僅是股票,所有商品都會遵循這個規律。

  • 3 # 華夏丶男兒

    供給大於需求,如果按照供需原理,股價必然會下跌的!A股指數長期不漲的原因,其中主要就是供給一直在加大!

    目前A股總市值59.26萬億,從2005年股改到今日,共上市新發行2556家IPO,合計總市值37.15萬億;就算從2013年12月19日重啟IPO,直到今日發行1395家,總市值15.75萬億!也就是說,這59.25萬億的總市值,超過62%是透過IPO和再融資實現的,真正透過企業主營增長得到的市值增加很少!

    去回顧下2015年股災的過程,那年新股發行超過400家,次新股大幅度爆炒,最後都是要兌現的!

  • 4 # 暗夜影鷹

    從供求理論上來說,是的。但是實際股市中也可能不會出現,並且機率較大。

    供求理論是說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雙方推動的,供大於求則跌,供小於求則漲。供求曲線如下:

    供求曲線(D為需求,S為供給,交點為價格)

    但是通常各種商品的價格的供求不會表現的那麼明顯,會有各種複雜的因素摻雜其中,也會表現出區域性的小範圍的供求變化。因此對於某一種商品而言,即使短暫的出現供大於求或者供小於求的情況,價格變化可能也不會如供求理論所說的一樣,有時候甚至相反。

    所以,對於股價而言,這種情況不一定會發生。股市很神奇,在股票交易市場,能夠影響股價的因素很多,在一個存在很多莊家的大盤股中,即使是莊家也不能百分百確定股價必然會漲或者會跌,不過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股票的供需雙方的話,那麼空頭(供給)大於多頭(需求),股價基本是會下跌的。如果從短暫的買單賣單來看,供大於求,股價則不一定下跌。這可能與供求理論有悖,但是這就是真實的市場,供求理論太理想化,而股票市場很複雜,觀察週期太短暫的話,就會出現其他更有力的因素來衝擊表面上的供需力量。

    波動的股價

  • 5 # 阿龍188

    當一隻股票供大於求,股價一定下跌,這個說法很不精確。

    股票的供求關係和時間段和位置有緊密關係,一隻股票在一日的波動中就存在供求關係,所以股價才會產生波動。短時間內賣大過買,股價確實很容易下跌。供求關係發生的位置不同,股價就不一定會下跌。比方說一隻十元的股,漲到了十塊三,大量賣單掛在十塊五毛錢,它的賣大於買表現在十元五毛錢,從該股總的買賣關係上來說,賣單大於買單,但在十塊三這個位置就不一定會下跌了。如果你拉長週期看,今天的賣單大於買單,但不代表明天的賣單會大於買單,如果你根據今天的買賣關係而去處理股票,有可能明天的買單會遠遠大於賣單,如果根據今天的賣單大於買單的關係去處理股票,那就會發生重大失誤。簡單地說,就是用一天來看,可能會賣單大於買單,會造成股票下跌,但從兩日來看,它又有可能是買單大於賣單。還有一種情況,十元的股賣單都掛在十塊一角,雖然該股的賣單大,但在十元到十元一角之間,它是上漲的。另外就是股價在什麼範圍內叫跌,什麼範圍雖然下跌也不能稱之為跌。一百元的股票一兩毛錢波動,應該和供求關係變化不是很大。還有一種就是十元的股在漲停價11元上有大量的賣單,但10.99上沒有任何賣單,只有買單。這時股價就會處在一個平衡狀態,並不一定會下跌。也就是說11元有人賣,10.99沒人賣,多大賣單也不會跌。

    大多數時候賣單大於買單,很容易引起股票下跌,但並非一定性。而且這種賣單大於買單的情況,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分析判斷,不能作為股票買賣的依據,買賣的依據主要來自於其他指標。

  • 6 # 遺落的白小白

    理論上是供過於求,價格會下跌,不過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國股市那隻股票是看這些的。炒的是人氣,炒的預期。講的是故事。

  • 7 # 浪花投資19

    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商業活動,供求關係決定的價格波動是最基本的規律,那麼股價也同樣如此,當然股價波動還由其它因素決定,但供大於求的時候必然下跌。

    打個比喻,股價好比一個池子裡的水位,如果不向池裡注水,而不斷拓寬池塘的容量,那麼你說水位是上升還是下降?

    這個很好理解,在股市中也一樣,如果大規模的擴容,而場外資金觀望,僅場內資金博弈,那麼市場的重點也必然下降。

    有人會說,好像沒感覺到股價重心下移,大盤似乎不明顯?

