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一龍日常

    任何人都在犯錯。所以家長懲戒孩子唯一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知道犯錯會有懲戒,家長需要知道的是需要讓孩子知道犯錯要懲戒和如何減少犯錯。這是個大人和小孩都要明白的課題。所以說大人要懲戒小孩可以以說教現身說法為主。幫孩子成長是家長的一個大的職責和任務。每個家長都要好好學習。看到請點贊轉發。我在做認證期。大家相互幫助。謝謝

  • 2 # 小小金桔

    個人絕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一定是要同時有鼓勵和懲罰的,多鼓勵有利於她建立自信心、肯定自己,從而進步,當然一直都是鼓勵也是容易造成孩子自大承受不住打擊的。

    至於說要有懲罰,我覺得關鍵在於兩點吧,一是懲罰要有一定的準則,二是懲罰一定要適度。要有準則,主要是要求父母在批評孩子懲罰孩子方面,有一個一定的規則或者說是標準,不能心血來潮。不能是今天父母心情好了,孩子犯個錯就算了,不管他。明天心情不好了,孩子即便犯一點點小錯,你也揪住不放。一開始就有固定的準則,有利於孩子認清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事情是一定不能做的。

    懲罰要適度,包括懲罰的方法、場合以及頻率都要合適。懲罰的目的是讓他知道錯誤而不是懲罰本身,比如可以適當的打手心,但肯定不能經常體罰或者是太冷漠地對待,不宜在公共場合以及當著外人的面,再者懲罰的頻率也不宜太高,平常的小事兒還是儘量講道理,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的時候再懲罰

  • 3 # 李慶Celeb

    是啊,我們看來,孩子每天都在犯錯,這樣又那樣的錯,期待哪天才能變成“別人家的孩子”那樣。

    親子教育,我把核心濃縮成三個字“愛 規則”,只要我們愛對了孩子,幫助孩子形成邊界,構築他的獨立人格,父母的一切使命就完美完成了。

    我家小丫和小咩也經常犯錯,最近經常“無理”的搶東西,我呢,就會用規則來懲罰他們(規則是他們早就知道的)

    我會把倆“熊孩子”拉到一邊,讓他們腦袋對腦袋,鼻子對鼻子,誰也不能說話。每次不到一會,剛才還氣憤的他們就大笑起來。

    有時,我也會用我家的“捆妖繩”來懲罰他們(是一根皮帶),把他們綁在一起,讓他們去倒垃圾或其他家務。

    每次這樣過後,我會裝著問他們,怎麼了?剛才怎麼被懲罰啦?小丫和小咩總會爭先恐後的搶著回答,XX錯了,下次不會了

    還沒有完,在每週我們的家庭會議上,每個人做總結時,孩子們有時也會主動說,這周犯了錯,下次會用什麼什麼方法,哈哈哈,說的方法往往會讓一家人開懷大笑

    最後想分享的事,孩子們肯定會不斷的錯誤中進步的,一個從來都逆來順受的孩子,往往都過度的依附著父母,人格也不是健全的。

  • 4 # 鏡色style

    要懲罰啊,要讓孩子知道犯錯是要承擔一定的後果,不然熊孩子都從哪裡來的?!至於要讓孩子不要有陰影這個,我就覺得正常的父母也不會造成那種所謂的陰影吧,不偏激就行了!

  • 5 # 魔寶星辰

    孩子做錯事要針對情況給予一定的懲罰。

    懲罰的措施做好不要體罰。

    我的懲罰方式如下:

    ①對於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就要讓寫深刻檢查,然後認真剖析自己,以後如何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引導孩子怎樣去做最好!

    ②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孩子一定要引起重視,和孩子有效溝通,用心交流,一起探討如何去做,針對自己的“錯誤”,寫一篇日記,深刻反省。

    ④對於原則性的錯誤,那就要深刻教育,不止是寫寫檢查日記就可以了。批評教育肯定要嚴肅,不再溫和慈愛,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不僅要還原事情的本身,還要和孩子演繹當時的事情,讓孩子自己來判斷事情該如何應對最好。孩子認識到錯誤後,給予一定“嚴懲”,閉門思過兩個小時,或者站一個小時,然後再寫檢查。

    做父母,做孩子,都是第一次,難免犯錯,在錯誤中成長的優秀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對待錯誤要辯證的看,區別對待,但是絕對不能無視,對孩子的錯誤不能過激,也不能偏袒,一定要認真對待,對孩子成長才會更好!

