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馮唐、王朔、鍾阿城都是我比較喜歡的作家,想聽聽別的牛人是怎麼評價他們的作品的。
6
回覆列表
  • 1 # 寧仕公考

    這三個作家都是各自年代和不同流派的代表。

    一、總體來講。

    1、阿城有因為經歷了六十年代的知青生活,深厚的家庭文化底蘊對他影響很大;

    2、王朔出生在北京軍屬大院,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大潮,這個背景對他作品風格影響很大;

    3、馮唐醫生出生,同時身兼醫生、商人、作家的多重身份,是兩千年後的新晉作家,作品更多地從當代人的視角出發。

    二、具體來說:

     

    1、馮唐的寫作大多從個人經驗出發,發現、想象和改寫事物之間的關係和意義,並與讀者分享秘密。馮唐的語言有背景、有來歷,他相信語言是人類經驗之豐饒、心靈之深微的最後見證,他將漢語的古典傳統熔鑄於鮮活的現代口語,發展出神采飛揚、輕逸剽捷、機鋒閃爍的獨特聲音。他的寫作特立獨行,具有與中國小說藝術主流不同的思維方向,拓展了中國小說的藝術空間。

     

    2、王朔的作品受到許多知識分子的批評,被視為痞子文學,但在社會上卻很有市場,銷量很大這種矛盾現象。他的作品具有大眾文化特徵:首先、包含了通俗文學的諸多因素,具有強烈的商品意識。其次、大多數作品都呈現出自我重複和批次生產的痕跡。再次、善於利用大眾傳媒,是創造熱點和現象的高手。王朔作品大多呈現出明顯的大眾文化特徵,但也有少數具有獨特審美價值和個人經驗的作品。如《動物兇猛》等。當然,產生王朔現象的大眾文化背景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當代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大眾文化的興起。其中大眾媒體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意識形態的作用。

     

    3、阿城的文章文筆洗練,有古意,自成高格。偶發的白描筆法,生動至極,渾然天成,看起來糙,實則精緻已極。他的小說獨具特色,短小精悍而不失思想的深度,語句簡潔明快,短句剛健,用多個剪輯的小鏡頭來建構小說的背景圖畫。文言書面語和單音節詞的大量使用,使得語言富有跌宕起伏的節奏感,在文白相雜的審美實踐中表現出小說語言原始的感染力。他的作品,就句式而言,整散結合、文言句式和口語句式相結合,形成了一種雅俗共賞、收放自如的特點。他筆下人物共有的特點,即恬淡、超脫與沉迷執著的結合,這種恬淡超脫對應人物的表層性格,但是沉迷執著正是人物內心的性格,這也是阿城對於道學精神的沉迷執著。

  • 2 # 巴多羅買

    王朔所呈現的是“小家”的悲劇,他所表現的是“個體”,在個體中間又插入了淡淡的悲情!就像那種割不斷理還亂的情景。美不美?——美,那是苦澀的美……

    痛不痛??——痛,隱隱的痛。這是王朔在小人物身上所呈現的。使你盼望……失落,拾起……又暗暗的放下。

    丟……又捨不得,守……又留不住,就這樣在糾結中慢慢過活。

  • 3 # 蘇贏

    馮唐很淺不厚,觀察角度文華才思不錯。

    王朔很刁不裝,犀利批判貼緊那個時代。

    阿城很真不偽,閱歷厚度老到綿綿慰藉。

    王朔說,北京城他佩服的不多,阿城就是其中的一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但願他沒有孤獨這麼美好的名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一個女孩子是什麼感覺,要什麼去追求,表白,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