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鑫唯吉文化

    目前全世界最瀕危的三大行業分別是:客運交通業(航空、鐵路等)、大型住宿業(酒店、賓館、關聯餐飲等)和線下娛樂業(演唱會、音樂會、舞蹈等)如果疫情繼續延續至六月底,全球80%以上上述關聯行業的企業將面臨破產、倒閉(大家應該能想明白為什麼是這三大與人口流動關係最緊密的行業)。即使是美國的象徵—波音公司,其金融信用評級現在已經被國際信用評級機構降低到瀕臨“垃圾”級~而金融關聯企業如果沒有政府或深厚的資源支援,破產、倒閉的可能性幾乎為100%~建議大家遠離上述行業,如果已經是上述行業的從業企業,可以考慮儘快清盤出局~否則最少在今年上半年,要做好“零”收入執行(淨支出)的思想準備~上述四大行業(加上金融)在全球股市中所佔比例甚高,所以,只要疫情不結束,今年的全球股市只可能是“跌跌不休”的狀態。隨筆而已,看看就是了,不關聯的不用多想。如果按照美國目前疾控中心的預估,美國最終會有上百萬人患病(悲觀資料是五千萬人)估計歐洲也不會少了這個數,那麼歐美的實體經濟大部分就肯定停擺了。由此造成的社會矛盾會激化成什麼樣子完全無法想象。由於西方社會的網路系統還沒有中國這麼發達(不發達國際就更差了),線上工作、生活替代現線下的可能性就很小了~目前可以看到的是,疫情如果爆發態勢再持續一個月,某些國家的社會動盪就要出現了(老百姓不是都像中國一樣有飯吃、有病看,各種矛盾會激化)。超過三個月,現有實體經濟會全線衰退(全球商業、金融基本都是私營為主)。某些地區的資本市場甚至可能崩盤,大規模社會動亂會爆發。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美股、歐股、美元、歐元崩潰與那日相比,只是冰山一角。誰會成為世界的接盤俠?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翟山鷹 視覺中國

  • 2 # 胡餘

    作為一個老外貿人,我看今年的出口,除了醫療藥品裝置等防疫用品外,其他的產品出口估計都要受到影響,為什麼呢?全球的消費市場,主要在歐美,我們出口產品至少70%的市場是歐美,但現在歐洲淪陷,美國確診的病例截止今天將近27000例,有資料預測,美國最終病例可能超過100000例,以中國這麼強的防疫控制措施都需要三四個月時間才能完全控制住,歐美估計需要五六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這對所有的出口企業都是一種煎熬,因為各國的防疫措施都是隔離,終端的消費遲滯,必然會影響出口!所以說,純外貿企業的話,建議有渠道的可以轉防疫物資出口生意,出口加工企業,建議出口轉內銷,加大國內市場的開發力度,總之,多事之秋,大浪淘沙活下來的都是精英!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

  • 3 # 特訓營財經老師團隊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過去的2019年裡中國外貿已經經歷了不確定的一年,2020年因為疫情持續影響,中國的外貿宏觀趨勢如何,中國外貿將何去何從,廣大一線的外貿出口企業真實的現狀和體驗是什麼?這應該是所有外貿從業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截至臺北時間3月17日,據美媒統計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達3887例。這是首次中國以外地區的累計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超過中國死亡病例。面對疫情的衝擊,國內外複雜嚴峻的形式,對外貿人來說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新冠肺炎對中國外貿出口行業造成的整體影響是否會持續一整年?

    根據本次事件,最容易喚起記憶事情應該是2003年的非典事件,在此帶大家簡單的回顧一下2003年的非典對於中國外貿的整體影響。

    根據中國海關資料統計,2003年前4個月我們進口外貿保持了高度增長趨勢,進入非典的4月份進出口開始回落,大概減少的幅度是10.7個百分點。但是這個裡面有一個核心資料是2003年的非典影響僅僅是二三季度,隨著非典疫情控制,中國外貿的資料馬上又恢復到正常,甚至後勁十足!

