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物志

    #藝嶼文史游#

    喬吉奧·列略在《棉的全球史》中,提到15世紀以前的印度棉布,新航路開闢後的歐洲從印度進口大量棉布,供小於求,因此歐洲人在美洲開闢種植園,以非洲黑奴為勞動力,18世紀中葉開始,棉紡織領域發生一系列技術革新,歐洲棉布取代印度棉布……

    一,印度的棉布

    1000年多前,印度生產全世界最好的棉布。那時候,印度是全球棉紡織品生產中心。就好比中國瓷器、日本漆器和浮世繪版畫、東南亞的香料,在歐洲人心中的地位。世界各地都撒下棉紡織業的種子,中國人也很快就學會了生產棉布的技術,棉布的生產技術與印度不相上下。而且在在商貿流通領域領先印度,中國藉助大運河有著領先世界的物流,商業網路可以延伸到全國各地。

    但是,印度在印染技術,特別是媒染劑和防染劑的應用領先於世界,使印度棉布暢銷全球。

    二,歐洲的抵制

    世事無常,後來印度棉布在歐洲遭遇了一次全民抵制。

    且聽我慢慢道來,將歷史推到公元前4世紀,棉就已經傳入歐洲,但因缺乏適宜的種植環境,棉沒能在歐洲開花結果,隨著新航路的開闢,荷蘭和英國相繼在亞洲成立東印度公司,積極向歐洲人推廣宣傳棉布的好處,棉布輕薄、不褪色的特性吸引大批消費者,棉布的熱銷觸及到處於競爭關係的麻料、毛料、絲綢商人的利益,棉布因此受到聯合抵制。

    棉布的負面新聞開始發酵,棉布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一詞,支持者認為進口棉布擴大了國際貿易,為麻、毛、絲綢拓展到新的市場;反對者則認為進口棉布使國家賴以生存的絲、麻、毛紡織產業走向衰落,國家財富外流,大批工人將面臨著失業的危機。結果,法國、西班牙、英國分別在1686年、1717年、1721年頒佈了進口棉布的禁令。東印度公司開始把貿易的視窗朝向世界其他角落。

    在歐洲,對棉布的爭論還沒有停止,輿論的煽動,使棉布成為眾矢之的,身穿棉布衣服會遭到毆打,甚至被剝去衣服……狂熱之後歸於平靜,歐洲人又將棉布當寶貝,禁令封鎖了合法進口棉布的渠道,棉布貿易轉而依靠走私。後來,歐洲商人從印度匠人那裡學到了棉布製作的整套技術,並且發明了冷燙技術,“白底藍花”布應運而生。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會受到質疑,英國醫生琴納發現接種牛痘可以治療天花,要忍受“接種的人會長出牛角”的造謠;發明家富爾頓製作的輪船,一開始也不受待見,棉布在歐洲的遭遇,最終還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

    18世紀,棉紡織業在歐洲興盛,棉布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物美價廉,設計時尚的手套、睡衣、帽子等棉製品全球熱銷。就在迎合非洲、美洲審美和需求的時候,東印度公司的生產力跟不上了,因此,擴大歐洲棉紡織品的生產量被提上日程,種植園經濟又一次走進歷史舞臺(11世紀,歐洲在地中海地區曾建立甘蔗種植園)。

    三,大西洋三角貿易

    歐洲人從非洲和美洲之間,選擇了後者,為了達到利益最大化,美洲原住民失去了土地,非洲奴隸市場也被盯上,非洲奴隸被運往美洲種植園生產棉花,棉花被運到歐洲加工成棉紡織品,棉紡織品又被運到非洲購買奴隸。美洲為歐洲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棉花。歐洲棉紡織業崛起,大西洋上的“三角貿易”沾著血和淚…… 歐洲人從亞洲、非洲和美洲掠奪源源不斷的財富,18世紀,在英國興起的技術革新,進一步推動歐洲棉紡織業的全球化擴張。

