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一節歷史課

    這個問題問的我有點蒙,可能是我孤陋寡聞,我說一下我的疑惑。

    話說鄭成功在1659年,正在南京、長江一帶,聯合南明張煌言的部隊,和清軍打的不亦樂乎,什麼時候和清政府議和了?

    但是前面兩位朋友都說的信誓旦旦的,真的讓我有點懷疑人生。還望看到的、知道詳細的朋友,解釋一下哪個史料上記載鄭成功在1659年和清政府議和了,不勝感激!

    接著說疑惑,不只在1659年,縱觀鄭成功的一生,也沒有和清政府議和過啊!

    哦,應該說沒有議和成功,談判確確實實是有的。從1653年8月到1654年8月,清政府一連幾次派遣使者去找鄭成功談判,甚至最後一次派出的使者中,還有鄭成功的親弟鄭渡、鄭蔭兩人。

    清政府在給鄭成功的承諾中,表示願意封鄭成功為海澄公,並給予泉州、興化、漳州、潮州這幾個地方,但都被鄭成功拒絕了。因為他覺得清政府根本就沒有誠意。

    要是說鄭成功為什麼同意談判,這個很好理解。古往今來,願意議和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互相之間誰都滅不了誰。清軍在陸地上很牛,鄭成功海面上很牛。

    大家想議和,清軍是想招安,也懼怕鄭成功,因為鄭成功最火的時候,直接包圍了南京,盟軍張煌言的部隊,也佔據了太平、寧國、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二縣,順治帝聽到這訊息,嚇的都想回東北老家避風頭了,被他母親痛罵了一頓才作罷。

    鄭成功也想被招安,但條件沒談妥啊,清政府有清政府的堅持,鄭成功有鄭成功的堅持。而且關於談判,鄭成功也有休養生息的意思,1651年到1653年的漳州、海澄之役,鄭成功損失太大了。

