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觀粉碎機
-
2 # 熟悉的陌生人52277359
兩個人出身相似,都是豪強出身。經歷相似。都是剿滅群雄,攜國家頭頭以令諸侯。都給結束亂世打下了基礎。也都是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信長在那個千人村鬥年代能把自己發展到十幾萬大軍,對抗全日本。也著實不容易。最後兩家都被篡了位。
-
3 # 塑膠機械
日本戰國時代的織田信長對於日本人來說,可以算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軍閥,但由於戰國時期的日本,無論是科技、武器無一不是十分落後,所謂的國只是一個個部落,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一年到頭不知肉味,正常人的身高不足一米四,人均壽命四十歲左右。部落間的爭鬥基本上以生存資源戰為目的,在掠奪者與被掠奪者之間更換角色也如走馬燈般的頻繁,戰亂及貧困生活造成的人種低劣人丁稀少、生活資源的緊缺深深的困擾著當時的日本,全國人數的急劇萎縮讓日本人已是面臨滅絕,這與織田信長一味追求的掠奪、爭地盤不無關係。而中國漢末的三國時代,曹操是比較有雄心大志的,在攻城掠地的過程中,鼓勵丁壯耕種田地、鼓勵商賈自由貿易,鼓勵民間生育,發展經濟與壯大國力。集謀士之智、盡武將之勇、閤中原及西北地區的人力,最終父子二代人收伏蜀、吳二國,成就一代梟雄的傳奇故事。就曹公孟德的豐功偉績而言,將四分五裂的國家統一結束戰亂展示出他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與民養息、發展經濟又顯示出他懷柔的一面。而織田信長卻一昩只會攻城掠地,不顧民眾生死,充其量只是一個好戰無腦之輩,二人非同,豈可相比?!!
-
4 # 歷史吐槽機
在性格和生平經歷上,確實織田信長和曹操有相似之處。但考慮兩個人的生活時代,未嘗沒有織田信長在刻意模仿曹操的可能性。曹操155年出生,220年離世,縱橫於漢末亂世,文韜武略皆一時之雄。而織田信長生於1534年,亡於1582年,換成中國應該是明朝嘉靖年間。兩個人差了一千多年,日本人再不讀書,一些中國重要的經、史還是會讀的,雖然沒史料顯示織田信長看過《三國志》,但從很多事情的選擇上,他幾乎和曹操一模一樣。
再有其實日本人超愛三國曆史,我們三國曆史最好的電腦遊戲是日本光榮公司出品的《三國志》系列。他們自己貧乏的歷史找來找去,也就室町幕府末期這段村長大混戰能拿出來見見人,於是自己起了個好聽的名字——戰國時代。光榮公司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題材,連續出品了《信長的野望》和《太閣立志傳》系列。或許是懶,不願意改圖,或許就是想蹭點三國的影響。有意無意間,他們把曹操和織田信長的相貌做的十分相似。日本那群平成廢宅們玩遊戲時間長了,也就認為這兩者很相似了。下圖是光榮遊戲中曹操和織田信長的對比,一看就明白,左側的是織田信長,右側的是曹操。
其實我們細看歷史,曹操和織田信長還是有很多區別的。他倆少年時都屬於浮浪子弟,但曹操的浮浪更像一種反擊,他是宦官之後(他父親是宦官的義子),生來就被人看不起,所以經常橫衝直撞。而織田信長更像一種表演,信長的父親就是尾張的大名,他不會被人看不起,會接受良好的教育。但這哥們還是身穿紅色浴袍滿街晃盪,得了一個“尾張大傻瓜”的外號。
之後的軌跡區別也很大,曹操是舉孝廉做了校尉,信長是在他父親去世後繼承了家督。也就是說曹操是從中下層官吏中磨礪出來的,信長是在陰謀詭計裡掙扎出來的。履歷上的不同造成了用人上極大的差別,曹操更喜歡用親族,在曹操麾下姓曹的和姓夏侯的多如牛毛。而信長在和哥哥弟弟們反覆爭奪才坐穩家督後,能不用姓織田的就儘量不用,他會盡量提拔柴田盛家、丹羽長秀、木下藤吉郎(豐臣秀吉)這類外姓武士或者在自己的小姓裡選拔人才。
而我覺得這兩個人最大的區別在於對自己的定位,雖然他倆都蔑視權威,在當時背了不少罵名,曹操被稱為“篡漢逆賊”,織田信長被稱為“第六天魔王”。但曹操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守護者,他《讓縣自鳴本志令》中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而織田信長面對武田信玄自稱“天台座主沙門信玄”的挑釁時,欣然在回信中落款“第六天魔王信長”,他對自己的定位是挑戰者。
守護者和挑戰者的最大區別在於,守護者會不時向下看,挑戰者則不斷向前衝。所以曹操會經常寫“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這類詩句,在曹操心裡除了天下,還有百姓。而織田信長更願意高歌“人間五十年,如夢又似幻,任人生一度,入滅即當前,放眼天下,豈有長生不滅者”。不得不說,與曹操比起來,信長的格局還是太小了。
老朽總結起來,日本人怎麼看這兩個人我們管不著,但咱們自己心裡得有數。信長在日本的戰國時期確實睥睨天下,不可一世。但要拿來和曹操比,他真沒那個資格,如果一定要比的話,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或者西夏景宗李元昊足矣。
-
5 # 歷史帶鹽人
織田信長,日本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是日本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政治家,“日本戰國三傑”之一。他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色彩,致力於結束動盪的戰國,社會秩序的重建,加快日本現代化程序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據調查,日本人最為崇拜的歷史人物中,織田信長排在第一位。
