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緒 三十一 年農曆八月初四,
即 1905 年 9 月 2 日直隸總督袁世凱會同盛京將軍趙爾巽,湖廣總督張之洞等 5 人,
聯名上折,奏請停止科舉。
當日,經慈禧太后恩准,清王朝下詔:“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可停止。”
至此,延續了 1300 多年的科舉制度,壽終正寢。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即透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
開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經過宋朝的不斷革新而趨於完備,元朝時科舉制時費時辦,明朝發展到巔峰到清朝逐漸,趨於衰落直至滅亡。
隋朝初期為了打破由士族階級壟斷的九品中正制,
政治學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設進士科,允許普通人參加考試,即普通人也可以向官府報名參加考試,官府根據成績選拔人才分封官職。
唐代在進士科外,又設秀才,明法、明字、明算諸科,為常科;
武則天時又增設武舉,唐朝諸科中,以進士科最為重要。
至宋代朝廷確立了殿試製度,科舉三級考試製度得以完備,宋朝以後,只有進士一科。
各朝科舉考試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唐代主要是詩賦和貼經,宋代主要是詩賦、經義、論、策,而明清則以四書五經為主,考試文體為八股文。
在 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史上,出現了 700 多名狀元,近 11 萬名進士以及數百萬舉人。
隋唐之後,絕大多數著名的政治家與文學家文化名人都曾參加過科考,如唐代的王維,張九齡,韓愈,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明朝的湯顯祖張居正,海瑞,清朝的紀曉嵐,鄭板橋,林則徐等。
最初,科舉制度為選拔優秀人才提供了一種相對公平公正的方法和程式,同時為普通人提供了踏上仕途改變社會身份的途徑,有利於國家權力機構人才的更新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在之後的上千年間,無數普通人為了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功名夢,埋首書堆,對讀書的目的都是為了金榜題名,光宗耀祖,而非求知求實。
封建朝廷實現了對讀書人思想進步和對專制皇權的維護,由明代開始科舉考試逐漸陷入僵化,只重視形式而忽視了考生的實際學問。
尤其是八股文出現之後,多數人讀書就是為了應付科考進入官場,只研讀朝廷釋讀的四書五經,眼界、思想、創造力都受到嚴重的桎梏,而一些真正有才學但不為科舉制度束縛的人,如蒲松齡,魏源,龔自珍大多失意於考場,這種畸形的發展最終促成了科舉制度的衰亡。
延續了千年的科舉制,留在了歷史的長河,對於它的功過,您想說點什麼... ...
清朝光緒 三十一 年農曆八月初四,
即 1905 年 9 月 2 日直隸總督袁世凱會同盛京將軍趙爾巽,湖廣總督張之洞等 5 人,
聯名上折,奏請停止科舉。
當日,經慈禧太后恩准,清王朝下詔:“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可停止。”
至此,延續了 1300 多年的科舉制度,壽終正寢。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即透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
開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經過宋朝的不斷革新而趨於完備,元朝時科舉制時費時辦,明朝發展到巔峰到清朝逐漸,趨於衰落直至滅亡。
隋朝初期為了打破由士族階級壟斷的九品中正制,
政治學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設進士科,允許普通人參加考試,即普通人也可以向官府報名參加考試,官府根據成績選拔人才分封官職。
唐代在進士科外,又設秀才,明法、明字、明算諸科,為常科;
武則天時又增設武舉,唐朝諸科中,以進士科最為重要。
至宋代朝廷確立了殿試製度,科舉三級考試製度得以完備,宋朝以後,只有進士一科。
各朝科舉考試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唐代主要是詩賦和貼經,宋代主要是詩賦、經義、論、策,而明清則以四書五經為主,考試文體為八股文。
在 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史上,出現了 700 多名狀元,近 11 萬名進士以及數百萬舉人。
隋唐之後,絕大多數著名的政治家與文學家文化名人都曾參加過科考,如唐代的王維,張九齡,韓愈,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明朝的湯顯祖張居正,海瑞,清朝的紀曉嵐,鄭板橋,林則徐等。
最初,科舉制度為選拔優秀人才提供了一種相對公平公正的方法和程式,同時為普通人提供了踏上仕途改變社會身份的途徑,有利於國家權力機構人才的更新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在之後的上千年間,無數普通人為了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功名夢,埋首書堆,對讀書的目的都是為了金榜題名,光宗耀祖,而非求知求實。
封建朝廷實現了對讀書人思想進步和對專制皇權的維護,由明代開始科舉考試逐漸陷入僵化,只重視形式而忽視了考生的實際學問。
尤其是八股文出現之後,多數人讀書就是為了應付科考進入官場,只研讀朝廷釋讀的四書五經,眼界、思想、創造力都受到嚴重的桎梏,而一些真正有才學但不為科舉制度束縛的人,如蒲松齡,魏源,龔自珍大多失意於考場,這種畸形的發展最終促成了科舉制度的衰亡。
延續了千年的科舉制,留在了歷史的長河,對於它的功過,您想說點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