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建秋的世界
-
2 # 初大師
我們先看看法國的工業發展史: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與英國或德國相比,法國的工業化程序更為緩慢且不那麼徹底。雖然當時英國正在建立其工業領導地位,但法國卻沉浸在其革命中,而不確定的政治局勢阻礙了對工業創新的大量投資。
到1848年,法國已經成為一個工業大國,但是,儘管在第二帝國下有很大的增長,法國的工業化發生率遠低於英國模式的速度。法國商業化農業,動力驅動機械和大規模生產的變化緩慢。即使到了十九世紀末,大多數工人也在工業之外就業。工廠主要位於法國北部的幾個城市。
工業化在十九世紀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鐵路建成,連線了該國的地區,創造了國家和地區經濟的起源。
儘管變化比歐洲其他地區的變化要慢,但外國競爭確實迫使一些工廠的建立,從而導致之前在這些行業工作的技術工匠的消亡。這種變化首先發生在紡織工業中,尤其是紡紗工業,特別是紡棉和編織某些型別的羊毛。
特別是工業化的增加損害了家庭經濟或家庭手工業,因為交易商發現他們可以透過從工廠購買來增加利潤。由於它推動了價格下跌,它也使得家庭手工業越來越難以找到足夠的工作並賺取足夠的錢來生存。家庭經濟的崩潰有助於為法國工人階級創造重大的文化變革,因為家庭開始對一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就業選擇和婚姻伴侶)的控制力度降低。
農村地區的許多人開始透過在建築行業成為季節性移民工人來補充收入。在施工季節的高峰期,他們將在全國各地建設鐵路和建築物,以及挖掘運河。
向工業化的轉變為十九世紀的技術工匠帶來了不確定的經濟前景。工廠也對他們生產的商品價格施加壓力,降低了工資。由於食品消費的比例很高,工資的下降往往會把工人推向飢餓的邊緣。它也擾亂了商店的運作。雖然商店老闆和他的工人之間總是有明顯的劃分,但他們設法維持了相當平等的關係。現在,隨著生產資料的擁有變得越來越昂貴,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技能越來越少,這種關係變得更加明確和對立。
然而,法國的小型工業比其他地方更安全,因為法國奢侈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特殊價值確保了一些高技能手工勞動者的延續。
法國的工業化程序是如此緩慢,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想知道這個國家是否曾發生過工業革命。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格蘭德民族”沒有像英國或比利時這樣的國家擁有像煤和鐵礦石一樣大而且易於獲得的天然供應。特別是煤炭一直是稀缺商品;結果是法國人依賴木材的時間非常長。此外,法國農業運作得非常好。 1789年的革命使農民和農民擺脫了債務和稅收,從而保證了他們相對安全的存在。結果是缺乏多餘的工人,這一事實特別推動了英國的工業革命。
也就是說,18世紀的法國有大量高度發達的行業。這通常可以歸因於“古代制度”中貴族的願望和要求。傢俱和瓷器,皮革製品和絲綢製作的風格很好;多年來,法國鐘錶被譽為世界上最精確的鐘表。在縫紉機上處理布料的第一個人也是法國人。但這BarthélemyThimonnier來說非常不幸,因為憤怒的裁縫在1830年燒燬了他在巴黎的工廠。
工業化猶豫不決,尤其是1789年革命後國家採取的措施。 “民法典”的引入與廢除舊行會限制和內部關稅同時發生。
但直到20世紀,法國仍然主要是農業國。大型新工廠區域集中在特定區域,尤其是在該國北部和東部。到1830年,有三個成熟的棉紡廠中心:諾曼底的魯昂,北部的里爾和魯貝之間,以及阿爾薩斯最現代化的。在米爾豪森,這導致了一個高效的工程行業,繼續向整個歐洲出口紡紗機和棉織機。
大約在19世紀中葉,在加萊海峽地區出現了密集的煤礦。另一個主要的煤礦區位於洛林。幾代人以來,德溫德家族一直主導著這個行業。他們不僅擁有煤礦,還擁有鐵廠,並且高度致力於來自英格蘭的新技術。他們在相對較早的時間點引入了蒸汽機和攪拌窯。後者顯著改善了鐵的質量。
但法國最著名的鍊鐵廠是在Le Creusot。 1784年,它是法國最大的國家創作之一,同時還有代表性的鹽場和玻璃製造工廠。但是,當一位名叫歐仁施耐德的企業家於1836年接管它時,它才真正變得非常重要。那時法國的工業革命才真正開始起飛,尤其是因為鐵路的開始。不久之後,第一輛法國機車在Le Creusot建造,施奈德家族開始用鐵軌和武器為他們的帝國奠定基礎。
隨著本世紀末汽車的引入,古代制度的巨大影響力逐漸顯現出來。奢侈品最重要的是由巴黎的貴族和主要銀行家庭成員購買。法國公司確保了汽車製造業的普及,對於像標緻,Panhard et Levassor(以及不久之後的雷諾)這樣的公司製造和銷售的汽車,其數量遠遠超過德國發明家的小型車間所能做到的。法國還為重要的英國市場提供了富有的買家,並最終透過為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市場生產汽車佔據了大部分市場。
相比之下,德國、日本早期的工業化的特點是擁有更大的資本,相當精緻的證券,以及賺錢,為銀行提供了工業發展的鉅額資金。這一點法國遠遠落後於日本、德國。
-
3 # 國外見聞錄
法國的工業體系完整程度無疑遠強於德國和日本,其工業體系完整度在全球僅次於美國、中國及俄羅斯,而上述三國都是體量巨大的全球性大國。
經濟實力強勁的歐洲一霸法國的GDP在全球僅次於美、中、日、德、英,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從GDP資料來看,法國經濟比日本和德國差了一大截,甚至比不過隔英吉利海峽相望的老冤家——英國。英國脫歐後的歐盟,法國穩坐第二把交椅,在歐洲、北非甚至大西洋周邊是頗有影響力的小霸王。不過,GDP與工業體系有正向的對映關係嗎?答案是否定的!