在中國,三國時期的曹操可謂是譭譽參半,評說不一。“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曹操一代“梟雄”形象深入人心。但在日本人眼中,曹操的形象幾無瑕疵,甚至有許多的日本人都認為他們歷史上的戰國英雄織田信長與中國的曹操有許多相似之處。
一、 同樣的離經叛道,相似的出身。與曹操的“官二代”的出身相仿,織田信長出生於尾張國那古野城,父親是清洲三奉行之一的織田信秀。官宦人家的孩子,從小家庭優越。父輩們不用為孩子怎麼長大擔驚受怕,反而要為孩子怎麼成大器、立大事而煞費苦心。曹操的少年甚至青年時期,都是離經叛道的,至少在現在來說就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 曹操的父親曹嵩過繼給宦官曹騰作為養子。在曹操身上有一種難以啟齒且“不光彩”的“贅閹”出身,所幸的是曹騰、曹嵩均身居高位,足以讓曹操有在年輕時浪蕩不羈的資本。在青少年的曹操身上,更多是一種“遊俠”氣息。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則更是“敗家子”形象,蔑視一切禮儀宗教,不受拘束,甚至在他父親的葬禮上,說道“死得那麼早了”這樣驚世駭俗的話。總之,兩人是標準的“官二代”,行為舉止偏執且異於常人。
二、 織田信長與曹操一樣有過豐功偉績。日本戰國大概我們的明朝時期,人才輩出,戰將眾多。雖然織田信長日常行為有點離經叛道,顛覆眾生,但是他在當時的日本戰國時代頗有作為。擊敗今川義元的大軍後,他開始名揚日本。此後,織田信長擁護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趁勢上洛逐漸控制京都,將各個有力敵對大名逐個擊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領土,並透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快了日本現代化的程序。他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成為了日本戰國時期最強戰將。同樣,曹操也是擊敗自己的同學袁紹後逐漸做大,擁立漢獻帝,拜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分天下有其二,成為三國時代最強者。
三、 命運結局多有相似。戰國時代的織田信長控制了大半個日本,但終其一生也未完成對日本的統一大業;同樣,曹操坐擁東漢十一州,未能完成對天下的大一統。兩人歷史人物的大業,均有下面下屬、後代完成統一大業。
歷史上的兩位軍事天才,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同樣的偏執與輕狂。但不同的是,曹操早於織田信長一千多年。相比於在織田信長時代,一場幾千人的戰爭,在一千多年前的曹操所在的時代的三國時期,隨便的一場戰爭都是萬人為單位的大規模戰役,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況且,曹操從一個校尉,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奮鬥人生,其軍事才能、治國理念乃至於文學才能,也是織田信長所不能比擬的。中國的曹操比千年後的日本織田信長不止強一丁點。
-
6 # 指尖看日本
日本人從來沒有把織田信長和曹操對比過,之所以現在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光榮遊戲《真三國無雙》和《戰國無雙》、《信長之野望》和《三國志》中織田信長與曹操的畫像人設模型很相似。
至於織田信長與曹操的相似點,其實都是胡謅硬湊的,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根本就是個偽命題,在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死後,三好家擁立足利義榮為幕府將軍,而織田信長選擇了足利義昭。本質上是各自支援足利一族爭奪將軍之位。
在室町幕府滅亡以後,織田信長重新建立起以安土城為中心的安土政權,這點也是與曹操不同的。
-
7 # 歷史的拐點
曹操與織田信長相似,我想這是因為他們的人生經歷和改革策略有相似之處。
人生經歷1、出身並不高貴
曹操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宦官曹騰的養孫。也就是說他是宦官家庭出身。織田信長所在的織田家,其實是尾張守護土岐氏在尾張下四郡代官的家臣出身。
2、飛黃騰達方式
曹操處於中原的四戰之野,其勢力真正開始高速發展是在其“挾天子以令諸侯”。織田信長的崛起也是從響應足利義昭上洛,控制下京畿之後。
3、未竟之功
遺憾的是曹操建立了魏國,終究未能統一天下,結束亂世。織田信長也是在織田家還未統一日本之前便因為下屬明智光秀的背叛命喪本能寺。
4、身後之事
更加巧合的是曹魏的江山被下屬司馬家篡奪,織田家也是信長死後,權力便被豐臣秀吉奪取。
政策方略1、用人方式
曹操的正確很早便提出了“唯才是舉”的方針。織田信長同樣也是不以出身論英雄,只要你有能力就有出頭的機會。比如木下秀吉、瀧川一益便是如此。
2、改革軍制
兩人都對軍制有所改變,只是方向不同。曹操是實行屯田制。織田信長則採用的“兵農分離”。當然這些政策的制定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密不可分。
也許正是因為有這些原因,所以大家才認為兩人很相似吧!
