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皮皮的生活隨筆

    有什麼比回家過年更有儀式感呢?雖然有的時候也許回去了也並不一定開心,但是心總是有歸屬感的,辛苦了一年,總還有個可以去的地方也是好的。我總是看到報道里為回誰家過年而煩惱,煩惱都是因為自私產生的,今年回男方家,明年回女方家,再一年把雙方父母都接到自己家,多好的事情,幹嘛那麼自私,難道對方的父母就不盼孩子回家嗎?難道你的孩子是孩子,別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嗎?都體諒一點,都是自己家人,好好對待只有更好,不好好對待,有一天就會變成路人,受苦的除了孩子,也許還有父母,還有可憐的自己,都慎重一些,別把這麼好的傳統節日過程一成雞毛,過年了,能回家的,回去就好好過,不要瞎折騰,不能回家的,給父母多發點紅包,沒有掙到錢的,多打打電話,沒什麼不好意思的,爸爸媽媽都年輕過,沒有什麼不能理解的,說說思念的話也是好的,祝大家新年快樂,如意順心。

  • 2 # 張榮鑫文

    年的味道,盼望著,盼望著,年味濃了,新年的腳步近了。---題記

    晚風拂過,竹葉簌簌作響,半個爬上來的月亮,印在地上,蟲鳴著四周此起彼伏的響起,田野裡的油菜花在隨風舞蹈。

    寧靜的夜,可就因年的存在而變得不平靜,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四周洋溢著一種幸福喜慶的氛圍。

    突然“砰”一聲,彷彿一顆流星拖著長長的火花,穿越銀河來與我們相約,下一瞬間漆黑的夜空中就開滿了燦爛的火樹銀花,被渲染成一片“花”海,每一朵花都盡情的展現著自己曼妙的身姿,逃逸的火星四處亂躥。

    漸漸的,因放煙花釋放出來的煙愈發濃郁,在紅燈籠的照耀下,飄渺得像一處人間仙境,滿被紅霞罩著了。

    這種壯麗的景觀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看得到啊!一種濃濃的過年氛圍包圍著我們,似乎這就是年獨特的魅力了吧。也就因為這樣,才有那麼多的人不遠千里回到家鄉與親人們團聚。當然,新年最不可或缺的是大家族團聚在一起吃一頓年夜飯。

    親人們坐在一起,血脈裡的親情好像在相互呼應,彼此之間有座橋樑把我的心相連。

    與家人朋友碰杯歡呼,杯中晃動的飲料,彷彿不僅僅是簡單的碰撞,還是濃濃的血脈之情,吃作文https://Www.ZuoWEn8.Com/的不僅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份歡樂與團圓。

    飯桌上琳琅滿目的菜品,不由分說地撞進人們的眼眶,鼻子裡充盈著各種各樣的香氣,淋漓盡致的展現出食材的美味。

    飯桌上我重點“照顧”的當然是媽媽親手製成的臘肉了。

    臘肉從漫長的時光一路走來,連線了亙古和今時,不單滿足了人民的味蕾,更是縈繞在心間的一種情懷。

    晶瑩剔透的臘肉與青蔥的蒜苗交相輝映,當口中臘肉被充分咀嚼的時候,我彷彿又看到了鹽粒與香料在熱氣中充分融合,隨著媽媽雙手的翻動,臘肉便均勻地裹上一層顏料。心間暖流湧動,一股莫名的情懷似乎又湧上心頭。

    看著周圍熟悉而又陌生面龐,我似乎明白了過年這一傳統節日的意義,明白了為什麼過年的儀式那麼繁瑣卻每年都在堅持……也就是這種儀式感,這種氛圍才讓年那麼迷人。

    其實只要親人們在一起,無論多麼繁瑣的儀式都不繁瑣,再古怪的舉動都是習以為常,只要有這種氛圍在,過年永遠都是幸福的!

    上輩子五百次回眸才換來這一輩子一次擦肩而過,過年的意義中應該就有珍惜親人之間的緣分吧,珍惜彼此之間的血脈之情,不要讓生活中的一點摩擦破壞了親人的情分。血濃於水,且行且珍惜!

