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騰速修MP
-
2 # 秋霖春華
現在組裝電腦非常方便,所有配件都是高度模組化,自己購買後按照教程就能完成。
首先,你需要一個明確定位,預算多少錢,買來主要做什麼。如果只是辦公上網看電影,那麼你大概預算2000以內就可以;如果你是做平面設計,影視合成,三維建模之類的,順帶玩玩3A大作,那麼預算就會高得多,因為你使用的軟體對電腦硬體要求更高。
做好預算以後,就可以考慮具體的配置了。裝機的話,主要支出在這幾個配件上:
1.中央處理器,也是我們俗稱的CPU。它對電腦效能高低起到決定性作用,現在市面上能買到只有INTEL和AMD兩個廠家的產品。INTEL長期佔據最大市場份額,價格偏貴,效能穩定,合作伙伴多,最佳化更好;從低端的奔騰到高階的i9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由於以前AMD處理器功耗發熱大,效能低下,給使用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導致AMD的處理器市場份額不如INTEL,但是其勝在價效比更高,現在的Ryzen第三代藉助於7nm技術,效能已經趕超同級別INTEL,Ryzen3,5,7覆蓋低中高三個階段,預算有限的話建議選擇AMD,比對手更多的處理器核心數量可以讓影視渲染獲得更快的速度。
2.記憶體。記憶體價格在經歷近兩年瘋長期後,逐漸迴歸到理性價格,所以我們大可以選擇主流的DDR4代,不用委曲求全再去買快淘汰的DDR3代了。普通辦公考慮2400mhz的4g足夠了,價格200出頭;遊戲或者影視製作,三維設計之類,建議3000mhz的8g起步,品牌的話光威,宇瞻,海盜船,威剛,金士頓,十銓,三星都是不錯的老牌子。
3.主機板。主機板根據晶片組不同也分為INTEL和AMD兩個陣營,其次你要知道主機板的CPU插槽介面型別是否與你購買的處理器相容,INTEL的主機板一般只會支援兩代處理器,後面如果你想升級最新的處理器只能連帶主機板一起更換。選擇INTEL主機板,如果家用,選擇普通的B,H系列,選擇高效能就考慮Z,X系列。AMD主機板設計更加人性化,即使是早幾年的AM4介面,你也能用上最新的銳龍處理器,所以消費者能節省下這一筆費用,即使要購買也能買一次用好幾年不用擔心效能落後,這是農企的厚道之處。
4.顯示卡。普通辦公看電影可以跳過此項,直接用主機板或者處理器自帶的整合顯示卡。如果有三維設計和影視製作需要,同時想玩玩大型遊戲,那麼就要選擇一塊高效能顯示卡。Nvidia的RTX2070和上一代GTX1660,AMD的RX580,590和VEGA系列都是效能非常強悍的存在,無論是設計還是遊戲都能輕鬆搞定,具體選擇哪個需要自己綜合預算和用途做折中處理。
5.硬碟。在固態硬碟白菜價的今天,完全可以考慮全固態儲存陣容,誰能拒絕開機7秒的誘惑?固態有傳統的SATA3和新出的M.2兩種介面標準,前者傳統硬碟通道,資料傳輸速度受限,後者走PCI通道,有更高資料傳輸速度,但是價格更貴。
6.電源。電源同樣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擔負著整機所有元件的供電工作,如果電源不過關,輕則只是電源損壞,重則燒燬整機部件。在選擇電源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統計之前購買的這些核心部件它們的總功率,購買的電源額定功率必須大於總功率,注意,是額定功率,不是最大功率。其次,儘量選擇大品牌電源,質量有保證,航嘉,長城,大水牛,鑫谷,先馬,遊戲悍將都是不錯的品牌。
好了,這是組裝電腦需要注意的事項,機箱,顯示器等就不多說了。電腦城水深,建議大家買之前多去百度瞭解相關引數,謹防被騙。
-
3 # 圖形垃圾佬
小白配電腦容易犯兩個錯誤,第一個是沒有預算,本來打算3000,一倒騰變三萬,第二個就忽略電腦的整機均衡性,容易頭重腳輕,或者腳輕頭重,建議是第一件事做好預算,明確這臺電腦是用來幹什麼的,第二件事是找一個會配的給你開好配置單,比如說我這樣的,把每一個配件在淘寶或者京東找好連結,發給你,然後照單下,等配件到了,再找個會裝的人裝就好了。本人專業裝機10年,有需要私信。
-
4 # 方圓電腦家電維修