-
8 # 江左
曹操和織田信長兩個人毫無疑問是各自所處年代的天下第一人,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各自國家的歷史走向。
不單單是日本人,瞭解過日本戰國曆史和後漢三國史的人都會覺得這兩個人有許多相似之處。
性格豪邁,過人的膽識與氣魄兩人都是灑脫的性格,曹操年輕時經常幹一些出格的事情,信長也行為不拘禮法,甚至被冠以“尾張大傻瓜”的稱號。
在走上軍事政治舞臺後,這種灑脫的性格便轉化成了過人的膽識和氣魄,曹操單騎逃出洛陽,躲過重重追捕,舉起了反抗董卓的第一面大纛,信長面對近乎無法戰勝的強敵今川義元,發動奇襲,打出了日本最為著名的伏擊戰“桶狹間合戰”。
曹操《龜雖壽》中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與信長名言“人生五十年,如夢亦如幻。有生斯有死,壯士復何憾”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反應了這兩位亂世梟雄豪邁的性格特點。
傲視同時代對手的軍事能力曹操陳留起兵,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魏政權。
織田信長在尾長繼承家督,勢力極盛時,控制了日本包括近畿在內三分之一國土,石高總數近九百萬,使其繼任者豐臣秀吉能夠輕易降服其他大名。
雖然曹操在赤壁和漢中先後敗北,無法徹底擊垮劉備和孫權,而織田信長在武田玄信在世時,被對方壓制,也未在另一位戰神上杉謙信身上討到過便宜,但並不能掩蓋兩人卓業的軍事才能。
重視革新,時代引領者曹操在屬下建議下創立的屯田制和兵戶制,以唯才是舉的選官標準打破了兩漢世家大族對官員的壟斷,不但幫助他在亂世中掃蕩群雄,對兩晉南北朝也影響深遠。信長將傳入日本的鐵炮大規模應用與戰爭,實行兵農分離,大大提高了部隊戰鬥力,自此改變了日本軍隊傳統的作戰方式,並以此擊敗了以騎兵著稱的武田氏。
都曾面臨絕境曹操在宛城因為不方便明說的愛好,迫使張繡起兵造反,雖然最終僥倖逃脫,但長子、侄兒和愛將典韋的性命都交代在了那裡。織田信長因為言而無信,遭到部下明智光秀的奇襲,被圍困在本能寺,但他沒有曹操那麼好運,最終葬身火海。
雖然兩人相似,但活躍的年代卻相差一千四百年左右,隋唐以來,日本人即以學習中國先進文化為時尚,中國曆代史書在日本相當流行,作為晚輩的織田信長有意模仿榜樣曹操也是有可能的。
-
9 # 顫動的丹田
因為,翻翻歷史,古日本,古朝鮮,屁大點兒地方,屁多點兒人頭,屁小聰明點兒計謀,就內鬥個不亦樂乎,突然發現中國原來這麼大的舞臺,這麼豪華的陣容,這麼拍案叫絕的奇策,怎麼不得激動的情緒澎湃、高潮迭起……………………。不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嘛,日本韓國正是因為喜歡三國,所以才成為了世界舞臺上的主要演員。
回覆列表
曹操作為中國三國時期最偉大的梟雄之一,確實和日本戰國時期的梟雄織田信長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其中最為相似的就是兩人幼年時不拘一格的性格以及功成名就之後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主張。
根據歷史記載,曹操和織田信長年輕的時候都稱不上“乖孩子”的典範,甚至非常叛逆,特立獨行,而且兩人都不太注重禮教。比如曹操年輕的時候就“好任俠,放蕩不羈,不理學業”沒有人認為曹操能夠成事,是典型的“壞小孩”。少年時期的織田信長基本也是差不多,在沒有繼任自己父親的家督之前,他不務學業,頑劣成性氣,絲毫沒有貴族的樣子,還特別喜歡研究當時傳入日本的西方火槍,以致於其親生母親都不喜歡這個孩子,他父親織田信秀更是連連嘆氣。
但是當他們進入社會之後,完全就換了一副一樣,曹操先是起兵討伐董卓,然後逐鹿中原,最終“挾天子以令諸侯”奠定自己的霸業,體現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以及雄心壯志。而織田信長也是掌控自己的尾張國開始,然後逐步開始了統一日本的征伐,同時也是透過扶持傀儡天皇正親町天皇來震懾日本各大名
當然了,實際上我們說曹操和織田信長相似,說的是在亂世中的梟雄,基本都是這個套路。畢竟由於三國和戰國的國情不同,時代不同,實際上幾乎沒什麼相同的地方。而要作為戰亂時期的梟雄,在整個東方文化下,軌跡都差不多,以致於會被人認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