  • 3 # 動漫萬界仙蹤

    我認為最有儀式感是春節聯歡晚會。

    每年當春節聯歡的音樂響起,在歌舞鑼鼓聲中迎來了春節聯歡晚會。全囯少數民族即56個民族、香港同肥、澳門同胞、全球華人共同喜迎新春,共同觀看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的春節聯歡晚會,成為最幸福的事情。當敲想新春的鐘聲時,夾雜著室外的鞭炮聲,所有人都在喜慶的氣氛中迎接2020年的到來,真實的感受到過年的喜悅和激動。這就是中國年,紅紅火火的中國年。2020年是鼠年,鼠年大吉。

    過年是華人特有的年俗,親人的團聚,家庭的幸福,都在喜氣洋洋中迎接好日子的到來。我認為最有儀式感是春節聯歡

    初一早上給去世的老人送紙錢~上墳,最有儀式感了,翻天的感覺

  • 4 # 我是瞎胡鬧

    2020年的春節馬上就要來了。

    有人說,春節近在咫尺,卻少了以前翹首以盼的那種心情;

    有人說,現在過年都沒有年味了,也越來越沒意思了;

    有人說,……

    其實,年味都是儀式營造出來的。儀式越來越少,年味自然就越來越淡。

    小時候是最有年味的

    回想記憶中的春節,模糊又清晰。

    小時候,我們最盼望著過年,可以和家人一起購置年貨、掛紅燈籠、貼春聯、穿新衣服、收壓歲錢、放鞭炮……

    後來,

    有了全年無休的商超,再也不用費盡心思地囤積年貨;

    新衣服早早就穿上身,不再“延遲滿足”留到年初一;

    貼春聯很少人家用漿糊了,隨便的透明膠紙一粘,費不了十分鐘功夫;

    年夜飯越來越豐盛,也越來越吃不出不同;

    我們不再是需要磕頭的年紀,而接受跪拜的老人也已不在人世;

    ……

    隨著時間慢慢消逝,過年的習俗越來越精簡,到最後連對過年的期許都精簡掉了,記憶裡那種過年的儀式感,也漸漸消失了。

    然而濃濃年味,恰恰就藏在這些極具儀式感的習俗裡。

  • 5 # 漫步濟州

    每年除夕,過年!你覺得最有儀式感的一件事兒是什麼?

    收紅包,放鞭炮,還是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一頓年夜飯?

    現在的春節本來就很有儀式感,和家人團聚,一起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看晚會。這些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一樣的!

    如果想讓春節過的更有意思的話,我認為最有儀式感的是:我覺得如果家人們能夠在春節的這一天在一起每年拍下一個短影片,就會更好,我們的生活我們今年的變化都可以透過今年的這個影片記錄下來,然後,等到下一個春節的時候大家一起回味之前的影片,我覺得會非常的有意思,同時,我覺得這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因為能夠記錄生活。春節是我們團圓的日子,最重要的是和家人在一起很開心,任何的事情都會印象深刻一直記住的。

  • 6 # 福自福地來wjf

    什麼叫儀式感?儀者:禮節之俗也。式者:規律也。

    不說現時,單說過去,過去過年有儀式感的莫過於以下幾個方面:即是節日的氣份。它也形成了千年不敗的規律。一是除夕到十五,放鞭炮,吃餃子,熬富貴,以示快樂與吉祥。二是祭祀祖先與神聖,每天早與晚。以示孝道和敬畏之心。

    三是長輩給兒孫們發新年壓歲錢,祈求兒孫們平安,健康,快樂的成長。預示新年兒童幸福與吉祥。

    四是趕廟會,看戲與逛街。人生熱鬧與得意之時節。

    五是元霄觀花燈和上墳送陰燈。

    這五種俗風均來自古代有規律性的民間禮儀公式。幾乎全國各地均是同時同禮同俗同義同規矩。這均為儀式之象,也存過年之味。

  • 7 # 博大4050241432860987

    過年了你認為最有儀式感的是什麼?

    最有儀式感的是每年春節的年三十,這是華人最幸福、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對於我們應該是一年中最開心幸福的時候,家人都從四面八方的人趕往自己的家和爺爺奶奶、父母、妻子兒女團聚,吃這頓年三十的團圓飯。

    春節最有儀式感的是到了大年三十,小孩子最開心的就是要收壓歲了!