    技術革新的間隔被縮短,1733年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1765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在發明了珍妮紡紗機,1785年埃德蒙德·卡特賴發明了力織機,技術一次次的突破,歐洲棉布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得到大幅提升。機械化生產,資源利用率更高,生產成本更低,產品價格對比印度棉布便具有強大優勢。

    技術奠定了歐洲棉紡織業的世界地位,推動了歐洲的工業化發展。 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作坊,被大機器和工廠取代,工業城鎮興起,英國的曼徹斯特、博爾頓就是當時著名的工業城。工廠管理制度,工人規章制度,流水線式生產,精細的分工使產品趨同,圖案成為競爭的關鍵。藝術家被重金邀請設計圖案,產品專利權因此誕生,現代工業社會的雛形顯現。與此同時,印度,中國、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的本土市場受到衝擊,沒有及時引進歐洲技術,也就沒能走上工業化道路,亞洲與歐洲的距離被越拉越大。

    歷史告訴我們,技術,或者說是工具,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試金石,擁有先進的技術就搶佔了發展的先機,歐洲的逆襲史,讓我們看到了世界商業發展史的汙點,也看到了技術驅動社會進步的能量。而印度的沒落,證明了“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5G時代,我們能借助技術的翅膀,奮力翱翔嗎?

    切書稿19.3.20

    【參考】《棉的全球史》,喬吉奧·列略 著

  • 2 # 軍機處留級生

    世界文明史上有許多偉大的里程碑幫助塑造了今天所知的世界。歷史上最重要和包羅永珍的轉折點之一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不僅改變了世界在生產和發明方面的思維方式,也導致了家庭動力和婦女領域的許多人類學變化。在棉花生產的幫助下,許多與發明有關的先進技術、奴隸貿易的擴充套件、國會法律、外交關係和帝國主義被引進了世界。隨著發明的這些進步,歷史學家可以看到這種簡單的經濟作物是如何改變世界的,因為它在戰爭、擴張、殖民主義、衛生、選舉權和人類學領域都是眾所周知的。 棉花帝國:全球歷史棉花帝國:全球歷史 立即購買 軋棉機的一點歷史 棉花隨著太空梭和蒸汽發動機的發明幫助啟動了工業革命。英國的工業擴張始於十八世紀中葉的紡織業,當時消費者需求刺激了英國棉花產業的轉型。第一次重要的技術突破發生在1733年,當時曼徹斯特機械師約翰·凱發明了飛梭,這加快了編織過程。[ 1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許多發明家發明了更好的梭子,有些梭子適合蒸汽動力,這將使織布機工作得更快。由於對棉花的高需求,生產是許多紡織廠的關鍵。紡紗技術的一長串工業創新,包括飛梭、珍妮紡紗機和水力紡紗機——與滾筒印刷機、蒸汽機和動力織布機相結合——都使英國製造商能夠供應他們的國內市場,並向他們的殖民地出口機器紡棉紗和機器織棉布。[ 2 ]在十七世紀,英國消費者開始喜歡印花布——廉價、印花鮮豔的印度棉紡織品。棉布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比羊毛更輕,更容易洗,而羊毛是十九世紀以前歐洲服裝的主要面料。對棉花的需求如此強勁,以至於生產商不得不加快紡織速度,以供應不斷增長的市場。為了增加產量,他們求助於快速機械化棉紡織業的發明。