你說的是自己買配件安裝還是重灌系統,如果是網上自己買配件安裝的話,不建議,因為網上買的不方便保修,而且在幾家拿的貨有問題的話,他們會互相推脫的,因為你不是專業的,人家就欺負你不是專業的,前幾天幫一個客戶看電腦,它是幾家買配件自己組裝,後來開機點不亮,因為開機沒反應,懷疑是主機板有短路的,因為是AMD的CPU,初步懷疑可能是他的CPU針歪了,不敢拆,就怕賴上我
-
5 # 微課傳媒
許多人你不願意購買品牌機,而是想根據自己的使用情況自由購買所需的配件組裝一臺電腦,這樣靈活性更大,組裝的電腦效能也更強大。實際上,組裝電腦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麼高深,這是一項非常容易的任務,你只需要連線一些插頭,擰緊一些螺絲就可以了。
在組裝計算機之前,你必須確保擁有組裝計算機所需的所有部件。
一、為你的計算機選擇配件處理器:處理器是計算機的大腦,電腦的系統性能完全取決於它。如果你打算組裝一臺不錯的PC,那就要買一臺i7處理器。
主機板:主機板是我們為計算機選擇合適的處理器之後的第二個選擇。主機板是所有硬體連線的橋樑,購買主機板完全取決於處理器的插座。每個處理器都有自己的插槽編號,如LGA775、LGA1155、LGA1556等,你可以根據處理器的規格進行檢查,在購買任何產品之前,必須確保處理器是否可以支援。
記憶體:記憶體越大,處理速度越快,電腦將執行更好的多工處理。購買記憶體要看主機板是否支援。推薦記憶體最低4GB。
硬碟:硬碟是計算機的主要儲存裝置,可儲存所有個人和作業系統資料。購買硬碟完全取決於你的應用,建議你購買SATA 3.0硬碟或SSD,因為它會對計算機的資料讀寫效能產生巨大影響。推薦最低500GB。
電腦機箱:選擇合適的尺寸和形狀,更大的機箱可以容納更多的光碟機和硬碟驅動器,並且可以給顯示卡提供更大的空間。
顯示卡:這個是一個可選項,如果你要組裝一個玩遊戲或影片編輯的電腦,那麼需要一個性能好的顯示卡,如果是日常辦公,看看電影,上網瀏覽新聞,那麼用主機板帶的顯示卡就可以了。
二、開始組裝電腦第1步:收集配件
首先,必須購買好以下配件,因為這些都是組裝計算機所必需的:
1.處理器 2.主機板 3.記憶體 4.硬碟驅動器 5.電腦機箱 6.電源 7.光碟機 8. SATA電纜(主機板附帶) 9.處理器風扇(配備新的處理器) 10.機箱風扇 11.各種外殼和驅動螺絲
注意:在購買之前,請仔細檢查所有產品的產品規格。
第2步:收集工具和耗材
收集組裝電腦所需的工具:
螺絲刀
小手電筒
用於固定螺釘的小容器
散熱矽脂
防靜電腕帶
第3步:開啟機箱
卸下固定側面板的螺釘,然後將其從機箱中取出,開啟計算機機箱。
第4步:準備組裝
在組裝之前需要完成的事情:
取下可能進入機箱內的任何部件或包裝。
卸下計算機機箱正面的光碟驅動器蓋。
檢查前面板聯結器標籤。
第5步:讓自己接地
在手腕上佩戴接地腕帶,將其連線到計算機機箱的另一端,這樣可以防止身體上積聚靜電,因為靜電可能會損壞某些計算機元件。
第6步:安裝主機板
A.將主機板插入機箱與擋板對齊。
B.安裝螺釘。
第7步:安裝CPU
CPU是計算機的大腦,它將安裝在主機板的CPU插槽上。
找到定義引腳1的指定處理器角落的標記。
抬起插座上的金屬桿。
在套接字上找到相應的標記。
在標記排成一行時插入CPU。
向下推杆以鎖定處理器。
第8步:安裝CPU風扇
CPU風扇是風扇和散熱器的組合。
1.將導熱膏放在CPU上。
2.將安裝盒卡舌上的風扇對齊。
3.鎖定風扇。
4.將風扇電源聯結器連線到主機板。
第9步:安裝硬碟
硬碟驅動器是儲存所有計算機資料的裝置。
1.找到適合硬碟的位置。
2.安裝驅動器。
3.安裝螺釘。
第10步:安裝光碟機
1.找到安裝光碟機的正確位置
2.確保從外面取下蓋子。
3.將驅動器滑入驅動器托架。
4.安裝螺釘。
第11步:安裝記憶體
將記憶體插入主機板,然後將記憶體向下按。
注意:檢查電路板上的槽口是否在正確的位置,如果不是,請轉動記憶體。
第12步:安裝機箱風扇
1.將風扇與安裝孔對齊,然後從外側擰緊螺釘。
2.連線風扇電源聯結器。
第13步:安裝電源
1.將電源與安裝孔對齊
2.從外面擰緊螺絲
第14步:連線電纜
在計算機中安裝所有硬體元件後,就可以連線電纜了。
連線CPU電源線。
連線主機板電源線。
連線光碟機電源線和SATA電纜。
連線硬碟電源線和SATA電纜。
第15步:前面板跳線連線
學習跳線設定。
將跳線連線到主機板。
第16步:結束
現在所有部件都已完全安裝完畢,最後要做的是將側面板安裝到機箱上。計算機現已準備就緒,下面只需安裝作業系統和軟體就可以使用了!