    記得小時候,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過年可以穿新衣、吃肉、放鞭炮。

    春節最有儀式感的是大年初一早上吃湯圓、剁肉拌餡、和麵擀皮包餃子。家人坐在一起開開心心的聊天,看春晚、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還有最有儀式感的是每年的年三十晚上,全家聚在一起,等到十二點鐘聲敲響的那一刻,放鞭炮,看煙花。

  • 8 # 巧手媽媽下廚房

    我認為過年的儀式感不單由一件事所構成的,年前、年中、年後缺一樣都會覺著少了點年味兒。

    春節臨近,家家戶戶都開始忙了起來,男人們開始擦玻璃,掛紅燈籠,貼對聯,除塵。女人們會貼窗花,這時候父母就會邊勞動邊給孩子講述他們小時候有關過年的記憶,為什麼掃塵等等。我們這兒的村子裡還會叫親朋好友來幫忙蒸花糕、蒸饃饃,蒸肉丸子、生豆芽、炸糕等等。這時候大家都湊一塊好不熱鬧。

    到除夕,開始堆旺火,寓意著新的一年會旺上加旺。然後全家人就開始坐在電視跟前邊吃年夜飯邊看春晚。年夜飯是一年中家裡最豐盛的一頓飯,我們這裡餃子裡會放硬幣,吃到的就是最有福氣之人,大家都很期待。當然熬年也是一項很重要環節。再過一陣子人們就開始鞭炮、點旺火、迎各路神仙。 大年初一,穿新衣,小孩充滿期待的挎著小包挨家挨戶去收紅包,拜年。家裡桌子上都擺滿了各種好吃的,迎接客人到來。總之這幾天就是這種吃喝玩樂。這無一不充滿儀式感。

    就這麼大吃大玩幾天後,能量也充滿了,以一種嶄新的姿態面對新的一年吧。人們始終相信新年新氣象。該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生活似乎是歸於平靜,但卻又好似剛剛開始。

  • 9 # 使用者笑看落花

    最有儀式感的應該是假期回家和家人團聚,打年貨,放鞭炮走親訪友,說說笑笑,吃吃喝喝,吃到胖,喝到倒,累到垮,這就是過年的儀式感

  • 10 # 小布丁加不加冰

    記得兒時過年的味道,就是穿新衣,新鞋,放鞭炮,團圓飯,壓歲錢,走親戚......

    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年的味道逐漸變淡。不再熱衷於買新衣服新鞋,差不多一件衣服也是可以,甚至穿睡衣可以待在家裡一天。以前還沒回家,朋友就嚷嚷著聚會,如今回來躺了一個星期朋友群也不未吱一聲。

    幸好,現在的年味,唯一剩下的也許就是團圓飯了。一家人團團圓圓,高高興興吃著團圓飯,聊著新一年的願望和開心事兒,除去了過往的浮躁,也不曾是最真實的幸福。

  • 11 # Augustalone

    春風送暖入屠蘇。

    大寒剛過,春節將近。

    每一個節日都是有象徵性的事或物,例如端午的龍舟和粽子,重陽的登高,清明的祭祖,春節最有意義的便是與家人團圓。

    春節指農曆正月初一,是中國民間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和人們團聚、娛樂的重要節日。

    過春節,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史記》《漢書》等古代文獻中均有記載。中國地域遼闊,文化習俗各有不同,過年的活動也有差異,但在漢族地區過年的內容卻大致相同,由過小年、除夕、貼門神和春聯、放爆竹、拜年和鬧元宵等活動組成。

    所以,如此眾多的活動一個人形單隻影是無論如何都沒有一點年味兒的,只有團圓才有快樂和安慰,才有歡聲笑語。

    其實,不是過年無趣了,哪怕關於孩童時的記憶離我們越來越遠,只要我們心有歸處,有家,這就是新的樂趣和年味兒。

    團圓,你回家了嗎?

