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鴞鸚鵡
-
2 # 夢溪寒潭
前兩年,繡春刀系列火爆熒屏,連帶著把“廠工”魏忠賢帶火了。在明朝歷史上,加上魏忠賢,一共有四個比較厲害的太監,分別是王振,劉瑾,汪直,魏忠賢。這四大太監中,數王振最有文化。
王振,男(曾經是),明朝蔚州人,曾經讀過幾年書,但是沒什麼天賦,十年寒窗苦讀也沒考上進士,只能在河北的小縣城教書,後來王振犯了事,被髮配充軍。恰巧,朝廷要挑選一批地方上的學官進宮培訓女官,王振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便拋妻棄女,自閹進宮。
王振也是讀過書的人,對比那些沒讀過書甚至都不認識字的人來說,絕對是個“知識分子”,被太監們稱為王先生。當時的皇帝明宣宗對太監的文化比較上心,王振這種有文化的太監依然容易受到喜愛,就這樣,王振被派去侍奉太子也就是未來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
但王振不光是個知識分子,也是個對權力有著極大狂熱興趣的大太監。朱祁鎮小的時候,太皇太后和三楊處理國家大事,王振時常在他們面前演戲,以獲取信任。但太皇太后雖然年紀大,但是不糊塗,看出了王振的野心,一天,她讓宮中女官著戎裝,配刀劍,準備將王振砍了,但是朱祁鎮為王振求情,三楊也為王振求情(不得不說,王振演技真的好)。
正統七年,太皇太后病逝,王振終於走上了掌權之路,開始為所欲為,他掌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太祖皇帝朱元璋所立的刻有“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的碑搗毀。如果王振只是在朝廷裡鬧一鬧就算了,偏偏他還有一顆馳騁疆場的心,你說你一個太監胡鬧什麼,蒙古人是你一個太監能動的嗎?
後來的事情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了,王振蠱惑明英宗親征蒙古,結果二十萬大軍在土木堡全軍覆沒,武將盡數戰死,明英宗被擒,王振被樊忠用鐵錘敲死。如果不是于謙力挽狂瀾,大明危矣!
-
3 # 中孚鑑
王振,他是明朝明英宗時期的太監,不過他權利很大,頗受明英宗寵信,故而他曾經得以專權。王振曾勾結內外官員作威作福,不僅大興土木,而且還排除異己、殘殺正直的官員。當時明英宗稱他為先生,大臣則稱他為翁父,可見其權利之大。
史書記載王振狡黠。在瓦剌入侵進犯時,他曾勸皇帝親征,又請皇帝去蔚州宅第,從而耽誤行程,導致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也給明朝帶來了動盪。
而王振雖然是一個權宦,但他卻略通經書,曾經還在私塾裡教書,後來還做了教官,不僅如此,王振還是一個落第秀才。
那王振為何後來還是入宮做了太監呢?
因為王振雖然是秀才,但卻是落第秀才。他雖然通經書,卻是略通經書。王振雖然也曾十年寒窗,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得到功名。加上他沒有背景。
當時文人晉升的方式普遍是透過科舉考試,考中的話就能走入仕途,得以榮身。但是王振卻覺得考進士這個榮身之路對他來說太不容易了。
既然透過科舉不能得以榮身,但他又很想飛黃騰達,所以他就進宮做了太監。
因為王振為人狡黠、善於觀察人意,故而他入宮後,頗受當時皇帝明宣宗的喜歡,所以就讓他跟著太子,這個太子就是後來的明英宗,後來王振也深受明英宗的寵信。
在後來的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俘,王振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因為王振專權,所以王振家族也被處斬,其家也被抄家。
然而王振畢竟深受明英宗的寵愛,故而在後來明英宗重新登基後,他覺得王振畢竟是為朝廷而死的,所以還就給他樹碑立傳。但在後來的明憲宗時期,又昭示王振的罪惡。
-
4 # 我不是易中天
王振,明朝太監干政的祖師爺!這位仁兄不惜用自己的身體,再一次向全世界的男人證明,男人要想成功:
———對自己要狠!