[ 3 ]棉花供應商不僅必須專注於紡織品的快速生產,還必須為原棉本身尋找資源。 到十八世紀末,美國南部的種植園主意識到對原棉的需求,開始種植棉花,而不是以前的主要經濟作物菸草。唯一的問題是,可以種植的棉花最初是一種不經濟的作物,需要很長時間來分離種子。伊萊·惠特尼的軋棉機使棉花加工更加容易。一個奴隸用杜松子酒可以清洗50倍於手工的棉花。[ 4 ]不久,美國的棉花產業成為原棉的主要來源。人類生活對經濟作物的需求很高。種植園需要工人採摘棉花,他們需要廉價勞動力。奴隸制是許多種植園主困境的答案,他們需要數百名廉價勞動力來生產英國紡織廠所需的原棉。這種對廉價勞動力需求的解決方案引發了一場運動,最終分裂了美國,引發了美國內戰。美國內戰是第一場不僅影響到正在發生戰爭的國家,也影響到其他國家的戰爭。英國依靠美國南方生產所需的原棉,甚至在美國內戰期間支援南方違反國際法。這兩個國家幾次瀕臨戰爭邊緣。1861年11月,美國軍艦聖賈辛託攔住一艘英國船隻,逮捕了兩名前往倫敦的邦聯特使。1862年,英國造船廠為邦聯建造了兩艘強大的巡洋艦。他們很快被投入大海,給北方商船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當兩個鐵甲也為邦聯建造時,美國明確表示,如果船隻被交付,它將向英國宣戰。[ 5 ]對棉花的需求改變了英美之間的外交關係。美國不是英國尋求透過任何必要或不必要的手段獲得棉花的唯一國家。 英國在印度的帝國統治,從17世紀溫和的沿海開始到20世紀初整個次大陸最引人注目的表現,都與國際紡織品貿易密不可分。[ 6 ]此外,在十九世紀中葉,曼徹斯特棉花製造商試圖透過促進印度的棉花種植來改善他們對美國棉花供應的依賴,從而加速印度的鄉村化和紡織工業的毀滅。[ 7 ]以棉花作為出口,大布列塔尼用棉花作為殖民印度的另一個藉口,一百年來這個國家一直處於英國帝國的統治之下。19世紀50年代,公司商人開始在印度發起徹底征服的運動,主要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商業利益。1857年,廣泛的征服運動使大部分次大陸處於英國控制之下。在公司統治和直接殖民管理下,英國統治改變了印度。他們建立了廣泛的鐵路和電報網路,加強了印度和更大的全球經濟之間的聯絡。他們還建造了新的運河、港口和灌溉系統來支援商業和農業。[ 8 ]儘管英國透過始於其本土的工業革命的發明給印度帶來了許多進步,但它們也帶來了對棉花等經濟作物的戰爭。 殖民時期的印度 殖民時期的印度|來源 《窮人法》 《窮人法》|來源 在棉花是主要關注的問題上,英國確實有其公平的份額。隨著棉花饑荒的爆發,英國通過了窮人法修正案等法律,並賦予了英國工人階級發言權。窮人法等法律的透過開始了福利制度的建立。在經濟衰退期間,地方政府和慈善機構採取了特殊的方法來救濟失業者,許多技術工人從他們的工會那裡領取失業救濟金。自1834年透過《窮人法修正案》以來,至少三十年來,《窮人法》一直是週期性失業工人收入援助的重要來源。[ 9 ]英國對福利制度的需求與美國內戰同時發生。由於美國南部商船遭遇棉花堵塞,英國面臨棉花饑荒,紡織廠的許多工人失業。在1862年12月棉花饑荒的高峰期,在1870600人口中,有26.65萬人在23個貧困的法律聯盟中得到了貧困救濟。另有200,000至236,000人從慈善基金獲得救濟。總的來說,貧困地區25 %至27 %的人口透過公共或私人渠道獲得幫助。[ 10 ]不僅英格蘭北部的紡織製造商遭受了損失,蘇格蘭南部的紡織製造商也遭受了損失。佩斯利因為戰爭而受苦。1862 - 1863年的棉花饑荒是南部邦聯棉花禁運和北部港口封鎖的結果,切斷了該鎮用於棉線生產的原棉供應。[ 11 ]這使得許多工人在選舉權方面與其職業和個人信仰相矛盾。蘇格蘭南部人民對美國戰爭的反應極其複雜,並駁斥了按照社會階級或政黨政治派別的路線存在嚴格的意見兩極分化的觀點。評論員研究了與戰爭相關的問題,並根據他們對這些問題的態度形成了自己的觀點。