-
6 # 正安生活
首先要確定電腦的用途,如一般的家用看看電影,玩玩小遊戲,這些對電腦的配置不需要太高一般的就可以。如果是玩大遊戲或者大的圖文就要求配置比較高了。所謂一分錢一分貨配置高要價就會比較高了,就是價效比的問題。現在市場上各種的元件也是琳琅滿目,陷阱也多不太懂的朋友配置電腦最好找個懂行的朋友一起去,免得被商家忽悠。儘量多看看,做到貨比三家才會配置到自己滿意的電腦。
回覆列表
組裝電腦不用多高的技術,只要懂得上網瞭解電腦一些硬體就可以組裝電腦,根據自己電腦用於那方面 對於一般用在動手組裝電腦前,應先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包括硬體結構、日常使用的維護知識、常見故障處理、作業系統和常用軟體安裝等。
安裝前準備
裝機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不要盲目攀比效能高低,按實際需要購買配件。
如選購機箱時,要注意內部結構合理化,便於安裝,二要注意美觀,顏色與其他配件要相配。一般最好選擇立式機箱,而不要選用已淘汰的臥式機箱,特別是機箱內的電源,它關係到整個電腦的穩定執行,其輸出功率不應小於300W,有的處理器還要求使用400W的電源,應根據需要選擇。
除機箱電源外,另外需要的配件一般還有主機板、CPU、記憶體、顯示卡、音效卡(有的聲已經整合在主機板中,也就是所謂的整合音效卡)、硬碟、光碟機(有VCD光碟機和DVD光碟機)、軟碟機(目前已經很少使用)、資料線、訊號線等。
除了機器配件以外,還需要預備要用到的螺絲刀、尖嘴鉗、鑷子等工具。
另外,還要在安裝前,在室內準備好電源插頭等。
安裝基本步驟
組裝電腦時,通常按照下述的步驟進行:
(1)機箱的安裝,主要是對機箱進行拆封,並且將電源安裝在機箱裡。
(2)CPU的安裝,在主機板處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裝所需的CPU,並且塗抹散熱矽脂安裝上散熱風扇。
(3)記憶體條的安裝,將記憶體條插入主機板記憶體插槽中,有時候需要多條。
(4)顯示卡的安裝,根據顯示卡匯流排選擇合適的插槽。
(5)音效卡的安裝,市場主流音效卡多為PCI插槽的音效卡(有的主機板相容了顯示卡和音效卡,這種整合卡功能較差,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是否安裝上述硬體)。
(6)主機板的安裝,將主機板安裝並固定在機箱內部(注意:為便於安裝主機板上的硬體,如CPU、顯示卡、記憶體條,請提前安裝好主機板上的硬體再把主機板裝入機箱內)。
(7)驅動器的安裝,主要針對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進行安裝。
(8)機箱與主機板間的連線,即各種指示燈、電源開關線。PC喇叭的連線,以及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電源線和資料線的連線。
(9)蓋上機箱蓋(理論上在安裝完主機後,是可以蓋上機箱蓋了,但為了此後出問題的檢查,最好先不加蓋,而等系統安裝完畢後再蓋)。
(10)輸入裝置的安裝,連線鍵盤滑鼠與主機一體化,目前主流的鍵盤和滑鼠介面都為USB介面。
(11)輸出裝置的安裝,即顯示器的安裝,與相應的介面和電源線相連即可。
(12)再重新檢查各個接線,準備進行測試。
(13)給機器加電,若顯示器能夠正常顯示,表明初裝已經正確,此時進入BIOS進行系統初始設定。
完成了上述步驟後,一般硬體的安裝就已基本結束了,但要使電腦執行起來,還需要進行下面的系統安裝步驟。
(14)硬碟分割槽,可以用系統盤自帶格式分割槽也可用專門的軟體進行。
(15)安裝作業系統,WindowsXP(微軟已停止服務,建議選擇更新的作業系統)、vista、Win7、Win8系統,如需進行嵌入式開發設計,則安裝Linux等系統。
(16)安裝作業系統後,安裝驅動程式,如顯示卡、音效卡、網絡卡等驅動程式。
(17)進行72小時的烤機,如果硬體有問題,通常在72小時的烤機中會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