  • 12 # 小西柚剪輯

    新年了,最有儀式感的就是貼對聯,放鞭炮。

    現在年代,沒有過去更加有儀式感了,為了環境保護,防火安全。禁止放鞭炮了。

    新的一年,新氣象。我們這裡講究“二十八門上花”臘月二十八號就要貼聯,門上貼滿了紅色對聯,心裡美滋滋的。三十下午包餃子,餃子下鍋就要放起鞭炮,聽到鞭炮噼裡啪啦的響聲,才意味著年末的圓滿。新年的早晨也放起鞭炮吃餃子。紅紅火火又一年。

  • 13 # 豫西文化教育

    春節作為中國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的節日,按照中國傳統習俗,當新年到來之日,慶祝活動豐富多彩,年味濃厚,傳統的過年活動有:

    1、“孩子孩子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年臘月初八開始就啟動了過年程式,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營養豐富、保健作用較強的“臘八粥(飯)”一直斷斷續續持續到臘月二十三……

    2、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按照習俗人們開始“祭灶”活動,農俗稱之為“報戶口”,在外的遊子這一天開始歸巢,全家人一起祭拜“灶王爺”,歡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傳說“灶王爺”是臘月二十三夜晚去,大年初一早上回……

    3、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全家人一起打掃衛生清除垃圾,剪窗花布置房間……

    4、臘月二十五,農村的家裡面開始做豆腐,炸“果子”準備綠色環保無汙染的食品等……

    5、臘月二十六,“去割肉”,過去農家開始殺豬宰羊,應了那句話“莫道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6、臘月二十七,趕大集,全家人歡天喜地的到集市上去購買衣服、對聯、鞭炮等年貨……

    7、臘月二十八,“貼花花”,正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千家萬戶貼春聯,辭舊迎新……

    8、臘月二十九,喝老酒,在家裡擺上祭桌,掛上“軸子(記載家族傳承圖譜的布)”把老祖先恭請回家,開始祭奠祖先,進行家風家訓教育……

    9、臘月三十,除夕之夜,辭舊迎新,全家人共聚一堂,開始“熬年”徹夜狂歡,迎接新年的到來!

    10、正月初一,新年開始,早上起來到長輩家裡給老人“拜年”祝福!老人長輩給晚輩“壓祟錢”,其內涵是進行尊老愛幼教育……

    11、正月初二回孃家,這一天女兒女婿到岳父母家看望老人,給老人拜年,感謝養育之恩……

    12、正月初三至正月十四開始走親訪友,朋友親戚相聚,踏青遊山玩水……

    13、正月十五“元宵節”,一般情況下都要舉行社火活動,踩高蹺、舞獅子、觀花燈……家家戶戶吃“湯圓”歡度佳節!

    元宵節過後,春節慶祝活動結束,人們開始了新的一年勞作……

    隨著時代變遷和通訊技術的發展,走親訪友被微信和簡訊、電話所代替,人們的環保意識的增強,燃放煙花爆竹活動被禁止,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加大,現在每逢春節,宅男宅女增多,許多人感到沒有了年味,其實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過年期間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具有現代氣息的活動:

    譬如:朋友聚會,同學聚會一下,大家KK歌、帶上家人和朋友相約出去旅遊一下,看看名山大川,看看電影等等都是很好的歡度佳節的方式!

    最後祝各位朋友春節愉快萬事如意,心想事成!闔家歡樂……

  • 14 # 文月奇

    聽家裡老人說,東北過去過年都有儀式感的,尤其是富裕的家庭,請老祖宗上供,希望保佑家族明年生活的會更好。

    我媳婦兒家,過去是富農成分,保留了習俗,我參加過一回。

    在大年三十天黑後,家裡年夜飯都做完了上桌。年夜飯是有講究的,八大碗,八大碟。哎,我也說不清,反正有魚,肉,各色菜品。

    然後看著時間,岳父請出家裡老祖宗的排位,寫在一張紅紙上的,家族五代以上的老祖宗。

    岳父恭恭敬敬請出,供在貢桌上,兩側點上紅燈,擺上貢品,有水果,糕點,魚,雞,肉等等。孩子都在外面等著,家門開著,請老祖宗來,怕孩子間的打鬧,驚了老祖宗。

    然後點上香,嘴裡念著,請老祖宗回家,請老祖宗保佑,老祖宗來到家裡,說是看香著的情況,就能看出來,我是沒看出來,有點嚇人啊。

    等到初二晚上,再請走老祖宗。

    我那次還是偷偷看的。

    真實感到中國有些兒傳統,挺好,畢竟是孝道,可是現在,有些兒卻真的丟了。想想,遺憾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可以試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