資料是會騙人的上個世紀末,德國和日本的汽車、電子、通訊行業強勢進入中國,夾雜著德式嚴謹和日式認真的雞湯文,中國人普遍對德國和日本產生了某種錯覺。
根據最新的世界500強企業資料,中國有120家,日本有52家,德國有32家,法國有28家。日本的世界500強以豐田、本田、日立、索尼、松下、軟銀為代表。德國的世界500強以西門子、大眾、戴姆勒、德國郵政、巴斯夫、德意志銀行、漢莎、拜耳為代表。法國的世界500強以道達爾、家樂福、標緻雪鐵龍、法國電信、空客、雷諾、阿爾斯通為代表。僅僅按照資料來看,日德法三國在各個行業基本上都有可以互相比肩的企業,但法國企業是不是聽起來感覺更生疏一些,而且數量也少一些?
其實不然!首先,法國企業的實力並非不夠強,僅僅是在中國的名氣沒那麼大而已。其次,日德由於歷史原因,在軍事工業等方面限制,導致其企業大量聚集在民用領域,即賺錢又讓人耳熟能詳。
工業體系完整是強國的鍊金石日本強在汽車、電子、造船、通訊,德國強在各種小而精巧的中小企業,而法國強在大型工程上。石油、核能、軍工、航空、航天這些領域日德企業基本很少涉及,但法國卻門類齊全,扛起歐盟的脊樑。
航空界兩大翹楚之一的空客總部設在法國,俄羅斯自造無門時採購法國的西北風級兩棲艦,這些無不說明法國工業體系的完整和強大。當北非、中東出現危機時,除去美國領銜的行動,在歐洲內部往往是法國領導軍事行動,這就是一個工業體系完整強國的底氣。
-
4 # 正經不震驚
GDP跟工業體系完整度是兩個概念。德日兩國在一些特定的行業,確實很強。但是這跟完整,不是一個意思。比如沙特,石油開採,一點不差,GDP也不差,但是,它連個塑膠盆子也造不了。
-
5 # 優己
確實是!簡單總結來說就是,生產機器零件的可以有自己組裝機器的能力,反過來拿零組裝機器的未必有自己生產零件的能力。現在法國工業產品在全球領域雖然也是混得風生水起,但是這些材料大多就是由德國代工廠生產,或者直接進口德國的材料加工的。
德國美國日本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最佳受益者,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針對的方面就是冶煉跟材料等基礎工業的研發與生產,德美日三國確實在這些基礎上更有優勢。這與當時這三國的國家政策有關,當時的三國起步晚,髒活累活肯幹,我們現在還可以找到當時德國日本美國的環境汙染痕跡(德國魯爾工業區,日本汞汙染,美國五大湖)。而英法兩國當時由於比較富裕,就不願意在這些下游產業投入,而側重於從這三國進口原料再加工販售。所以呢,我們可以看到德美日三國現在仍然有很多零件加工廠,我們可以隨時向這三國訂購加工原料,而英法則只能賣成品。
德美日從幫英法代工零配件生產起家,然後再轉而生產成品,這使得其工業生產的完整性得到了保障。反之,法國由於缺乏自主生產零件的能力,使得法國缺少一個生產環節。
-
6 # 洪鐘財經
沒錯。這個世界上工業實力和生產水平最高的三個國家是:美國、日本和德國。法國和英國、義大利、韓國、瑞典等處在第二梯隊。法國的製造業不論是規模還是實力均無法和日本、德國相媲美了。
2017年,法國製造業增加值為2618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八。同年,日本和德國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是10255億美元和7599億美元,分別是法國的3.9倍和2.9倍。並且,法國的製造業佔GDP比重也很低,只有10.4%。中國、日本、德國、韓國均超過20%,也大力也達到了15%,都高於法國。
法國曆史上誕生了很多有名的製造業企業,如通訊業的阿爾卡特、阿爾斯通。現在這兩家通訊巨頭要麼被肢解,要麼被收購,早已沒有了往昔跨國巨頭的風采。現在法國的製造業除了汽車(雪鐵龍、標緻)、飛機(空客、陣風戰鬥機)之外,沒有什麼在國際上有巨大影響力的產業了。
現在法國製造業的凋零也它之前推行的“去工業化”的錯誤政策有很大關係。上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發達國家就開了了“去工業化”程序,其中美國、法國、英國走在前列。大量的製造業產業要麼轉移到了海外,要麼被他國收購,國內發展金融、娛樂、旅遊、文化等產業。