  • 6 # 貝甜媽媽說育兒

    即使是大人,每天也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更何況孩子,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家長要正視,孩子犯錯誤是一件很正常,很普通的事情。

    犯錯誤也不是壞事,在一次次錯誤,一次次的糾錯中,孩子同樣可以成長,並且成長得更快。

    小孩子犯錯誤可以分兩種:

    無心之錯

    有意為之

    無心之錯也要承擔責任

    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雖然是無心之錯,但也要承擔責任--那就是自己擦乾淨。

    可是很多時候,孩子以為擦乾淨也是一種懲罰,會有所牴觸。

    這時家長要語氣和善,態度堅定。

    即不要為了無心之錯而大驚小怪,但也要孩子明白,無心之錯也是錯,也要承擔責任。

    即使是不小心碰倒了小朋友也要說對不起;不小心踢翻了垃圾桶就要收拾起來。

    在孩子承擔責任的同時,表揚孩子。

    因為道歉也需要勇氣,並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敢於說對不起。

    能夠站出來承擔責任就是一種堅強的表現。

    有意為之也不應該懲罰

    總會有那樣的小朋友,喜歡故意打人,或者喜歡搶玩具。

    大一點的學生不愛上學或曠課等有意為之的過錯。

    這時我們要認真對待,並追根溯源,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故意打人可能是因為家庭教育中就有暴力現象,讓孩子以為暴力也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抑或在家庭中遭受到暴力對待,小朋友無處發洩,轉而在更弱小的朋友身上發洩憤怒的情緒。

    不愛上學和曠課可能是家長過於在意分數,孩子感覺到壓力過大,不想讓父母失望,卻有總是無法滿足父母對分數的渴求。也有可能是在學校中遭受到不公平對待,孩子無力反抗,只能選擇逃避。

    家長不要緊咬著錯誤點不放,妄想透過懲罰孩子來達到糾正錯誤。

    而應當與孩子仔細溝通,發現問題後,針對問題進行解決,這樣才能真正解開孩子的心結,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不愛上學這個問題,當孩子向我們抱怨不想上學時,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這樣的:

    孩子說:“我不想再上學了”

    家長說:“你不想上學了,你說什麼呢,你知道為了買學區房,咱家花了多少錢嗎?你知道我每天上班這麼辛苦,是為什麼嗎?你知道我每天為了讓你吃頓熱乎的早飯,要起多早嗎?你說不想上學就不上學了?學必須上,而且還要學好。抓緊時間寫作業,明天還要早起呢。”

    孩子說:“。。。。”而且心裡還在想“我就知道說了也沒用,上學真沒勁。”

    你看,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反而斷絕了孩子進一步溝通的可能。

    我們要這樣與孩子溝通,只需要重複孩子的話,且溝透過程中不能加入主觀臆斷。

    孩子說:“我不想再上學了”

    家長說:“哦!不想去學習了嗎?”

    孩子說:“是的,數學太難了,我總是聽不懂”

    家長說:“數學確實很難,我小時候學得也很吃力,那你是覺得哪裡難呢?”

    孩子說:“上學期的平面幾何還能差不多聽懂,這期的立體幾何我完全聽不懂”

    家長說:“嗯,上學期的平面幾何你的分數不錯”

    孩子說:“我已經很努力了,就是不會, 我已經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家長說:“有什麼我能幫你的嗎?”

    孩子說:“也許我應該找個老師幫忙補一下”

    家長說:“你知道哪個老師能幫你嗎?”

    孩子說:“嗯。。。我同桌就是找的張老師,她教的挺認真的,也許我可以找他幫忙補習一下”

    家長說:“需要我幫你聯絡嗎?”

    孩子說:“不用了,我明天直接和同桌要電話就好了。”

    你看,不需要懲罰,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問題迎刃而解。

  • 7 # 蔓德育兒

    犯錯當然要受罰。但是懲罰的方法,確實有講究。

    我舉個例子啊,我的媽媽是駝背,但她總是要我把背挺直,我就很不服氣,我說你為什麼不挺直,她說她已經老了,定型了。

    所以,家長不以身作則,卻要求孩子不犯錯?

    憑什麼?

    當然應該罰,但是,作為家長,你有沒有考慮自己在這件事裡有沒有問題?我記得樂嘉把他女兒送到少林寺打磨。但是那是樂嘉自己先去練出了一身銅皮鐵骨,孩子照著父親走過的路走,趟過父親趟過的河流。所以,樂嘉知道孩子會遭遇什麼,一切都是心中有數的。

    那一般家長呢?自己玩著手機,或者打著麻將。一旦看到孩子在玩手機,就怒不可遏,要懲罰他。

    憑什麼?就憑是家長?就憑孩子是父母養大的?那當初帶他們來到人間,你還沒透過人家同意呢。怎麼做人這麼霸道!

    怎樣懲罰孩子不會有不利影響?首先,父母做自我批評,再去做批評。孩子的懲罰,家長參與其中,共同受罰。

    簡不簡單?能做到的有幾個?

