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但房顫不是脫髮、脂肪瘤、雞眼、肩周炎這樣是比較簡單的,相對孤立的病。
房顫是一個以心臟為主要表現,但涉及到其他臟腑的複雜的內科病,我略詳細說說。
古代沒有房顫這個詞兒,一個簡單的脈結代並不能代表房顫,而房顫在古代的脈相里算是死脈。
所以沒有現成的古方可用。
從20多年前,我研究用“生物針+湯藥”來治療房顫和早搏等心臟病。取得了一些進展。
房顫有陣發的和持續的。
我分開來介紹。
陣發房顫相當一大部分可以完全沒事。因為它本來就是陣發,所以從邏輯上就應該能給它拿下。
如果不治療,陣發房顫早晚基本上都會變成持續房顫。
勞累喝酒,生氣,會誘發陣發發顫的發作,年齡增長也會逐漸的變成持續房顫,所以他是身體一個正能量不足的問題。
因為房顫都是心臟的交感神經亂套。所以我用生物針糾正交感神經失衡。用湯藥糾正引起交感神經失衡的病理基礎,也就是通俗所說的臟腑失調。
陣發房顫的治療怎樣,患者都能明確的自己感受出來,我這裡觀察的指標包括:
1-發作的頻次,
2-每次持續的時間,
3-發作的時候心率有多快,
4-發作時的難受程度,
5-對刺激因素的耐受程度。
一點兒不顫了就是拿下了,顫的次數明顯變少了,對刺激的耐受程度增強了,肯定是也不錯。
原來兩三天顫一次,平地走200米就引發發作,透過半年治療以後,逐漸的達到天天爬香山都沒事,冬泳都沒事。這不就是拿下嗎?這類似的案例很多。
我這裡設定的標準和大醫院是不一樣的,我設的比較科學、比較實用、比較人性,國際上最新的觀點和我的是一樣的,但是醫院裡的實際操作和我的是不一樣的。
我治療的目標是什麼?
第一,是追求舒服、健康、長壽。
對於老年人來講,你不能追求他完全沒有病,如果去醫院查,全身都不正常,但是我們這裡追求的是:身體舒服,精力充沛,心情好,生活自理,吃得下,睡得著,尿得出,拉得爽。
給90多歲的老人做一個射頻,醫生是放了衛星,挑戰了高難度,但是這個患者受益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是心臟相關:
1-當然就是不顫,從持續房顫變成完全不顫。
2-雖然顫,但心率比較平穩,接近於正常。快速心率和長間歇明顯減少或消失。
3-增大的左房變小。
4-射血分數增加。
5-瓣膜反流減輕。
6-增厚的室間隔變薄。
7-運動耐量和精氣神兒明顯變好。
8-西藥減量和停藥。
第三,是其他伴隨疾病。
如果伴隨其他疾病,都應同時治。
結果怎麼樣呢?
以上第2部分的第1條,也就是從持續房顫變成完全不顫。能有一小部分。比例不高,但也經常有。這還是比較難。
除了這一條以外,
其他的指標絕大部分都能實現!
持續房顫最快心率220,最長停搏10.7秒,透過治療以後最快心率120,最長停搏不超兩秒。還行吧?
每天神清氣爽,精力充沛,四肢有力,自己感覺和好人一樣,高血壓也沒了,心電圖的缺血也好了,左房也變小了,心功能也提高了,這說明痰溼淤堵都沒了。
心臟病比較特殊。急救還是要靠西醫,慢性的最好用中醫,但實際上最好是中西結合。
我主張中西醫結合,用中醫思維,但也看西醫指標。中醫為體,西醫為用。
心臟病不同於別的病,不看檢查指標哪行啊?
