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湯俊ing
-
2 # iopef18458
“塞上明珠”青銅峽市,位於黃河上游寧夏平原中部。牛首、峽口兩山對峙,黃河穿峽而過,山光水色相映,宛如開然銅鏡,“青銅峽”由此而得名。青銅峽歷史悠久,秦代起就有行政建置,屬北地郡富平縣地;清雍正二年設寧朔縣。現全市轄6鎮8鄉3個農林場,共有104個行政村,24個居委會,有漢、回、滿、蒙等16個民族,總人口24萬人。海拔高度在1100-1700米,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小壩鎮, 郵政編碼:751600 程式碼:640381 電話 區號:0953 青銅峽市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具有豐富的土地、水利、電力、礦產、旅遊等資源。自然景觀、工程景觀和人文景觀等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遠近聞名。主要景點有:元代一百零八喇嘛塔,是國務院公佈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府和廣武口子門溝巖畫,為寧夏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牛首山寺廟群、古渠首、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等諸多景點,吸引著萬千遊人爭相觀賞、流連忘返。 青銅峽市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排灌便利,氣候適宜,具有發展農業的巨大優勢,農業歷來是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糧食總產量連續12年排在全區第一位,產量約佔全區的十分之一,提供的商品糧約佔全區的六分之一,為全國商品糧基地市縣之一和自治區科技興農試點市,獲“全國林業百強縣”殊榮。盛產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以及肉奶、禽蛋、蔬菜、果品等各類農副產品。 全市四縱(109國道、小李公路、小邵公路、沿山公路)三橫(吳青公路、小大公路、葉甘公路)7條主要公路已形成網路,包蘭鐵路穿境而過,並設有青銅峽、大壩、玉泉營三個火車站。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鄉村道路硬化率達90%,村村通上了班車。位於青銅峽大壩之西陡峭山坡上的108塔,是始建於西夏時期的喇嘛式實心塔群。在此處的塔基裡,曾發現過書有西夏文題記的千佛圖帛畫。佛塔依山勢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數排列成十二行,總計一百零八座,形成總體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數而得名。 一百零八塔,建在一排排被人工鏟削成階梯式的山崖上。塔基除最高處的第一行一座為方形外,第二行以下均為單層八角形須彌座。塔身除第一行一座較大,高3.5米外.其餘的高度均在2.5米左右。塔體形制大致上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第一行一座為覆缽形,面東開有龕門;第二行至第四形,為八角鼓腹尖錐形;第五行至第六行,為葫蘆形;第七行至第十二行,為寶瓶形。所有塔體的外表均塗有白灰。由於從始建至今已有八九百年,其間後代曾多次維修,故塔體外裹的白灰也多達數層。揭去後代維修所抹的草泥白灰,可以看出在最早的一層白灰上,總有與喇嘛教有關的彩繪圖案。 “108”,是佛教中慣用的數字。佛教認為人生有煩惱與苦難108種,為消除這些煩惱與苦難,規定慣珠要108 顆,唸佛要108遍,敲鐘要108聲……所以,108塔應該是那些捐資造塔的“功德主”為消除人生的煩惱與災難而特意建造的。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功德主”為尊仰《金剛頂經毗盧遮那一百零八尊法身契印》而造。無論出於哪種想法,顯然都與佛家慣用“108”這個數相關。 如此眾多的塔體,按規律組合成群,不要說是在寧夏,就是在全國現存的古塔建築中,也是罕見的。一百零八塔,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自治區旅遊局評為AA級景點。
回覆列表
我的家鄉寧夏青銅峽市,東臨黃河水,西靠賀蘭山。是寧夏乃至西部地區屈指可數的工農業並勝的縣級區域。
憑藉得天獨厚的生產條件,區域內企業星羅、商業林立;溝渠密佈,阡陌縱橫;稻麥飄香,瓜果琳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在我還小的時候,當地就流傳著“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最富青銅峽”的歌謠。成年後又聽聞“天下黃河富寧夏,塞上明珠屬古峽”的新譽。在外生活二十多年,對此深表認同。
青銅峽除了驕人的工農業,近年大力發展旅遊產業,並先後打造出了黃河樓、黃河大峽谷、青銅峽古鎮等知名景點。
與此同時,一些並不為外界所知,但是在本地人心目中很有感情,一些真正體現了歷史滄桑的古蹟,也隨之煥發出了全新的光彩。
一百零八塔已成為黃河大峽谷景區內的一部分,董府也經過重新修繕,這兩處景點動輒三五十的門票,對古建築興趣不大的人,會得出價效比不高的結論,本地人去的也少。
對那些真正的歷史愛好者和就沒打算購票入內的驢友,北岔口明長城和牛首山寺廟群,絕對是無二選擇。不收門票,全程自助,古蹟完整,風光奇特,頗有可瞻。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雲:“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見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相比北岔口明長城的道路險阻荒無人煙,牛首山寺廟群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交通條件都比較便利,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