王振到底有多狠?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他嘴裡咬著木棍,用火燒過的刀子切掉自己的生殖器官,從此有了入宮憑證,引領一代宦官的權臣人生。王振原本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按照套路王振應該埋頭苦讀一直到金榜題名。可能是朱元璋的八股文害的這位讀書人沒有信心,或者王振本身在學術上沒有過人的天分,進階之路終止在秀才後便止步不前。憑藉讀過幾本書的王振在當地做了一個私塾先生,也就是我們說的老師!這位老師開啟相夫教子、啟蒙學生的教育事業,可王老師這位野心家不甘如此平庸的人生。
男人三十不立,成了王振心頭的梗!很快機會來了!永樂末年,明政府釋出了一個紅標頭檔案,意思是:全國各地從事教育事業的官員,如果表現不好,可以調到京城來當官。請不要覺得在明朝當官原來這麼任性,看清楚這個紅標頭檔案最重要的批示是:
淨身入宮中訓女官輩如果不出意外,所有人一致認為政府拿他們開玩笑。沒有人願意放棄魚水之歡而獲得這種晉升!可是意外還是發生了,我們的王老師看到這份檔案後開始按捺不住。
前面說過王振心裡頭有個梗,這個梗導致王振在教書過程中出了些過錯。具體什麼錯誤史書裡也沒有描述,但是我可以確定不是猥褻學生一類的。
最終這份檔案成了王振仕途道路上的指明燈極度渴望成功的王振決定閹割入宮,從這裡可以看出王振是個狠人,希望出人頭地的變態思維,寧願讓他拋棄家庭,拋棄做男人的尊嚴。也再次證明不怕老婆的男人不是好男人。我也很好奇在醫療水平落後的明朝,這個牛X的男人沒有失血過多而死?不然就不會有大明朝後面的劫數!
王振用自己的小弟弟開啟權利的大門按道理入宮的王振只是一個伺候人的太監,充其量算個教別人怎麼伺候人的太監頭子,怎麼能混到權傾朝野?壞就壞在王振是個文化人,讀過書的太監在當時也是奇貨可居!按照明朝規定:
不許宦官讀書識字,兼任文武官員的任何頭銜!為了體現明朝法律的嚴肅性,宮門口內還掛著個鐵牌子: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王振另闢蹊徑的入宮方式,巧妙的鑽過明朝法律的漏洞。這個有文化的太監,在一群沒文化的太監群體裡立刻脫穎而出!畢竟文盲辦個事聽不懂領導意思,弄個檔案還不會寫字。王振讀書的水平不行,但善於鑽營,看別人眼色的本事首屈一指!很快王振得到宣宗皇帝的賞識,提拔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就是後來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的整個童年都是王振陪伴著度過,兩人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師徒關係。這種關係可以簡稱為:
絕對對信任不得不佩服王振在政治方面的眼光,年幼的朱祁鎮具備很強的可塑性,這位半吊子老師手裡已經捏了一顆不敗之棋。等到朱祁鎮上位,王振的地位也水漲船高,終於熬成太監的一把手司禮太監。此時負責監國的是太皇太后張氏,以及元老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浦。
當時張太后就發現這個奴才居心不軌,隔三差五的敲打下王振,嚇的王振只能夾著尾巴做人。三楊也被王振百般獻媚、各種順從所迷惑。明朝如果奧斯卡,那麼影帝級別的王振絕對能拿一個小金人回家。等到張太后駕崩,三楊也病的病,死的死,這個長年壓抑的太監開始露出爪牙!
記住王振那個梗,一個為了成功放棄蛋蛋的男人,怎麼可能猥瑣一生?這哥們開始利用英宗的信任,干涉明朝政治!此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振達到了明政治中心的頂峰。死太監開始任性了,開始為所欲為。在明政府不斷扶植自己的黨羽,貪汙腐敗,大興土木,排除異己。除了沒有造反,能幹的不能幹得這太監都幹了,把整個明朝折騰的烏煙瘴氣,彷彿彌補自己失去蛋蛋的痛苦。
如果上帝想毀掉一個人,必須讓他膨脹!1449年,和明朝關係惡化的蒙古人入侵。按道理此時擁有榮華富貴,權利地位!除了沒有美人的王振用不著操這些閒心。可是這個死太監盡然也想笑傲沙場,過把當大將軍的癮。鼓動英宗御駕親征。年幼的皇帝也經不住建功立業的誘惑,不顧大臣反對決定親征。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一個沒有軍事常事,沒有從軍經歷的死太監,拿明朝的皇帝和幾十萬士兵的生命玩抱負!結果被蒙古也先打的落花流水,英宗當了俘虜。而我們萬惡的太監王振在亂軍中,被護衛樊忠亂錘打死!王振這個禍害終於死了,其黨羽也在土木堡事變後被剷除!