  • 2 # 回憶還是要忘記

    不是鄭成功和清朝議和,而是清朝和荷蘭人聯合要消滅鄭成功,大家還是看歷史記載吧《清史稿聖祖本紀一》:(康熙二年)三月,***荷蘭國遣使入貢,請助師討臺灣,優賚之。(康熙二年)冬十月壬寅,耿繼茂、施琅會***荷蘭師船剿海寇,克廈門,取浯嶼、金門二島,鄭錦遁於臺灣。《清史稿.耿仲明子繼茂傳》:時明將鄭成功據金門,窺伺閩、浙,繼茂既移鎮,與總督李率泰協謀征剿。康熙元年,成功死,子錦代領其軍。上命繼茂相機剿撫,繼茂疏報:“自順治十八年訖元年,招降將吏二百九十、兵四千三百三十四、家口四百六十七。”其後成功弟世襲、兄子纘緒及所置都督鄭賡先後出降,復得將吏七百有奇、兵七千六百有奇。二年十月,繼茂與率泰督兵渡海克廈門,水師提督施琅以***荷蘭***夾板船來會,乘勝取浯嶼、金門二島。錦與其將周全斌等走銅山,復入犯雲霄、陸鼇諸衛,總兵王進功與戰,大破之。三年三月,繼茂復與率泰及海澄公黃梧合軍,自八尺門出海克銅山,錦以數十舟走臺灣。捷聞,上嘉其功,復增歲俸千金。十年正月,疏陳疾劇,乞以長子精忠代治籓政,上允其請。五月,卒,諡忠敏。《清史稿?石調聲傳》:大將軍康親王傑書徵福建,耿精忠降,而鄭錦猶踞金門、廈門,陷海澄。正色自以閩人習海上事狀,因陳水陸戰守機宜,言:“福建負山枕海,賊蹤出沒靡常。宜擇官兵習於陸者分佈要害,使賊不得登岸;水軍自萬安鎮順流直下金門,塞海澄以斷其歸路。賊自廈門來援,則從金門掩擊。更請蠲除沿海邊地雜派,設法招撫,善為安置,則賊黨自散。”疏入,詔加太子少保,調福建水師總兵,擢提督。時議檄調***荷蘭國***船進取廈門,正色疏言:“***荷蘭***船遲速莫必,延至三四月,風信轉南,即難前進。今新舊鳥船俱集,臣與撫臣吳興祚決計進討,臣率水師直攻海壇,興祚率陸兵為聲援。”《清史稿?施琅傳》康熙元年,遷水師提督。時成功已死,其子錦率眾欲犯海澄,琅遣守備汪明等率舟師御之海門,斬其將林維,獲戰船、軍械。未幾,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等攻克廈門,敵驚潰,琅募***荷蘭***國水兵,以夾板船要擊,斬級千餘,乘勝取浯嶼、金門二島。敘功,加右都督。三年,加靖海將軍。《聖祖仁皇帝聖訓?卷十五》康熙十八年己未二月甲戍先是,海逆鄭錦乗耿精忠叛,竊據漳、泉諸郡,後耿精忠降,諸郡以次收復,鄭錦屢敗,仍遁入海,而廈門、金門猶為所據。上欲乗勝 蕩平海逆,乃厚集舟師,規取廈門、金門二島,以圖澎湖、臺灣。又以曩時徵取廈門、金門,曽用荷蘭國夾板船,特諭***荷蘭***國王,令具夾板船二十艘,載勁兵協力攻取二島。至是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等議奏,戰艦水師未備,荷蘭國舟師又不能預定來會時日,海賊現據海澄、廈門之固,勢難急圖。上曰:“征剿海寇,調發滿洲綠旗官兵甚多,福建經制兵外,又増兵數萬,授水陸提督為將軍以統之,宜乗此兵力速行進討,若如大將軍康親王所奏,需以嵗月,則供億煩費,必將撤還大軍,海寇何由殘滅?其令康親王會同將軍、總督、廵撫、提督等詳議以聞。”三月庚戌,上諭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等曰:“頃因定海舟師少,已特増兵。今***荷蘭***國人為寇所阻,何以不行撲滅?俾得前行音問,既未能通舟師,必不能如期而至,如此則我兵遇有機會,可不俟荷蘭舟師即進剿耶?抑必俟彼船至日方舉事耶?茲以剿蕩海寇,増調師旅,修理戰艦,糜費軍餉甚多,大將軍、王等宜規取廈門、金門,速靖海氛,不必專候荷蘭舟師。”《滿清一統志?卷四百二十三?荷蘭》:本朝順治九年,偽鄭成功率舟師攻平安城,荷蘭戰敗,因棄臺灣而去。十年,廣東廵撫奏稱荷蘭國遣使航海,請修朝貢。十三年,貢使嗶嚦哦悅、嘢哈哇惹等到京,其貢道由廣東入。康熈三年,荷蘭國遣“出海王”統領兵船至閔安鎮,助勦海逆,克取廈門、金門,頒敕諭二道,遣官齎賞,賚銀縀至福建,令給付本國人帶歸。二十五年,改定荷蘭國貢道,由福建入奉天。主教深目長鼻,髪眉須皆赤,國富土遇。中國貨物當意者,不惜厚資。土產:馬、珊瑚、哆羅絨、織金氊、嗶吱、縀鏡、丁香、檀香、自鳴鐘、冰片、琥珀、鳥鎗、火石、金銀、瑪瑙、玻瓈、刀劍、天鵞。2滿清勾結荷蘭鬼子,入侵臺灣(轉)按荷蘭,《明史》謂之“和蘭”,其本國在西洋者,去中華絕逺,華人未嘗至。其所恃惟巨舟、大礟。舟長三十丈,廣六丈,厚二尺餘,樹五櫃,後為三層樓,旁設小窗,置銅礟桅下,置二丈巨鐵礟,發之可洞裂石城,震數千裡,世所稱紅夷礟,即其制也。然以舟大難轉,或遇淺沙,即不能動。而其人又不能戰,故往往挫衂,其所役使名“烏鬼”,入水不沉,走海面如平地,其舵後置照海鏡,大徑數尺,能照數百里雲。《臺海使槎錄?卷四?三藩紀事》:(順治)十八年,議取臺灣。三月成功泊彭湖,次鹿耳門。紅夷大驚,成功引兵登陸,克赤嵌城。十二月,圍王城,不下,成功乃使人告之曰:“此地乃先人故物,今我所欲得者地耳,餘悉以歸爾。”荷蘭乃降。康熙元年,成功卒。二年,天子銳意南征,遣人約紅夷,合兵攻島,大兵入,兩島之賊殲焉。《海國聞見錄?捲上?崑崙》:崑崙者,非黃河所繞之崑崙也。七洲洋之南,大小二山屹立澎湃,呼為大崑崙、小崑崙。山尤甚異,上產佳果,無人跡,神龍蟠踞。昔荷蘭失臺灣,邉海界禁未復,因金、廈二島平,荷蘭掠普陀,毀銅像、銅鐘。《欽定滿清會典則例?卷九十三》:(康熙)三年,以荷蘭國王助兵克取廈門、金門,頒勅諭二道褒獎。《欽定滿清會典則例?卷九十三》:(康熙)十三年,荷蘭國王恭進御前方物:瓖金鐵甲、鍍金馬鞍、瓖銀劍、鳥銃、珫藥袋、瓖銀千里鏡、玻璃鏡、八角大鏡、珊瑚、珊瑚珠、琥珀、琥珀珠、哆羅絨、嗶吱段、西洋布、花被面、大氊、毛纓、丁香、番木蔲、五色番花、桂皮、檀香。恭進皇后方物:玻璃鏡、玳瑁匣、玻璃匣、烏木飾人物匣、珊瑚珠、琥珀珠、琥珀、哆羅絨、嗶吱段、西洋布、白倭段花氊、花被面、玻璃杯、花石合、白石畫、薔薇露。《欽定滿清會典則例?卷九十三》(康熙)十三年,議準荷蘭國進貢,賜荷蘭國王大蠎段、糚段、倭段各二;花段八;閃段、帽段、藍段、青段各四;綾紡絲羅各十;銀三百兩。使臣二人;每人大蠎段、糚段、倭段、各一;花段六;藍段三;綾紡絲絹各四;銀百兩。標官糚段、倭段、藍段各一;花段三;綾紡絲絹各二;銀五十兩。通事從人段紬絹銀各有差。《欽定滿清會典則例?卷九十三》:是年,荷蘭國王遣陪臣助克金門、廈門,賜銀千兩,大蠎段、糚段、錦段、各四,採段表裡各二十四。又賜國王銀二千兩,大蠎段、糚段、倭段、錦段、閃段、片金段各五,採段表裡各三十五,遣本部筆帖式齎往,同該督給付國人帶回。《欽定滿清會典則例?卷九十四》:康熙二年,荷蘭國助勦海逆,並請貿易,奉旨著二年貿易一次。《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九十八?荷蘭》:順治九年,鄭成功冦鎮江,敗歸,謀取臺灣。會荷蘭通事何斌逋夷,負遁鹿耳門,說成功以水師從鹿耳門入,與荷蘭相持久,荷蘭戰,屢敗,棄臺灣走。十年,廣東巡撫奏報荷蘭願備外藩,謹修職貢。康熙三年,大兵渡海攻鄭錦等,進克廈門,荷蘭國率舟師助剿,以夾板船乗勢追撃,斬首千餘級,遂取浯嶼、金門二島。事由靖南王耿繼茂奏聞,上嘉其功,賜國王文綺白金等物。先是,二年三月,荷蘭遣其戶部官老磨、軍士丹鎮、總兵官巴連衛林等朝貢。六年五月,國王噶嘍吧王油煩馬綏極,再遣陪臣奉表入貢,有刀劍八,皆可屈伸;馬四,鳳膺鶴脛,迅速異常。《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九十八》:

    乾隆元年,特命裁減荷蘭稅額。

    《皇朝通典?卷六十》:

    荷蘭國王遣陪臣助克金門、廈門,賜銀千兩,大蟒段、糚段、錦段各四,採段表裡各二十四。又賜國王銀二千兩,大蟒段、糚段、倭段、錦段、閃段、片金段各五,採段表裡各三十五,遣禮部筆帖式齎往,同該督給付國人帶回。

    《皇朝通典?卷九十八》:

    康熙三年,大兵渡海攻鄭錦等,荷蘭國率舟師助剿,上嘉其功,賜國王文綺白金等物。二十五年六月,國王遣使請進貢五年一次,並請貢道,由福建入,許之。是年定減荷蘭貢額,賜敕慰諭。乾隆元年,特命減荷蘭國稅額。二十七年,準荷蘭夷商每船配買絲斤綢緞,皆有定額,著為例。

    3滿清勾結荷蘭鬼子,入侵臺灣(轉)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康熙)二年十月,(耿)繼茂同(李)率泰督兵渡海,攻克廈門,賊眾驚潰。水師提督施琅以所募荷蘭國夾板船邀擊之,斬級千餘,乗勝取浯嶼、金門二島,錦與偽侯周全斌等遁走銅山,復糾賊眾突犯雲霄、陸鰲諸衛,總兵王進功率兵與戰,斬殺過半,破賊巢於下蔡,逸賊悉墮水死。