這源於對原則的無私奉獻,以及對內戰可能有助於推進國內政治改革的認識。[ 12 ]儘管蘇格蘭南部人民最終會對美國內戰形成看法,但如果不是因為南部各州對棉花的需求,他們不會受到這場戰爭的直接影響。 工業革命簡史 工業革命史——一部紀錄片工業革命史——一部紀錄片 立即購買 棉花產業化並不是所有的進步都是消極的。將棉花生產成成衣有助於改善英格蘭西北部工人階級的健康和衛生條件,也有助於增加英格蘭勞動階級的就業機會。工業生產導致服裝成本的大幅下降,因此到了十九世紀初,除了極度貧困的人之外,所有人都買得起幾套換洗的服裝。[ 13 ]擁有多套服裝有助於保持人們的清潔,減少疾病傳播。在政府意識到過度擁擠的公寓的需要後,生活水平被髮明在建築規範中。到十九世紀後期,政府當局開始關注早期工業城市的問題。他們改善了城市供水,擴大了汙水系統,並引入了建築法規,禁止建造搖搖欲墜的公寓來容納低薪工人。這些措施使城市生活更加安全,帶來了更好的衛生條件。[ 14 ]這種衛生條件的改善還導致生活方式的改善,並有助於改變家庭動力的人類學方面。在文明史上,我們第一次開始看到核心家庭的開始。儘管在許多情況下,妻子和孩子也在工廠工作,但我們看到更多的趨勢是,男性戶主離開家庭,到戶外和工業化環境中工作。家庭動態的這種變化導致了許多變化,特別是對婦女和新的婦女家庭領域而言。 婦女領域是19世紀初婦女的一大收穫th世紀。隨著中產階級的增長,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也在增加。當男人冒險進入這個世界時,在家的女人獲得了她自己的獨立王國,不再處於男性的持續統治之下。[ 15 ]沒有丈夫在場,十九世紀初的女人比她之前的母親和祖母更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在家的婦女主要負責家務、撫養孩子、道德和宗教生活。在她自己的家庭空間裡,她獲得了新的自主權和對他人的新的權威。[ 16 ]隨著男人外出工作,女人帶著孩子和家務留在家裡,我們可以看到家庭動力的一個重大人類學轉變。妻子而不是丈夫成為家庭的中心,負責在日常和特殊場合影響家庭的重大決策。這一重大人類學變化是工業社會擴張的直接結果,工業社會的建立是出於對更簡單生活方式的需求。 工業革命(自由的基石:第三部(平裝本) )工業革命(自由的基石:第三部(平裝本) ) 立即購買 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透過材料本身的媒體廣告瞭解到棉花是“我們生活的結構”。棉花確實是“我們生活的組成部分”。沒有這種經濟作物,工業革命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發展迅速,我們也不會看到世界歷史上因為這種材料而發生的事件。以如此快的速度生產現成的棉花不需要太空梭和騾子,因為對這種織物沒有需求。如果不是對運往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原棉不斷增長的需求,美國南部的棉花種植園不會恢復奴隸貿易。如果沒有奴隸勞工採摘棉花的需要,美國內戰就不會發生,因此,關於戰時貿易的國際法就不會得到解決。如果不是因為棉花饑荒期間缺少棉花,英國的窮人法律不會這麼快透過,如果不是因為棉花,家庭動態和婦女領域的人類學變化也不會這麼快出現。如前所述,這種簡單的經濟作物改變了世界,因為它在戰爭、擴張、殖民主義、衛生、選舉權和人類學領域都是眾所周知的。如果沒有棉花來推動工業革命,我們就不會像今天這樣成為一個文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learlove退役後釋出轉型EDG教練“宣傳片”,僅40分鐘破200萬播放,為何他人氣這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