  • 8 # 使用者9792393391440

    個人認為,孩子犯錯了,父母應該採取措施,不然在孩子還沒有完全形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裡,就會對正確和錯誤產生模糊的誤區,所以孩子犯錯要懲罰,但在懲罰之前要讓孩子知道他做錯了和什麼是對的,這樣做才有價值。相應的,孩子做的好的時候,父母也應鼓勵,用文縐縐的話說叫做正面的強化,孩子會因為你的鼓勵越來越好。

    下面談談懲罰,懲罰不是目的,只是糾正孩子錯誤的手段,懲罰並不代表以暴制暴,我們要找對方法,拿小一點的孩子來說,如果他犯了錯誤,在他的價值觀里根本不知道他是錯的,並且還會一直哭鬧,認為這樣家長就會哄他,這個時候,請你冷靜下來,注意找方法,你可以在他尋求你安慰,找你要抱抱的時候不回給他擁抱,或者在他大哭企圖影響你時,靜靜地看著他哭,等他停下時再談談他犯得錯誤。

    懲罰中想要不帶給孩子負面影響,最重要的是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其他的請自行判斷。

  • 9 # 凱雨愛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孩子是一種莫名其妙,讓人頭大的生物。照顧他的起居飲食還好,更麻煩的是他總會三天兩頭的搗亂犯錯,弄壞東西、爬高上低、亂吃東西等等,讓家長忙的焦頭爛額,跟在他們屁股後邊收拾殘局。這時候往往就是火冒三丈,上來就是一頓胖揍。但事後,我們又會後悔是不是打錯了。孩子犯錯了到底該怎麼辦呢?相信很多新手父母都沒有頭緒,今天我們就一起解決這道難題。

    輕懲罰、重懲罰都要不得

    在傳統思維和慣性思維的引導下我們往往覺得孩子犯錯必須懲罰,小錯小懲罰,大錯大懲罰。因為我們從小就是被這樣教育大的,再說,不懲罰他們記不住啊。有的人會說,懲罰了也記不住。這時候又有聲音說:“那是懲罰得太輕!”其實,對待孩子犯錯還是應該瞭解孩子的心理,運用科學手段去解決。

    有這樣一個案例,媽媽正在喂一個3歲的寶寶吃飯,可能是寶寶不愛吃這個菜,一下把飯菜推到了地上。媽媽立刻火冒三丈,打了孩子一頓,邊打邊教育。結果從那以後,孩子變得很不愛吃飯,而且每頓都吃得很少。據權威兒童心理學家解釋,這樣的嚴厲懲罰對孩子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創傷,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治癒。

    既然懲罰太過嚴厲對孩子不好,那輕點是不是就好了?答案並非如此,較輕的懲罰往往會起不到什麼作用,下一次孩子仍會犯同樣的錯誤。而有的時候,對於不同的孩子,較輕的懲罰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心理損傷。

    所以,無論是嚴厲的懲罰還是輕微的懲罰都會給孩子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好不要用。反之,我們應該用更多的激勵和表揚來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從而健康成長。

    激勵引導,事半功倍

    在陶行知的教育生涯中有這樣一個真實的小故事。有一個小朋友在欺負其他同學,先生把他叫到辦公室。先生進門後給了孩子一顆糖:“你比我先到,說明你比我重視這件事情,值得表揚。”小男孩一臉驚訝。先生又給了他第二顆糖:“我讓你不要欺負同學,你照做了,值得表揚。”小男孩有些內疚的說:“先生我知道錯了。”先生給了第三顆糖:“你知道自己錯了,我們的談話就結束了。”從此,這個孩子不但很尊敬陶行知先生,而且自己也更加禮貌懂事。

    這就是透過激烈的方法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需要懲罰的手段,讓孩子從內心有有一個正確的改變。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會有內疚的心理,利用這種心理引導孩子認識錯誤能有積極的效果。如果此時再加上表揚和鼓勵,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在,那些新手爸爸媽媽是不是就不再迷茫了,孩子犯錯的時候應該也都知道如何應對了。不要再讓怒火衝昏了頭腦,用科學簡單方法與孩子和諧相處,全家才能其樂融融。

  • 10 # 雨夜聽荷45670936

    家長應該正確對待孩子犯錯,沒有犯錯就沒有成長,這個孩子成長的中的必經之路。懲罰要非情況而定,再屢教不改的情況下,適量懲罰也是可以的,目的就是要不再犯類似錯誤為目的。

  • 11 # 薄期

    孩子犯錯當然應該接受懲罰,而且作為父母也必須做好孩子的“懲罰”教育!!

    教養是來自父母的,不能只“養”不“教”。養,父母不會忘記,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足以滿足孩子。但是對於“教”,好多父母就忽略了太多!父母的忽略就給孩子放縱的機會,而且在孩子的眼裡這種放縱是會放大的。

    但是所謂的“教”也是有個度的,輕了可能效果了了,重了也可能收到相反的反應。如何把握好“教”的度,就需要廣大家長們耐心摸索了。在此,做點分享與交流。

    首先,“教”不是訓斥。有很多家長就是用訓斥把與孩子的距離拉大了,這樣的孩子“不聽話”就不難理解了。所以,嚴厲沒有錯,但是嚴厲卻不能只有訓斥,還要有交流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教”要有延續性。“三分鐘熱度”、斷斷續續的“教”是沒有效果的,也形不成持續的習慣。有句常說的話:娃哭三聲,教無影蹤。所以,“教”不可斷,斷不可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心目中家庭幸福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