    所以2003年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因為我們有強大的政府,困難和疫情肯定是暫時的,而且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疫情馬上可以得到控制,更重要的事情,相對於2003年的非典,中國經濟已經更具備韌性,承壓能力更強!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短期內對於中國外貿的影響是什麼?

    本次疫情發生的情況比較特殊,正好是2020年的春節,特別是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後,中國外貿短期內確實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但依據專家之前的預測,本次疫情將在4月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卻沒想到隨著疫情在全球大範圍的爆發,世界各國都相應的進入應對新冠肺炎的緊急狀態,疫情的發展遠比想象之中更加洶湧!面對這一情況,會給中國外貿人帶來哪些影響呢?

    一:短期內會影響全球貿易採購

    儘管國際衛生組織表示疫情不會透過國際物流進行轉播,但是消費採購者的心理往往都是非理性的,所以在疫情期間對全球的跨境零售出口會有一定的影響。並且根據地區疫情狀況的不同,B2B客戶也會相應的對合作企業進行篩選。

    連日來,隨著中國各城市的疫情逐步清零,中國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相信隨著疫情資料持續公佈和傳播,中國的海外出口銷售資料會逐漸恢復常態。

    二:延遲開工給中小外貿企業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由於許多外貿企業在2019年底都會訂立下一年度的外貿合同和採購意向,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都延遲開工,這對於很多已經艱難經營的中小企業是雪上加霜。另外就是開工之後工人缺少的問題,製造業的工人往往來自五湖四海,疫情的複雜性導致目前很多工人不能或者消極回工廠,中小外貿企業的經營進一步面臨壓力和風險。

    根據漢斯曼集團(HQTS)對全國各省市的復工資料統計,大多數規上企業都相繼在3月份之後逐漸復工,相信隨著復工步伐的逐步加快,外貿產能也會持續增長,對外貿企業的經濟狀況也會有較大幅度的回升。

    三:疫情影響將電商渠道與展會渠道

    受疫情的影響,全球展會情況嚴重受阻,截止3月17日,全球展會已延期500個,取消32個,重新排期274個。且由於多國已經開啟了交通管制措施,大多數國外企業也無法按照原定計劃進行參展,預期2020國內外貿企業的展會營銷會嚴重受阻。

    疫情持續對於出口船運的影響?

    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產業鏈無一能避免,多個國家或地區已經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其中有一些國家是公共衛生緊急狀態)。這對中國的船政企業造成的影響有兩個方面:

    使得外貿企業可能面臨海外需求進一步下降

    增加了產業鏈上下游無法協同的風險。

    畢竟,這場疫情已經波及了中國的一些主要貿易伙伴如日本、南韓、歐盟、美國等。

    出口商品檢驗檢疫門檻提升

    疫情之下,全球各國商品的檢驗檢疫門檻持續提升,這對於本來就處於緊張狀態的中小企業更增加了經營壓力與困難。甚至有不良採購商會利用商品品檢驗檢疫手段剋扣中國貨物,惡意壓價格。

    短期內特定產品的出口會受限制

    疫情持續下目前對於像食品,肉類,雞蛋,蔬菜,農業產品各國肯定會加大稽核甚至會部分限制,這對於國內這些產品的外貿企業影響是巨大的。對於很多行業來來說甚至會是嚴重性的打擊。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姓股名神

    按照WTO最新的前十個月的資料,中國出口在全球十大貿易國中表現是最好的。

      首先是國內經濟穩。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從前11個月資料來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了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2%,全年國內生產總值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增速明顯領先於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國內經濟穩定表現為外貿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覺得這是主要原因。

      第二是中國經濟整體韌性比較強,這個韌性強在外貿領域同樣體現出來。中國經濟擁有強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的空間,這種韌性在外貿領域是同樣具備的。我們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我們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首位,國內產業為外貿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我們有數量龐大的外貿企業,去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就是有實際進出口活動的外貿企業,達到了49.9萬家。尤其是生產經營更加靈活的民營企業,釋放出更強的外貿發展活力。剛才我們也說到,2019年外貿的一個特點,就是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資企業成為最大的外貿主體,其中出口佔比更是超過了50%。與此同時,我們的貿易伙伴遍佈全球、多點開花。2019年我們對歐盟、東盟等主要貿易伙伴增長的同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新興經濟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了10.8%、6.8%和8%。