    《漁洋山人精華錄?卷六》:

    《憶戰金門島》“王師大合圍,寒芒生海外。寒芒生海外,真見著狃飛。”

    《荷蘭四馬》“龍種來西極,蘭筋怒不群。鼓車應待汝,不用籋浮雲。”

    《皇清文穎?卷四十》:

    盛符升《會同館賦》:“海氛未靖之日,又能移兵助勦。功成夾板之船,所以彤弓載錫,嘉其至而勞其還。”

    陳其年《陳迦陵文集?湖海樓詩集?卷二?荷蘭國入貢歌》:

    一人屈紒立且蹲,血色之罽光璘璘,十指褁革不得伸。

    一人齃鼻皮肉皴,錦襻兩頭穴若囷,以手藏之手不龜。

    其餘賤者數十人,相隨市上行逡逡,桃花鬈髮飄魚鱗。

    寶刀切菜兼切銀,俗愛禮數能謹馴,恭敬掀卻頭上巾。

    觀者雜沓塡城闉,問事不省顏色嗔,嚶嚘咿啞微鼔唇。

    船中貢物錯疊陳,琥珀大者如車輪,珊瑚一丈顏色新。

    沉檀迦楠高等身,有時拉折摧為薪,白牛香象尤絕倫。

    竹批雙耳不動塵,下視凡馬徒狺狺,嗚呼中朝儉德薄。

    海臣不寶珠玉,惟仁親史書。

    康熈六年春,荷蘭之國皆來賔。

    全祖望《鮚埼亭集?卷一?長鯨歸志入臺也》:

    東寧在南海,邃古所未通。及明為盜窟,澎湖如掛弓。

    鄭人此發跡,得稱絕嶠雄。晚節竟塗地,有子奡不從。

    遙遙奉天佑,進取志則濃。一敗始改計,覓地圖養鋒。

    輕兵掩***荷蘭***,樵牧及雞籠。自謂欲待時,不學虯髯翁。

    此郞雅難制,未肯屍居終。塡海雖不遂,餘部仍洶洶。

    適乗逆籓難,覬收漁人功。動猶託故國,思以惑群蒙。

    天子大一統,荒服何不容?得民豈加庶,得賦豈加充?

    所惡附名義,窺伺我提封。璽書下制府,刻日搗賊叢。

    七鯤身則險,八槳船自工。閒使時出沒,吹散彼沙蟲。

    沙蟲駭以散,長鯨計斯窮。天威廣無外,海潮送長風。

    自去延平爵,來朝未央宮。澶漫數千裡,疆索昭大同。

    《嘉慶重修一統志?第二千四百二十一卷》:

    康熙三年,荷蘭國遣出海王,統領兵船至閩安鎮助剿海逆,克取廈門、金門,特頒敕諭二道,遣官齎賞賚銀緞至福建,令給付本國人帶歸。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荷蘭是歐洲的海上強國,連英國尚且不是其對手,而荷蘭的戰艦,即中國史料中的“夾板船”,究竟是怎樣的一種船,相關史料也有一些記載:

    (荷蘭)所恃惟巨舟大礮。舟長三十丈,廣六丈,厚二尺。餘樹五桅,後為三層樓,旁設小窗,置銅礮。桅下置二丈巨鐵礮,發之可洞石城,震數十里,世所稱“紅夷礮”,即其制也。舵後置照海鏡,徑大數尺,能照數百里,其所役使,名“烏鬼”,入水不沉,走海靣如平地。(《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九十八》)

    鄭明水師,就是在芬蘭外寇與滿清水師的雙重夾擊下而不幸戰敗的。面對這一幕,使我不禁想起了李自成在山海關一片石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大戰的那一幕:正當雙方打得筋疲力盡之時,埋伏在一旁、養精蓄銳以久的滿清辮子兵突然殺出,李自成軍不支而潰敗。我想,也許當年滿清水師與鄭明水師決戰之時,作為第三方的荷蘭戰艦,很可能就是用這種十分卑鄙的方式突然殺出而打了鄭明水師一個措手不及的。

    此外,還要特別提請大家注意的是,為了酬謝荷蘭人助剿的戰功,清政府不但意欲將到手的臺灣轉送給荷蘭人(未逐),而且還公然允許荷蘭海寇劫掠我浙江定海縣的普陀島上的和平居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大衣哥朱之文去你的家鄉旅遊,你會接待他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