-
5 # 我有我的世界觀
在“唯有讀書高”的時代,作為一名“秀才”,竟揮刀自宮,成為一個閹人。這其中的緣由,必定有不得已而為之的部分,也有對某些方面極度的“渴望”,才下得了決心,手起刀落。
首先,王振自閹有客觀原因王振(?~1449年),明朝蔚州(今河北蔚縣)人。
王振略通經書,原本是一個落第秀才。在一傢俬塾教書,後來又做了教官,負責管理當地的教育。
在他看來,私塾生活實在太清苦了。如若能透過中“舉人”>考“進士”>直至“殿試”,那確實是“鯉魚躍過了龍門”。但這條榮身晉階之路,對於他來說,實在是太難了。他覺得自己幾乎沒有任何希望。怎麼辦?難道就這樣心甘情願地一直清貧下去嗎?
而且,也由不得他甘於清貧,蹲著茅坑不拉屎。不知是缺乏能力和水平,還是咋的,忙忙碌碌了九年,卻毫無建樹。
按照當時明朝的制度規定:這類學官如若長時間沒有顯著的政績,不僅要免去官職,還要被髮配到邊陲去效力。也就是說,很有可能“被髮配到邊陲”的命運在等著他。怎麼辦?難道就眼睜睜地等著朝廷制度性的處罰嗎?
王振自閹更在於主觀因素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避免宦官專權的鬧劇重演,吸取了歷史教訓。對宦官作了嚴苛的限制。大量減少宦官人員,並規定許多戒律。如“不兼文武官銜”、“不許干預朝政”…………還在宮門之上懸掛一鐵牌,上書“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違者斬”。
但由於朱元璋廢黜宰相、濫殺功臣的獨裁統治,中央與地方、內宮和外宮、王府同都司的關係不再和諧,互相監督,彼此防範。
面對繁重的國家事務,由於沒有了宰相的輔佐,朱元璋顯得手忙腳亂,力不從心。於是,他不得不為身邊的宦官開啟了參政的大門。
後來,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傳達詔令、彙報軍情、監視大臣、察訪官吏……甚至出使少數民族。
後來,朱元璋又實行了“半印勘合”制度:外廷及王府重要政務,必須到內府“勘合”才能處理。這樣,宦官就“合理合法”地甚至凌駕於文武朝官之上了。
到了朱元璋的子孫們手上,更是將防範宦官專權的清規戒律破除得一乾二淨,逐步有意地提高了宦官的地位和權力。
“宮刑”在古代是對犯人的一種殘酷刑罰,受刑後還要被迫送入宮廷服役,是一種很丟人的事情。“宮刑”不是自願,是一種強制行為。
但明朝現在的“國情”,閹人不再是過著屈辱的生活,而是有可能榮華富貴,甚至“光宗耀祖”。他想到了歷史上位高權重的宦官:趙高、高力士、李輔國……那可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
想到這,他的心就”呯呯“直跳。經過數次痛苦的”抉擇”,王振終於作出了一個常人難以想象、更難以做到的決定——自閹入宮。
自殘以後,王振並沒有屈辱感和自卑感,反而增添了無窮的“信心”和力量。他將傳統觀念和社會輿論統統拋到九霄雲外。決心不計一切代價,幹出一番令人矚目的“事業”來。
後來的事實證明,王振的宦官之旅確實幹得“風生水起”。
王振入宮後,宣宗皇帝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太子。明英宗即位後,隨著張太后和輔政“三楊”死的死,老的老。這個王振——一個落第秀才,一個頗有心計的文人,憑著奸侫、憑著狡黠,最終位極人臣,權傾朝野。
並在其宦官專權誤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至使得明朝遭遇了一場浩劫:宋英宗被俘被擄。他自己也遭到了“錘殺”。
這是後話。題主問的是“王振身為秀才,為何要自閹入宮?”。本人對這個原因已闡述完畢。至於王振如何專權誤國,如果這幾天有這個“提問”,請各位加我為“關注”,我一定向諸位一一道來。
-
6 # 路上讀書
原因只有4個字——出人頭地。
王振生於當時的山西、今天屬於河北的蔚州。說起來,王振自幼也是飽讀詩書,可惜水平有限又或者是運氣太差,科舉之路沒走通,最後只能當個私塾教師,後來又成了一名地方上的學官,反正也算是混進了大明的官僚體系,拿幾兩銀子的工資,小日子倒也過得去。擱今天也算是個小中產階級吧。
但是呢?在永樂末年,因為一些事兒,王振受了罰,不僅被停職在家,眼看連學官這份兒差事都要丟了。反正您就這麼想,一個在體制內混了十幾年的科長,突然被一腳踢出公務員體系,你還上有老下有小,想再就業,沒機會咯。
所以說,所謂中產階級危機,哪個年月都有。
怎麼辦呢?這時候,飽受中產階級焦慮折磨的王振,看見了政府的一則招聘啟事。
招聘啟事是這麼寫的:朝廷打算招人,去教太監識字。王振一看,誒,好差事啊?教書,我的老本行!可是再往下一讀,尼瑪!應聘者需“淨身”,也就是說想去教太監讀書,先得把自己變成太監!