      第三是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釋放。2018年以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出臺了規模空前的減稅降費政策,有效降低了企業負擔。這些政策出臺以後陸續落地見效,包括先後兩次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自主降低了包括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取消部分藥品進口關稅等,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比如,涉及兩次提高出口退稅的商品,2019年出口值增長了7.7%。降稅以後的效果也很明顯,2019年消費品、醫藥品進口分別增長19%和25.8%。與此同時,中國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最佳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營商環境跨境貿易指標全球排名,在2018年提升32位的基礎上,再次提高了9位,升至全球第56位。歐盟國家之間的通關時間和效率是沒有具體的通關時間的,均為零,所以它是按照28個來排名,如果把這個按照一個經濟體來算,我們的位次還將有大的提升。

      關於2020年的外貿形勢,我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顯著增多,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依舊嚴峻複雜。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國內“六穩”政策措施繼續落地見效,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外貿結構不斷最佳化,動力轉換加快長期趨勢沒有改變。預計2020年中國外貿有望繼續保持總體平穩增長態勢,高質量發展將邁上新的臺階。

  • 5 # 蜂皇

    影響非常大,全球經濟貿易已經不可能避免受到衝擊,而且已經有極大的實質性衝擊。今年的外貿經濟預期不要樂觀,形勢嚴峻。可能很多依賴外貿生存的小企業被迫轉型。當然,既然有危機,那就有機會。有些行業的外貿會很快恢復。

  • 6 # 股律板鷹

    你好,疫情之下,外貿進出口企業影響最大,人員往來停止,商品往來停止。如果4-5月份疫情能夠控制,那麼影響並不大,無非是蒙受損失而已,全球經濟還能回覆運轉,這裡有政府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刺激。如果今年年底疫情還在蔓延,影響空前,全球經濟將面臨大蕭條,很多外貿企業可能會在倒下,這時宏觀調控已經不起作用了,類似於1937年的大蕭條。所以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目前,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生存目標就是活下來。當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負債,儲存好現金流。這是百年不遇的大調整,也是大機遇。切記,盲目投資。

  • 7 # A股價值投資踐行者

    毋庸置疑,今年外貿行情會面臨大寒冬,全球疫情影響經濟,各國不僅需求減少,還會出臺各項措施振興國內經濟,包括限制進口、貨幣政策等,業績下滑在所難免,甚至部分外貿企業面臨虧損或破產,也是一次行業洗牌,機會與挑戰並存,剩者為王,但是不能太悲觀,如何活下去,我有幾點建議:

    1.轉型做國內市場,搶佔先機,總有國際質量優勢,國內經濟是最快復甦的,而且國內消費能力全球龍頭,在疫情壓抑後,肯定會迎來反彈,在疫情沒開放之前找到國內各項優質渠道,降低爆款利潤,先沖流量。

    2.歐盟口罩出口CE認證取消,國外口罩會迎來一波機會,聯絡國內優質廠商,抓住這個機會開拓國外市場,這波不要求賺錢,甚至略虧一點都行,主要是開拓國際市場,這個時候提供口罩的都是患難之交。

    總之,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活下去,讓全員不要放棄,都動起來,每一次危機都是巨大的機會。

  • 8 # 杭城一家人

    今年肯定會很困難,但最困難的時候還沒來臨。隨著外圍疫情進一步惡化,世界經濟將會大大放緩,外貿訂單會有大比例下降。如果疫苗遲遲不能成功上市,那麼整個世界將面臨一個越發隔絕的狀態,這個趨勢恰好和過去的100年是相反的。國與國之間的隔絕,意味著貿易交流會越來越少。不排除國外民粹主義抬頭,對中國敵意增加,也會影響中國的出口貿易。總之,困難重重。不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相信政府相信黨,會有辦法帶我們走出困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水(九六)》中的來日、來年、來生,你體會到了什麼?