1-尖端扭轉室速,很可能馬上就要室顫,室顫馬上人就得搶救,這個號脈也號不出來。
2-左房40還是60mm,它的治療難度和風險是不一樣的,號脈也號不出來。
3-房撲和陣發室上速,號脈也區別不出來。但陣發室上速比房撲好治得多。
4-光把這些西藥減量和停掉,就有很多學問。吃多了就有副作用,減快就會加重。
說就是中醫治,不管西醫怎麼樣,那是不行的,最起碼在心臟病上比較難。
在少林寺練了10年,如果打槍又特准,那才能好好的殺鬼子。
以上都來自於我多年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和目前課本上,雜誌上有很多的不同。
可以。
但房顫不是脫髮、脂肪瘤、雞眼、肩周炎這樣是比較簡單的,相對孤立的病。
房顫是一個以心臟為主要表現,但涉及到其他臟腑的複雜的內科病,我略詳細說說。
古代沒有房顫這個詞兒,一個簡單的脈結代並不能代表房顫,而房顫在古代的脈相里算是死脈。
所以沒有現成的古方可用。
從20多年前,我研究用“生物針+湯藥”來治療房顫和早搏等心臟病。取得了一些進展。
房顫有陣發的和持續的。
我分開來介紹。
首先說陣發房顫:陣發房顫相當一大部分可以完全沒事。因為它本來就是陣發,所以從邏輯上就應該能給它拿下。
如果不治療,陣發房顫早晚基本上都會變成持續房顫。
勞累喝酒,生氣,會誘發陣發發顫的發作,年齡增長也會逐漸的變成持續房顫,所以他是身體一個正能量不足的問題。
因為房顫都是心臟的交感神經亂套。所以我用生物針糾正交感神經失衡。用湯藥糾正引起交感神經失衡的病理基礎,也就是通俗所說的臟腑失調。
陣發房顫的治療怎樣,患者都能明確的自己感受出來,我這裡觀察的指標包括:
1-發作的頻次,
2-每次持續的時間,
3-發作的時候心率有多快,
4-發作時的難受程度,
5-對刺激因素的耐受程度。
一點兒不顫了就是拿下了,顫的次數明顯變少了,對刺激的耐受程度增強了,肯定是也不錯。
原來兩三天顫一次,平地走200米就引發發作,透過半年治療以後,逐漸的達到天天爬香山都沒事,冬泳都沒事。這不就是拿下嗎?這類似的案例很多。
再說持續房顫:我這裡設定的標準和大醫院是不一樣的,我設的比較科學、比較實用、比較人性,國際上最新的觀點和我的是一樣的,但是醫院裡的實際操作和我的是不一樣的。
我治療的目標是什麼?
第一,是追求舒服、健康、長壽。
對於老年人來講,你不能追求他完全沒有病,如果去醫院查,全身都不正常,但是我們這裡追求的是:身體舒服,精力充沛,心情好,生活自理,吃得下,睡得著,尿得出,拉得爽。
給90多歲的老人做一個射頻,醫生是放了衛星,挑戰了高難度,但是這個患者受益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是心臟相關:
1-當然就是不顫,從持續房顫變成完全不顫。
2-雖然顫,但心率比較平穩,接近於正常。快速心率和長間歇明顯減少或消失。
3-增大的左房變小。
4-射血分數增加。
5-瓣膜反流減輕。
6-增厚的室間隔變薄。
7-運動耐量和精氣神兒明顯變好。
8-西藥減量和停藥。
第三,是其他伴隨疾病。
如果伴隨其他疾病,都應同時治。
結果怎麼樣呢?
以上第2部分的第1條,也就是從持續房顫變成完全不顫。能有一小部分。比例不高,但也經常有。這還是比較難。
除了這一條以外,
其他的指標絕大部分都能實現!
持續房顫最快心率220,最長停搏10.7秒,透過治療以後最快心率120,最長停搏不超兩秒。還行吧?
每天神清氣爽,精力充沛,四肢有力,自己感覺和好人一樣,高血壓也沒了,心電圖的缺血也好了,左房也變小了,心功能也提高了,這說明痰溼淤堵都沒了。
西醫好還是中醫好?心臟病比較特殊。急救還是要靠西醫,慢性的最好用中醫,但實際上最好是中西結合。
我主張中西醫結合,用中醫思維,但也看西醫指標。中醫為體,西醫為用。
心臟病不同於別的病,不看檢查指標哪行啊?
1-尖端扭轉室速,很可能馬上就要室顫,室顫馬上人就得搶救,這個號脈也號不出來。
2-左房40還是60mm,它的治療難度和風險是不一樣的,號脈也號不出來。
3-房撲和陣發室上速,號脈也區別不出來。但陣發室上速比房撲好治得多。
4-光把這些西藥減量和停掉,就有很多學問。吃多了就有副作用,減快就會加重。
說就是中醫治,不管西醫怎麼樣,那是不行的,最起碼在心臟病上比較難。
在少林寺練了10年,如果打槍又特准,那才能好好的殺鬼子。
以上都來自於我多年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和目前課本上,雜誌上有很多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