我估摸著圍觀這則招聘啟事的人,要麼當個笑話看看就散了,要麼指著一頓臭罵,要是有個什麼維權協會,沒準兒還有人去上告。誰特麼腦子有病,去給太監當老師又不是啥光宗耀祖的事兒,就這破差事,還得先自己給自己來一刀?
但是,這差事,王振接了。因為他從這裡面看到了一絲人生的光亮。如果他王振按部就班地活下去,何時才能金榜題名?老婆孩子都有了,何時才能出人頭地?眼下官都要丟了,何時才能看到希望?
想到這,王振決定豁出去,幹!
升級打怪之職場升職記
這王振咬咬牙,回家後就給自己來了一刀,糊上一把香爐灰,等待命運的宣判。
想要當太監,先得過一道鬼門關。一刀下去,搞不好就會因為大出血而死。就算不是大出血,也有可能會死於細菌感染。
但王振運氣不錯,人沒事。隨後,他便成功地應聘上了這個職位,告別了老婆孩子,投身宦官事業。
而令王振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宦官之路走得竟是異常順利。
進宮沒多久,王振很快在宮裡名聲大噪了!為啥呢?你想,王振雖然只是個不入流的教書匠,但到了宮裡就不一樣啊,那些宦官不是文盲,就是認得幾個人口手上中下ABCDEFG123456789的半文盲。
那飽讀詩書還參加過科考的王振的出現,還不相當把一個海歸博士丟在一群鄉野村夫面前?很快,在宮裡,那些太監們從也不喊他“王公公”了,全都尊稱他“王先生”。
這王先生長王先生短,叫來叫去,最後連皇帝,也就是明宣宗都知道“王先生”的名頭了,找來一聊,哎,不錯哦,是個人才,教太監讀書太浪費,給你轉個崗,打今兒起,你去教我兒子讀書吧。
他兒子是誰呢?當朝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
從失業的公務員,到靠自殘換來的太監教職,再到太子老師,王振這職場升遷步子也忒大了,這什麼概念啊,平常人做夢都想不到吧?這不是一腳踏到了權力巔峰麼?
成功的秘訣:隱忍
不過,別想那麼多,別以為他當上太子老師就開始吆五喝六。
剛開始,他也是一心一意教太子唸書,使勁渾身解數,一門心思地想培養出一代明君。漸漸地,王振和太子的關係是越來越近,他說的話太子沒有不聽的。
後來不是沒幾年,太子不就變成了皇帝麼,這下,王振的心思就開始活泛了。你想啊,假如有個天下權力最大的人在你面前,他還對你言聽計從,你能不蠢蠢欲動?你能把你的小心臟安安靜靜地揣在肚子裡?別做夢了,誰都是吃五穀雜糧的凡夫俗子。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剛開始宮裡面還輪不著王振撒野。能整他的人很多,除了那五個輔政大臣,還有個義正言辭的太皇太后,誰都不是好惹的。
王振有啥呢?一是忍功一流,二是年輕。
以前有人說過這麼個觀點,為啥三國裡面劉備曹孟德孫權,個頂個的英雄好漢,到了最後得天下的反而是個算不上英雄的司馬懿呢?因為司馬懿活得久,其他英雄好漢都死光光了嘛!
