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臉書我就是NG
-
2 # 影視精華聚焦
這個問題問得好,也問得有深度。《馬上天下》主人公陳秋石與傳統革命題材中的英雄是有很多不同的:
1人物外部形象不同。一副文弱書生眼鏡,與戰場的激烈炮火,有點違和。傳統英雄是剛毅外表,犀利眼神,勇武之軀,如陳毅,許世友等等
2、傳統革命題材中的將才英雄大都職業順利,轟轟烈烈步步高,並且思想根正苗紅,一切完美神化。但《馬上天下》的陳秋石,"拋妻棄子‘’,思想也沒有那麼成熟,看似思想殘缺的人物,恰恰反映了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古語。
3、片中的陳秋石雖然有軍事天才,但情感很脆弱,慟哭幾次,與袁春梅的感情更是一波三折。似乎對兒女私情投入過多時間,這也許是導演特別安排,從而更顯得不那麼MAN。在傳統革命題材中,那些將才,對於私人感情表現得很果敢,一是一二是二,簡單明瞭,不像陳秋石這麼哭哭啼啼的。
作品與當下的革命歷史題材小說在對英雄人物的塑造上,與傳統的革命歷史題材小說有著質的不同。“三紅”及《林海雪原》、《保衛延安》等作品都把英雄人物儘量塑造成真正的英雄,以讚揚、尊敬的目光寫英雄人物的偉岸形象,他們可以有缺點,但是絕不是性格中的缺陷。《馬上天下》並不拒絕對英雄的正面描寫,但也不迴避英雄人物在戰爭年代的性格缺陷的展現,甚至用反諷的寫作來表現英雄人物在革命人生道路中種種缺點。如陳秋石父子年輕時對女人的渴望,陳秋石走上革命道路初期的革命人生與個人理想人生的反差與矛盾,甚至是戰爭年代表現的不適應。再如陳九川的匪氣與草莽英雄作風。作品也同樣以反思甚至詰問的態度去呈現上級領導中一些自以為掌握革命真理的人,對陳秋石的每一階段審查。這些應該說《亮劍》等當下革命歷史題材小說有著相似的寫作立場。
再者,作品重新審視了知識分子在戰爭中的作用。無疑,在傳統軍事文學中由於更強調“英勇”這一核心英雄特質,從高層到基層的指揮員再到普通英雄戰士,無不表現出“不惜一切代價”而勇往直前的戰場作風。但這些戰爭英雄顯然並不具備對戰爭進行深入思考的素質,因為文化與知識決定了人的思維的高度。《馬上天下》從戰術這一核心要素出發,重視了戰爭文化的價值,從陳秋石身上,發掘知識分子將領在戰爭中的作用,並透過陳秋石與兒子陳九川,與及其不同時間的搭當宋得凡、趙子明及上層領導成城等人在軍事指揮及戰場表現的比較,突出了作為知識分子出身的陳秋石對戰爭更高境界的把握。顯然,這一寫作立場改變了傳統革命歷史題材小說對知識分子的否定性存在,而成為核心存在。徐貴祥在作品裡突出的是一切戰爭都無法避免的戰術,這也是戰爭境界的體現。但這些顯然是那些草莽出身的、胸無點墨的戰爭英雄們永遠無法理解的高度,也是那些我軍歷史上文化知識欠缺的“一將成名萬骨枯”的自命不凡的高階將領無法達到的境界。
知識分子本身在革命歷史過程中是有著許多性格缺點的。這一點徐貴祥並不迴避。但是從對人的價值關懷的角度,從對戰爭的終極關懷的角度看,並不是每一個戰爭歲月成長的知識分子都必然地有著“右傾”和小資產階級特質。相反,我們會在作品中看到,知識分子身上始終有著天然的深厚的對人的生命的關懷。在不錯過戰機和違背階級政治立場的前提下,他們的優柔與思慮更多地是出於對人的生命的關懷,對人的生命的尊重,是一種作為人的道德價值的根本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