    其實原因很簡單,現在大盤指數並不難看,但市場大多數股價都在陰跌,不少創了新低。現在低價股明顯多於歷史記錄。

    那麼大盤不難看的原因是,上證指數中權重最大的是金融股,上證50的波動基本決定了大盤的方向,其次新股上市首日計入指數,也導致大盤指數的階段性的失真。

    所以,市場流動性是股市的命脈,資金供求關係則決定股價短期因素,供大於求則必然下跌。

  • 8 # 金融知窗

    不完全對。股價漲跌的影響因素很多,不只是供求關係,但就整體股市來講,擴股增容造成股市失血過多,無力承接,成交量萎縮,可能大多數股票下跌。

  • 9 # 梅俊

    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辯證的回答。

    首先,從經濟學原理來看,供大於求,價格下跌,這點毫無疑問,股票也同樣遵循。我們看到的多數物品都符合這個規矩。

    其次,供大於求價格下跌,這是一個經濟學上的靜態理論,或者說是模型,相對的,而不是絕對。是假設在某一特定時點,供和求都是不變的狀態,在不變的狀態下比較大小關係。一旦加入變數,立即就會引發價格變動。

  • 10 # 正奇價值投資

    不一定,供給分為優質供給和普通供給,優質供給在當前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往往供不應求,例如高階白酒茅臺,而反觀整個白酒行業,是供給大於需求的,但茅臺股價依然不斷創新高。另外提供優質供給的企業可以不斷佔領其他企業的市場份額,從而不斷提高利潤業績,股價自然難以下跌。而是不是提供普通供給的企業就沒有出路呢?也並非如此,有些普通供給的企業也可以透過創新實現技術產品升級,打造差異化產品等措施變革,同時加大營銷端的力度,也可以搶佔部分不思進取的其它普通企業市場份額,從而實現利潤增長,股價也往往表現不差。總的來說,當供給大於需求時,行業往往會呈現擠壓式發展態勢,就是強勢優質企業不斷搶佔弱勢普通企業的市場份額。

  • 11 # 週期與擺鐘

    題主說的沒錯,股票市場就跟普通的市場是一樣的,都符合市場規律。

    股票市場就和普通的商品市場是一樣的,符合商品市場的規律。

    市場上面某一種商品買的人多了,商品供給小於需求的時候,商品價格自然上漲;市場上面某一種商品賣的人多了,供給大於需求的時候,商品價格自然就會下跌。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拿包子來說吧。

    整個一個城市就一個賣包子的地方,包子售價是10元,每天老闆做的事情也不多,因為包子貴,很多人都在家裡自己做早餐吃,包子店A老闆賺了很多錢,而且每天的事情也不多。 後來,這個城市又開了一家包子店B,包子只賣8元。這個時候,包子店A老闆發現沒有生意了,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就把包子的售價調整為8元,這時候其實增加的需求不多,但是供應量是成倍的增加了。

    突然有一天,很多人發現包子生意非常賺錢,然後這個城市開出來很多家包子店,包子的售價降到了1元錢,這時候很多人覺得在家裡做反而不划算,都去外面買包子。這時候,需求雖然增加了,但是賣包子的老闆太多了,他們每天累成狗,還賺的沒有之前的多。

    其實股票也是一樣的,出現利空以後,大家搶跑,還沒有接盤的人,股價就會出現斷崖式的下跌,有時候都是連續幾個一字板的跌停出貨,直到很多人覺得價格比較合理的時候,出手購買,這時,股價才會慢慢的止跌。這就是股票供大於求的時候,股價不跌是不可能的。

    股票一般出現利好,有很多人就會搶籌,這時股票價格也會上漲,很多莊家或者遊資都是透過這樣的利好配合出貨,不然股價再高,沒人接盤他手中的還是股票,只有變成了現金那才是真正賺到的錢。

  • 12 # 曲朝歌

    這位題主應該是想從供求關係剖析股票價格變化吧。從理論上來說,供求關係是影響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當市場上賣方能量大於買方能量的時候,股票的價格必然是會下跌的。但下跌是否能持續是需要根據接下來的市場走勢去判斷的。畢竟在每一個價位都有看漲的人,也有看跌的人。只有大部分的資金一致看跌才會導致價格的持續下跌。每一位交易員對供求都有不同的理解,希望題主多看盤多思考,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放棄,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理解供求對價格的影響的。我是過來人,我可以對你肯定的說,供求關係影響價格。但如果你想依靠這個從市場中賺錢,單單知道這一點遠遠不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適合給女朋友講的故事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