所以說,有時候,活得久,才是最後的贏家。
你看,此時的王振年富力強,那些個輔政大臣、太皇太后,全都一幫老頭老太。王振心想,你們這些老不死的,咱們就耗吧,看誰耗得過誰!
總而言之,這王振是當孫子隱忍了整整七年,終於耗死了太皇太后,至於那五位輔政大臣,也早就死的死、老的老,朝廷的權力場子,都給王振騰空啦。
此時的王振,內有皇帝信任,外有一幫打手,就這麼一個不入流的教書匠,搖身一變,成了明朝開國以來最有權勢的太監。
如果按照成功學的套路,王振從一個科考不中、揮刀自宮的教書匠,到成為大明朝最有權勢的人,那絕對是成功學教材裡放在首頁的案例。
-
7 # 皮皮讀書
因為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自幼就想出人頭地。
王振最開始只是一個地方上的儒官,而且幹得還不太好。
朝廷為了招宦官,出臺了一個政策,像他這樣在地方上幹得不好的人可以淨身進京當官。
這對王振來說是個機會,加上他已經結婚且有孩子,所以他毅然走上了這條道路。
-
8 # 明月婆娑fRKR
王振是河北省蔚縣人,地處山西五臺山陰坡,古時叫代郡接壤晉、察、冀、京。盛產精明經商者且闖蕩成風,有些村鎮甚至笑貧不笑娼,恰如商品經濟早期的香港。所以王振行為在當地並不奇怪,靠聰明勁考取秀才己經不容易,再要考取舉人得靠底蘊和沉穩。腦力超群者最容易見異思遷,很是實際於看得見利益,最喜歡向輕瞧過的人宣擺,心胸狹窄不吝阿諛奉承。王振上述特點,最終導致“土木之變”誤國誤民。
回覆列表
明朝亡於宦官轉正,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其中有四個太監可以說是禍國殃民,危害朝政,這四個人就是劉瑾、魏忠賢,汪直,和王振。王振,男,明朝蔚州人士,(今河北蔚縣),才思敏捷,略通經書,後來又做了教官。當時的教官就相當於現在的老師,王振只是上過一段時間私塾,並沒有考上秀才,對於他這種文化水平來說再去考舉人、考進士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當時的教官也和現在的升學率很像,所教的學生升學率太低,便沒有人願意再跟你學習,所以王振自覺前途暗淡,心灰意冷,史稱“九年無功”,憤懣之下,便做了些違法的事情,於是被抓充軍,剛好明成祖朱棣在這個時候要招一批有學問的人教婦女認字,這對戴罪立功的王振來說,是個天大的機會,但是,這中間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朱棣要的這批人必須是宦官,對於王振來說是個很大的難題,如果想要選擇前程,那麼就永遠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男人了,如果放棄可能這輩子再無出頭之日,最終,一番思想鬥爭後,王振還是選擇了自閹入宮。由此可見此人心性。王振拍馬屁和察言觀色的功夫那是一絕。依賴自己這兩項本事,入宮後慢慢的就成了朱祁鎮的心腹,做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玩物喪志的朱祁鎮,乾脆就把自己的權利都分給了太監王振,讓他來幫自己管理朝政。王振藉此機會,順利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於是私慾爆棚,開始擅自假傳聖旨打壓自己的對手和那些忠臣。幾年下來,王振基本上肅清了敵對自己的大臣,很多忠臣被他所殺,剩下的再不敢多言。適逢瓦刺入侵大明,野心勃勃地王振,慫恿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效法明成祖朱棣,一路殲滅瓦剌。征途中,王振為私利,而置三軍安危於不顧,屢作錯誤決策,致使20萬明軍陷入絕境,明英宗朱祁鎮於土木堡被瓦刺首領所俘虜,20萬大軍全軍覆沒。亂軍中,明英宗身邊的護衛將軍樊忠,看到王振所釀造的大禍,義憤填膺,喝道:“王振老賊,汝罪惡滔天,饒你不得,吾為天下誅此賊!”說罷舉錘擊斃王振,王振的一生也由此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