現在,法國和英國的製造業規模和比重很低。印度和韓國GDP規模不如英國和法國,但製造業國模卻遠遠大於他們。以韓國為例,2017年GDP比英法低了1萬億美元,但製造業增加值卻高出了600-800億美元。2017年韓國製造業佔GDP比重高達27.6%,在主要經濟體中僅低於中國。
-
7 # 洛何神賦
德、日吃虧就吃在戰敗國這個名號上,德國主動自我閹割,凡是涉及航空航天的軍工行業儘量不去做,就這樣靈感還是擋不住,坦克、潛艇、槍械等常規武器是全世界的搶手貨;日本基本上被美國獨家霸佔,美國鬆了口日本才能發展。反觀法國二戰藉著戰勝國之名又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政治地位遠高於德日,武器發展不受限制,一段時間遊走於北約之外,後來又加入北約,基本上美俄有的法國都要有,而且自成一派,獨具風格
-
8 # 浩渺空明
二戰後的法國,基本奉行了戴高樂主義思想,即政治上獨立自主,經濟上國家干預,很像“有計劃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因此,就工業門類來講,是“全而均”的特點,相比,德、日等國,由於政治夢想、軍事野心被徹底閹割,發展經濟成為最重要的國家戰略,國家在協調經濟各部門時,不會像法國、英國、美國那樣,強調整體行和協調性,而是更多體現是市場化,因此德、日工業門類沒有法國完整,其次,國人之所以有法國經濟門類不如德、日完整的偏見,還是德、日進口商品中,大多是一些像家電、汽車、光學儀器等日常消費品為主的原因,而法國的產品分佈更廣、更均衡,像核電、高鐵、航空航天、建築、軍工等,又不屬於日常消費品,而像時尚奢侈品、旅遊、文化、藝術,這些法國的精粹,男性國民相對興趣聊聊,最後還有一點,法國拳頭產品,與中國重合度高,被掩蓋了一部分光環也在所難免。
回覆列表
工業體系完整度不高的不是法國,是德國和日本,提問恰恰說反了。法國的工業體系比德日完整的多。
工業體系是有標準的分類的,國際上有ISIC,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fication,即國際工業標準分類,這個分類是聯合國統計司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發布的報告,歷經五個版本,最新的版本在2008年。
首先說的是,工業體系完整和競爭力這是兩碼事,工業體系完整說的是“有”還是“沒有”的問題,競爭力說的是強還是弱的問題,這個一定要分清。
在國際化的今天,小國對於工業體系完整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小國可以透過國際市場的交還來獲取小國不能生產的東西,小國也沒必要去追求所謂的工業體系完整度,像歐洲國家基本上就是在北約保護下的,日韓也是一樣,它追求工業完整度沒有意義。
法國是在國際話語權上有比較多想法的,法國和德日不同,法國在非洲有巨大的影響力,許多非洲國家的貨幣迄今為止依然和法國掛鉤,非洲有不少國家是有法軍的,可以說在非洲,法國就是一個“小美國”,儘管最近由於中國滲透讓法國地位有一些下降,但是在高層,政治層面,法國的話語權甚至比美國還好使。法國工業體系完整是有原因的。
德日就沒必要去追求這個,他們需要的是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不是追求完整工業體系
德國和日本是有明顯的短板的,航空航天,軍事工業,這都是德日的短板。
法國工業在某方面競爭力不強,但是完整度遠超過德國,比如說法國汽車就不如德日,但是法國汽車解決的是有無問題,而不是強弱問題,一般來說在國際上有點話語權的可能有才有心思去提高本國的工業完整度。
工業完整度在平時沒什麼作用,但是危急情況下非常有用,工業完整度是保障該國即便是在封鎖的情況下也能夠正常的提供產品,不至於被勒脖子。
基本上追求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都是在國際話語權上比較有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